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北京西三環(huán)“公主墳”埋著清朝僅有的一位漢族公主孔四貞。清皇室怎么會賜封一名漢族公主呢?這其間還有一段歷史淵源。
孔四貞的父親孔有德,原是明朝鎮(zhèn)守遼陽的一名參將,明末降清,順治初年封為定南王,后來成為清政府鎮(zhèn)壓各地農(nóng)民起義和其它抗清力量的得力干將。順治七年,孔有德率清軍打到廣西,殺了寧死不降的南明東閣大學(xué)士瞿式鋁,從此駐軍桂林,鎮(zhèn)守廣西。
順治九年五月,一直活躍在西南的張獻忠農(nóng)民起義軍余部大西軍,北伐抗清。起義軍在李定國率領(lǐng)下,打到廣西。雖然孔有德對援軍的到來還抱有一線希望,但他必須做最壞的準(zhǔn)備萬一援軍未到桂林就已經(jīng)陷落,他本人作為清王朝的定南王以身殉國理所當(dāng)然,但他的妻妾、子女就沒有必要和他一起死。他必須趁李定國的軍隊還未包圍桂林,把后事安排妥當(dāng),否則就真的來不及了。
同父母的生離死別就發(fā)生在六月二十九日凌晨。大敗而歸的孔有德把兩位夫人及子女叫到跟前,他對兩位夫人表明自己一旦城破必然殉國的決心,希望兩位夫人能同子女一起出城暫避一時。但兩位夫人不肯合夫而去,最后決定由兩個保姆帶著孔廷訓(xùn)、孔四貞隨同難民一起逃到城外鄉(xiāng)間。逃到城外后,為了不引起別人的懷疑,兩位保姆就各自帶著一個孩子去尋找避難住所了,桂林人都知道定南王有兩個十來歲的孩子,兩個保姆帶兩個孩子在一起的確很扎眼。就這樣,孔四貞同兄長也分開了,而且永遠地分開了。
就在孔四貞和兄長逃出城的第二天,李定國兵臨桂林城下。七月初二,李定國開始對包圍三層的桂林發(fā)起進攻,激戰(zhàn)持續(xù)了三晝夜。即使是躲在郊外民宅的孔四貞,也能清晰地聽到隆隆的槍炮聲與象群沖撞城墻所發(fā)出的咚咚聲,每當(dāng)聽到夾雜在其中的坍塌聲,她的心就縮成一團……七月四日,一股濃煙從桂林城里升起,沒過多久就冒出沖天的大火,她本能地感到:桂林已經(jīng)失守了,定南王府已經(jīng)陷入一片火海,她的父母正在被無情的烈火所吞噬……
消息傳到北京,順治帝深感震驚,下令撤朝“痛悼”。后來,世祖與皇太后(即孝莊)“憫有德歿于王事”,令人將孔四貞送入宮內(nèi)由太后撫養(yǎng)。于是,孔四貞就從廣西來到北京,住進皇宮。
順治十一年,孔有德靈柩自廣西經(jīng)北京運往東京(今遼寧省遼陽市)安葬。據(jù)《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皇帝特命“葬車至日,應(yīng)遺內(nèi)大臣、禮部官員各一員迎奠。并令和碩親王以下、梅勒章京以上各官往迎”,“往東京時,仍令諸王大臣會送,給銀四千兩遣墳,工部立碑”。接著,又派禮部侍郎恩格德給孔四貞另送去白銀二萬兩,供她日常生活之用。孔四貞接受贈銀后,又提出:“臣父骸骨,原命歸葬東京,但臣兄既陷賊營,臣又身居于此,若將父骸送往東京,孝思莫展,請即于此地營葬,便于守視?!表樦蔚坌廊辉手Z,不但將孔有德安葬在京城,還以“定南武狀王孔有德建功頗多,以身殉難,特賜其女食祿,視和碩格格”。從此,孔四貞成了清宮中的一名公主。
彌漫的硝煙已經(jīng)散去,桂林的王府已經(jīng)成為一片廢墟,甲天下的山水也消失在身后,靈柩中的父母與孔四貞雖然近在咫尺卻已是生死兩茫茫。她又想起母親叮囑保姆的話:“此子茍脫于難,當(dāng)度為沙彌,無效乃父一生馳騁南北,下場有今日也?!边@話是對兄長說的,可兄長已經(jīng)成了俘虜,“茍脫于難”的恰恰是她這個女兒。男兒“一生馳騁”下場如此,兩位母親的下場何嘗不是如此。父親已經(jīng)在口頭上把她許配給孫龍之子孫延齡,將來跟著孫延齡馳騁南北,也難免像兩位母親一樣。經(jīng)過一路的思索,孔四貞對自己的未來已經(jīng)安排妥當(dāng):在辦完父母的喪事后就出家為尼,與青燈古佛為伴,吃齋念佛,日日誦經(jīng),不僅可以超度父母的亡魂,也保住自己一生的平安。
其實孔四貞不可能決定自己的命運,也許是她的六根未凈,也許她作為孔有德惟一的后代對于在廣西喋血而戰(zhàn)的將士還是一面旗幟,她不僅未能遁入空門,反而被召進了宮門。年輕的順治皇帝與母親孝莊皇太后接見了孔四貞,如此浩蕩的天恩是孔四貞能拒絕得了的嗎?
