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童小說學寫作

字號:

被你的光芒所吸引,
    我一步步走近你,
    心靈漸漸溫暖。
    在你的世界里,
    我不僅認識了很多的小伙伴,
    我也重新認識了我自己。
    握著你的手,
    看細節(jié)如花,
    聽生活如歌,
    我和你
    一起編織童年的純凈、美麗
    與愛戀。
    一、兒童小說的描寫手法
    朱自強先生認為兒童小說包含小學中年級以下兒童閱讀的小說和小學高年級、初中生閱讀的少年小說。個人以為,兒童小說應該是從兒童的世界出發(fā),以兒童獨特的視角來展示兒童生活的,故事性很強的散行的敘事作品。這樣的作品適合兒童閱讀,充滿兒童的情趣,主人公大多是少年兒童。兒童小說中所運用的很多描寫手法值得兒童寫作時借鑒、學習。
    (一)細節(jié)描寫
    如果把小說比作一棵樹,那細節(jié)描寫則是樹上的綠葉和花朵,沒有了細節(jié)描寫,小說的美感就失卻了一大半。從某種程度上講,細節(jié)描寫決定著這部小說的好看程度。作家樊發(fā)稼在讀罷秦文君的《賈里日記》后,說了這樣的一段感想:文學作品,特別是像小說這樣的敘事文學再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和刻畫鮮活的人物形象,是絕對離不開情節(jié)和細節(jié)的,如果說情節(jié)是故事的基本構(gòu)件,那么精湛生動的細節(jié)則是展開故事情節(jié)、凸顯人物性格特征、增強作品真實性和藝術(shù)感染力的重要元素;血肉豐滿、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形象,借豐富生動、細致入微的細節(jié),得以恒久地鐫刻在讀者的心版上。重視并精于細節(jié)描寫,是小說作家的藝術(shù)功力臻于完善和成熟的標志。他還例舉了《賈里日記》中很多的細節(jié)描寫:
    《賈里日記》可以說是一部高密度細節(jié)描寫的作品。這些直接采擷自生活的細節(jié),恰如朵朵水靈的鮮花,將作品織綴得搖曳多姿,煞是好看。這些動人的細節(jié)令人過目難忘,大大增強了作品的吸引力、可讀性。細節(jié)也包括一些有趣的小“噱頭”,例如“小奧特曼”在語文課上出洋相將古文里的“周襄公”念成“周囊公”;愛鉆牛角尖又喜歡出風頭顯擺的女生張飛飛問英語老師“怎么把‘一行白鷺上西天’翻譯成英文?”她本來想說“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結(jié)果昏頭昏腦說成了“一行白鷺上西天”……
    在很多的優(yōu)秀兒童小說中,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比比皆是。怎樣來引導孩子關(guān)注這些細節(jié)描寫,了解細節(jié)描寫的妙處,并將之運用于自己的寫作中呢?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
    1.尋找細節(jié)。閱讀一部兒童小說,畫出相關(guān)的細節(jié)描寫。
    2.談談自己感興趣的細節(jié)描寫,說說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有什么好處。
    3.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讓兒童展開細節(jié)描寫。比如可以當場表演小品,讓兒童抓住其中的一個細節(jié)進行描述,也可以帶領(lǐng)兒童走出校門,觀察生活,把自己看到的細節(jié)描寫下來。
    (二)環(huán)境描寫
    由于小說中的人物活動以及情節(jié)的開展都必須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進行,所以,無論是成人小說還是兒童小說都離不開環(huán)境描寫。環(huán)境描寫可以說是小說構(gòu)成的一個重要元素。兒童在寫作時能恰當?shù)剡\用環(huán)境描寫,可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真實可感,也有助于刻畫人物,提升表達效果。學習兒童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我們先來透過作品了解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奠定故事的基調(diào)。好的環(huán)境描寫就像一個精心布置的舞臺,所有的燈光、布景等,與整個故事相協(xié)調(diào),為故事的上演提供了一個適宜的場景。即所謂的“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請看曹文軒的《草房子》中的一段描寫:
