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于歐洲300年采用365.2425日計年
郭守敬是中國元朝時期的天文學家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他生于1231年,卒于1316年。
公元1271年元王朝建立,準備頒行全國統(tǒng)一的歷法。為了精確匯集天文數(shù)據,以備制定新的歷法,郭守敬花了兩年時間,精心設計制造了一整套天文儀器,共13件,其中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有3件:高表及其輔助儀器,簡儀和仰儀。
高表是古代圭表的發(fā)展。表是一根直立在地面上的標竿或石柱,圭是從表的底端水平地伸向正北方的一條石板。每天太陽“走”到正南方時,表影落在圭面上。量表影長度就能推算出節(jié)氣和時刻。這是最古老的天文儀器之一。
郭守敬的簡儀是中國傳統(tǒng)渾儀的發(fā)展,這種結構,歐洲直到18世紀才采用。仰儀是個中空的半球面,形狀像口鍋,鍋沿刻有方位,鍋里刻有與觀測地緯度相當?shù)某嗟雷鶚司W。鍋口架一小板,板上有孔,孔的位置正在球面的中心。太陽光通過小孔形成一個倒落在鍋里的像,由此讀出太陽的座標和該地的真太陽時刻。仰儀還可以用來觀測日食,讀出日食的時刻、方位和食分等等。郭守敬還發(fā)明了許多其他觀測器具。
郭守敬根據觀測的結果,于公元1280年3月,制訂了一部準確精密的新歷法《授時歷》。這部新歷法設定一年為365.2425天,比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實際運行時間只差26秒。歐洲的歷法《格里歷》也規(guī)定一年為365.2425天,但是《格里歷》是公元1582年開始使用的,比郭守敬的《授時歷》晚了整整300年。郭守敬在天文歷法方面的著作有14種,共計105卷。郭守敬是中國古代成就突出的科學家,直到很晚,世界各國的科學界才逐漸了解他。
郭守敬是中國元朝時期的天文學家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他生于1231年,卒于1316年。
公元1271年元王朝建立,準備頒行全國統(tǒng)一的歷法。為了精確匯集天文數(shù)據,以備制定新的歷法,郭守敬花了兩年時間,精心設計制造了一整套天文儀器,共13件,其中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有3件:高表及其輔助儀器,簡儀和仰儀。
高表是古代圭表的發(fā)展。表是一根直立在地面上的標竿或石柱,圭是從表的底端水平地伸向正北方的一條石板。每天太陽“走”到正南方時,表影落在圭面上。量表影長度就能推算出節(jié)氣和時刻。這是最古老的天文儀器之一。
郭守敬的簡儀是中國傳統(tǒng)渾儀的發(fā)展,這種結構,歐洲直到18世紀才采用。仰儀是個中空的半球面,形狀像口鍋,鍋沿刻有方位,鍋里刻有與觀測地緯度相當?shù)某嗟雷鶚司W。鍋口架一小板,板上有孔,孔的位置正在球面的中心。太陽光通過小孔形成一個倒落在鍋里的像,由此讀出太陽的座標和該地的真太陽時刻。仰儀還可以用來觀測日食,讀出日食的時刻、方位和食分等等。郭守敬還發(fā)明了許多其他觀測器具。
郭守敬根據觀測的結果,于公元1280年3月,制訂了一部準確精密的新歷法《授時歷》。這部新歷法設定一年為365.2425天,比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實際運行時間只差26秒。歐洲的歷法《格里歷》也規(guī)定一年為365.2425天,但是《格里歷》是公元1582年開始使用的,比郭守敬的《授時歷》晚了整整300年。郭守敬在天文歷法方面的著作有14種,共計105卷。郭守敬是中國古代成就突出的科學家,直到很晚,世界各國的科學界才逐漸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