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臺州中學高考歷史模擬試題

字號:


    浙江臺州中學2016屆高三第三次統練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34小題,每小題1.5分,共51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學術界對黃河在漢代以前是否改道有不同認識。甲學者根據《漢書》認為漢以前僅有一次改道;乙學者指出《史記》中不見改道記載,故《漢書》不足憑信;丙學者以河北平原地貌變化和先秦文獻載有黃河下游兩條河道為據,提出黃河在漢以前曾不止一次改道。下列說法最為合理的是
    A.《史記》比《漢書》早出,乙學者立論可靠
    B.《漢書》后出,收錄新材料,甲學者認識準確
    C.丙學者立足文獻和地理考辨,所論相對合理
    D.三位學者的研究方法與認識都存在較大的缺陷
    2.秦朝在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地設置的“道”是
    A.直屬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區(qū)劃 B.與郡同級的地方行政機構
    C.與縣同級的地方行政機構 D.與鄉(xiāng)同級的地方基層行政機構
    3.史料記載:“ 687年,或誣告(宰相)祎之,……(武)則天特令肅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審問)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經鳳閣(中書省)鸞臺(門下省),何名為敕?’”劉祎之不認可王本立宣讀的“敕書”,主要是因為它違反了
    A.詔令須經起草和審議的程序 B.詔令須由樞密院負責的規(guī)定
    C.中書省監(jiān)察地方政務的慣例 D.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詔令的定制
    4.“蓋朝廷紀綱之地,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為稱職,自非端勁特立之士,不當輕授。”由此可見此人主張
    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規(guī)建立完整的監(jiān)察 B.要側重監(jiān)察吏治腐敗現象
    C.提高監(jiān)察機關官員的自身素養(yǎng) D.把監(jiān)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擊經濟犯罪上
    5.有學者認為,從秦漢起,中國官僚體制的核心問題,一是官僚的選拔問題,二是官僚體系內部的權力制衡。隋唐解決“官僚體系內部的權力制衡”問題的獨創(chuàng)性舉措
    A.提高了決策的周密程度 B.豐富了官吏選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權壟斷 D.推動丞相制度走向解體
    6. 1919年8月《青島潮》描述五四運動中學生火燒趙家樓的情景:“時正酉正,電燈已燃。未幾,火起,眾大憤,始知曹將燒死學子,以為泄怨計?!倍H歷者楊振聲在《回憶五四》中說:“(學生)搜索到下房,有人發(fā)現半桶煤油,就起了‘燒這些雜種’的念頭?!边@說明。
    A.報刊報道比回憶錄真實可靠 B.該報意在淡化學生的責任
    C.兩位作者政治立場截然相反 D.回憶錄加入個人猜測因素
    7.表1是摘錄于一部人物傳記的目錄(部分)。根據所學判斷,表中空白處應該是
    

    目錄
    

    第三章
    

    南昌起義的參謀長
    

    第六章
    

    長征
    

    第七章
    

    到敵人后方去
    

    第十三章
    
 

