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掌握的巔峰,應該在一輪復習之后,也就是在你把所有知識重新?lián)炱饋碇?。這樣看來,應對高二這一變化的較優(yōu)選擇,是在高二還在學習新知識時,有意識地把高一內(nèi)容從頭撿起,自己規(guī)劃進度,提前復習。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級下學期化學知識點總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高二年級下學期化學知識點總結
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
分離和提純的方法;分離的物質(zhì);應注意的事項;應用舉例
(1)過濾:用于固液混合的分離;一貼、二低、三靠;如粗鹽的提純。
(2)蒸餾:提純或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防止液體暴沸,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餾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餾。
(3)萃?。豪萌苜|(zhì)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zhì)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選擇的萃取劑應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劑互不相溶;對溶質(zhì)的溶解度要遠大于原溶劑;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4)分液: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打開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與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內(nèi)外空氣相通;打開活塞,使下層液體慢慢流出,及時關閉活塞,上層液體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5)蒸發(fā)和結晶:用來分離和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加熱蒸發(fā)皿使溶液蒸發(fā)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動溶液;當蒸發(fā)皿中出現(xiàn)較多的固體時,即停止加熱;分離NaCl和KNO3混合物。
2.高二年級下學期化學知識點總結
配置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
①計算:固體的質(zhì)量或稀溶液的體積
②稱量:天平稱量固體,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體(準確量取)
③溶解:在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
④檢漏:檢驗容量瓶是否漏水(兩次)
⑤移液:冷卻到室溫,用玻璃棒將燒杯中的溶液轉(zhuǎn)移至選定容積的容量瓶中
⑥洗滌:將燒杯、玻璃棒洗滌2—3次,將洗液全部轉(zhuǎn)移至容量瓶中(少量多次)
⑦定容:加水至葉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線1cm—2cm處時,改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點剛好與刻度線相切
⑧搖勻:反復上下顛倒,搖勻,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濃度均勻
⑨裝瓶、貼標簽
3.高二年級下學期化學知識點總結
離子反應定義:有離子參加的反應
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
非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第一步:寫:寫出化學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zhì)拆成離子形式;
難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難電離(H2CO3、H2S、CH3COOH、HClO、H2SO3、NH3·H2O、H2O等),氣體(CO2、SO2、NH3、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
第三步:刪:刪去前后都有的離子
第四步:查:檢查前后原子個數(shù),電荷是否守恒
離子共存問題判斷:
①是否產(chǎn)生沉淀(如:Ba2+和SO42-,F(xiàn)e2+和OH-);
②是否生成弱電解質(zhì)(如:NH4+和OH-,H+和CH3COO-)
③是否生成氣體(如:H+和CO32-,H+和SO32-)
④是否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如:H+、NO3-和Fe2+/I-,F(xiàn)e3+和I-)
4.高二年級下學期化學知識點總結
化學反應的限度——化學平衡
(1)在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向反應速率與逆向反應速率相等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tài)。
化學平衡的移動受到溫度、反應物濃度、壓強等因素的影響。催化劑只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對化學平衡無影響。
在相同的條件下同時向正、逆兩個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叫做可逆反應。通常把由反應物向生成物進行的反應叫做正反應。而由生成物向反應物進行的反應叫做逆反應。
在任何可逆反應中,正方應進行的同時,逆反應也在進行。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即是說可逆反應無論進行到何種程度,任何物質(zhì)(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zhì)的量都不可能為0。
(2)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逆、動、等、定、變。
①逆: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
②動:動態(tài)平衡,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仍在不斷進行。
③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方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各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變:當條件變化時,原平衡被破壞,在新的條件下會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質(zhì)比較)
②各組分濃度保持不變或百分含量不變
③借助顏色不變判斷(有一種物質(zhì)是有顏色的)
④總物質(zhì)的量或總體積或總壓強或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變(前提:反應前后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不相等的反應適用,即如對于反應)
5.高二年級下學期化學知識點總結
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
1.鈉在空氣中緩慢氧化:4Na+O2==2Na2O
2.鈉在空氣中燃燒:2Na+O2點燃====Na2O2
3.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OH+H2↑
現(xiàn)象:
①鈉浮在水面上;
②熔化為銀白色小球;
③在水面上四處游動;
④伴有嗞嗞響聲;
⑤滴有酚酞的水變紅色.
