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信陽、三門峽市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字號:


    河南信陽、三門峽市高三第一次大聯(lián)考語文試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敬”的當代價值
    對于孔子思想的認識,學界一般以“禮”和“仁”為核心,認為孔子繼承了周禮,發(fā)展出“仁”的思想,因而著重探討兩者的關系及其當代性意義。其實,在“禮”和“仁”之中還有更本質性的精神內涵,這種精神內涵可以用“敬”來概括。
    禮最早是祭祀天地神靈的儀式活動。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人自然產(chǎn)生敬畏的心理。其中的敬,出于內心的崇拜仰慕,而畏則是害怕受到懲罰。最早的禮活動即內含著這種敬畏的心情。
    禮由祭祀的儀式活動發(fā) 展為社會政治活動的規(guī)范形式時,“敬”作為內質也留存下來。這種“敬”保障了禮的實踐可能性,而且其發(fā)自內心,也即出于天賦,由“敬”而發(fā)的禮活動也就合 乎天理,具有道德價值。因此在國家政治活動中要求“敬”,社會的一切活動和個人的修養(yǎng)也以“敬”為內核。
    孔子繼承“禮”的同 時,自然吸納了“敬”的精神。在《論語》中,“敬”出現(xiàn)21次,頻率頗高。這些關于“敬”的闡述,有繼承,也有發(fā)展。關于祭祀活動,孔子繼承了上古對 “天”和“神”的敬仰態(tài)度,強調“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思敬”。即使“敬鬼神而遠之”一語,強調實踐理性的重要性,也告誡對于鬼神要有敬畏的心態(tài)。 關于政治活動,孔子也承傳了西周以來的敬謹精神,故而回答魯哀公說:“治禮,敬為大?!笨鬃訉τ凇熬础钡陌l(fā)展,在于把它擴展為普通人對待物事的敬業(yè)精神。 “敬”原本主要表現(xiàn)在人對神、臣民對君王等下對上的關系上,孔子以后則成為所有社會成員為人做事的基本原則?!墩撜Z》出現(xiàn)的21次“敬”中,關于敬事的即 有18次。而且,由“禮”中發(fā)展出來的“仁”也以“敬”為本。一般認為,“仁”是“禮”的內核,“禮”是“仁”的形式,故而許多學人著重以“仁”為核心建 構孔子的思想體系。其實,“仁”之中也必有“敬”的精神。沒有發(fā)自內心的“敬”,也就沒有真切的仁愛之情。
    這種“敬”的思想較之 “禮”和“仁”更是人類社會的本質需要,具有當代意義?!岸Y”和“仁”的思想建立在小農(nóng)業(yè)文明的基礎上。小農(nóng)業(yè)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家庭,國家不過是一個家族 對其他家族的統(tǒng)治,個人也只是家庭成員,而家庭主要由血緣關系構成。當代社會,已經(jīng)走出了小農(nóng)業(yè)文明時代,家庭在社會結構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式微。而由于 “仁”的觀念是基于血緣關系之上的,有著疏近等差的特性,因而在現(xiàn)代社會中就會帶有一定的局限性。與此不同,“敬”是人類在遠古時期就普遍存在的精神狀 態(tài),是人作為有限性的個體,面對無限的自然和社會時必然產(chǎn)生的。從遠古主要對于自然的敬畏,到殷周以后更多對于社會中年長者、位尊者的敬重,再到孔子普遍 要求的為人行事的敬業(yè),“敬”的外延在擴大,而所抽象的內涵一直延伸著。
    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學界一般認為孔子繼承了周禮和“仁”的思想,于是著重進行有關“禮”和“仁”的研究,卻忽視了“敬”這一更具本質性的精神內涵。
    B.人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會自然產(chǎn)生出于內心的崇拜與仰慕的“敬”的心理,而禮活動即內含著這種“敬”的心情。
    C.當“禮”發(fā)展成為社會政治活動的規(guī)范形式時,“敬”作為內質得以留存下來,從而得以成為社會的一切活動和個人修養(yǎng)的內核。
    D.“敬”是人作為有限性的個體在面對無限的自然和社會時必然產(chǎn)生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也是人類普遍存在的精神狀態(tài)。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孔子在繼承周禮的同時,也吸納了“敬”的精神,同時也發(fā)展了“敬”,把對待事物的敬業(yè)精神的對象擴展為普通人。
    B.由“敬”而發(fā)的禮活動合乎天理,并且具有道德價值,因為“敬”保障了禮的實踐可能性,發(fā)自內心,也出于天賦。
    C.許多學者著重以“仁”為核心建構孔子的思想體系,但“敬”的精神也應蘊涵其中,沒有發(fā)自內心的“敬”,就沒有真切的仁愛之情。
    D.“禮”和“仁”都以“敬”為本,但與“禮”“仁”相比,“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更符合人類社會的本質需要。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語》對“敬”的闡述,也有一定發(fā)展,在祭祀活動中既繼承了上古對“天”與“神”的敬仰,也傳承了西周以來的敬謹精神。
    B.孔子對于“敬”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把“敬”發(fā)展成為諸如敬重年老位尊者等社會成員為人做事的基本原則。
    C.“仁”是“禮”的內核,但是在已經(jīng)走出了小農(nóng)業(yè)文明以及家庭作用愈加式微的現(xiàn)代社會中,“仁”勢必會帶有一定的局限性。
