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字號: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不一樣。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將會告訴我們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
    故事的題目是……(師出示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木匣是什么東西呀?
    生:是木盒子。
    師:你真棒。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通過查字典知道的。
    師: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能通過查字典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二、檢查預習,認讀字詞
    師:要讀懂這個故事,必需先闖字詞關,準備好了嗎?先開哪列火車?
    (生紛紛踴躍舉手)
    (師出示生字卡,生開火車讀生字,讀對的全班跟讀,讀錯的指名協(xié)助正音)
    師:火車順利地到達終點,有的火車還開得挺快的呢!現(xiàn)在我們把字娃娃帶到詞語 里來讀讀吧!
    (師出示課件,生齊讀生字詞)
    師:“免得”“懂得”的“的”應該讀輕聲,請同學們再把這兩個詞語齊讀一遍。
    (生讀“免得”“懂得”兩個詞語)
    (課件出示多音字)
    師:誰來讀讀這三個詞語或短語。
    (指名讀)
    師:你們真棒!都讀對了!老師送你們每人一個大拇指。
    (師送給同學“大拇指”,全班齊讀那三個詞語或短語)
    三、初讀感知,質疑問難
    師:同學們一定迫不和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內容,那就請你們趕快打開書本,用自身 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一讀,看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假如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就請你們在文中的空白處畫上問題泡泡吧!
    (生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1:課文講科利亞埋木匣的事。
    師:有沒有補充的?
    生2:還寫科利亞找到了木匣。
    師:科利亞什么時候埋下木匣?什么時候找到埋下的木匣呢?
    生3:科利亞四年前埋下木匣,四年后又挖到了木匣。
    師:很好!四年前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什么時候?
    生4: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
    師小結、板書:戰(zhàn)爭開始 埋木匣
    四年后 找木匣
    師:同學們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大膽地提出來吧!
    生1:老師,什么叫手鋸?
    師:老師這兒剛好有圖片,一起來看看。
    (課件出示“手鋸”圖片)
    師:這又是什么?
    (課件出示“斧頭”“冰鞋”圖片讓同學認識。)
    生齊答:斧頭、冰鞋。
    生2:科利亞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來?
    生3:因為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里來了,東西不能都帶走。
    生4:法西斯是什么?
    生5:是一座城市。
    局部生答:不是。
    生6:是一個人。
    師:也不是。法西斯是德國侵略者的代號。
    生7:這場戰(zhàn)爭是怎樣的?
    師:這個問題提得不錯。老師送你個“大拇指”。
    (送給生7一個“大拇指”)
    師:是這樣的。這場戰(zhàn)爭指蘇聯(lián)的衛(wèi)國戰(zhàn)爭。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lián),蘇 聯(lián)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經(jīng)過4年的艱苦奮斗終于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現(xiàn)在,大家明白了嗎?
    生齊答:明白了!
    生8:老師,我想提個問題。為什么科利亞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媽媽走三十步卻能找 到木匣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有考慮價值,老師送你一個“大拇指”。誰能解答?
    (送給生8一個“大拇指”)
    生9:因為媽媽過了發(fā)育期,個子不會長高,步子也不會再變了。
    師:你的回答真精彩。老師同樣送給你一個“大拇指”。
    (送給生9 一 個“大拇指”)
    生10:課文的題目為什么不改為“科利亞挖木匣”?
    師:哎呀!連老師都不會想到提這樣的問題。你可真會考慮!
    生9:老師。我知道。因為課文除了寫科利亞挖木匣,還寫到他埋木匣。假如以“科 利亞挖木匣”為題,那就不完整了!
    師:真是了不起。老師由衷地稱譽你們,問得好,答得妙,每人各得一個“大拇 指”。
    (送給生9、生10每人一個“大拇指”)
    (生情緒高漲,踴躍舉手要求發(fā)言)
    師:還有一些同學要發(fā)問,你們暫時把問題存起來,先幫老師解決個問題,行嗎?
    (課件出示: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子的?讓我們來交流交流。)
    師:自身再讀讀課文,在文中找找答案。然后到小組內和其它同學交流交流。
    (生自由讀課文,考慮。小組討論、交流)
    三、突破重點,感悟交流
    師:誰先來說說。
    生1:科利亞是通過認真考慮找到木匣的。
    生2:科利亞量了五步找到木匣。
    師:你們回答得都不錯,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科利亞是怎么考慮的?
    (課件出示第11自然段的內容,齊讀)
    師:現(xiàn)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上臺來和我做個跨步競賽。誰愿意?
    (生踴躍舉手,點一名同學上臺)
    師:我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請你按平時走路的步子向前走十步。老師也走十步, 下面的同學一起數(shù)。
    (生和師一起向前走10步)
    師:從剛才的演示,你們明白了什么?
    生1:老師十步走得比較遠。
    生2:老師的個子高,步子大,潔兵的個子矮,步子小。
    師:你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呀!科利亞就是這么想的。戰(zhàn)爭開始時,科利亞從家門口 向前走幾步埋下木匣?
    生齊答:十步(師用“腳印”演示)
    師:當時他的步子怎樣?
    生齊答:步子小。(師板書:步子小)
    師:四年后,科利亞的步子怎樣?
    生齊答:步子大一倍,(師板書:步子大一倍)
    師:所以現(xiàn)在只要走幾步就可以找到木匣呢?
    生齊讀:五步。(師用“腳印”演示)
    師:后科利亞有沒有找到木匣呢?
    生齊答:有。
    師:文中哪個詞語說明結果和他想的一樣?
    生:果然。
    師:很好。請同學們一起把第十二自然段齊讀一遍。
    (課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齊讀)
    師: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課件出示第十三自然段,齊讀)
    師:是啊,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師板書: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師:這個故事使我們很受啟發(fā)。同學們愿意再來讀一遍課文嗎?
    生齊讀:愿意。
    (生齊讀課文)
    四、聯(lián)系生活,觀察發(fā)現(xiàn)
    師:我們的周圍哪些在起變化呢?請同學留心觀察一下,看看有沒有新發(fā)現(xiàn)。下節(jié) 課我們再來交流交流。
    【自我反思】
    這節(jié)課我上得輕松灑脫,同學學得開心自在。
    我想問題是小朋友們學習的動力。我設計了讓同學大膽質疑,師生一起解疑,把提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同學,同學興致高漲,踴躍發(fā)問。分別提出一些意想不到且很有考慮價值的問題,令我驚喜。這不由使我想起保守教學,以前老師一問一答,同學圍著老師的問題轉,老師的答案是的規(guī)范,同學的思維經(jīng)常被束縛??蓱z的小朋友只能成為知識的接受者,沒有爭議,沒有創(chuàng)新,不懂的問題只好“珍藏”在心里。
    “教師應越來越多地激勵考慮,越來越成為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協(xié)助發(fā)現(xiàn)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xiàn)成真理的人”,這句話,讓我回味無窮。
    【同行研討】
    這是《科利亞的木匣》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是一堂別具一格的語文課,教師和同學都體驗到了課堂生活的快樂。剖析這堂課,我們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有幾個亮點值得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