4.過氧化鈉與水反應:2Na2O2+2H2O=4NaOH+O2↑
5.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氫鈉受熱分2NaHCO3△==Na2CO3+H2O+CO2↑
7.氫氧化鈉與碳酸氫鈉反應: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6.高二年級下學期化學知識點總結
電解原理的應用
(1)電解食鹽水制備燒堿、氯氣和氫氣。
陽極:2Cl-→Cl2+2e-
陰極:2H++e-→H2↑
總反應:2NaCl+2H2O2NaOH+H2↑+Cl2↑
(2)銅的電解精煉。
粗銅(含Zn、Ni、Fe、Ag、Au、Pt)為陽極,精銅為陰極,CuSO4溶液為電解質(zhì)溶液。
陽極反應:Cu→Cu2++2e-,還發(fā)生幾個副反應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應,沉積在電解池底部形成陽極泥。
陰極反應:Cu2++2e-→Cu
(3)電鍍:以鐵表面鍍銅為例
待鍍金屬Fe為陰極,鍍層金屬Cu為陽極,CuSO4溶液為電解質(zhì)溶液。
陽極反應:Cu→Cu2++2e-
陰極反應:Cu2++2e-→Cu
1.高二年級下學期化學知識點總結
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
分離和提純的方法;分離的物質(zhì);應注意的事項;應用舉例
(1)過濾:用于固液混合的分離;一貼、二低、三靠;如粗鹽的提純。
(2)蒸餾:提純或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防止液體暴沸,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餾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餾。
(3)萃?。豪萌苜|(zhì)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zhì)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選擇的萃取劑應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劑互不相溶;對溶質(zhì)的溶解度要遠大于原溶劑;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4)分液: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打開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與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內(nèi)外空氣相通;打開活塞,使下層液體慢慢流出,及時關閉活塞,上層液體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5)蒸發(fā)和結晶:用來分離和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加熱蒸發(fā)皿使溶液蒸發(fā)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動溶液;當蒸發(fā)皿中出現(xiàn)較多的固體時,即停止加熱;分離NaCl和KNO3混合物。
2.高二年級下學期化學知識點總結
配置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
①計算:固體的質(zhì)量或稀溶液的體積
②稱量:天平稱量固體,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體(準確量取)
③溶解:在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
④檢漏:檢驗容量瓶是否漏水(兩次)
⑤移液:冷卻到室溫,用玻璃棒將燒杯中的溶液轉(zhuǎn)移至選定容積的容量瓶中
⑥洗滌:將燒杯、玻璃棒洗滌2—3次,將洗液全部轉(zhuǎn)移至容量瓶中(少量多次)
⑦定容:加水至葉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線1cm—2cm處時,改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點剛好與刻度線相切
⑧搖勻:反復上下顛倒,搖勻,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濃度均勻
⑨裝瓶、貼標簽
3.高二年級下學期化學知識點總結
離子反應定義:有離子參加的反應
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
非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第一步:寫:寫出化學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zhì)拆成離子形式;
難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難電離(H2CO3、H2S、CH3COOH、HClO、H2SO3、NH3·H2O、H2O等),氣體(CO2、SO2、NH3、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
第三步:刪:刪去前后都有的離子
第四步:查:檢查前后原子個數(shù),電荷是否守恒
離子共存問題判斷:
①是否產(chǎn)生沉淀(如:Ba2+和SO42-,F(xiàn)e2+和OH-);
②是否生成弱電解質(zhì)(如:NH4+和OH-,H+和CH3COO-)
③是否生成氣體(如:H+和CO32-,H+和SO32-)
④是否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如:H+、NO3-和Fe2+/I-,F(xiàn)e3+和I-)
4.高二年級下學期化學知識點總結
化學反應的限度——化學平衡
(1)在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向反應速率與逆向反應速率相等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tài)。
化學平衡的移動受到溫度、反應物濃度、壓強等因素的影響。催化劑只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對化學平衡無影響。
在相同的條件下同時向正、逆兩個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叫做可逆反應。通常把由反應物向生成物進行的反應叫做正反應。而由生成物向反應物進行的反應叫做逆反應。
在任何可逆反應中,正方應進行的同時,逆反應也在進行。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即是說可逆反應無論進行到何種程度,任何物質(zhì)(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zhì)的量都不可能為0。
(2)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逆、動、等、定、變。
①逆: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
②動:動態(tài)平衡,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仍在不斷進行。
③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方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各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變:當條件變化時,原平衡被破壞,在新的條件下會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質(zhì)比較)
②各組分濃度保持不變或百分含量不變
③借助顏色不變判斷(有一種物質(zhì)是有顏色的)
④總物質(zhì)的量或總體積或總壓強或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變(前提:反應前后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不相等的反應適用,即如對于反應)
5.高二年級下學期化學知識點總結
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
1.鈉在空氣中緩慢氧化:4Na+O2==2Na2O
2.鈉在空氣中燃燒:2Na+O2點燃====Na2O2
3.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OH+H2↑
現(xiàn)象:
①鈉浮在水面上;
②熔化為銀白色小球;
③在水面上四處游動;
④伴有嗞嗞響聲;
⑤滴有酚酞的水變紅色.
4.過氧化鈉與水反應:2Na2O2+2H2O=4NaOH+O2↑
5.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氫鈉受熱分2NaHCO3△==Na2CO3+H2O+CO2↑
7.氫氧化鈉與碳酸氫鈉反應: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6.高二年級下學期化學知識點總結
電解原理的應用
(1)電解食鹽水制備燒堿、氯氣和氫氣。
陽極:2Cl-→Cl2+2e-
陰極:2H++e-→H2↑
總反應:2NaCl+2H2O2NaOH+H2↑+Cl2↑
(2)銅的電解精煉。
粗銅(含Zn、Ni、Fe、Ag、Au、Pt)為陽極,精銅為陰極,CuSO4溶液為電解質(zhì)溶液。
陽極反應:Cu→Cu2++2e-,還發(fā)生幾個副反應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應,沉積在電解池底部形成陽極泥。
陰極反應:Cu2++2e-→Cu
(3)電鍍:以鐵表面鍍銅為例
待鍍金屬Fe為陰極,鍍層金屬Cu為陽極,CuSO4溶液為電解質(zhì)溶液。
陽極反應:Cu→Cu2++2e-
陰極反應:Cu2++2e-→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