    D.在“敬”的繼承和發(fā)展過程中,它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它的外延不斷擴大,同時其抽象的內涵也一直在延伸。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李乂,字尚真,趙州房 子人。少孤。年十二,工屬文,與兄尚一、尚貞俱以文章見稱。中書令薛元超曰:“是子且有海內名?!钡谶M士、茂才異等,累調萬年尉。長安三年詔雍州長史薛季 昶選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聞擢監(jiān)察御史劾奏無避景龍初葉靜能怙勢乂條其*中宗不納遷中書舍人、修文館學士。帝遣使江南,發(fā)在所庫貲以贖生,乂上疏以為: “江南魚鱉之利,衣食所資。江湖之生無既,而府庫之財有限,與其拯物,不如憂民。且鬻生之徒惟利所視,錢刀日至,網(wǎng)罟歲廣,施之一朝,營之百倍。若回所贖 之貲,減方困之徭,其澤鄉(xiāng)矣。
    韋氏之變,詔令嚴促, 多乂草定。進吏部侍郎,仍知制誥。景云元年,遷吏部侍郎,與宋璟等同典選事,請謁不行,時人語曰:“李下無蹊徑?!备狞S門侍郎,封中山郡公。制敕不便,輒 駁正。貴幸有求官者,睿宗曰:“朕非有靳,顧李乂不可耳!”諫罷金仙、玉真二觀,帝雖不從,優(yōu)容之。太平公主干政,欲引乂自附,乂深自拒絕。
    開元初,姚崇為紫微令,薦為侍郎,外托引重,實去其糾駁權,畏乂明切也。未幾,除刑部尚書。乂方雅有學識,朝廷稱其有宰相之望,會病卒,年六十八,贈黃門監(jiān),謚曰貞。遺令薄葬,毋還鄉(xiāng)里。
    乂沉正方雅,識治體。葬日,蘇颋、畢構、馬懷素往祖之,哭曰:“非公為慟而誰慟歟!”乂事兄尚一、尚貞孝謹甚,又俱以文章自名,弟兄同為一集,號《李氏花萼集》,總二十卷,乂所著甚多。尚一終清源尉,尚貞博州刺史。
    (節(jié)選自《新唐書》,略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長安三年/詔雍州長史薛季昶選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義聞/擢監(jiān)察御史/劾奏無避/景龍初/葉靜能怙勢/乂條其*/中宗不納/
    B.長安三年/詔雍州長史薛季昶選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聞/擢監(jiān)察御史/劾奏無避/景龍初/葉靜能怙勢/乂條其*/中宗不納/
    C.長安三年/詔雍州長史薛季昶選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聞/擢監(jiān)察御史/劾奏無避/景龍初/葉靜能怙勢/乂條其*/中宗不納/
    D.長安三年/詔雍州長史薛季昶選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聞/擢監(jiān)察御史/劾奏無避/景龍初葉/靜能估勢/乂條其*/中宗不納/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幼年喪父稱為孤,老而無子稱為獨,老而無妻稱為鰥,老而無夫稱為寡。
    B.除、拔、擢都有授予官職的含義,但是拔是授予本無官職的人。
    C.謚號是人死后,朝廷根據(jù)他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評定褒貶,給予一個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
    D.孝,指對父母還報的愛;悌,指兄弟姊妹的友愛??鬃臃浅V匾曅?,認為孝悌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乂入仕以后,積極向上建言。他擔任中書舍人時,皇帝派遣使者前往江南,發(fā)放所在地府庫中的錢財以贖生,李乂上書認為與其拯救生物,不如憂念民眾。
    B.李乂品性剛正,不畏權貴,遇到制書敕令有不合適的地方,往往加以駁正。太平公主干涉政事,想拉攏李乂依附,李乂堅決拒絕。
    C.李乂沉正方雅,有宰相才能,識治體,得到很多人的尊敬。當他去世埋葬的時候,蘇颋、畢構、馬懷素為之痛哭不已。
    D.李乂年輕時被中書令薛元超預測將馳名海內。后來,他考中進士,并且一路升遷,直至刑部尚書,后因病去世。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景云元年,遷吏部侍郎,與宋璟等同典選事,請謁不行,時人語曰:“李下無蹊徑?!?BR>    (2)貴幸有求官者,睿宗曰:“朕非有靳,顧李乂不可耳!”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完成8-9題。
    閑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
    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朝來鵲喜聲。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8.這兩首詩都是懷人詩,在內容上卻略有不同,請簡要分析。(5分)
    9.請簡要賞析“披衣更向門前望”一句中的“更”字。(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離騷》中,屈原用形象的語言寫出自己才能優(yōu)秀卻遭到嫉妒和謠言中傷的句子是:“,?!?BR>    (2)《赤壁賦》用“,”這一包含比喻和對比的句式,表現(xiàn)出因人在天地間生命短暫和個體渺小而產(chǎn)生的感傷之情。
    (3)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寫出了在劉備“三顧茅廬”前自己躬耕南陽時的心態(tài)的句子是:“,?!?BR>    乙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作答時必須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大題題號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題。
    大師
    凌鼎年
    在婁城餐飲界,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凡飯店開張的,你不請市里的頭兒腦兒可以,不請場面上露臉的那些款爺富婆可以,但假如你不請戚夢蕭光臨,不請他說幾句好聽的,那我敢打賭,你這飯店的生意必好不到哪兒去。
    為何?難道說這戚夢蕭比市長還市長,比書記還書記?
