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具有幼師專業(yè)學歷的幼兒園老師和一些具有音樂、舞蹈基礎的小學教師、大隊輔導員等,在實際的兒童舞蹈班教學中常常會感到信心不足,或者無法進行下去的心理反應。這主要是對兒童舞蹈教學常識性的綜合認識不足而引起的。熟悉教學常識,掌握教學規(guī)范,并了解綜合教學內容的各自屬性,是學習做兒童舞蹈教師的重要基礎。有了這樣的基礎,才可能在教學實踐中增強信心,鍛煉提高。
本節(jié)在講述這些常識內容和規(guī)范要求時,主要針對啟蒙、一級、二級內容,并適當結合教學實際,以便教師學習和掌握。
第一節(jié) 把 位
把桿是舞蹈訓練的重要器械,是舞蹈訓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位是訓練者在使用把桿時對方向、位置的要求。兩者是繼兒童地面動作訓練較成熟后的站立動作訓練的延續(xù)內容,是兒童舞蹈訓練的重要部分。
1.扶把 常識形成原因
兒童舞蹈訓練中為什么要使用把桿?
把桿在舞蹈訓練中是重要的器械工具,已成為舞蹈訓練的一個特殊標志,不僅被大量使用于各種舞蹈門類的形體訓練中,而且在體操、藝術體操、模特訓練等中都被廣泛使用。目前普遍被兒童舞蹈訓練所采用。把桿訓練是使雙腿線條優(yōu)美、身體協(xié)調配合、以人體力度為基本訓練目的進行形體表演的科學的方法。雖然近年來不少專家學者和有關方面針對兒童舞蹈訓練已經研究出一系列暫不需要把桿的地面訓練方法和教學形式,但我們在實踐中也發(fā)現(xiàn),把桿訓練依然被兒童所樂于接受并行之有效。同時,把桿的使用常常又為兒童帶來很多興趣,為兒童舞蹈課增添了許多色彩,也為兒童舞蹈教師所鐘愛。
因此,我們不主張在兒童舞蹈訓練中輕易地舍棄把桿,而應該有效地穿插使用這一形式,使把桿在兒童舞蹈訓練中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所以,對把桿的使用,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shù)、形成常識、嫻熟掌握才好。
扶把有雙手扶把、單手扶把兩種,第一種為初上把桿訓練者應用,第二種為把上訓練較成熟后應用。
(1)雙手扶把的規(guī)范
面對把桿,以把桿垂直地面一腳的距離站立,雙手從身體兩側自然抬起置放在把桿上(圖3—1)。注意身距不能離把桿過遠,過遠會形成兩條胳膊不自然伸直的現(xiàn)象,且影響訓練動作,也會造成撅*、后背不直等問題。同時身距也不能離把桿過近,身體太貼近把桿,易造成身體形態(tài)僵硬,缺乏肢體的自然美感。
扶把雙手的間距應以本人的肩寬為標準(參照圖3—1)。雙手間距不要太寬,也不要無間距,緊貼在一起(圖3—2),這些都會破壞把位站立時的形態(tài)自然美。雙手扶把的要求,重要的一點為自然松弛,形成整體姿態(tài)的自然大方。
本節(jié)在講述這些常識內容和規(guī)范要求時,主要針對啟蒙、一級、二級內容,并適當結合教學實際,以便教師學習和掌握。
第一節(jié) 把 位
把桿是舞蹈訓練的重要器械,是舞蹈訓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位是訓練者在使用把桿時對方向、位置的要求。兩者是繼兒童地面動作訓練較成熟后的站立動作訓練的延續(xù)內容,是兒童舞蹈訓練的重要部分。
1.扶把 常識形成原因
兒童舞蹈訓練中為什么要使用把桿?
把桿在舞蹈訓練中是重要的器械工具,已成為舞蹈訓練的一個特殊標志,不僅被大量使用于各種舞蹈門類的形體訓練中,而且在體操、藝術體操、模特訓練等中都被廣泛使用。目前普遍被兒童舞蹈訓練所采用。把桿訓練是使雙腿線條優(yōu)美、身體協(xié)調配合、以人體力度為基本訓練目的進行形體表演的科學的方法。雖然近年來不少專家學者和有關方面針對兒童舞蹈訓練已經研究出一系列暫不需要把桿的地面訓練方法和教學形式,但我們在實踐中也發(fā)現(xiàn),把桿訓練依然被兒童所樂于接受并行之有效。同時,把桿的使用常常又為兒童帶來很多興趣,為兒童舞蹈課增添了許多色彩,也為兒童舞蹈教師所鐘愛。
因此,我們不主張在兒童舞蹈訓練中輕易地舍棄把桿,而應該有效地穿插使用這一形式,使把桿在兒童舞蹈訓練中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所以,對把桿的使用,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shù)、形成常識、嫻熟掌握才好。
扶把有雙手扶把、單手扶把兩種,第一種為初上把桿訓練者應用,第二種為把上訓練較成熟后應用。
(1)雙手扶把的規(guī)范
面對把桿,以把桿垂直地面一腳的距離站立,雙手從身體兩側自然抬起置放在把桿上(圖3—1)。注意身距不能離把桿過遠,過遠會形成兩條胳膊不自然伸直的現(xiàn)象,且影響訓練動作,也會造成撅*、后背不直等問題。同時身距也不能離把桿過近,身體太貼近把桿,易造成身體形態(tài)僵硬,缺乏肢體的自然美感。
扶把雙手的間距應以本人的肩寬為標準(參照圖3—1)。雙手間距不要太寬,也不要無間距,緊貼在一起(圖3—2),這些都會破壞把位站立時的形態(tài)自然美。雙手扶把的要求,重要的一點為自然松弛,形成整體姿態(tài)的自然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