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學習入門:如何學習書法

字號:


    臨摹結合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學書法要臨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后還需要臨摹。學楷書需要臨摹,學篆、隸、行、草各體書仍需要臨摹。書法家的一生都是在臨摹中渡過的,在臨摹中學習,在臨摹中思考,在臨摹中創(chuàng)造。
    摹帖,就是用薄紙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筆隨影走,按照顯露出來的字跡寫,又叫“仿影”或拓寫。摹還有一種方法叫“描紅”,即在印有雙鉤紅線的字上去填寫。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紅。即從一本帖中選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紙,如打字紙、有光紙、描圖紙等蒙在帖上,依著字的輪廓,用極細的線條鉤成空心字,這叫“雙鉤”。然后把鉤好的字作為描紅本,用紅墨水填寫,再用藍墨水填寫,最后用墨汁填寫,這樣寫不但能加深記憶,而且節(jié)約紙張。
    摹帖應注意筆隨帖走,切勿失形,要看準筆畫的來龍去脈,揣摩它的筆法和結構形態(tài)。摹帖要帶有“寫”意,將筆畫一筆寫成,飽滿而精到,切勿依葫蘆畫瓢地填描涂抹。
    臨帖,即在摹帖的基礎上,對帖字的用筆、結字規(guī)律有了基本認識之后,對著帖寫。臨帖有對臨、格臨和背臨三種方法。
    對臨,即把字帖放在對面的帖架上照著寫,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臨帖方法。
    格臨,即用透明紙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宮格等)照式臨寫。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結構部位。
    背臨,即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臨之后可以集字為聯(lián)或集字成篇,然后進入創(chuàng)作階段。
    摹帖筆隨影走,古人怎樣寫,我們就怎樣寫,大小、長短、寬窄、粗細、方圓、斜正等都必須按帖字的要求去寫,有一定的規(guī)范和約束。摹帖的特點在于易學到古人的結構位置,但由于規(guī)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筆意,用筆死板而不靈活,讓人感到放不開,受不了;臨帖或對臨,或背臨,或意臨,加入許多書者自己的個性特點,所以易得古人的筆意,而易失古人的結構位置。寫來自由隨意,追求個性,卻得之甚少。
    所以在臨摹中必須臨摹結合,先摹后臨,既得古人的用筆方法,又得古人的結構規(guī)律。練習時可以采用先摹后臨,再反過來摹,摹完再臨?;蛘卟捎谩半p鉤”的方法來研習結構規(guī)律。摹臨穿插,取長補短,效果極好。臨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筆。下筆要準,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zhèn)?。臨摹后要反復對照檢查,總結經(jīng)驗教訓,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訓中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