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法碩(非法學)綜合課真題詳解

字號:


    一、整體評價
    1、難度適中,穩(wěn)中有升
    2、規(guī)律再現,預測得當
    (1) 重者恒重
    (2) 熱門必考
    (3) 綜合創(chuàng)新
    二、各科題型和分值分布圖
    

科目
    

客觀題
    

主觀題
    

總計
    

法理學
    

27
    

8+10+15=33
    

60
    

中國憲法學
    

32
    


    8+10=18
    

50
    

中國法制史
    

22
    


    8+10=18
    

40
    

總計
    

81
    


    69
    

150
    


    三、考察規(guī)律一:重者恒重及示例
    1、法理學(以近年的主觀題為例)
    


    

節(jié)
    

真題鏈接
    

2016年
    


    1 緒論
    

    1法學2法理學
    

     
    

     
    

    2法的本質與特征
    

    1法的含義;2法的本質【非馬和馬克思】;3法的基本特征
    

     
    

     
    

    3法的起源與演進
    

    1法的起源;2法的演進;3法的移植和繼承
    

    (2014-綜-64)
    (2008-綜-64)
    

    (2016--64)
    

    4法的作用與法的價值
    

    1法的作用;2法的價值
    

    (2013-綜-64)(2010-綜-67) (2014-綜-70)
    

    (2016--67)
    

    5法律制定
    

    1法的制定;2法律制定的原則;3法律制定的程序;4法律效力
    

    (2011-綜-64)
    (2007-綜-67)
    

     
    

    6法律體系
    

    1法律體系和法律部門;2當代中國的法律體系
    

    (2012-綜-70)
    

     
    

    7法律要素
    

    1法律規(guī)則;2法律原則;3法律概念
    

    (2010-綜-64)
    

     
    

    8法律淵源與法律分類
    

    1法律淵源;2法律分類
    

    (2006-綜-67)
    (2014-綜-67)
    

     
    

    9法律實施
    

    1法律實施和法律實現;2執(zhí)法;3司法;4守法;5法律監(jiān)督
    

    (2015-綜-64) (2012-綜-64) (2009-綜-67) (2009-綜-70)
    

     
    

    10法律解釋與法律推理
    

    1法律解釋;2法律推理;3法律論證【法學】
    

    (2007-綜-64)
    (2011-綜-70)
    

     
    

    11法律關系
    

    1法律關系的含義和分類;2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3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與消滅
    

    (2009-綜-64)
    (2011-綜-67)
    

     
    

    12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
    

    1法律責任;2法律制裁
    

    (2006-綜-64)
    

     
    

    13法治
    

    1法治的含義;2法治與民主;3法治國家;4法治國家和法治體系【新增】
    

    (2006-綜-70)(2007-綜-70)(2010-綜-70)(2013-綜-70)
    

    (2016--70)
    

    14法與社會
    

    1法與經濟2法與政治3法與文化【法律與道德】
    

    (2012-綜-67)(2015-綜-67)(2008-綜-70)(2015-綜-70)
    

     
    

    2、憲法(以近十年真題的主觀題為例)
    

    章
    

    節(jié)
    

    真題鏈接
    

2016年
    


    1憲法的基本理論
    

    1憲法概述2憲法的產生和歷史發(fā)展3憲法原則4憲法規(guī)范
    

     
    

     
    

    2憲法的變遷
    

    1憲法制定2憲法解釋3憲法修改4違憲審查制度【立法法】
    

    (2006-綜-65)(2011-綜-65)(2012-綜-68) (2013-綜-68)
    

     
    

    3國家基本制度
    

    1國家性質2政權組織形式3選舉制度4政黨制度5國家結構形式【民族區(qū)域、特別行政區(qū)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
    

    (2009-綜-68)
    

     
    

    4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
    

    1概述2公民基本權利一、平等權二、政治權利三、宗教信仰自由四、人身自由五、社會經濟文化權利六、監(jiān)督權3公民基本義務
    

    (2008-綜-65)(2014-綜-65) (2015-綜-65) (2006-綜-68) (2007-綜-68) (2008-綜-68) (2010-綜-68)(2015-綜-68)
    

    (2016-65)
    

    5國家機構
    

    1概述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3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4國務院5中央軍事委員會6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7地方國家機關
    

     (2007-綜-65) (2009-綜-65) (2010-綜-65) (2012-綜-65) (2014-綜-68)(2011-綜-68)
    

    (2016--68)
    

    3、法制史(以近十年真題的主觀題為例)
    

    章
    

    節(jié)
    

    真題鏈接
    

    重要性
    

    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
    

    夏商;西周;春秋
    

     
    

     
    

    戰(zhàn)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法律制度
    

    戰(zhàn)國;秦朝;漢朝;國兩晉南北朝
    

    (2007-綜-69)
    