    嗨,你還真的說對了一 半,戚夢蕭在餐飲界的知名度牛著呢,外號“美食家”。據(jù)說其祖父是清朝皇宮里的御廚,其父親曾是上海國際飯店特聘掌廚,他本人呢,雖不是啥名廚,卻整理出 版過一本《婁城歷代名菜譜》,還被《美食家》雜志特聘為刊物顧問。連省電視臺攝像人員也專程到婁城為他拍攝《婁城美食家》的專題片。
    由于他有如此知名度, 婁城的那些老饕們自然十分注意他的動向,如果他不肯捧場的飯店,他們自然也就極少光臨。如果戚夢蕭在哪個飯桌上哪個場合說了某某廚師或某某菜味道不錯,那 必有不少人會慕名去嘗一嘗。影響的一招是戚夢蕭閑來無事時還會寫篇把千字文,或介紹一道傳統(tǒng)名菜,或介紹一道特色名點,文中間或還會批評、表揚一兩家 飯店或起色了或滑坡了。這就使得戚夢蕭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婁城的餐飲界。因此,賓館、飯店、酒家的老板誰不巴結他,只要他一到,“戚老,戚老” “老法師”“美食家”之稱呼就不絕于耳,必上的菜、最靚的湯,讓他品評,請他指點,唯恐怠慢了他,得罪了他。
    卻偏偏有不識相、不領行情的。這不,剛開張的大學士街的王記藥膳菜館,竟沒有請戚夢蕭。
    據(jù)知內情人透露,開張前有人提議不請誰都可以,戚夢蕭
    是非請不可的,誰知菜館的總經(jīng)理王一脈竟然大言不慚地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似乎對戚夢蕭不屑一顧。
    王記藥膳菜館的反常舉動引起了媒體的好奇,他們很想知道菜館吸引顧客的絕招何在,就去采訪了王一脈。
    王一脈告知記者,四百 多年前李時珍來婁城拜訪其先祖王世貞時,請王世貞為《本草綱目》寫序,這本《本草綱目》在王世貞處一放就放了10年,直到1590年王世貞臨死前才看完了 全書,寫出了序言。其中有一個細節(jié)外人不知,王世貞請人抄錄了其中的藥膳部分,共有400多個食療醫(yī)方呢,這個食療醫(yī)方成了他們王家的傳家寶?,F(xiàn)在傳到了 他手里,他正是根據(jù)這些食療醫(yī)方才開這爿藥膳菜館的——哇,來頭還不小呢,老記者們一個個頓時來了興趣,要請王總經(jīng)理詳談一下有關藥膳的知識。
    誰知這一問問到了王一 脈的脈上,他侃侃而談起來,什么“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寒者溫之”“熱者清之”;什么“肺宜辛,心宜甘,脾宜苦,肝宜酸,腎宜咸”;什么“春不食肝, 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腎”……一套一套的,聽得見多識廣的老記者們也一愣一愣的。王一脈趁熱打鐵,邀請老記者們吃一頓便飯,嘗一嘗他的手藝,免得被 人說“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
    老記者們已被他說得口水都要滴出來了,都說:“你不請我們吃,我們也不走了。”
    王一脈叫手下端來了玉 米須燉龜、姜汁拌海螺、泥鰍鉆豆腐、百合鯉魚、天冬燉雞、陳皮扒鴨掌、杜仲腰花、荸薺獅子頭、枸杞汁熏麻雀,素菜類有琥珀蓮子、冬菇蘿卜球、口蘑椒油小白 菜、釀煎青椒、韭菜炒胡桃、葵花豆腐,還有竹蓀芙蓉湯與茯苓烙餅小點心,最后上了芡實粉粥與山藥粥各一盆。
    吃得老記者們一個個都說:“味道好極了!”
