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政法干警考試備考行測:詞義辨析(2)

字號:

臘八將近,年味漸濃。但2016政法干警的備考卻在春節(jié)將近期間也不能松懈。行測之中詞義辨析往往讓人能夠撓頭,畢竟很多詞義相近的成語和詞語如何辨別也是一件難事,想要做好就需要考生見仁見智了。而想要徹底拿到這普通題目的分數(shù),那就需要考生學(xué)習(xí)其中的“套路”了。
    詞語的核心義,又稱概念義或理性義,它是詞語最基礎(chǔ)的含義,主要包括詞義所指的范圍、所側(cè)重的點、所表現(xiàn)的輕重程度。
    詞義所指的范圍
    詞義所指的范圍,有大小的不同,也有所指對象的不同。政法干警考試中,對范圍大小不同的近義詞辨析考查較少,多是對詞義所指對象的考查。在辨別詞義所指對象時,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考慮。
    對象的內(nèi)外指向性
    每個人從意識覺醒開始,就產(chǎn)生了內(nèi)外兩個視界,如:從獨立的個人來看,自己是內(nèi),他人是外;從團隊來看,隊員是內(nèi),非隊員是外;從地域來看,家鄉(xiāng)、 祖國是內(nèi),其他地方都是他鄉(xiāng)、異國,是外。如此種種內(nèi)外意識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意識帶入到語言中使得我們的詞語也有了內(nèi)外的指向性。
    示例一 “反思”、“后悔”VS“參考”、“接納”
    “反思”的只能是自己或與自己相關(guān)的事,“后悔”也只能后悔自己的行為,不能“后悔”別人,所以這兩個詞指向的都是內(nèi);“參考”的只能是主體以外的人的觀點,同樣“接納”也只能針對自我以外的人或事物,兩個詞都指向外。
    示例二 “光臨”、“高見”VS“寒舍”、“拙見”
    “光臨”、“高見”為敬辭1,指向的只能是他人;“寒舍”、“拙見”為謙辭,指向的只能是自己。
    【例題1】為英雄全訓(xùn)華守墓37年的陳健,獲得了“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的稱號。評委會給他的頒獎詞是:一個生者對一個死者的承諾,只是良心的自我,但是他卻為此堅守37年,放棄了夢想、幸福和骨肉親情。 火紅的時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識的風范……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約束 淡去 B.制約 淡忘 C.約束 淡忘 D.制約淡去
    華圖解析:“制約”只能來自對方,而“約束”既可以來自對方,也可以來自自己。題干中的束縛是來自“自我”,因此選“約束”?!暗ァ笔堑?、稀 釋、褪去的意思,“淡忘”指印象逐漸淡薄以至于忘記。題干說的是“火紅的時代背景”,用“淡去”表示對這種鮮艷的“火紅”色背景的淡化、稀釋,符合句意。故第二空選“淡去”。故正確答案為A。
    這就是詞語辨析的解題思路,希望考生通過學(xué)習(xí)之后能夠熟練掌握,在面對2016政法干警考試中的行測考試時能夠通過熟練運用取得這一必考題目的分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