    油麻地小學是一色的草房子。十幾幢草房子,似乎是有規(guī)則,又似乎是沒有規(guī)則地連成一片。它們分別用作教室、辦公室、老師的宿舍或活動室、倉庫什么的。在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這些草房子之間,總有一些安排,或一叢兩叢竹子,或三株兩株薔薇,或一片花開得五顏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夾雜著小花的草叢。這些安排,沒有一絲刻意的痕跡,仿佛這個校園里原本就是有的,原本就是這個樣子。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頂大大的,里面卻很寬敞。這種草房子實際上是很貴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麥秸蓋成的,而是從三百里外的海灘上打來的茅草蓋成的。那茅草旺盛地長在海灘上,受著海風的吹拂與毫無遮擋的陽光的曝曬,一根根地都長得很有韌性。陽光一照,閃閃發(fā)亮如銅絲,海風一吹,竟然能發(fā)出金屬般的聲響。用這種草蓋成的房子,是經(jīng)久不朽的。這里的富庶人家,都攢下錢來去蓋這種房子。油麻地小學的草房子,那上面的草又用得很考究,很鋪張,比這里的任何一個人家的選草都嚴格,房頂都厚。因此,油麻地小學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溫暖的,夏天卻又是涼爽的。這一幢幢房子,在鄉(xiāng)野純凈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樸來。而當太陽凌空而照時,那房頂上金澤閃閃,又顯出一派華貴來。
    作家通過對油麻地草房子的描寫,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地點,渲染了一種純凈優(yōu)美而自然的氛圍,撥動了整個作品純美的基調(diào)琴弦。
    人物心情的晴雨表。把內(nèi)心的“情”,自然地滲透到外部景物之中,這就是“情積于內(nèi)而發(fā)之于景”。環(huán)境描寫如果披上了“我的色彩”,也就印證了王國維先生的一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常常喜歡默念《長亭送別》中的句子:“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边@樣的環(huán)境描寫因為滲透著作者真真切切的情感,而讓我們一遍遍地吟誦,讓我們次地感動。在《草房子》中杜小康的父親因為想發(fā)大財,用幾代人積累的財富購買了一條運貨的大船,又跟別人借了一筆款,去城里買了一大船既便宜又好的貨,可在回來的路上,他的船撞上了大鐵船,結(jié)果一切化為烏有。當杜小康無錢上學,整天呆在家里的時候,作者進行了這樣的一段環(huán)境描寫:
    白天,村巷里也沒有太多的聲響,只是偶然有一串腳步聲,或幾句平淡的問答聲。外面的世界,似乎也是沉寂的。杜小康總是坐在門檻上,聽著紅門外的動靜。久久地聽不到外面的動靜后,他只好又把心思收回到院子里。陽光照著院子里的一棵柿子樹,枝葉就將影子投在地上。無風時,那枝葉的影子很清晰,一有風,就把影子搖亂了,亂得晃人眼睛。風掠過枝頭,總是那番單調(diào)的沙沙聲。這沙沙聲仿佛已經(jīng)響了千年了。枝頭上偶然落上幾只鳥,叫兩聲就不叫了,因為安靜,就立在枝頭上打瞌睡。睡著睡著,忽然覺得太安靜,就驚醒過來,一身羽毛收緊,伸長脖子東張西望,然后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叫了幾聲,受不了這番安靜,朝遠處飛去了。
    過于沉寂的世界,單調(diào)的風掠過枝頭的聲音,羽毛收緊、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小鳥,無不突出了遭受家庭變故后的杜小康孤獨、失落、無奈以及無助的心情。
    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為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需要,作者有的時候要設置特定的環(huán)境,使情節(jié)的發(fā)展自然出現(xiàn)轉(zhuǎn)機。比如在《草房子》中,為了寫紙月留宿桑桑家里的情節(jié),作者進行了這樣一段環(huán)境描寫:
    初冬的一天下午,北風越刮越大,到了快放學時,天氣迅捷陰沉下來。桑桑家的那些在外覓食的鴿子,受了驚嚇,立即離開野地,飛上亂云飛渡的天空,然后像被大風吹得亂飄的枯葉一般,飄飄忽忽地飛回草房子。
    這樣的環(huán)境交代,離家很遠的紙月只能住到桑桑家了。于是,就自然地又有了桑桑不好意思起來撒尿,而導致尿床的情節(jié),細膩而傳神地寫出了桑桑那種懵懵懂懂的對紙月的好感。
    關(guān)于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還有很多,不再一一例舉。那么怎樣讓兒童自然而恰當?shù)剡\用于自己的寫作之中呢?我們可以運用這幾種方法:
    1.關(guān)注環(huán)境描寫。在閱讀時,要求能找出環(huán)境描寫的語句。
    2.了解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對相關(guān)的環(huán)境描寫,討論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3.補寫環(huán)境描寫。我們了解了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那么能不能根據(jù)上下文,想象當時的情景,來補寫出一段環(huán)境描寫呢?
