一、用膠:在國畫中使用膠水的作用有三:
1、用膠水是為了控制水分,調色時摻進膠水,水就帶著色彩四外跑;調色時如不摻膠水,便只跑水不跑色,而且色彩也不夠潤澤。
2、用膠水起到固定色彩作用,特別是粉劑的色彩,如石青、石綠、鋅粉、朱砂、石黃等屬于礦物質的顏色,若不加膠水,干后,粉劑就會脫落下來。
3、渲染時起到均勻而不顯筆痕的作用:在生宣紙上作完一幅畫后,倘若需要渲染底色,調色時必須加膠水,一筆接一筆染去,并不見筆痕,如不加膠水,則一道一道的水線很不好看。
二、用水:
作畫時每一筆都得使水,至于使水多少,則大有文章。下筆之前,完全須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時候筆上需要飽滿的水分,如畫大寫意荷花。筆上的水分,非但能滴下來,而且是滴下去拖泥帶水,落到紙上。這時候行筆要快,一氣呵成,有時候筆上色彩需要濃厚,落筆之前,蘸清水于筆端,迅速點去,使色彩的濃淡變化,自然而有趣。如畫葡萄,就是先在筆上調了濃厚的胭脂,落筆之前,于筆端蘸水,或蘸極淺的粉綠水,點下去,深淺變化極妙,有時候,筆上水分不多,而要畫出表現(xiàn)蒼老古拙的味道,則將筆落實,徐徐按下,徐徐行動,畫出的線條,看上去不干而不枯,頗見功力。一般用筆時,總得根據(jù)實際情況,看這一筆下去,要畫多么大的面積,要他出現(xiàn)濕潤的效果,還是蒼勁的效果,筆上的水分多少,必得心中有數(shù)。用水多少,行筆快慢,成為寫意畫中最須掌握的關鍵。
三、用礬:
生紙絹,做成熟紙絹,需要用礬。作畫時用礦物色,干后,需罩礬水,起固定作用。畫面上需要表達“雪”和“露珠”的,必須用礬,就是先用礬水點出來,干后,從表面并看不出來。著色時,凡是點過礬水的地方,就基本上不沾色彩了。表現(xiàn)雪和露珠,十分自然。如畫“雪梅”或畫“荷花呈露”,這個題材,用好礬水,效果很好。礬水不能摻到色彩中一起調,會使色彩沉淀,生紙、絹做成熟紙、絹,需要的是:七分膠水三分礬。分兩下里溶解,臨用時混合,必須將紙、絹兩面刷透。一次不行,可刷兩次,兩次不行可刷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