    王一脈在邊上介紹如何 選料、用料、配料,如何掌握刀法、器具、火候,如何做到形、色、香、味俱全,還一口氣說了要“不偏不倚,不過不離,不韌不糜,不老不嫩,不堅不滑,不燥不 寒,不澀不膩,不咸不淡,不艷不暗,不大不小”,聽得老記者們個個目瞪口呆,其中一個專跑飲食線的老記者由衷地說道:“你王總才是真正的美食家,今天我們 算是開了眼界,享了口福,飽了耳福?!?BR>    第二天,市報上一篇《訪藥膳大師王一脈》的專訪登了將近半版,還配發(fā)了照片。
    電視臺則播放了一則《別具一格的藥膳菜》;電臺則播了《真正的美食家王一脈訪談錄》;網(wǎng)站則把陳皮野兔肉、田七雞雜燉鯽魚、東坡童子甲魚、綠豆湯西瓜盅、蟹黃魚翅、當歸構杞雞、壯陽烏龜湯等多盆菜的照片放到了網(wǎng)上。
    這股宣傳勢頭使得王記藥膳菜館一時名聲大噪,食客盈門。
    戚夢蕭原本以為王記藥 膳菜館早晚會請他的,但現(xiàn)在看來這種可能性很小很小,他有點兒坐不住了。他是個吃遍婁城皆上賓的美食家,現(xiàn)在如此美食品嘗不到,他渾身難受。從另一方面 講,他也實在想去實地看一看、品一品,到底是名大于實呢,還是實大于名,可他又實在不好意思自己跑上門去吃??偹阌腥丝闯隽说赖?,請了戚夢蕭去品嘗藥膳 菜。
    戚夢蕭去之前,特地翻了唐代孟詵的《食療本草》、南唐陳士良的《食性本草》、明代汪穎的《食物本草》等,以防到時出洋相。
    無論怎么說,戚夢蕭乃老吃客了,嘴早吃得極刁極刁,但當他品嘗了百花色肚、香酥飛龍、柳蒸羊羔、蝴蝶海參、鹵猴頭菌、燕窩人參羹等藥膳菜后,一語不發(fā)。席散后,他突然大喊道:“你們把老板叫出來!”
    請客者驀然一驚,怕戚夢蕭說出些不得體的話來,忙說:“戚老,你今天喝多了,走吧,走吧。”
    哪能想到戚夢蕭堅持不肯走,非要見王一脈不可。
    王一脈見是戚夢蕭,忙說:“失敬失敬!”
    戚夢蕭也不客套,直截了當?shù)卣f:“虛頭話不說了,拿筆墨來!”
    筆墨拿上來后,戚夢蕭略一凝神,提筆寫下了“良廚猶如良醫(yī),誠藥膳大師也”。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5分)
    A.省電視臺專門趕到婁城為戚夢蕭拍攝《婁城美食家》專題片,從而使他在婁城餐飲界享有盛名,以至于很多饕客都看他的動向選擇飯店。
    B.戚夢蕭經(jīng)常閑來無事寫關于美食的文章,還會在文中對某個飯店的飯菜質量做點評,他就是這樣左右婁城餐飲界的發(fā)展的。
    C.王記藥膳菜館開張之所以不請戚夢蕭,除了王一脈對自己藥膳菜品本身的自信之外,最重要的是這種營銷手段能夠吸引食客。
    D.沒有主動來王記藥膳菜館,但是在享用了菜品之后,戚夢蕭還是非??隙ㄍ跤浰幧挪损^的,給其題詞就是證明。
    C.“大師”這一標題除了表達對戚夢蕭作為美食家地位的肯定之外,還對他客觀公正的胸懷予以贊揚。
    (2)小說是從哪些角度刻畫戚夢蕭作為美食家的形象的?(6分)
    (3)小說中采訪王一脈的記者多次被點出是“老記者”,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意?(6分)
    (4)小說的標題是“大師”,請你結合原文談談對“大師”這一稱呼的理解。(8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不懂外文的翻譯家
    林紓出生時,大清王朝 已病入膏肓。青年時代的林紓被鄉(xiāng)里視為“狂生”,這與他的秉性有關,更因為他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和蔑視。1882年,林紓作為以文名顯于鄉(xiāng)里又不斷赴京 應試的舉人,出入于士流之中,奔走于南北之間。他感受著時代風雨和民族的危難,強烈地意識到自身的責任。1884年,甲申中法之戰(zhàn)在林紓故鄉(xiāng)福州海面上爆 發(fā)。停泊在馬尾港的法國艦隊突然向中國的船只發(fā)起進攻,一個多小時就擊沉了中國全部船只,摧毀了洋務派苦心經(jīng)營的馬尾造船廠,福建海軍全軍覆沒。林紓悲憤 莫名,與摯友林崧祁抱頭痛哭,引以為奇恥大辱。1884年11月,左宗棠來福州督辦軍務,林紓與好友攔馬告狀,控告當時主持福建軍務的人謊報軍情,掩蓋敗 績。當時林紓目光如炬,縱談敗狀,未嘗有所顧忌。告狀后,林紓與友人相約“不勝,赴詔獄死”。