     
    

     
    

    隋唐宋法律制度
    

    隋朝;唐朝;宋朝
    

    (2015-綜-66) (2015-綜-69) (2014-綜-69) (2013-綜-69) (2011-綜-69) (2010-綜-69) (2006-綜-69)
    

    (2016--69)
    

    元明清法律制度
    

    元朝;明朝;清朝
    

    (2012-綜-69)
    (2009-綜-69)
    

     
    

    5清末、中華民國法律制度
    

    1清末;2南京臨時政府;3北洋政府;4南京國民政府
    

    (2006-綜-66) (2010-綜-66) (2013-綜-66)(2014-綜-66)(2007-綜-66)(2008-綜-66) (2009-綜-66) (2011-綜-66)
    

    (2016--66)
    

    6革命根據地法律制度
    

    1工農民主政權2抗日民主政權3解放區(qū)人民民主政權
    

     
    

     
    

    四、考察規(guī)律二:熱門必考及示例
    1、法理學
    2、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指出:“君主們在任何時候都不得不服從經濟條件,并且從來不能向經濟條件發(fā)號施令,無論是政治的立法或者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記載經濟的關系的要求而已”,對于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A 君主制定的法律不能調整經濟關系
    B 除經濟因素外,立法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C 政治的立法和市民的立法具有完全相同的目的
    D 國家的立法在本質上決定于社會客觀經濟條件
    【答案】D
    4、2014年5月實施的《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第17條規(guī)定:“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及時了解掌握居民的生活情況,發(fā)現符合特困供養(yǎng)條件的人員,應當主動依法為其辦理供養(yǎng)”。該法條所包含的法律規(guī)責的邏輯結構是( )
    A 假定條件和法律后果
    B 假定條件和行為模式
    C 行為模式和法律后果
    D 假定條件、行為模式和法律后果
    【答案】B
    法律繼承的根據和理由(簡答)
    法的繼承是不同歷史類型的法律制度之間的延續(xù)和繼受,一般表現為舊法對新法的影響和新法對舊法的承接和繼受。法的繼承是客觀存在的,法就是在繼承中發(fā)展的。法作為文化現象,其發(fā)展表現為文化積累過程,其繼承是不可避免的。法的階級性并不排斥法的繼承性,社會主義法可以而且必然要借鑒資本主義法和其他類型的法。
    1.社會條件的歷史延續(xù)性決定了法的繼承性
    2.法的相對獨立性決定了法的發(fā)展過程的延續(xù)性和繼承性
    3.法作為人類文明成果決定了法的繼承的必要性
    4.法的發(fā)展的歷史事實驗證了法的繼承性
     
    2、法制史
    30、宋代文學家蘇軾曾感嘆“三風十愆古所戒,不必驪山可亡國?!逼渲?,“三風十愆”指的是官吏中盛行的“巫風”、“*風”和“亂風”三類惡劣風氣以及與之相關的十種不良行為。我國古代已有針對“三風十愆”處墨刑的懲罰性規(guī)定,作出該規(guī)定的朝代是( )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唐朝
    【答案】A
    指巫風二:舞、歌;*風四:貨、色、游、畋;亂風四:侮圣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合而為十愆。
    43、1906年9月,清廷發(fā)布《宣誓預備立憲諭》,將立憲指導原則確定為(   )
    A“道德與法律為一體”
    B“中外通行,有禪治理.
    C“大權統于朝廷,庶政公諸輿論”
    D“折中世界各國大同之良規(guī),兼采近世最新之學說”
    【答案】C
    45.“馬錫五審判方法”是群眾路線在司法實踐中的具體運用,其產生于()
    A工農民主政權時期 B抗日民主政權時期
    C人民民主政權時期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
    【答案】B
    北洋政府的立法活動的特點——百年鐵律(簡答)
    答:立法活動的特點如下:
    第一,采用、刪改清末新訂之法律。
    第二,采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某些立法原則。
    第三,制定頒布眾多單行法規(guī)。
    第四,判例和解釋例成為重要的法律淵源。
     
