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詞:請解釋下面的重點實詞的用法和意義。
1. 引
(1)虞常果引張勝(牽引,供出)
(2)引佩刀自刺(拿、舉)
(3)項王在睢陽,聞海春侯軍敗,則引兵還。(帶領(lǐng))
2. 節(jié)
(1)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節(jié)杖,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
(2)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氣節(jié))
(3)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季節(jié))
(4)??智锕?jié)至(節(jié)氣)
(5)本圖宦達(dá),不矜名節(jié)(節(jié)操)
(6)守節(jié)情不移(貞節(jié))
3. 會
(1)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恰逢)
(2)會論虞常(共同)
(3)單于召會武官屬(會合)
(4)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jì)滄海。(應(yīng)當(dāng),表推測)
(5)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應(yīng)當(dāng))
4. 使
(1)數(shù)通使相窺觀(使者)
(2)故使陵來說足下(派遣)
(3)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據(jù)秦。(假使)
(4)使得奮大辱之積志(讓)
(5)單于使使曉武(派遣使者)
5. 當(dāng)
(1)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抵償)
(2)副有罪,當(dāng)相坐。(判處)
(3)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王乎?(抵擋)
(4)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掌握)
二、虛詞:請解釋下面的重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
1. 即
(1)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連詞,假使)
(2)昭帝即位數(shù)年(上)
(3)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 就在(某時)/當(dāng)(時)
2. 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介詞,因為)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介詞,在)
(3)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通“已”,已經(jīng))
三、詞類活用:請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詞并解釋其用法和意義。
1. 盡歸漢使路充國等(使動,使……回去)
2. 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語,n-v,告訴)
3. 宜皆降之(使動,使……投降)
4. 欲因此時降武(使動,使……投降)
5. 空以身膏草野(n-v,滋潤,作肥料)
6. 天雨雪(n-v,下)
7. 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n-v,校正)
8. 杖漢節(jié)牧羊(n-v,拄著,手里拿著)
9. 單于壯其節(jié)(意動,認(rèn)為……壯)
10.劍斬虞常已(名-狀,用劍)
11.反欲斗兩主(使動,使……爭斗)
12.使牧羝,羝乳乃得歸(n-v,生育)
13.言太守以下皆白服(n-v,穿白衣服)
14.得夜見漢使(名-狀,在夜晚)
15.收族陵家(n-v,滅族)
16.惠等哭,輿歸營。(名-狀,用車子 / 名-動,用車子送)
四、通假字:請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 女為人臣子(女-汝,你)
2. 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縣-懸,懸掛)
3. 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弆,收藏)
4. 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旃-氈,毛織的氈毯)
5.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無,沒有)
6. 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決-訣,辭別;衿-襟,衣襟)
7. 南鄉(xiāng)號哭,歐血(鄉(xiāng)-向,向著;歐-嘔,嘔吐)
8. 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宿-夙,早;昔-夕,晚)
9. 異域之人,壹別長絕(壹-一,一旦)
10.士眾滅兮名已隤(隤-頹,毀壞)
11.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叛,背叛)
五、古今異義詞:指出下面的古今異義詞并解釋其意義。
1.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成為皇帝親近之臣)
2.武等實在。(確實活著)
3.武使匈奴明年,陵降。(第二年)
4.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不抱成見)
六、特殊句式:請解釋下列句子的句式類型,并翻譯句子。
1、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斷句)
漢皇帝,是我的長輩。
2、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斷句)
緱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兒子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
為什么要見你?(見你干什么?)
4、見犯乃死(被動句)
被(匈奴)凌辱后才去死
5、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被動句)
我蘇武父子無功勞和德惠,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來的。
6、陵尚復(fù)何顧乎?(賓語前置)
我還再顧念什么呢?
7、雖欲報恩將安歸!(賓語前置)
雖想報恩可歸去哪里呢?
8.子卿尚復(fù)誰為乎?(賓語前置)
你還打算為誰(守節(jié))呢?
七、翻譯:請翻譯下面的句子。
1. 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于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jié)護(hù)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
2. 單于益愈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
單于更加想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里面,使他與外界斷絕一切聯(lián)系,不給他吃的喝的。
3.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你明知道我決不會投降,想要使?jié)h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滅亡的災(zāi)禍,將從我開始了!
