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下冊音樂《北國之聲》教案

字號: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欣賞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這首歌曲,使學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氣息,培養(yǎng)學生熱愛北京的情感。
    教學過程
    1.導入:學生在《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音樂聲中走進教室。
    2.初聽歌曲,啟發(fā)學生介紹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并歸納出歌曲中描繪了哪些北京景觀。
    3.再次聆聽歌曲,引導學生關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點。
    4.播放錄音,讓學生跟著錄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讀第二、三段歌詞。
    5.組織簡短的討論,讓學生談談“自己印象深的部分”“自己認為好聽的部分”或者是“自己認為有特色的部分”,并說出原因,教師總結。
    6.請學生跟著錄音進行歌表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唱歌曲《美麗的家鄉(xiāng)》。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聲部時能做到音準到位,聲音和諧。
    教學過程
    1.播放歌曲錄音,導入教學??勺寣W生談談自己對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師介紹歌曲的出處。簡要介紹歌劇《傲蕾一蘭》的主要內(nèi)容,并播放歌劇片段,讓學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錄音或教師范唱。
    4.讓學生跟著錄音或在鋼琴伴奏下輕聲哼唱第一段歌譜,要注意唱準附點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譜后,填詞演唱。
    6.教師教唱第二段曲譜,依次學習兩個聲部,唱熟后,可用鋼琴彈一個聲部唱一個聲部。
    7.教師可將全班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演唱兩個聲部并互換聲部練習。練習時要注意音準以及聲音的和諧。
    8.教師伴奏,請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欣賞《馴鹿》《冬獵》。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這兩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點、表現(xiàn)手法以及樂曲所描繪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學過程
    1.播放北方少數(shù)民族生活的錄像片段,導入教學。
    2.介紹這兩首作品的出處、作者。
    3.欣賞《馴鹿》
    (1)播放錄音,讓學生談談樂曲描繪了怎樣的情景以及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2)展示月琴的樂器圖片或?qū)嵨?向?qū)W生介紹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現(xiàn)手法。
    (3)再次播放錄音,并播放鄂溫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音樂。
    (4)請學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節(jié)奏為A段音樂伴奏。
    4.欣賞《冬獵》
    (1)播放錄音,讓學生談談樂曲描繪了怎樣的情景以及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2)展示柳琴的樂器圖片或?qū)嵨?向?qū)W生介紹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現(xiàn)手法。
    (3)再次播放錄音,并播放鄂倫春人的生活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音樂。
    (4)讓學生談談書上所列兩段主題分別是以什么樣的速度、情緒演奏的,分別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
    5.將這兩首作品連起來欣賞,請學生談談這兩首作品有何異同,并比較月琴與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師總結。
    6.請學生自選一首作品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進行表演,并作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