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學40個高頻考點規(guī)范

字號:

化學實驗題一直是化學考試中重難點,不少同學在答題時總是會丟分。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知識沒有掌握,不知道如何回答;二是基本知識已經掌握,但是在回答時用語不規(guī)范,沒有把握住給分點,造成丟分。今天匯總了一些化學考試中常見的實驗問題,幫助大家規(guī)范答題,減少丟分。
    
    一、有關實驗操作的問題
    1、檢驗離子是否已經沉淀完全的方法。
    規(guī)范解答:將反應混合液靜置,在上層清液中繼續(xù)滴加沉淀劑xxx,若不再產生沉淀,則xx離子已經沉淀完全,若產生沉淀,則xx離子未完全沉淀。
    2、過濾時洗滌沉淀的方法。
    規(guī)范解答:向過濾器中加蒸餾水至沒過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復操作2~3次。
    3、檢驗沉淀是否洗滌干凈的方法。
    規(guī)范解答:以FeCl3溶液與NaOH溶液制得Fe(OH)3沉淀后過濾為例,取最后一次的洗滌液少許置于試管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則沉淀未洗滌干凈,若無白色沉淀,則沉淀已經洗滌干凈。
    注意:要選擇一種溶液中濃度較大的比較容易檢驗的離子檢驗,不能檢驗沉淀本身具有的離子。
    4、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時定容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向容量瓶中加水至離刻度線1~2cm處,改用膠頭滴管滴加,眼睛平視刻度線,滴加水至凹液面的最低點與刻度線相切。
    5、讀取量氣裝置中的氣體體積的方法。
    規(guī)范解答:待裝置冷卻至室溫后,先上下移動量筒(或量氣管有刻度的一側)使量筒內外(或量氣管的兩側)液面相平,然后使視線與凹液面的最低點相平讀取數據。
    6、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的方法。
    規(guī)范解答:取一小片pH試紙放在潔凈干燥的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干燥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點在試紙的中部,待pH試紙顯色后與標準比色卡比色。
    7、酸堿中和滴定判斷滴定終點的方法
    規(guī)范解答:當滴入最后一滴xx溶液時,錐形瓶中的溶液由xx色變?yōu)閤x色,且半分鐘內不再恢復原色,說明已經達到滴定終點。
    8、分液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將萃取后的分液漏斗放在鐵架臺的鐵圈上靜置,待液體分層后打開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將玻璃塞上的凹槽與分液漏斗上的小孔重合,)使漏斗內外空氣相通,小心地旋轉分液漏斗的活塞,使下層液體沿燒杯內壁流入燒杯中,待下層液體流出后及時關閉活塞,將上層液體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9、實驗室用燒瓶漏斗式氣體發(fā)生裝置制備氣體時,向圓底燒瓶中滴加液體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打開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將玻璃塞上的凹槽與分液漏斗上的小孔重合),旋轉分液漏斗的活塞緩慢滴加液體。
    10、引發(fā)鋁熱反應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在鋁粉與氧化鐵的混合物上加少量的氯酸鉀,并插入一根鎂條,用燃著的木條引燃鎂條。
    11、結晶的操作方法。
    (1)用FeCl3溶液制取FeCl3·6H2O晶體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向FeCl3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濃鹽酸置于蒸發(fā)皿中,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
    (2)蒸發(fā)結晶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以蒸發(fā)NaCl溶液得到氯化鈉晶體為例,將氯化鈉溶液置于蒸發(fā)皿中,溶液體積不能超過蒸發(fā)皿體積的2/3,用酒精燈加熱,邊加熱邊用玻璃棒攪拌溶液,當蒸發(fā)皿中出現大量晶體時停止加熱。
    注意:若是純凈的氯化鈉溶液可以利用余熱蒸干得到氯化鈉晶體;若是氯化鈉溶液中含有硝酸鉀等雜質,則要趁熱過濾得到氯化鈉晶體。
    12、檢驗如圖的裝置氣密性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表達:(1)空氣熱脹冷縮法。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將導管口a處用橡皮管連接一段導管放入燒杯中的水中,雙手握住圓底燒瓶(或用酒精燈微熱),若有氣泡從導管口逸出,放開手后(或移開酒精燈后),有少量水進入導管形成一段穩(wěn)定的水注,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液面差法。將導管口a處連接一段橡皮管并用止水夾夾緊,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從分液漏斗口注水至漏斗中的水與容器中的水形成液面差,靜置觀察,一段時間后若液面差保持不變,表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注意:若要檢驗整個一套連續(xù)的實驗裝置的氣密性時,只能用空氣熱脹冷縮法,而且必須用酒精燈加熱圓底燒瓶。
    13、檢驗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
    規(guī)范解答:向容量瓶中注入少量水,塞緊瓶塞,倒轉過來觀察瓶塞周圍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則正放容量瓶,將瓶塞旋轉1800,再倒轉過來觀察是否漏水,若都不漏水則說明容量瓶不漏水。
    注意:在使用容量瓶、滴定管和分液漏斗之前必須檢驗它們是否漏水。