    第十六章
    

    決戰(zhàn)淮海
    

    A.北伐先遣戰(zhàn)江南 B.三次反“圍剿”
    C.千里躍進大別山  D.揮師過長江
    8.在一次中央會議上,周恩來說:“原想再關一年的門,現在看來是關不了的!”毛澤東贊同地說:“關門關不住,不能關,而且必須走出去?!薄熬徍途謩?、和平共處,本是我們的口號,現在艾登(英國外交大臣)、尼赫魯都說了,形勢大變了,我們應與一切愿與我建立關系的國家建立工作?!笨梢詮闹蝎@取的信息有 表1
    ①新中國決定以真正的不結盟作為自己的外交政策
    ②新中國開始實行“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方針
    ③新中國開始以主動姿態(tài)積極謀求建立新的國際關系
    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越來越廣泛的影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英國學者威廉斯說,“光榮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確定了國王不得違反的某些法規(guī),而對其能夠怎樣行動卻未明確規(guī)定”。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議會有權倒閣 ②議會制約王權 ③議會擁有絕對權力 ④國王仍保有很大權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麥迪遜認為:“在設計一個由人來統治人的政府時.的困難在于:你必須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統治者;其次要強制政府控制自己?!睘榻鉀Q這個“的困難”,美國采取的措施有 ①實行聯邦制 ②創(chuàng)立責任內閣制 ③實行三權分立 ④總統對國會負責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②④
    11. 1875年,法國共和派要求在憲法中明確寫上“共和國”字樣的議案被保皇派否決后,提出了一項憲法修正案:“共和國總統,由參議院與眾議院聯合而成的國民議會,依絕對多數票選出?!痹撟h案以一票多數獲得通過。由此可見
    ①?;逝蓮捅俚牡缆肪痛嗽诜缮媳蛔钄?②共和政體在法律上得以確立起來
    ③共和政體是保皇派與共和派妥協的產物 ④總統和參議院權力很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1947年3月,杜魯門向國會提出咨文說:“在世界歷的這一時刻,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必須在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中進行選擇。這種選擇是經常的而不是自由的……”上述言論的背景是
    A.美蘇兩國均想主導戰(zhàn)后世界的重建 B.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貿易體系已經形成
    C.戰(zhàn)后科技革命使物質財富極大增長 D.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對峙局面正式形成
    13. 1601年,江蘇巡撫曹時聘在給朝廷的奏折中寫道:“(蘇州)浮食奇民,朝不謀夕。得業(yè)則生,失業(yè)則死。臣所睹記,染坊罷而染工散者數千人,機房罷而織工散者又數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當時的蘇州
    A.饑民流離失所,社會動蕩不安 B.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C.地方官員與商人相勾結欺壓百姓 D.大量使用機器使工人失業(yè)
    14.“御街一直南去,過州橋,兩邊皆居民。街東車家炭,張家酒店,次則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鋪、曹婆婆肉餅、李四分茶。”材料中記錄的內容最早可能出現于
    A.隋朝長安城 B.唐朝長安城 C.北宋汴京 D.明朝蘇州
    15.下表為1960年、1962年農輕重工業(yè)比重變化表,對表中數據變化的解釋準確的是
    
 
    農業(yè)
    

    輕工業(yè)
    

    重工業(yè)
    

    1960
    

    21.8
    

    26.1
    

    52.1
    

    1962
    

    33.3
    

    30.3
    

    36.4
    

    A.國家調整國民經濟結構
    B.“大躍進”運動提高農業(yè)和輕工業(yè)產值
    C.人民公社化運動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D.“三大改造”激發(fā)了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
    16.鄧小平視察南方后發(fā)表了重要講話:“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fā)展的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眱蓚€“體制”分別指
    A.人民公社體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計劃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C.計劃經濟體制多種所有制并存體制 D.混合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650年
    

    1750年
    

    1850年
    

    歐洲
    

    100
    

    140
    

    266
    

    非洲
    

    100
    

    95
    

    95
    

    亞洲
    

    330
    

    479
    

    749
    

    17.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變化(單位:百萬)。導致這一時期世界人口變化的主要因素解讀錯誤的是
    A.歐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業(yè)革命的開展
    B.非洲人口的下降與罪惡的黑奴貿易有關
    C.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動了歐亞人口的增長
    D.農耕經濟的繁榮促進了亞洲人口的增長
    18.圖示中的①、②、③分別代表了西方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先后三個時期的關系,它反映了
    

\
    A.西方國家對外政策變化無常 B.西方國家侵略手段日趨隱蔽
    C.世界市場逐漸形成 D.工業(yè)革命逐步深入
    19.下圖為1953~1983年蘇聯的GDP增長率和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較圖。對此評價正確的有
    

\
    ①赫魯曉夫改革推動了1958年的迅速增長②冒進、瞎指揮及氣候等因素導致1963年的負增長 ③“新經濟體制”改革推動了1973年的成就 ④戈爾巴喬的改革導致1983年的負增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恩格斯指出:它實際上是“一個調節(jié)生產為目的的聯盟,他們規(guī)定應該生產的總生產量,在他們之間加以分配,并且強制實行預先規(guī)定的出售價格”,實質上是“資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認生產力的社會性”。材料中所指的“它”出現在
    A.新航路開辟中 B.殖民擴張過程中
    C.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中 D.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
    21.某學者把蘇聯(俄)二三十年代的經濟政策看作三個實驗,即“追隨理想的實驗、面對現實的實驗、回歸理想的實驗”,其中“回歸理想的實驗”應是
    A.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 C.農業(yè)集體化運動 D.斯大林模式確立
    22.錢乘旦先生在《不平衡發(fā)展:20世紀歷史與現代化》中提到,二戰(zhàn)后人們企圖修補這個社會……修正的方向是企圖“超越”民族國家,但并不是消滅民族國家,而是對它進行“越位”,從而對它的主心骨——國家主權實行分解。最能體現這種“越位”的是
    A.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B.世界銀行 C.聯合國 D.歐盟
    