    3、憲法學
    17、下列關于憲法規(guī)范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憲法規(guī)范的效力高于法律、法規(guī)的效力
    B、憲法規(guī)范不調整國家和無國籍人之間的關系
    C、憲法規(guī)范因具有權威性而無需進行憲法解釋
    D、憲法規(guī)范具有政治性,只能通過立法具體化
    【答案】A
    28、關于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guī)的備案,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直接報國務院備案 
    B、報省、自治區(qū)政府備案
    C、報省、自治區(qū)人大常委會備案
    D、經省、自治區(qū)人大常委會批準后,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
    【答案】D
    57、下列關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表述、正確的有( )
    A政協是中國人民的愛國統一戰(zhàn)線組織
    B政協是國家機關,屬于國家機構體系的組成部分
    C政協是人民團體開展民主自治、民主決策的重要形式
    D政協具有政治協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的職能
    【答案】AD
    五、考察規(guī)律三:綜合創(chuàng)新及示例
    1、法理學
    法的價值沖突的解決機制有哪些?(論述題)
    答:(一)從主體角度看,法律的價值沖突主要有三種情況:
    1.個體之間法律所承認的價值沖突,如個人自由可能導致與他人利益的沖突;
    2.共同體之間發(fā)生的價值沖突,如國際人權與一國主權之間的沖突;
    3.個體與共同體之間的價值沖突,典型的如個人自由與社會秩序之間常常會出現的矛盾情形。
    由于立法不可能窮盡社會生活的一切形態(tài),在個案中更可能因為特殊情形的存在而使價值沖突難以避免,因而必須形成相關的平衡或解決沖突的規(guī)則或原則。
    (二)解決價值沖突的原則一般有:
    1.價值位階原則
    即指不同位階的法律價值發(fā)生沖突時,在先的價值優(yōu)于在后的價值。當基本價值與非基本價值之間發(fā)生沖突時,應以基本價值為優(yōu)位;而基本價值之間有沖突時,人權和正義作為法治保障的核心和標尺。
    2.個案平衡原則
    即指在處于同一位階上的法律價值之間發(fā)生沖突時,必須綜合考慮主體之間的特定情形、需求和利益,便利個案的解決能夠適當兼顧雙方的利益。
    3.比例原則
    為保護某種較為優(yōu)越的法律價值須侵害某一法益時,不得逾越達此目的所必要的程度。
    4.人民根本利益原則
    這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法律價值體系中的根本價值原則,即以是否滿足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標準,來解決一些存在重大疑難的法律價值沖突問題。它也可以作為前述價值位階原則的補充和保障。
    2、法制史
    34、漢成帝時,甲殺人,告之其養(yǎng)子乙,乙藏匿甲。問乙何論?
    A、坐殺人共犯B、坐窩藏 
    C、上請 D、不當坐
    【答案】D。
    62、清末禮教派與法理派圍繞新式法典的制定產生了理論爭執(zhí),所涉及的主要問題有:
    A、“干名犯義”條的存廢
    B、“無夫*”和“親屬相*”
    C、子孫違反教令是否為罪
    D、關于“存留養(yǎng)親”是否應編入刑律
    【答案】ABCD
    

《宋史·刑法志三》:高宗紹興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令殺人無證、尸不經驗之獄,具案奏裁,委提刑審問。如有可疑及翻異,從本司差官重勘。案成上本路,移他監(jiān)司審定,具案聞奏。否則監(jiān)司再遣官勘之,又不伏,復奏取旨。先是,有司建議:外路獄三經翻異,在千里內者移大理寺……本路累嘗差官鞫勘猶稱冤者,惟檄鄰路,如尚翻異,則奏裁。(分析題)
    

  請運用中國法制史的知識和理論,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問題:
    

  (1)該段文字反映的是宋朝何種司法制度?該司法制度的含義是什么?
    

  (2)該制度是如何適用的?
    

  (3)實施該制度的意義是什么?
    

  【參考答案】(1)該段文字反映的是宋朝翻異別勘制的司法制度。翻異別勘制就是在發(fā)生犯人*原口供,而且所翻情節(jié)實礙重罪,案件須重新審理時,應將該案改由另一法官或者另一司法機關審理。
    

  (2)對于殺人但無證可查的、尸體未經檢驗的案件,要具結奏請裁決,并委托提刑司審問,如有可疑及犯人*原口供的翻異案件,令提刑司派遣官員重新勘驗,案件移送路一級司法機關具結后奏請裁決。否則路一級司法機關應當派遣官員再次勘驗,犯人仍不服的,再次奏請裁決,但翻異次數不能過三。經三次翻異者,千里以內的移送大理寺審理。對于千里之外的路級案件的翻異,奏請裁決。
    

  (3)翻異別勘制是宋朝獨有的制度,該制度對于防止冤假錯案具有積極意義,該制度也有利于皇帝對各級司法審判權的控制和監(jiān)督。
     
    3、憲法學
    憲法關于人身自由的規(guī)定(簡答題)
    1)狹義人身自由:公民的身體不受非法侵犯?!叭魏喂瘢墙浫嗣駲z察院批準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并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BR>    2)生命權:即享有生命的權利。一是防御權;二是享受生命的權利;三是生命保護請求權;四是生命權的不可處分性。
    3)人格尊嚴權:主要包括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和隱私權。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4)住宅權,公民住宅不受非法侵占、侵入。
    5)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除因國家安全或追查刑事犯罪需要,由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guī)定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訊秘密。
    六、2016年復試及調劑注意事項
     
    七、2017年賽季的規(guī)劃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