    14、配制FeCl3溶液時溶解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將稱量好的氯化鐵晶體置于燒杯中,加入過量的濃鹽酸,用玻璃棒攪拌,再加入適量蒸餾水加以稀釋。
    15、除去氯化氫氣體中氯氣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四氯化碳的洗氣瓶。
    16、加熱灼燒固體使固體失去結晶水或分解完全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將固體放在坩堝中充分灼燒,然后放在干燥器中冷卻、稱量,再加熱、冷卻、稱量直至兩次稱量的質量差不超過0.1g。
    注意:實驗中最少稱量4次。
    二、有關物質檢驗的問題
    1、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取待測液少許置于試管中,先加稀鹽酸無明顯現象(若有沉淀則靜置后取上層清液繼續(xù)實驗);再加入氯化鋇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證明溶液里含有SO42-,反之則證明溶液里不含SO42-。
    2、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取待測液少許置于試管中,先加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淀不溶解,則證明溶液里含有Cl-,反之則證明溶液里不含Cl-。
    3、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含有NH4+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取待測液少許置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濃氫氧化鈉溶液,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產生的氣體,若試紙變藍,則證明溶液里含有NH4+,反之則溶液里不含NH4+。
    4、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取待測液少許置于試管中,滴入幾滴硫氰酸鉀溶液,若溶液變紅,則證明溶液里含有Fe3+,反之則證明溶液里不含Fe3+(若溶液里只含有Fe3+也可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觀察沉淀的顏色)。
    5、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2+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取待測液少許置于試管中,先滴加幾滴硫氰酸鉀溶液無明顯現象;再滴加新制的氯水(或通入氯氣),若溶液變紅則證明溶液里含有Fe2+,反之則證明溶液里不含Fe2+。
    6、檢驗含有Fe3+的溶液中含有Fe2+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取少許待測液置于試管中,滴加少許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紫色退去,說明含有Fe2+。
    7、檢驗某含有大量SO42-的溶液中是否含有Cl-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取待測液少許置于試管中,先加過量的硝酸鋇溶液,充分振蕩后靜置,在上層清液中滴加少許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證明溶液里含有Cl-,反之則證明溶液里不含Cl-。
    8、檢驗二氧化硫氣體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將氣體通入品紅溶液中,若品紅溶液褪色,加熱褪色后的溶液紅色復現,說明氣體是二氧化硫。
    9、檢驗溶液中含有SO32-的實驗方法。
    規(guī)范解答:取待測液少許置于試管中,先加過量的氯化鋇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充分過濾,取沉淀少許置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將產生的氣體通入品紅溶液,品紅溶液褪色,加熱褪色后的溶液紅色復現,則證明原溶液中含有SO32-。
    10、檢驗NH4Cl固體中是否含有Na2SO4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取少許固體試樣置于試管中,充分加熱,若試管中無固體物質殘留,說明氯化銨固體中不含硫酸鈉,反之則含有硫酸鈉。
    11、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鉀離子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用一根潔凈的鉑絲蘸取少許溶液,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灼燒,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火焰顏色,若火焰呈紫色,則證明溶液中含有鉀離子,反之則不含鉀離子。
    12、檢驗某納米碳酸鈣是否為納米級顆粒的操作方法。
    規(guī)范解答:取少量碳酸鈣試樣置于試管中,加水充分攪拌后,用一束可見光照射,在入射光側面觀察,若有丁達爾現象,說明碳酸鈣顆粒為納米級顆粒,反之則不是納米級顆粒。
    13、檢驗碳與濃硫酸反應的產物的方法。
    規(guī)范解答:氣流通過試劑的先后順序以及作用分別是:
    無水硫酸銅→品紅溶液→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品紅溶液→澄清石灰水
    檢驗H2O→檢驗SO2→除去SO2→檢驗SO2已經除盡→檢驗CO2
    14、檢驗淀粉水解(催化劑是稀硫酸)的產物是葡萄糖的方法。
    規(guī)范解答:檢驗的步驟是:取少許水解液置于試管中,加NaOH溶液使溶液呈堿性,再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或銀氨溶液),加熱(水浴加熱),若產生磚紅色沉淀(或產生光亮的銀鏡),則證明水解產物中有葡萄糖。
    15、檢驗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的方法。