    23.“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這段話蘊含了
    A.樸素辯證思想 B.無為而治思想 C.道法自然思想 D.天人合一思想
    24.下列各項內容選自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不同時期的思想,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BR>    ②“知是心之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側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③“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見;若無私,則無心矣”。
    ④“天下之務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術以立紀綱?!?BR>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25.李贄在《焚書》一書中說:“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除卻穿衣吃飯,無倫物矣?!崩钯椀倪@一思想
    A.建立起較為完整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體系 B.從根本上否定了陳腐的倫理綱常
    C.動搖了傳統禮教的思想統治地位 D.反映了市民階層的倫理觀念和要求
    26.法國社會史學家謝和耐在敘述戰(zhàn)國時期某學派的觀點時說:“君主并不需要使用特殊人物,也無需依靠運氣?!赖缕焚|并無作用,甚至還會將事情弄糟,因為它會賦予有德之士以危及君主與法律權威的權力從而導致國家的覆亡?!薄澳硨W派”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27.下列維新言論中,最令清末統治者觸目驚心的是
    A.“夫不興民權則民智烏可得開哉?”
    B.“不受八股楷法詩賦所縛者,可以智矣?!?BR>    C.“今以不纏足為富國強種根本,所見尤大?!?BR>    D.“以天演為體,而其用有二:曰物競,曰天擇?!?BR>    28. 鄭大華在《民國思想史論》中論述:“如果說歐洲啟蒙運動是一場以個性自由為鵠的人文啟蒙運動,那么中國啟蒙運動則是一場旨在國家富強的現代化啟蒙運 動?!跉W洲,是由啟蒙而現代化;在中國,則是為現代化而啟蒙。歐洲由啟蒙而現代化是一個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會轉型過程……中國啟蒙運動則是救亡的現代 化運動的步驟?!?導致中國思想啟蒙是為現代化而啟蒙的特點的主要原因是
    A、資本主義列強侵略或民族危機加深 B、新文化運動的推動
    C、民主、平等等啟蒙思想的傳播 D、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fā)展
    29.李澤厚對某作品曾發(fā)出這樣的贊美:“你看,那是多么既鮮艷又深沉的想像和情感的繽紛世界啊。美人香草,百畝芝蘭,……主人翁卻是這樣一位執(zhí)著、頑強、憂傷、怨艾、憤世嫉俗、不容于時的真理的追求者。”該“主人翁”的原型最有可能是
    A.屈原 B.李白 C.柳永 D.關漢卿
    30.《海國圖志》中說:“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濟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豈非形器之末……豈火輪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巧?!蔽涸创搜砸庠趶娬{
    A.傳統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 B.向西方學習要轉變傳統觀念
    C.堅船利炮是西方之長技 D.學習西方是為了戰(zhàn)勝西方
    31.“欲制西人以自強,莫如振興商務…軍國大政,君秉其權,轉餉度支,民
    肩其任。無論籌費若干,議院定之,庶民從之,縱征賦過重.民無怨咨?”該觀點
    A.反映了洋務派的核心主張 B.表達出改革中國政治制度的愿望
    C.代表士大夫們的普遍愿望 D.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指導
    32.二十世紀初,《浙江潮》載文《民族主義論》有“三十年來之制造派,十年來之變法派,五年來之自由民主派”之說。這一說法反映了當時中國
    A.政黨力量多元化 B.政權更替頻繁
    C.社會思潮演進加快 D.民主革命任務完成
    33.“敵我之間和人民內部這兩類矛盾的性質不同,解決的方法也不同。簡單地說起來,前者是分清敵我的問題,后者是分清是非的問題。”對于上述毛澤東著作中“兩類矛盾”學說理解正確的是
    A.分清敵我與是非問題是中國建設道路的核心內容
    B.該學說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起了指導作用
    C.該學說為新中國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論準備
    D.該學說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
    34.湯因比說:“人們將記住這個時代,這主要不是因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惡,也不是因為它的令人驚訝的發(fā)明,……人們要敢于認為讓文明的益處為整個人類所利用是行得通的?!庇纱丝梢?,作者觀察歷史的視角主要側重于
    A.把握歷史的發(fā)展方向 B.全球責任和文明角度
    C.多角度認識和考察史實 D.辯證看待歷史的發(fā)展
    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第35題16分,第36題17分,第37題16分,共49分)
    35.(16分)明清時期的中國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但仍是中國政治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一些學者從不同領域進行了研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 料一 到洪、宣之世,內閣大學士身兼部職,閣權漸崇。由于宮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規(guī)矩,皇帝無法隨時召喚近在咫尺的內閣大臣,皇帝和閣員之間難以隨時配合。解決 這個問題的辦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實現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訓,嚴禁宦官擅權。于是,雍正帝選調內閣大學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見”,形成了軍機處制度。
    ——摘編自吳宗國《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 料二 元明以來邊疆地區(qū)實行土司制度。明朝中葉以后,開始逐步改土歸流——把土司改為中央政府委派的流官。土司苛索花樣繁多,土司家婚喪、壽誕、生子、蓋房、過 節(jié)都要征派。地處邊隅的土司,“無事近患腹心,有事遠通外國”,致使西南邊疆的統治十分不穩(wěn)定。清世宗任命鄂爾泰為云貴廣西三省總督,進行改土歸流。在改 流地區(qū),設置了與中原地區(qū)同樣的府、州、縣及鎮(zhèn)、協、營、汛,派駐官兵,并著手改革許多落后的剝削方式及陋規(guī)惡習。
    ——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
    材料三
    