    甲午戰(zhàn)爭后,維新變法 思潮高漲。林紓走進維新派的行列,不過他憑的是文學。1897年,林紓出版了第一部詩集《閩中新樂府》,這是在他“每議論中外事,慨嘆不能自已”的特定情 況下寫成的。這部詩集實際上是仿照白居易的諷喻詩為兒童創(chuàng)作的帶有啟蒙性質的通俗歌訣?!懊咳諊鹚坪I?,救國須鼓兒童心”,由于它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現(xiàn) 實性,“養(yǎng)蒙者所宜奉為金科玉律”,影響甚大,后來流傳到海外。1897年,這位不懂外文的落第舉人,正式走上了翻譯西洋文學的道路。這是維新思潮影響的 結果,也是林紓成為維新派的有力標志。戊戌變法前后,伴隨著改良主義政治運動的興起,維新派發(fā)起了具有革新意義的文學改良運動。他們倡導“詩界革命”,又 倡導“小說界革命”等。譯介西洋文學正是“小說界革命”的一大方面。這年夏曾佑、嚴復在《國聞報》上主張譯介歐美小說以“使民開化”,次年梁啟超在《清議 報》上又主張“特采外國名儒所撰述:而有關切于中國時局者,次第譯之”。林紓在實踐上從事小說翻譯,與他們仁理論上倡導小說翻譯是同步的。頗具傳奇色彩的 是,第一部在近代文學翻譯引起巨大反響向的《巴黎茶花女遺事》,竟是友人王壽昌手捧法文原著,口譯小說內容,林紓“耳愛手追”,搖筆整理成篇。小說發(fā) 表以后,引起了轟動。接著他不惜重金,通過各種渠道、購置歐美文學原著。然后請人給他“口譯”,再由他進行“筆述”。其用力之勤,搜羅之廣,譯作數(shù)量之 多,都是驚人的。
    1899年,林紓舉家 移居杭州。他眷愛杭州的湖山之美,曾盡力維護西湖的旖旎風光。他每游西湖,就留心查看何處缺樹,一一記在心頭。第二年清明節(jié)前,他親購垂柳幼苗千株,著人 補栽在缺柳之處?此事在杭州傳為佳話,他以此自號“西湖補柳翁”。他和魏易又進行了《黑奴吁天錄》的翻譯。他們認為中國剛剛經(jīng)歷八國聯(lián)軍入侵之辱,亡國滅 種之禍迫如燃眉,此小說深刻地暴露了種族壓迫的罪惡,可以警醒國人。他們僅用兩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這部小說的翻譯工作。林紓在《跋》中指出“非巧于敘悲以博 閱者無端之眼淚,特為奴之勢逼及吾種,不能不為大眾一號”。顯然,林紓已自覺地把自己的文學翻譯與中國的反帝斗爭結合在一起了。這時他已是舉國矚目的文學 家了:用“新學”的眼光來衡量,他奉獻給國人的是西洋小說,因此維新派為有這樣一位翻譯家而自豪;用“舊學”的眼光來衡量,他的譯文是文言,頗有馬班韓流 的神韻、傳統(tǒng)文學的風采,因此嗜好“舊學”的人也對他刮目相看。無論新派舊派都承認林紓的文學才華和地位。林紓的譯筆有其獨自的特色,又頗能保有原文的情 調,人物也能傳原著之神。他借助他人口譯來翻譯的小說,其成功譯作至今還具有生命力。這些西洋小說向中國民眾展示了豐富的西方文化,開拓了人們的視野。此 后的十六七年間,他幾乎是無間斷地在譯壇上辛苦耕耘,譯作的總數(shù)達179種,涉及11個國家的98位作者,被譽為“譯屆泰斗”。
    然而,從政治立場看, 辛亥革命之前的林紓,一方面強烈要求反帝救國、熱血澎湃,一方面卻不贊同以改朝換代謀求救國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伴隨著政治立場的落伍,林紓身上亦新亦舊 的二重色彩更明朗化了。辛亥革命后,林紓對“共和”制下的民國是否優(yōu)于那個未曾實現(xiàn)的“君主立憲”產(chǎn)生了疑惑,對于民國初年的亂哄哄的“共和”漸漸不滿, 失望乃至絕望。他寫道“時局日壞,亂黨日滋。天下屹屹,憂心如焚。無暇作謔,但有深悲”。前清已矣,現(xiàn)實又給他當頭棒喝,他的立場復歸到辛亥革命前的立憲 派那里。他成了一位可嘆的“遺老”。
    (摘編自張俊才《林紓評傳》)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5分)
    A.甲申中法之戰(zhàn)中福建海軍全軍覆沒,林紓與林崧祁抱頭痛哭,這是林紓“狂生”的體現(xiàn),而這主要是由林紓的秉性造成的。
    B.林紓的詩集《閩中新樂府》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現(xiàn)實性,主要是為了鼓動人們開展維新變法運動。
    C.林紓控告當時主持福建軍務的人謊報軍情,掩蓋敗績,后來與友人相約“不勝,赴詔獄死”,這表現(xiàn)了林紓疾惡如仇、視死如歸的氣概。
    D.文章最后之所以補充林紓“遺老”的情節(jié),除了豐富文章材料外,主要是為了更全面地介紹林紓的人生經(jīng)歷,寄寓作者對林紓的嘆惋之情。
    E.中國剛剛遭遇八國聯(lián)軍入侵之辱,亡國滅種之禍迫如燃眉,林紓翻譯《黑奴吁天錄》想以此來警醒國人。
    (2)林紓這位不懂外文的落第舉人,卻正式走上了翻譯西洋文學的道路。請你說一說他是如何做到的。(6分)
    (3)林紓的文學才華和地位受到普遍認可,其原因是什么?請簡要分析。(6分)
    (4)被譽為“譯界泰斗”的林紓具有怎樣的精神境界?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3分)
