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臺灣首富王永慶,幾乎無人不曉。他把臺灣塑膠集團推進到世界化工業(yè)的前50名。而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他做的還只是賣米的小本生意。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那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guī)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yōu)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剛開始,王永慶曾背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一天下來,人不僅累得夠嗆,效果也不太好。誰會去買一個小商販上門推銷的米呢?可怎樣才能打開銷路呢?王永慶決定從每一粒米上打開突破口。那時候的臺灣,農民還處在手工作業(yè)狀態(tài),由于稻谷收割與加工的技術落后,很多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米里。人們在做飯之前,都要淘好幾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后再賣。一時間,小鎮(zhèn)上的主婦們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煩。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米店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
王永慶并沒有就此滿足。他還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時候,顧客都是上門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么,但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輕人又無暇顧及家務,買米的顧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jié),于是主動送米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同樣大受歡迎。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項目等于是一項創(chuàng)舉。
王永慶送米,并非送到顧客家門口了事,還要將米倒進米缸里。如果米缸里還有陳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把米缸擦干凈,再把新米倒進去,然后將舊米放回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于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很多的顧客。
如果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問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飯,幾個大人、幾個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里。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里,有一個賣好米并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后,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個碾米廠,在最繁華熱鬧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做鋪面,里間做碾米廠。
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后來問鼎臺灣首富的事業(yè)。
王永慶成功的例子說明,不要以為創(chuàng)造就非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把一粒米這樣細小的工作做好同樣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
王永慶個人簡介:
王永慶(1917年1月18日-2008年10月15日),臺灣臺北人,祖籍福建泉州安溪。生于臺灣日本殖民時期臺北近郊的直潭(今屬臺北縣新店市)、逝世于美國新澤西州。為臺灣的企業(yè)家、臺塑集團創(chuàng)辦人,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
1954年籌資創(chuàng)辦臺塑公司,1957年建成投產??俊皥猿謨蓹鄰氐追蛛x”的管理制度,他的“臺塑集團”發(fā)展成為臺灣企業(yè)的王中,下轄:臺灣塑膠公司、南亞塑膠公司、臺灣化學纖維公司、臺灣化學染整公司、臺旭纖維公司、臺麗成衣公司、育志工業(yè)公司、朝陽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等9家公司,在美國還經營著幾家大公司;全部資本額在1984年就達45億多美元,年營業(yè)額達30億美元,占臺灣國民生產毛額的5.5%,在民間企業(yè)中。與臺塑集團企業(yè)有著存亡與共關系的下游加工廠超過1500家,如今,在臺灣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學工業(yè)界他居“50強”之列,是臺灣進入“世界企業(yè)50強”的企業(yè)王。 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fā)生地震后,王永慶捐款一億元人民幣用于恢復建設。
王永慶經營之道:
在世界化工行業(yè),臺塑董事長王永慶在臺灣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傳奇式人物。他把臺灣塑膠集團推進到世界化工工業(yè)的前50名。臺塑集團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是與王永慶善于用人分不開。多年的經營管理實踐令王永慶創(chuàng)造出一套科學用人之道,其中最為精辟的是“壓力管理”和“獎勵管理”兩套方法。
王永慶經營成功的八個秘訣:
追根究底:對問題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絕不罷休
務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只求合理,不問結果
瘦鵝理論:忍饑耐餓,堅韌不屈,等待機會的到來
基層做起:腳踏實地,按部就班,從基層做起,成功的機會就愈大
實力主義:學歷不等于實力,實務經驗愈豐富,成功的機會就愈大
切身感:制定讓員工有切身感的管理制度,發(fā)揮員工潛能
價廉物美:堅持供應價廉物美的原料給下游客戶,企業(yè)得以蓬勃發(fā)展
客戶至上:買賣雙方唇齒相依,給客戶利益自己才能有利益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那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guī)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yōu)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剛開始,王永慶曾背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一天下來,人不僅累得夠嗆,效果也不太好。誰會去買一個小商販上門推銷的米呢?可怎樣才能打開銷路呢?王永慶決定從每一粒米上打開突破口。那時候的臺灣,農民還處在手工作業(yè)狀態(tài),由于稻谷收割與加工的技術落后,很多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米里。人們在做飯之前,都要淘好幾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后再賣。一時間,小鎮(zhèn)上的主婦們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煩。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米店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
王永慶并沒有就此滿足。他還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時候,顧客都是上門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么,但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輕人又無暇顧及家務,買米的顧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jié),于是主動送米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同樣大受歡迎。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項目等于是一項創(chuàng)舉。
王永慶送米,并非送到顧客家門口了事,還要將米倒進米缸里。如果米缸里還有陳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把米缸擦干凈,再把新米倒進去,然后將舊米放回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于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很多的顧客。
如果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問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飯,幾個大人、幾個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里。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里,有一個賣好米并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后,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個碾米廠,在最繁華熱鬧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做鋪面,里間做碾米廠。
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后來問鼎臺灣首富的事業(yè)。
王永慶成功的例子說明,不要以為創(chuàng)造就非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把一粒米這樣細小的工作做好同樣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
王永慶個人簡介:
王永慶(1917年1月18日-2008年10月15日),臺灣臺北人,祖籍福建泉州安溪。生于臺灣日本殖民時期臺北近郊的直潭(今屬臺北縣新店市)、逝世于美國新澤西州。為臺灣的企業(yè)家、臺塑集團創(chuàng)辦人,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
1954年籌資創(chuàng)辦臺塑公司,1957年建成投產??俊皥猿謨蓹鄰氐追蛛x”的管理制度,他的“臺塑集團”發(fā)展成為臺灣企業(yè)的王中,下轄:臺灣塑膠公司、南亞塑膠公司、臺灣化學纖維公司、臺灣化學染整公司、臺旭纖維公司、臺麗成衣公司、育志工業(yè)公司、朝陽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等9家公司,在美國還經營著幾家大公司;全部資本額在1984年就達45億多美元,年營業(yè)額達30億美元,占臺灣國民生產毛額的5.5%,在民間企業(yè)中。與臺塑集團企業(yè)有著存亡與共關系的下游加工廠超過1500家,如今,在臺灣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學工業(yè)界他居“50強”之列,是臺灣進入“世界企業(yè)50強”的企業(yè)王。 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fā)生地震后,王永慶捐款一億元人民幣用于恢復建設。
王永慶經營之道:
在世界化工行業(yè),臺塑董事長王永慶在臺灣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傳奇式人物。他把臺灣塑膠集團推進到世界化工工業(yè)的前50名。臺塑集團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是與王永慶善于用人分不開。多年的經營管理實踐令王永慶創(chuàng)造出一套科學用人之道,其中最為精辟的是“壓力管理”和“獎勵管理”兩套方法。
王永慶經營成功的八個秘訣:
追根究底:對問題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絕不罷休
務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只求合理,不問結果
瘦鵝理論:忍饑耐餓,堅韌不屈,等待機會的到來
基層做起:腳踏實地,按部就班,從基層做起,成功的機會就愈大
實力主義:學歷不等于實力,實務經驗愈豐富,成功的機會就愈大
切身感:制定讓員工有切身感的管理制度,發(fā)揮員工潛能
價廉物美:堅持供應價廉物美的原料給下游客戶,企業(yè)得以蓬勃發(fā)展
客戶至上:買賣雙方唇齒相依,給客戶利益自己才能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