    4.根據(jù)人物心情展開環(huán)境描寫。出示相關(guān)人物的心理活動,敘寫當時的環(huán)境。
    5.根據(jù)相關(guān)情節(jié)的需要,設置環(huán)境描寫。
    (三)心理描寫
    在兒童小說中,心理描寫也是經(jīng)常運用的一種描寫手法。心理描寫的作用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比如在黃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中,就有很多成功的心理描寫片段:
    金鈴受寵若驚地反手抱住了媽媽,一邊回報那些雨點般密集的親吻,一邊在心里盤算要不要把數(shù)學卷子拿出來。她決定不拿。她舍不得打破這一刻和媽媽之間的溫馨,更不忍心看到媽媽傷心失望的樣子。她就努力地笑,一直笑到眼淚掛在了睫毛上。
    金鈴心里很煩、憤懣、氣惱、苦澀、失落……許多情緒混合在一起。好學生,壞學生……自己在同學眼里是壞學生嗎?好學生又有什么了不起?好學生做錯了事就應該縮起頭;讓壞學生背黑鍋?好學生如果這么自私、怯懦,算什么好?100分再多,三好生獎狀再多,假的!人格上只有“0”分!她金鈴看不起他們!還有于胖兒,溜須拍馬的家伙,為了抄人家作業(yè),連良心也不講了。如果現(xiàn)在有戰(zhàn)爭,于胖兒一定是叛徒,是告密的小人!
    金鈴獨自站在樹下,用眼角瞄著那只塑料袋。袋里的小蠶渾然不知發(fā)生了何事,仍舊在努力地爬來爬去。金鈴心跳如鼓,兩手出汗。撿回去嗎?撿不撿?這可是別人扔掉的東西呀!乞丐才會撿別人不要的東西呀,同學們知道了一定會笑話她??墒蔷瓦@么走了嗎,讓這只蠶寶寶躺在路邊被行人踩死?被車輪壓死?或者被頑皮的小孩們一把捏死?她終于飛快地向四周掃了一眼,覺得并沒有人注意她的動向,就猛地彎下腰,把那只塑料袋一把抓在手里。天哪,但愿不要有人看見,千萬不要有人看見!她背過身,把肩后的書包卸下來,裝作從書包里拿什么東西,趁機將一袋小蠶放進書包里去。而后她不敢背著了,用兩只胳膊小心抱住,就像一只隨時就會壓碎的薄胎花瓶。
    這些心理描寫生動地展示了金鈴豐富而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學習成績中等的女孩,一顆敏感、善良的心。
    從兒童小說中學習心理描寫,我們以《我要做好孩子》這部小說為例,談談主要采用的方法:
    1.心理描寫記錄簿。讓孩子閱讀《我要做好孩子》,摘錄其中精彩的心理描寫的語句。
    2.真情告白。比如《我要做好孩子》中金鈴在“扔墊子”事件中被于胖兒誣陷,憤懣、氣惱、苦澀、失落的情緒一齊襲上心頭。晚上睡覺時,金鈴睜著眼睛想了好一會兒心思,她會想些什么呢?請孩子們以“心靈的聲音”為話題,代替金鈴作一番真情告白。
    3.吐露心理活動,學會與人溝通。仔細閱讀“狼狽的模擬考試”這一片段,然后寫一篇短文“考砸以后……”與自己的父母進行心理交流,通過展示自己的真實想法和自己的爸爸媽媽溝通。
    二、形象的塑造
    這里所說的形象指的是人物形象。在一些文學理論中,人們又稱之為“典型”。巴爾扎克在《〈一樁無頭公案〉初版序言》中說:“‘典型’這個概念具有這樣的意義:‘典型’指的是人物,在這個人物身上包括著那些在某種程度上跟他相似的人們的鮮明的性格特點;典型是類的樣本。因此,在這種或那種典型和他的許許多多同時代人之間隨時隨地都可以找出一些共同點。但是,如果把他們弄得一模一樣,則又會成為對作家的毀滅性的判決?!彼?,較為成功的人物形象,既要讓讀者有似曾相識之感,甚至在“形象”的身上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又要通過獨特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正如別林斯基所講:典型是對于讀者的“熟悉的陌生人”。兒童小說中的主要形象是青少年形象,這些形象的塑造有如下的一些顯著特點,值得我們寫作的時候模仿、借鑒。
    (一)形象來自于生活