    (1)中國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們在儒、釋、道哪一條路上行走,,最終都必然會在山頂上相逢。
    (2)民國時期,聲名顯赫的銀行家群體一度是國家和社會的中堅力量,然而這個曾經(jīng)創(chuàng)造過輝煌的銀行家群體不知何故很快便了。
    (3)以“侃”“湊”“加”為核心的劇本寫作模式肯定會破壞故事的思想性和整體性,作者對劇中人物的情感也很難做到。
    A.異曲同工煙消云散一以貫之B.殊途同歸風流云散一以貫之
    C.殊途同歸風流云散水到渠成D.異曲同工煙消云散水到渠成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在該提案中,俄羅斯方面認為IS并不是在敘利亞地區(qū)活動的恐怖組織,建議聯(lián)合敘利亞政府來一起打擊恐怖主義,但西方對此堅決不同意。
    B.十八屆五中全會及“十三五”規(guī)劃建議提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生育兩個孩子,計生政策調整的分步走戰(zhàn)略終于從“單獨兩孩”走向“全面兩孩”。
    C.據(jù)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wǎng)”報道,加拿大社會有貧富兩極分化的趨勢,根據(jù)吸煙和自我精神健康評價等指標顯示,加拿大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健康差距也在加大。
    D.越南人對稱呼很講究,不同稱呼體現(xiàn)出越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時至今日,胡志明主席一直被越南人民稱為胡伯伯。因此,稱習近平為“伯伯”,體現(xiàn)了一種親切感。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
    最恰當?shù)囊唤M是()(3分)
    融媒體時代大潮滾滾而來,媒介融合形態(tài)下媒體世界所發(fā)生的深刻變革將促使時代進行一次大洗牌,,,,,,,非常值得期待。
    ①實現(xiàn)高影響力的品牌營銷與高流量的商業(yè)機會轉化
    ②融合高鐵媒體的傳播技術、傳播渠道、海量用戶及互動平臺
    ③在傳統(tǒng)媒體主流價值觀、優(yōu)質內容生產(chǎn)能力與品牌影響力的基礎上
    ④進而開辟高鐵融媒新時代大數(shù)據(jù)商旅生活圈
    ⑤高鐵媒體創(chuàng)新傳播形式,以全新的“高鐵融媒體”模式
    ⑥通過優(yōu)勢互補,打破傳統(tǒng)
    A.②⑥①④⑤③B.⑤③②⑥④①C.⑤③②⑥①④D.②⑥①⑤③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句不超過15個字。(5分)
    嫡庶之分,在中國宗法社會里是非常嚴格的。正妻稱為嫡妻,嫡妻之子為嫡子,①。這是一種區(qū)別。長子為嫡子,非長子為眾子。這又是一種區(qū)別。這里所謂長子為嫡子,也必須是正妻之子。②?!豆騻鳌る[公元年》:“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根據(jù)這個原則,③,妾媵所生的子即使年長,如果正妻有子,仍應由正妻的子承襲。
    

河南信陽、三門峽市高三第一次大聯(lián)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17.特殊奧林匹克運動(簡稱特奧運動),是基于奧林匹克精神,專門針對智障人士開展的國際性運動訓練和比賽。下面是上海第十二屆世界夏季特殊奧運會的標志,請寫出除文字以外的構圖要素,并說明圖形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80個字。(6分)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門框上不能有灰塵, 衣物不可放于床頭,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檢查時宿舍不能有人睡覺”,今日某大學自律會微信公眾號推送的一篇《宿舍檢查標準是什么》的文章“霸屏”了學生們 的朋友圈。對此,有些人認為,這樣可以提高自律意識和宿舍的安全系數(shù),有利于改善學生生活質量,優(yōu)化環(huán)境;有些人認為標準太不人性化,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 不便;還有人認為……