4. 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我李陵雖然無能和膽怯,假如漢廷姑且寬恕我的罪過,保全我的老母,讓我 得以施展在奇恥大辱下積蓄已久的志愿,或許也能像曹沫在柯邑訂盟的舉動那樣,這是我當(dāng)初日日夜夜都不能忘懷的念頭
1. 引
(1)虞常果引張勝(牽引,供出)
(2)引佩刀自刺(拿、舉)
(3)項王在睢陽,聞海春侯軍敗,則引兵還。(帶領(lǐng))
2. 節(jié)
(1)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節(jié)杖,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
(2)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氣節(jié))
(3)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季節(jié))
(4)??智锕?jié)至(節(jié)氣)
(5)本圖宦達(dá),不矜名節(jié)(節(jié)操)
(6)守節(jié)情不移(貞節(jié))
3. 會
(1)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恰逢)
(2)會論虞常(共同)
(3)單于召會武官屬(會合)
(4)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jì)滄海。(應(yīng)當(dāng),表推測)
(5)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應(yīng)當(dāng))
4. 使
(1)數(shù)通使相窺觀(使者)
(2)故使陵來說足下(派遣)
(3)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據(jù)秦。(假使)
(4)使得奮大辱之積志(讓)
(5)單于使使曉武(派遣使者)
5. 當(dāng)
(1)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抵償)
(2)副有罪,當(dāng)相坐。(判處)
(3)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王乎?(抵擋)
(4)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掌握)
二、虛詞:請解釋下面的重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
1. 即
(1)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連詞,假使)
(2)昭帝即位數(shù)年(上)
(3)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 就在(某時)/當(dāng)(時)
2. 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介詞,因為)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介詞,在)
(3)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通“已”,已經(jīng))
三、詞類活用:請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詞并解釋其用法和意義。
1. 盡歸漢使路充國等(使動,使……回去)
2. 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語,n-v,告訴)
3. 宜皆降之(使動,使……投降)
4. 欲因此時降武(使動,使……投降)
5. 空以身膏草野(n-v,滋潤,作肥料)
6. 天雨雪(n-v,下)
7. 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n-v,校正)
8. 杖漢節(jié)牧羊(n-v,拄著,手里拿著)
9. 單于壯其節(jié)(意動,認(rèn)為……壯)
10.劍斬虞常已(名-狀,用劍)
11.反欲斗兩主(使動,使……爭斗)
12.使牧羝,羝乳乃得歸(n-v,生育)
13.言太守以下皆白服(n-v,穿白衣服)
14.得夜見漢使(名-狀,在夜晚)
15.收族陵家(n-v,滅族)
16.惠等哭,輿歸營。(名-狀,用車子 / 名-動,用車子送)
四、通假字:請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 女為人臣子(女-汝,你)
2. 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縣-懸,懸掛)
3. 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弆,收藏)
4. 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旃-氈,毛織的氈毯)
5.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無,沒有)
6. 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決-訣,辭別;衿-襟,衣襟)
7. 南鄉(xiāng)號哭,歐血(鄉(xiāng)-向,向著;歐-嘔,嘔吐)
8. 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宿-夙,早;昔-夕,晚)
9. 異域之人,壹別長絕(壹-一,一旦)
10.士眾滅兮名已隤(隤-頹,毀壞)
11.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叛,背叛)
五、古今異義詞:指出下面的古今異義詞并解釋其意義。
1.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成為皇帝親近之臣)
2.武等實在。(確實活著)
3.武使匈奴明年,陵降。(第二年)
4.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不抱成見)
六、特殊句式:請解釋下列句子的句式類型,并翻譯句子。
1、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斷句)
漢皇帝,是我的長輩。
2、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斷句)
緱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兒子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
為什么要見你?(見你干什么?)
4、見犯乃死(被動句)
被(匈奴)凌辱后才去死
5、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被動句)
我蘇武父子無功勞和德惠,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來的。
6、陵尚復(fù)何顧乎?(賓語前置)
我還再顧念什么呢?
7、雖欲報恩將安歸!(賓語前置)
雖想報恩可歸去哪里呢?
8.子卿尚復(fù)誰為乎?(賓語前置)
你還打算為誰(守節(jié))呢?
七、翻譯:請翻譯下面的句子。
1. 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于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jié)護(hù)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
2. 單于益愈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
單于更加想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里面,使他與外界斷絕一切聯(lián)系,不給他吃的喝的。
3.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你明知道我決不會投降,想要使?jié)h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滅亡的災(zāi)禍,將從我開始了!
4. 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我李陵雖然無能和膽怯,假如漢廷姑且寬恕我的罪過,保全我的老母,讓我 得以施展在奇恥大辱下積蓄已久的志愿,或許也能像曹沫在柯邑訂盟的舉動那樣,這是我當(dāng)初日日夜夜都不能忘懷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