    很多優(yōu)秀的兒童小說把關(guān)注的目光投向普通兒童,寫他們的日常生活及喜怒哀樂等。這樣,塑造出來的形象更真實,更能打動讀者。黃蓓佳的小說《我要做好孩子》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小學畢業(yè)生金鈴的學校、家庭生活,塑造了一個學習成績中等但機敏、善良、正直的女孩。而黃蓓佳介紹說,金鈴就是以女兒為原型塑造出來的形象。當時女兒小學畢業(yè),黃蓓佳整理著幾大摞復習資料,不禁感慨萬千。這本書她是一氣呵成,用了20天左右就完工了。女兒是第一個讀者,她邊看邊笑:“金鈴真的跟我很像!”由于人物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就是自己朝夕相處的女兒,所以,作家寫得很順,且塑造出來的形象讓許多小讀者感同身受,非常喜歡。
    (二)形象的豐富性
    在兒童小說,深受兒童喜愛,被兒童熟知的形象,大都追求性格的多樣性、豐富性、復雜性,作家塑造出的人物形象血肉豐滿,避免了單一化和臉譜化。比如孩子們非常喜歡的長襪子皮皮、彼得·潘,他們既具備呼風喚雨的神奇能力,又摻雜著幼稚可笑的弱點,而正因為人物性格的豐富性,這些人物形象與孩子的審美趣味相投,他們才能夠存儲在兒童的記憶深處,被一代又一代的兒童津津樂道。
    (三)讓形象“形神兼?zhèn)洹?BR>    讓所寫的人物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就要使筆下的人物“形神兼?zhèn)洹?。做到這點,就要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相關(guān)的描寫來讓人物自己說話、自己行動。秦文君說,搞兒童文學的作家,應該是幽默的、放松的、有活力的,充滿兒童式的浪漫,并要有一種游戲精神。她塑造的賈里和賈梅讓人叫絕。賈里聰明、活潑、熱情;賈梅天真活潑、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為了表現(xiàn)人物的這些特點,小說中有很多的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比如《男生賈里》中的《舞臺明星》這一章,講哥哥賈里為妹妹鳴不平,因為邢老師讓賈梅在舞劇中飾演一個母親,只能在舞臺的暗角里補一雙舊襪子。為了讓妹妹能夠在舞劇中大顯身手,讓別人看到妹妹的實力,他想出了一個主意:讓賈梅在“女兒”和同學群舞時沖進去表演一番,要把平時練的絕招顯出來。結(jié)果,賈里失算,弄得臺上臺下亂成一片。作家這樣寫道:
    賈里一直到餓得快倒下來才回家。他踮著腳跳芭蕾般溜進屋,妹妹已經(jīng)哭夠了,眼皮腫得像桃子。她邊擦眼角邊說了兩句話,令賈里鼻子發(fā)酸。
    她的原話是——我不會不睬你的,也不會跟任何人提這事,因為你是好心,我懂。
    這樣的描寫突出了賈梅的善良、寬容,自己傷心到眼睛“腫得像桃子”,可是她卻不責怪自己的哥哥,賈里覺得“妹妹真有義氣,像女俠”。
    如何讓兒童來習得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呢?我們結(jié)合《草房子》談一些具體的做法。
    1.猜猜他(她)是誰。由老師或同學說出相關(guān)人物的外貌,著裝等,讓孩子們猜出人物的名字。
    2.分別用2~3個詞語來準確描述桑桑、陸鶴、紙月、細馬、杜小康,并結(jié)合具體的事例來說說你的理由。
    3.為你喜歡的一個人物設計名片,要求能列出他(她)重要的信息。
    4.找到你自己。曹文軒在這本書里為我們描述了大大小小的二十幾個人物,在這么多人當中,你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影子?你從他身上學到了些什么?
    5.在4人左右的朋友圈里用三個形容詞來準確地描述你自己,并結(jié)合具體的例子說明你為什么用這三個詞。然后,再聽聽你的朋友是怎樣形容自己的。
    6.以一個全班同學都熟悉的人為例(例如老師),寫一篇文章,要求能寫出他的特點,包括他的外貌、著裝、說話方式和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