    針對這種情況,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河南信陽、三門峽市高三第一次大聯(lián)考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1.A(文中第一自然段說,孔子繼承了周禮,發(fā)展出“仁”的思想)
    2.D(“‘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于文無據(jù))
    3.B(根據(jù)文中第四自然段可知,孔子發(fā)展的“敬”是把它擴展到普通人對待事物的敬業(yè)精神)
    4.A(“才中御史者”指具備御史才能的人,不可分開;葉靜能是人名,不可分開)
    5.C(“謚號”不僅僅是朝廷給予的)
    6.D(“一路升遷”有誤)
    7.(1)景云元年,晉升為吏部侍郎,他與宋璟等共同掌管選官之事,堵塞告求之道,當時人說:“李子樹下沒有小路?!?“典”“請謁”“蹊徑”各1分;句意2分)
    (2)權貴近臣有求官的,睿宗說:“不是朕吝惜,只是李乂不能通過啊!”(“有求官者”定語后置,1分;“靳”“顧”各1分;句意2分)
    8.第一首詩主要是通 過女主人公夜不成寐,盼望天明,時時到門前張望來表達對對方的思念之情;第二首詩則是通過女主人公深恐黎明來得太快,美夢難得重溫來表達對對方的思念之情 的。(如答第一首詩通過女主人公急切盼望對方回家,第二首詩通過女主人公希望在夢中與對方相會也可給分)
    9.這里的“更”是“又”的意思,詩人用一“更”字逼真地表達了女主人公不止一次向門前張望的神態(tài),夜久未眠,披衣望路,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女主人公對對方深深的思念之情。
    10.(1)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2)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3)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11.選D給3分,選E給2分,選C給1分,選A、B不給分(A顛倒因果,戚夢蕭在婁城餐飲界享有盛名不是省電視臺給他拍專題片的結果。B“左右婁城餐飲界的發(fā)展”夸大其詞。C“最重要的是這種營銷手段能夠吸引食客”不準確)
    (2)①在婁城餐飲界 的地位:只要是婁城開業(yè)的飯店都會請戚夢蕭,被《美食家》雜志聘為顧問,錄制《婁城美食家》專題片。②家學淵源:祖父是皇宮的御廚,父親是上海國際飯店特 聘廚師,自己出版過《婁城歷代名菜譜》。③在婁城餐飲界的影響:一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影響婁城餐飲界。
    (3)①交代這件事的影響巨大,是有多年新聞工作經(jīng)驗的人來報道的。②見多識廣的老記者都被王記藥膳的菜品征服,從側面襯托王記藥膳菜品的美味無比。③老記者和“戚老”“老法師”等稱呼前后呼應,結構上更緊湊。
    (4)①真正的“大 師”都是有深厚文化積淀的人,比如小說中的戚夢蕭家學淵源,一家三代都和名廚師有緊密的聯(lián)系,而且還出版了《婁城歷代名菜譜》。②“大師”的煉成離不開對 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揚,小說中王一脈之所以對自己的菜品這么自信,能夠打動包括戚夢蕭在內的一眾食客,很重要的一點是繼承了《本草綱目》中藥膳的相關內容。③ 跟大師自己的刻苦努力是分不開的,小說中的戚夢蕭長期發(fā)表品評美食的文章,這是他被大家尊奉為“美食家”,并且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婁城餐飲界的重要原因。④ 不僅要擁有突出的專業(yè)技能,人品胸懷同樣重要,戚夢蕭最終對王記藥膳菜館的認可就體現(xiàn)了他客觀公正、胸懷寬闊的特點。
    12.(1)選D給3分,選C給2分,選E給1分,選A、B不給分(A應是“林紓愛國情懷的體現(xiàn)”。B創(chuàng)作《閩中新樂府》的目的是為了啟蒙兒童。E《黑奴吁天錄》是他和魏易一同翻譯的)
    (2)①甲午戰(zhàn)爭后,維新變法思潮高漲,林紓受其影響,參與維新,于是有了譯介西洋文化的動機。②林紓具有很強的漢語表達的功底,其擅長的文字頗有馬班韓柳的神韻、傳統(tǒng)的文學風采。③諸如王壽昌、魏易等合作者手捧原著,口譯小說內容,林紓“耳受手追”,搖筆整理成篇。
