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借景抒情加評語通用(3篇)

字號: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借景抒情加評語篇一
    湖上有一葉小舟,在我回到了離開多年的家鄉(xiāng)時,船底已輕輕地嵌入淺淺的水底時,到日落時分,遠遠地望見村里的炊煙已爬上山頭的月亮。
    暮色漸沉,我便往回走,鄉(xiāng)村里的夜很早就安靜了下來,只留下依稀可以聽到的水流聲。轉過一段曲折的路,便有一座古橋,橋邊有一棵很大的梧桐樹,樹上有一盞年代久遠的路燈,不是很亮。橋下的水潺潺的流著,帶著流光。清澈的水中不時可以發(fā)現(xiàn)一群在戲水的魚兒。一切似乎還與過去一樣,不過已少了從前大家一起在樹下乘涼,閑聊的日子。
    記憶里的橋邊,有一塊光滑的大青石,有時候忙碌了一天的村民在大青石上乘涼,有躺著的,有坐著的。大青石旁的水透露出一陣陣的寒涼,加上夜里山間吹來的風能把人一天的疲倦都給吹走。
    過了橋,順著河往下游走去,水流變急了,因為水中三三兩兩地橫上一兩塊巨大的鵝卵石,夜里的鵝卵石映著月光,顯得格外潔白。而在石頭背水的一面總能找到許多附在石頭上的海螺,當然也成了貪玩的小孩們的好去處。
    夜深人靜,河中的水依舊流著,而往事的沉淀慢慢在心中埋下,這條河哺育了一村的村民。
    撿起河里一塊光滑的鵝卵石,珍藏了心中一份美好回憶。故鄉(xiāng)的小河,我的最愛!
    借景抒情加評語篇二
    昨夜,故鄉(xiāng)的雨滋潤了我一夜的夢囈。
    蕭蕭春雨,落地無聲,催開了千樹繁花,潤綠了萬里沃野。
    夢里,我撐著油紙傘,獨自站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小巷,與小雨齊唱:
    沙沙沙,沙沙沙……
    細雨如絲,像落葉一樣輕,像針尖一樣細,像線一樣長,一絲又一絲地飄,沒有目的地漫落在地上`屋頂上,洗滌了厚積的灰塵,也沖凈了心中的憂郁。
    故鄉(xiāng)的.雨,是一首最美麗的童話,它溫聲細雨的撫慰著每一個孩子;
    故鄉(xiāng)的雨,是一首最動聽的歌謠,它溫情脈脈的音樂語言震動著每一個人的心鉉;
    故鄉(xiāng)的雨,是一雙最溫暖的手,他柔柔地撫摸著你,使你忘卻心中的不快。
    而我,是雨中,一絲淡淡的風景,身上沾著綿綿的細雨。啊!我真想把這柔美的雨定格在相框里或組合在稿箋上,然后,悄悄地塞進郵筒——連同我那跳動的心一起,寄到遠方,以解我那噬人的思念。
    故鄉(xiāng)的雨啊!柔柔地下著,他纏綿著,被晚風吹得輕舞飛揚,形成一首和諧的樂章,一首極富節(jié)奏感又極其單調的樂章,時而舒緩。時而細密……
    仿佛我也在故鄉(xiāng)的小巷,逢著一位結著丁香愁怨的姑娘,一位夢一般,風一般,云一般飄去了的姑娘……
    故鄉(xiāng)的雨,昨夜又滋潤了我一夜的夢囈……
    【簡評】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文章主題鮮明,結構清晰,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恰到好處。作者通過對故鄉(xiāng)的雨的描寫,抒發(fā)了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情,過渡自然,起承轉合,曲折有致,是一篇不錯的短文。
    借景抒情加評語篇三
    我的故鄉(xiāng)三面臨海,一面臨山。下午,我來到了聞名遐邇的西沙灣。
    我來的時候,正巧趕上漲潮,海面上波濤洶涌,雪白的浪花一朵接一朵。你看遠處,海與天連在一起,這應該就是水天相接。再看近處,海水滿盈盈的照在夕陽下,浪濤像頑皮的小孩子一樣,跳躍不停,水面上一片金光。浩瀚無邊的湛藍的海洋,一道道波浪不斷涌來,撞擊在金黃的沙灘上,發(fā)出山崩地裂的吼聲,噴濺著白色的泡沫。這簡直像是一幅生動美麗的畫。我坐在沙灘上,讓海風撫摸著我的面龐,欣賞這難見的景觀。
    過了一會兒,我看著不斷涌起的浪水,心里癢癢的,想下去玩。于是我站在離海水大約有一米的地方,等待海水沖來?!皣W——”。浪來了。海水漫到了我的膝蓋,哇!好舒服啊!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又有一股浪來了,這次的更大,我嚇得掉頭就跑。結果,別人玩得好開心,我只能看著別人玩。
    我抬頭向左邊望去,咦?哪里怎么有一座“橋”?我不敢相信地揉了揉眼睛,以為自己看錯了。哦,不,那真的有一座“橋”,只不過是用塑料板做的。人們踩在上面,浪來時,“橋”面隨著浪在浮起落下,可好玩了。它給這片海又增添了一份姿色。
    我故鄉(xiāng)的海有很多,但是,我覺得還是西沙灣最美麗。你覺得呢?
    【簡評】這是一篇描寫故鄉(xiāng)聞名遐邇的西沙灣的文章,通過對西沙灣海水沙灘的環(huán)境描寫來襯托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海的喜愛之情,語言優(yōu)美,引人入勝,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