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舞蹈的快樂教學法

字號:

1、綜合教學法
    由于幼兒天生活潑好動,已經能夠按自己的意識去做某件事,無興趣的事他很難去做,所以在這時舞蹈教師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用你的教學內容去吸引住這些意識隨意的幼兒,把隨意變?yōu)橛幸饽敲淳涂梢圆捎镁C合教學法,把說、唱、跳結合在一起,內容一定要生動形象。
    2、示范法
    教師要準確、形象、富有表情地表演舞蹈作品,使幼兒對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完整清晰的印象。示范時還要伴隨著語言的講解,面向幼兒做鏡面示范。如幼兒應伸左手,教師要伸右手,此方法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愿望和熱情。
    3、語言講解法
    語言講解要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如轉動手腕這一動作,如果按動作要求講,第一拍手腕由外向里轉,第二拍手腕由里向外翻掌。幼兒學做起來即無興趣又很費力。但是如果告訴幼兒,現在你到果園里抓住了樹上的一個大蘋果,想把蘋果摘下來必須轉動手腕擰一下?;蛘呔毩曊玖r,如告訴幼兒站直,它可能會站不好那么你告訴他們象小棍一樣或象鉛筆一樣,他們會做得很好。所以說語言講解法是極為重要的一點。
    4、游戲法
    游戲法是運用游戲的形式和口吻進行輔導的一種方法。舞蹈學習也應該讓幼兒感到是一種游戲活動、是一種娛樂。如學習鴨走步,教師就可以扮演鴨媽媽,讓幼兒當鴨寶寶,請鴨寶寶跟著鴨媽媽學本領,還可以戴頭飾或穿上服裝。還有小碎步,可用雞媽媽帶小雞練習。蹦跳步,兔媽媽帶兔寶寶
    一、制造快樂的氛圍---構建和諧的師幼關系,營造快樂和諧的舞蹈學習氛圍
    首先,要對“幼兒舞蹈教育”有重新的認識和定位,擺脫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機械化、統(tǒng)一化、標準化的教學。教師與幼兒是一種平等的對話,以一個引導者、啟發(fā)者、參與者的角色來組織教學,多換位思考,才能更好的捕捉幼兒所表現出的形象動作,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讓幼兒體驗到真正的快樂。例如在教學中,老師設問:小螃蟹是怎么走路的?小笨熊生氣的時候是什么樣子?之后,讓孩子去想象,我們站在孩子角度,提醒他們從手勢,身體的動勢,步伐的快慢頓挫,形象動作的逼真來發(fā)展動作,在孩子們的反復練習中去捕捉形象動作。其次,要產生愛的效應,付出我們全部的愛,收獲孩子充滿崇拜的愛;和諧的師幼關系就產生于這愛與愛的交融。她們在這一刻就是我們的孩子。我們不會訓斥孩子、辱罵孩子、威脅孩子、用動作恐嚇孩子和不恰當的接觸孩子身體;也不會因為她們忘記動作而不滿;只需要準確地判斷她們是否快樂、是否愿意在這個時間和地點與你共同舞蹈。
    二、挖掘快樂的源泉---瞄準兒童興趣的焦點,激發(fā)樂于創(chuàng)新探索的學習熱情
    1、教學內容:選取新奇有趣的素材,幼兒好奇心強,對新鮮有趣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因此,要激發(fā)幼兒學舞的熱情,就必須從兒童心態(tài)出發(fā),用那些意外的、新奇的、有趣的素材來吸引他們。舞蹈《唐老鴨扭秧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舞蹈的創(chuàng)作原形就是幼兒耳熟能詳的動畫形象,舞蹈的音樂節(jié)奏鮮明,幽默動感,動作更是將唐老鴨的一招一式模仿得活靈活現,再配上宛如鴨蹼的手套、腳套, 藍色水手服,及臀白紗裙,那就是一個十足的唐老鴨了。從一開始接觸舞蹈, 幼兒就興趣盎然,教起來當然就輕而易舉了。教學這樣新奇的舞蹈,孩子們自然會感到趣味無窮 ,樂此不疲。此外還可以從生活游戲入手,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會洗小手》《洗手練習》,孩子樂于接受,還能培養(yǎng)生活中的一些養(yǎng)成及做事情的秩序感;
