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的親子教育觀

字號:

我媽媽是某大學的教授,前段時間我們學校有出國參加比賽的機會,我很想去,可是媽媽找了太多的理由給予拒絕,說什么成績才是第一位的,擔心我出國比賽影響學習成績,怎么求都沒有用,我的心情郁悶極了。讀者朗朗
    你的心情我們特理解,作為孩子你還真沒有什么好的辦法說服媽媽,耐心點等媽媽自己覺醒吧。但是別和媽媽敵對耍脾氣,你的想法需要和媽媽好好說,你長大的標志就是遇到問題選擇更聰明的交流方式,媽媽這樣做只是站在為你好的角度上,忘記了其他的更好的方式而已。你媽媽的行為帶有普遍性,讓我們和大家分享一下,讓更多的媽媽看到,但愿她們能領悟到教育方式的局限性,增加自己學習的能力,提升她們自身的思維方式,讓和你一樣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狀態(tài)。
     媽媽作為大學教授,思維方式應該更加多元和開放,但是媽媽也和普通媽媽一樣,把眼光放在了學習上,聚焦在當下,把成績當成了衡量你進步與否的標準,作為老師,作為教授如果用這樣的模式要求學生還算好,如果用在你的身上就不夠恰當。
    你現(xiàn)在的年齡正是培養(yǎng)思維開放的年紀,如果一味的要求你學習,就好比讓你在高速路上開車一樣,忽略了你心理狀態(tài)、精神狀態(tài),思維狀態(tài)的疲勞性,全然忘記了打開你的眼界,學習動機會從你心理自然的升騰出來,轉變?yōu)榉e極有效的學習動機,從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轉變?yōu)橹鲃訉W習的狀態(tài),當學習動機出現(xiàn)的時候,你的學習成績自然會得到有效提升。
    學習狀態(tài)要想有效,就要經過四個科學的心理過程,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體驗,積極的強化過程和有效的重復過程。
    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眼光僅僅盯在孩子的學習上,忽略了孩子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和提升,把學習這件事情變成了父母要孩子學,強迫孩子學,軟硬兼施的引誘孩子學,那么在這種狀態(tài)下,很容易讓孩子進入心理疲勞的狀態(tài),產生抵抗和厭煩的情緒,就算孩子學了,這個孩子也沒有動力走的更遠,讓學習的能力更持久,當父母撤銷監(jiān)管的時候,孩子很快就放松下來,進入懶惰的狀態(tài),讓親子教育關系進入惡性循環(huán)狀態(tài)。
     家庭氛圍搞的雞飛狗跳,抱怨不斷,父母傷心,無奈,指責,抱怨,孩子委屈難過,抵抗,就算上了各種輔導班見效并不大,這樣的父母就是不夠智慧的父母,不管你自己處在社會的何種階層,就都在不知不覺中違背教育規(guī)律,違背心理發(fā)展和心理需求規(guī)律,違背以人為本的核心發(fā)展觀,更缺少了靈活智慧的操作方法。
     看到這里你也許會領悟到,不是孩子不夠好,很可能是當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現(xiàn)了問題,做父母給出的很可能不是有效的積極可行的方式,反而是阻力的消極的教育方式,做父母的當真為孩子好,不妨冷靜下來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模式,是不是該到時候學會轉變教育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