    標題
    

    內容摘要
    

    一、“引邊荒艱巨為己任”
    

    左宗棠收復新疆,是中國近代反對外國侵略斗爭的一大壯舉
    

    二、運籌帷幄,進規(guī)北疆
    

    根據天山“北可制南,南不能制北”……制定消滅阿古柏的步驟,收回烏魯木齊等城
    

    三、決勝千里,底定南疆
    

    仍采用“緩進急戰(zhàn)”的戰(zhàn)術,收復達坂、吐魯番、喀爾噶爾等城,阿古柏自殺
    

    四、“壯士長歌,不復以出塞為苦”
    

    提出“先折之以議論,委婉而用機;次決之以戰(zhàn)陣,堅忍而求勝”,……中國收回了伊犁地區(qū)
    

    ——據孫占元《左宗棠評傳》等整理
    (1)根據材料一,指出清代政治形態(tài)相比于明代的進步之處。(4分)
    (2)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改土歸流”的含義及其作用。(5分)
    (3)根據材料三,聯系所學知識,寫出左宗棠“引邊荒艱巨為己任”的歷史背景,并
    概述左宗棠收復新疆的策略。(7分)
    36.(17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造就了深層次的文化結構,消費意識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從一開始就沿著“尚儉”和“尚奢”主次并存、因時制用的模式向前發(fā)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禮,與其奢也,寧儉?!?——孔子
    “儉節(jié)則昌,*浹則亡?!?——墨子
    “財貨足用則輕用(濫用),輕用則侈泰,……侈泰則家貧?!?——韓非子
    “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 ——司馬光
    (1)材料一中孔子尚儉的目的是什么?墨子、韓非子、司馬光分別是從哪種角度論述尚儉的重要性?(5分)
    材料二 自一人言之,一人儉則一人或可免于貧;自一家言之,一家儉則一家或可免于貧。至于統計天下之勢則不然”。予每博觀天下之勢,大抵其地奢則其民必易為生,其 地儉則其民必不易為生者也。何者?勢使然也。……只以蘇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時而游,游必畫舫肩輿,珍羞良釀,歌舞而行,可謂奢矣。而不知輿夫、舟子、 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爨(燒火做飯)者不知其幾……彼以粱肉奢,則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紈綺奢,則鬻者織者分其利。 ——明 陸楫《蒹葭堂雜著摘抄》
    (2)據材料二,指出作者的觀點及其依據,分析這種觀點產生的根本原因。(7分)
    材料三 “人人儉而人人貧。天下大事,遂乃不可以支?!薄爸霖殬O窘之中國”御侮“敗亡之由,咸此而已矣”?!叭巳私钥缮?,則人之性盡”。 ——譚嗣同
    (3)據材料三,概括指出譚嗣同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這一觀點在當時有何意義?(5分)
    37.(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嚴復在《天演論》按語中說,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為生存競爭,“進者存而傳與,不進者病而亡焉?!撜呷胀?,而勝者日昌?!跽呦冉^”。梁啟超說“只有興民權,才能固君權,救危亡”。
    材料二 陳獨秀的啟蒙運動是一場比孫中山更加徹底的革命,陳獨秀是要把歐洲兩千多年發(fā)展起來的自由、民主和科學應用于中國,徹底改變幾千年以來中國人民處于奴隸地位的舊倫理、舊道德、舊政治、舊思想,建立起人民本來就是主人地位的新倫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啟蒙:五四運動九十周年反思》
    材 料三 每逢國慶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天安門廣場都擺放孫中山的畫像,這是一種象征、一種胸懷和自信。它寓示著辛亥革命與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必然聯系,反映了共產黨人的歷 史觀。毛澤東同志在1942年關于《如何研:究中國共產黨》的講話中曾經指出,“我們研究黨史.只從1921年起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從辛亥革命說起差 不多”。辛亥革命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一個內在生長點。
