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鴻門宴》的故事

字號:

三字經中講了很多故事,下面我們一起看看三字經中關于《鴻門宴》的故事!
    故事典故:
    秦末,劉邦攻下秦都咸陽,其手下告訴項羽說,劉邦有野心,項羽聽后很害怕欲殺劉邦,即在鴻門設宴招待劉邦,席間指使項莊舞劍要殺劉邦,多虧項伯保護幸免于難,后來在劉邦護衛(wèi)的斥責下,項羽才放棄殺劉邦的念頭。
    鴻門宴的故事:
    秦朝末年,各路起義軍中有兩支的力量,這就是劉邦和項羽的隊伍。他們曾經約定,誰先攻下秦朝首都咸陽,誰就在關中稱王。結果,劉邦一路避開秦軍主力,專走偏荒的小徑。這樣,劉邦沒有打過幾場硬仗就已經兵臨咸陽。秦王子嬰沒作什么反抗就投降了劉邦。于是劉邦就先占據咸陽,控制了函谷關。項羽一路上沿黃河流域進軍,這是進攻關中正門的路線,一路上堅城固壘隨處林立。盡管項羽數(shù)十萬鐵騎以摧枯拉朽的聲勢,攻城破寨,所向披靡,但是,連續(xù)不斷的大仗硬仗,顯然阻礙了項羽的行進速度。等到項羽來到函谷關前,發(fā)現(xiàn)早被劉邦搶了先。
    項羽因此非常生氣。他想我有40萬大軍還沒稱王,你10萬人馬居然稱王啦!于是要找劉邦決戰(zhàn),殺進關中。項羽的一個遠房叔叔項伯與劉邦的謀士張良很要好。聽到這消息,他連夜跑到劉邦大營告訴張良,勸他趕緊離開。張良不愿背叛劉邦,經張良介紹,劉邦熱情地接待了項伯,并與項伯結為兒女親家。項伯勸劉邦親自去向項羽解釋、道歉,以避免這場大戰(zhàn)。
    第二天,劉邦帶著100多人親自去鴻門向項羽賠禮道歉,解釋說他根本就沒想過什么稱王關中,有項羽立下如此功勛,這關中非項羽莫屬。他不過是一時幸運能夠先項羽一步進入關中罷了,但他只是替項王守著關中大門,不可以讓其他諸侯乘虛謀搶了去。項羽一聽氣就消了大半。他的謀士范增曾勸項羽在酒宴上除掉劉邦,項羽也同意了,早在宴會上埋伏了一批武士,約定項羽一舉杯,就立即動手。可是在宴會上,劉邦對項羽態(tài)度謙卑,處處陪著小心。項羽性情耿直,不善權謀,早被劉邦哄得心花怒放,哪還記得要殺他的事情!
    雖然范增幾次示意,項羽都視而不見,沒有反應。范增眼看沒按計劃進行,就把項羽的堂兄弟項莊找出來說:“項王太仁慈了,可是劉邦不能不除。你快進去借舞劍為名,趁機殺了劉邦?!表椙f回來便到宴會上敬酒,并請求讓他舞劍助興。只見劍光閃閃,項莊越舞越靠近劉邦。項伯一看情勢不對,就對項羽說:“一人獨舞,興致不高,讓我和他對舞吧!”項伯也拔劍起舞,暗暗地用自己的身體擋著劉邦,使項莊找不到下手的機會。張良看到這種情況,趕忙出去對劉邦的武將樊噲說:“現(xiàn)在項莊舞劍,他的用意就是要殺沛公啊!”樊噲一聽,立即拿起武器,闖到宴會上。他不懼項羽的英勇讓項羽十分欣賞,項莊舞劍一節(jié)就這樣被樊噲攪過去了。又過了一會兒,劉邦借口去廁所,悄悄溜了出來,張良告訴他快回大營,否則性命不保。劉邦趕緊帶了樊噲等幾個貼身護衛(wèi),丟棄車乘馬匹,徒步從小路逃回了大營。張良留下,等劉邦走遠了才再次進大帳獻禮,說劉邦一時身體不適,先回去了。項羽不以為意,范增大頓手足,哀嘆項王氣數(shù)就此去了。
    果然,鴻門宴之后,逃得性命的劉邦終于在垓下之戰(zhàn)中逼死項羽,取得了楚漢之爭的最終勝利。
    【注音】hóng mén yàn
    【成語故事】公元前206年,項羽率大軍入關進駐鴻門,準備消滅劉邦。經項羽叔父項伯的調解,劉邦親赴鴻門去拜見項羽,項羽設宴相待。席間項羽謀士范增命項莊舞劍,伺機刺殺劉邦。項伯見勢不妙,也拔劍起舞掩護劉邦。劉邦乘機入廁,在樊噲等掩護下逃回大本營。
    【出處】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解釋】鴻門:地名,今陜西臨潼東北。指不懷好意的宴請或加害客人的宴會。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加害客人的宴會
    【其它使用】
    ◎ 我不會參加你的鴻門宴。
    ◎ 一路上我心急如焚,如果馮剪剪被"愛神系列"奪走,今天的晚餐就是鴻門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