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術教案:《制作調查表》

字號:

課題:4.3 制作調查表
    一、學習目的:
    1、讓學生了解表格的用途和基本的制作方法。
    2、讓學生了解制作、調整、修飾表格的方法。
    3、讓學生了解調整表格大小、選定表格、“表格和邊框”工具欄上“平均分布各列”“對齊”按鈕的功能、表格居中的方法。
    4、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學會并強化“發(fā)現問題” →“尋找答案”(看書或互相討論或查看幫助、詢問老師)→“消化吸收”的學習方法。
    二、學習重難點:表格的選定、工具欄的使用。
    三、學習用具:計算機、多媒體教室。
    四、教學方法:啟發(fā),實踐式。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設計:
    1.前景引入:
    我們已經見過了很多生活中的表格,常見的是課程表和記分冊,而家里人的工資表,統(tǒng)計表大家都是見過的。而我們今天就開始學習表格的制作。
    表格的制作共三部分,分別是制作調查表→調整調查表→修飾調查表。本節(jié)內容要探討怎樣制作、調整、修飾調查表,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2.探索新課:
    ⑴打開word軟件。
    ⑵插入表格(6×6)。
    ⑶輸入文字。
    ⑷制作斜線表頭。
    ⑸調整大小。
    ⑹選定整個表格。
    ⑺打開“表格和邊框”工具欄。
    ⑻平均分布各列。
    ⑼表格居中。
    ⑽“對齊”中的“中部居中”使文字居中。
    ⑾選定相應的表格并設置底紋顏色。
    ⑿修改文字的字體和大小。
    ⒀修改邊框的線型。
    ⒁使用表格自動套用格式。
    ⒂保存退出。
    要點提示:
    a、注意第(6)步表格的選定,以下的操作皆在選定狀態(tài)下進行;
    b、注意打開和關閉“表格和邊框”工具欄的方法;
    c、若操作錯誤,記住使用“撤消”按鈕退回一步。
    3.[學生操作并指導答疑]
    個別學生可能出現的操作問題:
    ①為什么改變表格寬度后表格會變高?
    答:(引導學生分析每行中文字的行數)結論:由于單元格變窄,文字可能會出現自動分行,但進行到“平均分布各列”后一般會復原。
    ②找不到“平均分布各列”按鈕?
    答:工具欄沒有打開,怎樣打開可參閱課本內容。
    ③做不出“居中”和“中部居中”效果?
    答:表格的選定狀態(tài)已除去,應重新選定。
    4.[總結問題]
    中途停止操作,總結個別同學的問題,防止類似的錯誤。
    5.[恢復訓練并指導]
    6.[引申]
    提出問題:
    a. 怎樣改變行高?
    b.怎樣選定一行或多行、一列或多列、一格或多格?
    c.表格全選有沒有其它方法?
    d.“常用”工具欄中的“居中”按鈕與“表格和邊框”工具欄中的“中部居中”按鈕的區(qū)別?
    e.怎樣使表格處于整篇文檔的左邊或右邊,怎樣調整表格中文字的上中下、左中右的位置?
    f.“表格和邊框”工具欄中其它按鈕的<平均分布各行、合并單元格、拆分單元格、對齊中的其它選擇、套用格式>的效果。
    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
    a.看教材;b.相互討論;c.查看幫助d.課后查資料。
    7.[學生自己尋找答案]
    8.[本堂小結]
    本堂課主要學習了制作、調整、修飾表格的基本方法,希望能在此基礎上發(fā)散、引申,自己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
    9.[課后作業(yè)]
    a.繼續(xù)弄清“表格和邊框”工具欄中按鈕的效果。
    b.怎樣移動表格?
    c.怎樣插入行或列?怎樣刪除多余的行或列?
    d.結合鍵盤上的Ctrl或Shift或Alt鍵拖動表格線,總結一下效果。
    e..做一份課程表并調整。
    10.完成課后練習。
    七、學習信息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