    ——劉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與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歷史昭示》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國仁人志士的哪些思想?(2分)當時為什么會出現上述思想?(4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陳獨秀的啟蒙運動是一場比孫中山更加徹底的革命”的理由。(4分)
    (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試從政治、經濟、思想等角度論證“辛亥革命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一個內在生長點”這一觀點。(6分)
    浙江臺州中學2016屆高三第三次統練歷史試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34小題,每小題1.5分,共51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10.CCACA BCBBA 11-20.BABCA BCCAD 21-30.DDCBD CAAAB 31-34.BCDB
    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第35題16分,第36題17分,第37題16分,共49分)
    35.(1)進步之處:有效防止了宦官擅權;提高了內廷的辦事效率。(4分)
    (2)含義:明清時期在邊疆地區(qū)(西南地區(qū))廢除土司制度,實行流官統治并設置府州縣等進行治理的政策。(“明清時期”“西南地區(qū)”“廢除土司制度”“派遣流官”“設置府州縣”關鍵信息中寫出四個,即給滿分2分)
    作用:加強中央對邊疆的管理,有利于國家統一;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當地百姓的負擔;推動了邊疆地區(qū)的進步和發(fā)展。(3分)
    (3)歷史背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列強在新疆擴張勢力;中亞阿古柏軍事力量侵占新疆各地;俄國出兵占領新疆伊犁。(3分)
    策略:先北后南;緩進急戰(zhàn);軍事與外交手段相結合。(4分)
    36.(1)目的:維護上下尊卑的等級秩序。(2分)角度:儉以治國、儉以持家、儉以修身。(3分)
    (2)觀點:個人與家庭應提倡節(jié)儉,國家應該尚奢。(2分)
    依據:尚奢可繁榮地方經濟;尚奢消費可擴大就業(yè);尚奢可增加他人收入。(3分)
    原因::商品經濟的發(fā)展。(2分)
    (3)觀點:尚儉是導致中國貧弱和敗亡的原因,反對節(jié)儉,提倡消費。(2分)
    意義:促進人們消費觀念轉變;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發(fā)展;救亡圖存。(答出“促進人的自由和平等發(fā)展”也可得分。)(3分)
    37.(1)思想:社會進化論思想、興民權思想。
    原因:民族危機日益加深,救亡圖存成為時代主題;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西方的思想傳入;清朝專制、腐敗暴露無遺。(4分)
    (2)理由: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只是*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反封建不徹底;而陳獨秀領導的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武器,在思想領域給封建專制制度以沉重的打擊,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基礎。(4分)
    (3)論證:政治上,辛亥*了帝制,把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掃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礙。(2分)經濟上,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2分)思想上,辛亥革命推動了思想解放與民族覺醒,為五四運動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慶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思想條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