    2、音樂:舞蹈教學中的音樂選擇尤為重要,舞蹈音樂應悅耳動聽,旋律流暢,具有教育性、趣味性,能啟發(fā)有幼兒展開豐富的聯想,能發(fā)展兒童對音樂的感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表現力,陶冶幼兒的性情和品格。音樂的節(jié)奏要鮮明、強烈,能引起兒童的動感。節(jié)奏的強弱、動靜、停頓等都應鮮明。音樂形象應生動具體,樂句好是整齊的,這有利于幼兒對舞蹈形象、情感的表現和抒發(fā)。并且幼兒思維又要比較具體形象,他們對事物的愛憎直接表現在言行舉止上。
    3、動作設計:在設計舞蹈表現的動作時,應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注意幼兒舞蹈的生理性和生活性。了解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及幼兒實際動作發(fā)展和接受水平。幼兒處在生理發(fā)展初期,骨骼較軟,易變形,肌肉纖細,彈力小,收縮力差,易疲勞,這些特點決定了幼兒動作的平衡力、控制力都較差,所以應選擇簡單、生動、明快、富有幼兒情趣和生活氣息,具有形象性,能反映幼兒天真、活潑的性格和內心世界的動作。在他們日常生活中伴有大量無意識狀態(tài)下的動作。諸如:眨眼、聳肩、晃腦袋、扭*等。在與同伴進行游戲時,開始是興高采烈,當利益沖突、意見不一時 ,就會轉身撅嘴,見同伴不理睬,想主動講和,偏偏又拉不下臉,這時就會兩個偷偷對望,當目光交會在一起時,又“噗嗤”一笑,就又冰釋前嫌。捕捉這些孩子天真幼稚的形態(tài)舉止, 圍繞舞蹈的主題和兒童喜聞樂見的藝術形象 ,從中提煉出通俗易懂的舞蹈動作形態(tài) ,必然童趣洋溢, 易于展現幼兒純真、活潑、可愛的一面。孩子們模仿這些具有本體特征的形體動作,自然貼切、興趣濃厚 ,非常投入。舞蹈《拍大麥》就是一個例子, 幼兒就能將舞蹈的精彩之處表現出來。
    三、感受快樂的真諦---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法,塑造自信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在舞蹈教學中,幼兒“怎樣學”一直是一個重點,需要教師花心思去思考。過去,我們總習慣于把整個“成品舞”教給幼兒,即在向幼兒講解、示范后便讓幼兒反復練習。這種為了完成知識傳授和技能的學習的教學方法,在短期內效果不錯,但是長此以往,幼兒容易產生依賴心理,一旦幼兒離開了老師的示范,就變得茫然失措,導致幼兒缺乏自學能力,也限制了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對此,我在“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觀念的指導下,堅持“教”是為了終“不教”的目的,想方設法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音樂氛圍,讓幼兒在充滿音樂的環(huán)境中積極思考、主動學習、自由探索。
    在長期的幼兒舞蹈教學中,我逐步摸索出以下方法:
    故事教學法:兒童舞蹈不只是單一機械性的一種舞蹈,它是一種從現實生活中挖掘原生態(tài)的人、小動物或事物來表現舞蹈,從生動的小故事中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們全部熔融在故事里,從故事中發(fā)掘孩子們的想象力,讓孩子們的想象力充分的通過舞蹈的魅力表現出來。這種形式不但帶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而且還給孩子們帶來了樂趣。但這對老師的教學技能有很高的要求
    1、 語言深情并貌,有動態(tài)。
    2、 從肢體上不是單一機械而是靈活多變。
    3、 從思想上感情上更豐富多彩,變得讓孩子們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