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覺歌曲精選(3篇)

字號:

    范文為教學(xué)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錯覺歌曲篇一
    記得有一次科學(xué)課上,老師做了一個實驗。她把實驗物體放在講臺上:一根筆直的教鞭,一個裝著水的杯子。緊接著,老師揮了揮教鞭,對我們說:"大家來看看,這根教鞭是直的,完好無損的。"她把教鞭往水里一放,接下來的現(xiàn)象讓全班人大吃一驚:教鞭怎么變成歪斜的了?就像是一分為二一樣,杯子里的教鞭在左邊,杯子外的教鞭往右斜。可是我好奇地走到講臺上把教鞭拿出來,咦,怎么教鞭又奇跡般地變成筆直的一根啦?為什么同樣的教鞭看到的不一樣呢?眼睛總不可能欺騙我吧?我滿腦子里布滿了問號。
    還有一次,同樣是科學(xué)課。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副圖:這幅圖上有兩個圓,顏色不一樣,背景也不一樣。老師問我們說:“同學(xué)們,請問哪個圓大一些呢?”
    “肯定是那一個呀!”我指著左邊那一個圓說道。
    老師告訴我:“你說錯了?!?BR>    錯了?明明看上去是那一個大呀!“那就是另外一個圓大一些咯!”其他同學(xué)馬上機靈地改口。
    “也不對!”同學(xué)們愣住了。老師接著對同學(xué)們說:“同學(xué)們呀,這兩個圓是一樣大的呀,之所以看上去一個大一個小,這是因為我們的眼睛產(chǎn)生了錯覺。你們看,圖形顏色和背景不一樣,我們是因為顏色而產(chǎn)生錯覺?!?BR>    下課后,我又看到一副圖:有三個人在一個黑白相間的背景上,問哪個人高?我認為肯定是上面的人高,可是想起老師剛剛講的錯覺,我馬上用尺子一量,發(fā)現(xiàn)三個人是一樣高的。為什么這兩幅圖我猜的都不對,科學(xué)老師說是錯覺,那么錯覺又是什么?
    我渴望弄明白這個疑問,于是我上網(wǎng)查了查,解決了疑惑:錯覺是人們觀察物體時,由于物體受到光、色的干擾,加上人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誤認物象,會產(chǎn)生與實際不符的判斷性的視覺誤差,把實際存在的事物被扭曲的感知為實際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原來如此!我終于弄明白了,是眼睛在欺騙自己。錯覺真是奇妙??!
    錯覺歌曲篇二
    幸福每每是痛苦的孿生。昔日的非洲富婆出門要戴30斤重的鐵環(huán),用蹣跚的步態(tài)與大步流星奔波于烈日下的窮區(qū)別開來。那種稀里嘩啦的鐵環(huán)聲掠過窮街陋巷時,遠近的窮都會“嘖嘖”地艷羨和嫉恨:“看人家富得那份閑逸!”如今,當(dāng)非洲富婆抹著猩紅的厚唇,乘著“奔馳”招搖而過時,棕櫚樹下小憨的窮又會說:“嘖嘖,瞅人家富得獵豹也趕不上!”
    文明人很少能說出自己真實的需要是什么,幸福的形式和內(nèi)容都是由富人規(guī)劃的。90年代暴發(fā)戶們的典型形象是坐在寫字臺前以“大哥大”掩耳,于是,在人潮如涌、塵土飛揚的街頭,時常有人手持“大哥大”,幸福地耷拉著眼皮,以每步15厘米的步幅徘徊,接受街頭行人的注目禮。
    用多數(shù)人匱乏凸顯少數(shù)人的富足,是現(xiàn)代廣告術(shù)的公開秘密。宮廷秘傳、限量生產(chǎn)以及豪門、帝都、王朝、超霸等標牌,無非是為這幾個奢侈品的消費網(wǎng)羅更多的看客。黃金宴的就餐者之所以有睥睨眾生的倨傲,是因為他們有魄力在眾目睽睽之下,能把別人終生也不曾有的化成糞便!
    這種幸福的錯覺使文明躁動不安。
    漢末魏晉時,服食仙丹成了上流社會的時髦,因此致病、致死的有名醫(yī)皇甫謐、晉朝的賈后、哀帝和北魏的道武帝等。流風(fēng)所及,連買不起“五石散”的人也學(xué)著找個人多的地方躺下,作痛苦狀,還念念有詞:“藥性發(fā)作了!”現(xiàn)代的窮人似乎少了這份“滾一身泥巴,博片刻虛榮”的耐心和風(fēng)雅。但他敵不過廣告無孔不入的誘惑,于是要泄莫名火,發(fā)無名怨。賊膽大的去做綠林中人,攪得狼煙四起;賊心毒的恨不得藥死所有幸福的鄰居,在赴黃泉時扯平幸福與痛苦的落差。
    耐人尋味的是,萬民欽慕帝王富足,而帝王子女自古以來都難耐高處不勝寒的壓抑。拿破侖之子在新年之際,當(dāng)人們張羅著是選一座宮殿、城池還是送一支軍隊作為幼王的新年禮物時,他只想要一雙農(nóng)民穿的一個蘇的木屐,穿著它上街,與那些赤腳在泥中追嬉的頑童一起玩耍。
    那是一個自然而真實的需要。幼王的新年幸福只需一個蘇。
    錯覺歌曲篇三
    時而會覺得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的,自己十分堅定的想法就一定是對的。所以總會活在自己構(gòu)思的世界中,冷眼旁觀。然而看似完美無瑕的自以為是中,也有著不確定的因素——錯覺。
    我曾見過許多形形色色的人。流浪的歌手在繁華的街頭唱著沙啞的歌,歲月的滄桑和風(fēng)塵在他的身上留下痕跡。他的生活顛沛流離,但只要想到那遠在他鄉(xiāng)的蒼老的身影,幸福便占據(jù)了他的心頭。旁人看來,他孤單無助甚至是可憐,但又如何體會那種為夢想遠走他鄉(xiāng)的熱血和父母健在的幸福感,他們不只有孤單,還有夢、有情。
    我也見過那終日無所事事打發(fā)時間的人,他們買醉、賭博,甚至還憤世不公,深陷而無力自拔。旁人看來,他們十分可悲,但卻從未深究是什么致使他們變得“與世隔絕”??墒钦l又知道,也許在他們的心中,他們的那些做法可能只是他們宣泄情感的方式,他們用這樣的方式享受著他們的幸福世界。
    我還看見那些生活條件十分富裕不愁吃穿的人。但他們勤儉持家,一有空閑就養(yǎng)養(yǎng)花草,還親手種幾樣小菜,閑暇的時間也被填滿。在旁人看來,這樣的人似乎有些傻,生活已經(jīng)很富裕卻還大費周章花時間去種地。然而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他們過得很幸福,辛勤的工作給予了他們富足的生活,自給自足般的田園生活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情趣。
    生活中總有許多曲折與不順,如果人們只看到的只是那些不如意的事,心中則就會被不快占據(jù),從而忽視眼前的幸福,會錯誤地認為自己并不快樂、幸福。如果多想想那些好事,心情得以舒張,其實幸福就在于點滴,只是你誤以為自己并不幸福。
    但錯覺有好有壞,不能一味地沉浸其中便是原則。我想錯覺中的幸福離我們不遠,每人都能伸手抓住、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