    (3)①他的譯作總數(shù)達179種,涉及11個國家的98位作者,且其譯文能保有原文的情調。②他奉獻給國人的是西洋小說,維新派以此為自豪。③他的譯文頗有馬班韓柳的神韻、傳統(tǒng)文學的風采,嗜好“舊學”的人對他刮目相看。
    (4)①時代使命感: 他生于晚清,有感于社會現(xiàn)實,強烈地意識到自身的責任,參與維新譯介西洋文學。②主人翁責任感:面對謊報軍情、掩蓋敗績的主持福建軍務的人,他與友人相約 拼死反映。③強烈的愛國心:甲申中法之戰(zhàn)中國戰(zhàn)敗,他引以為奇恥大辱;譯介西洋文學啟迪民智,警醒國人。④全力以赴的投入精神:幾十年堅持譯介外國文學, 為國人展示了豐富的西方文化,開拓了他們的視野。
    13.B(異曲同工: 形容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樣好。殊途同歸: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二者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樣的結果”的意思,但“異曲同工”偏重于效 果極好,“殊途同歸”,偏于中性,并且二者還有一個明顯的區(qū)別:“異曲同工”針對的是不同的對象———“異曲”,“殊途同歸”針對的是采取不同方法、途徑 ———“殊途”。煙消云散:形容事物消失凈盡。風流云散:形容四散消失?!盁熛粕ⅰ焙汀帮L流云散”都含有分散的意思?!盁熛粕ⅰ眰戎赜谙?,多用于 物;“風流云散”側重于離散,多用于人。一以貫之:用一種思想理論貫穿于始終。水到渠成:指水流到之處便有渠道,比喻有條件之后,事情自然成功)
    14.D(A“此”指代不明。B“實施”缺少賓語中心,可在“全面實施一對夫婦生育兩個孩子”后加“政策”。C“根據(jù)吸煙和自我精神健康評價等指標顯示”,句式雜糅,刪去“根據(jù)”或“顯示”)
    15.C(可以運用排除法。領起句子是⑤,可排除A、D;④是結果,因此放最后,排除B)
    16.①妾之子稱為庶子②嫡庶之分關系到承襲制度③正妻所生的長子才合乎承襲的資格
    17.構圖要素:外形為一只眼睛,眼睛中間是兩個躍起的運動員的造型。(3分)
    寓意:祈盼、關愛、關注,體現(xiàn)“人文、人本、人道、人性”的精神,增強智障人員的自尊、自信、自愛意識。(3分)(想象合理,言之成理即可)
    18.略,參考2015年高考作文評分標準。
    支持者可從衛(wèi)生、個人素質、環(huán)境入手;反對者可從人性、形式主義、個性化發(fā)展入手;也可辯證來寫。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李乂,字尚真,趙州房 子人。幼年喪父。十二歲時,擅長寫文章,年輕時與兄長李尚一、李尚貞都以文章而為人稱道。中書令薛元超說:“這孩子將馳名海內。”考中進士科和茂才異等 科,幾次調任萬年尉。長安三年,詔令雍州長史薛季昶選擇部下官吏中具備御史才能者,薛季昶把李乂推薦給皇上,升任監(jiān)察御史。彈劾上奏無所回避。
    景龍初年,葉靜能倚仗 權勢,李乂列舉他的邪惡,中宗不聽取。李乂升任中書舍人、修文館學士?;实叟汕彩拐咔巴?,發(fā)放所在地府庫錢財以贖生,李乂上書認為:“江南有魚鱉之 利,是衣食的依賴。江湖的生育無限,而府庫的錢財有限,與其拯救生物,不如憂念民眾。況且出賣生物之徒唯利是圖,錢幣天天收入,綱羅年年增加,一朝施行, 百倍營求。如果收回救生的錢物,減免正當貧困的徭賦,帶給百姓的恩澤是很多的?!?BR>    韋氏政變,詔令緊急, 大多數(shù)詔令為李乂起草撰定。進任吏部侍郎,并知制誥。景云元年,晉升為吏部侍郎,他與宋璟等共同掌管選官之事,堵塞告求之道,當時人說:“李子樹下沒有小 路?!备娜吸S門侍郎,封中山郡公。遇到制書敕令有不合適的地方,往往加以駁正。有求官的權貴近臣,睿宗說:“不是朕吝惜,只是李乂不能通過啊!”李乂上諫 停止修建金仙、玉真二觀,皇帝雖然不允許,卻和氣地寬容了他。太平公主干涉政事,想拉攏李乂依附,李乂堅決拒絕。
    開元初年,姚崇任紫微令,推薦李乂任侍郎,對外說是重用,實際是免去他舉發(fā)辯駁的權力,害怕李乂的明言切諫。不久,授任刑部尚書。李乂大度文雅有學識,朝廷稱他有宰相的名望,恰在這時因病去世。終年六十八歲,追贈黃門監(jiān),謚號叫貞。遺言讓薄葬,靈柩不歸還家鄉(xiāng)。
    李乂嚴肅正直大方文 雅,懂得治理的大體。安葬李乂這天,蘇颋、畢構、馬懷素前去路祭,哭著說:“不為公悲慟而為誰悲慟呢!”李乂侍奉兄長李尚一、李尚貞十分孝敬,他們又都以 文章知名,弟兄合編為一集,號稱《李氏花萼集》,總共二十卷,李乂所寫很多。李尚一死時任清源尉,李尚貞任博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