孔四貞的父親孔有德,原是明朝鎮(zhèn)守遼陽的一名參將,明末降清,順治初年封為定南王,后來成為清政府鎮(zhèn)壓各地農(nóng)民起義和其它抗清力量的得力干將。順治七年,孔有德率清軍打到廣西,殺了寧死不降的南明東閣大學(xué)士瞿式鋁,從此駐軍桂林,鎮(zhèn)守廣西。
順治九年五月,一直活躍在西南的張獻忠農(nóng)民起義軍余部大西軍,北伐抗清。起義軍在李定國率領(lǐng)下,打到廣西。雖然孔有德對援軍的到來還抱有一線希望,但他必須做最壞的準(zhǔn)備萬一援軍未到桂林就已經(jīng)陷落,他本人作為清王朝的定南王以身殉國理所當(dāng)然,但他的妻妾、子女就沒有必要和他一起死。他必須趁李定國的軍隊還未包圍桂林,把后事安排妥當(dāng),否則就真的來不及了。
同父母的生離死別就發(fā)生在六月二十九日凌晨。大敗而歸的孔有德把兩位夫人及子女叫到跟前,他對兩位夫人表明自己一旦城破必然殉國的決心,希望兩位夫人能同子女一起出城暫避一時。但兩位夫人不肯合夫而去,最后決定由兩個保姆帶著孔廷訓(xùn)、孔四貞隨同難民一起逃到城外鄉(xiāng)間。逃到城外后,為了不引起別人的懷疑,兩位保姆就各自帶著一個孩子去尋找避難住所了,桂林人都知道定南王有兩個十來歲的孩子,兩個保姆帶兩個孩子在一起的確很扎眼。就這樣,孔四貞同兄長也分開了,而且永遠地分開了。
就在孔四貞和兄長逃出城的第二天,李定國兵臨桂林城下。七月初二,李定國開始對包圍三層的桂林發(fā)起進攻,激戰(zhàn)持續(xù)了三晝夜。即使是躲在郊外民宅的孔四貞,也能清晰地聽到隆隆的槍炮聲與象群沖撞城墻所發(fā)出的咚咚聲,每當(dāng)聽到夾雜在其中的坍塌聲,她的心就縮成一團……七月四日,一股濃煙從桂林城里升起,沒過多久就冒出沖天的大火,她本能地感到:桂林已經(jīng)失守了,定南王府已經(jīng)陷入一片火海,她的父母正在被無情的烈火所吞噬……
消息傳到北京,順治帝深感震驚,下令撤朝“痛悼”。后來,世祖與皇太后(即孝莊)“憫有德歿于王事”,令人將孔四貞送入宮內(nèi)由太后撫養(yǎng)。于是,孔四貞就從廣西來到北京,住進皇宮。
順治十一年,孔有德靈柩自廣西經(jīng)北京運往東京(今遼寧省遼陽市)安葬。據(jù)《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皇帝特命“葬車至日,應(yīng)遺內(nèi)大臣、禮部官員各一員迎奠。并令和碩親王以下、梅勒章京以上各官往迎”,“往東京時,仍令諸王大臣會送,給銀四千兩遣墳,工部立碑”。接著,又派禮部侍郎恩格德給孔四貞另送去白銀二萬兩,供她日常生活之用。孔四貞接受贈銀后,又提出:“臣父骸骨,原命歸葬東京,但臣兄既陷賊營,臣又身居于此,若將父骸送往東京,孝思莫展,請即于此地營葬,便于守視?!表樦蔚坌廊辉手Z,不但將孔有德安葬在京城,還以“定南武狀王孔有德建功頗多,以身殉難,特賜其女食祿,視和碩格格”。從此,孔四貞成了清宮中的一名公主。
彌漫的硝煙已經(jīng)散去,桂林的王府已經(jīng)成為一片廢墟,甲天下的山水也消失在身后,靈柩中的父母與孔四貞雖然近在咫尺卻已是生死兩茫茫。她又想起母親叮囑保姆的話:“此子茍脫于難,當(dāng)度為沙彌,無效乃父一生馳騁南北,下場有今日也?!边@話是對兄長說的,可兄長已經(jīng)成了俘虜,“茍脫于難”的恰恰是她這個女兒。男兒“一生馳騁”下場如此,兩位母親的下場何嘗不是如此。父親已經(jīng)在口頭上把她許配給孫龍之子孫延齡,將來跟著孫延齡馳騁南北,也難免像兩位母親一樣。經(jīng)過一路的思索,孔四貞對自己的未來已經(jīng)安排妥當(dāng):在辦完父母的喪事后就出家為尼,與青燈古佛為伴,吃齋念佛,日日誦經(jīng),不僅可以超度父母的亡魂,也保住自己一生的平安。
其實孔四貞不可能決定自己的命運,也許是她的六根未凈,也許她作為孔有德惟一的后代對于在廣西喋血而戰(zhàn)的將士還是一面旗幟,她不僅未能遁入空門,反而被召進了宮門。年輕的順治皇帝與母親孝莊皇太后接見了孔四貞,如此浩蕩的天恩是孔四貞能拒絕得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