    規(guī)范解答:檢驗的步驟是:取少許試樣置于試管中,加NaOH溶液加熱,冷卻后加入稀硝酸至溶液酸化,再加入幾滴硝酸銀溶液,若產生淺黃色沉淀,則證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
    16、檢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中所得的紅色產物中是否含有Cu2O的方法(提示:Cu2O+2H+=Cu2++Cu+H2O)。
    規(guī)范解答:取少許試樣置于試管中,加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蕩后觀察,若溶液呈藍色,則證明試樣中含有Cu2O,反之則不含Cu2O。
    17、硫化銅和硫化亞銅都是黑色固體,都能溶于硝酸,高溫灼燒得到的產物相同,設計實驗鑒別CuS和Cu2S。
    規(guī)范解答:取等質量的兩種黑色固體分別灼燒、冷卻、稱量直至質量不再變化,固體質量變化大的為CuS,另一種為Cu2S。
    18、證明碳酸鈉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的實驗方法。
    規(guī)范解答:取少許碳酸鈉溶液置于試管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使溶液呈紅色,再向紅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至過量,產生白色沉淀,溶液的紅色逐漸消失,則證明碳酸鈉溶液的堿性為碳酸根水解所致,即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19、證明亞硫酸鈉已經被氧化的實驗方法。
    規(guī)范解答:取少許亞硫酸鈉試樣置于試管中,加適量蒸餾水溶解,向其中加入過量的稀鹽酸至不再產生氣體,再向其中滴加幾滴BaCl2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亞硫酸鈉已經被氧化。注意:不能用稀硝酸或硝酸鋇溶液,防止將亞硫酸根離子氧化。
    20、證明分液漏斗中萃取后的兩層液體哪一層是水層,哪一層是油層的實驗方法。
    規(guī)范解答:取少許分液漏斗中的下層液體置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若試管中的液體不分層,則說明分液漏斗中的下層是水層,上層是油層,反之則上層是水層,下層是油層。
    21、實驗室從主要成分為鐵的氧化物的礦石(含有雜質氧化銅、二氧化硅)中制取鐵紅并副產膽礬的實驗設計。
    規(guī)范解答:(1)取適量礦石研磨成粉末狀,將所得粉末溶于過量的稀鹽酸中,攪拌、過濾;
    (2)向濾液中滴加過量的過氧化氫溶液,充分攪拌;
    (3)向步驟(2)中所得溶液中加入CuO固體調節(jié)溶液的pH在4~5之間,過濾;
    (4)將所得沉淀洗滌、干燥后放入坩堝中充分灼燒即得鐵紅(Fe2O3);
    (5)將步驟(3)所得濾液置于蒸發(fā)皿中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即得膽礬晶體。
    22、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氣體無沉淀產生,設計實驗分別得到BaSO4沉淀、BaSO3沉淀和淡黃色的硫沉淀。
    規(guī)范解答:
    (1)若要得到BaSO4沉淀可加入或通入氧化性物質,如Cl2、HNO3、NO2、O2等;
    (2)若要得到BaSO3沉淀可加入或通入堿性物質,如NH3、NaOH溶液、氨水等;
    (3)若要得到淡黃色的硫沉淀,可以通入H2S氣體。
    23、實驗室來證明一氧化碳能還原氧化銅并檢驗產物二氧化碳的實驗設計。
    規(guī)范解答:
    CO氣體依次通過的實驗裝置以及各裝置的作用如下:
    硬質玻璃管(盛CuO、加熱)→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燃著的酒精燈
    主反應裝置→檢驗CO2→除去CO2→消除CO的污染
    注意:
    (1)首先通一氧化碳驅除裝置中的空氣后再點燃酒精燈;
    (2)點燃酒精燈之前一定要檢驗CO的純度;
    (3)停止加熱硬質玻璃管后要繼續(xù)通入CO直至玻璃管冷卻;
    (4)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氣體中的二氧化碳便于尾氣燃燒。
    (5)實驗現象:硬質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變紅色固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4、實驗室進行乙二酸分解產物(H2O、CO2、CO)的檢驗的實驗設計。
    已知信息:
    (1)乙二酸的熔沸點較低,在酒精燈加熱的條件下容易氣化;
    (2)草酸鈣是難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規(guī)范解答:
    各實驗裝置以及各裝置的作用如下:
    硬質玻璃管(給草酸晶體加熱)→無水硫酸銅→冰水冷凝裝置→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濃硫酸→灼熱氧化銅→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燃著的酒精燈
    注意:
    (1)草酸蒸氣對二氧化碳的檢驗產生干擾,要事先除去草酸蒸氣;
    (2)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不利于一氧化碳的燃燒,要事先除去二氧化碳;
    (3)也可以用堿石灰一次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4)要有尾氣處理裝置,常用燃著的酒精燈消除CO對空氣的污染。
    25、探究向含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氯水后紅色褪去的原因的實驗設計。
    褪色原因:
    (1)氯水中的成分與NaOH反應消耗了NaOH,使溶液的堿性減弱所致。
    (2)氯水中的次氯酸發(fā)揮了漂白作用所致。
    規(guī)范解答:向褪色后的的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溶液變紅色則(1)正確,若溶液不變紅則(2)正確。
    注意:實驗的關鍵是檢驗酚酞是否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