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生物教案范文: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

字號:

優(yōu)質課--
    學 科:生 物 年 級:高 二
    授課課題:《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試驗》
    教材分析
     本小節(jié)內容講述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定律。教材首先介紹了孟德爾的雜交試驗方法和試驗現象。接著講述孟德爾用“遺傳因子”(后來稱為基因)對試驗現象進行的分析,即闡明了分離現象產生的原因,以及對分離現象解釋的驗證。本小節(jié)在編排上,注意采用從現象到本質的方式,以便使學生能夠逐步深入地理解教學內容。
     基因的分離定律是三個遺傳定律中的第一個遺傳定律,是學生學習其他兩個遺傳定律的重要基礎,因此,本小節(jié)的教學內容是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孟德爾研究性狀遺傳的材料和方法。
    理解:(1) 性狀、相對性狀、顯性性狀、隱性性狀、正交、反交、自交的概念;
     (2)豌豆雜交的過程;
    (3) 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及解釋。
    應用:能判斷一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根據已知條件寫出簡要的遺傳圖解。
    能力目標
    1、通過從性狀分離的現象到實踐的分析,從遺傳現象上升為對分離定律的認識,訓練學生演繹、歸納的思維能力;
    2、通過遺傳習題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應用分離定律解答遺傳問題的技能技巧。
    情感目標
    1、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和認識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2、通過孟德爾八年實驗研究事跡,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教育。
    重點及落實方案
    重點
    1、豌豆的雜交過程。 2、孟得爾采用豌豆作試驗材料的特點;
    3、遺傳圖解的簡要書寫。
    落實方案
    1、采用舉例、討論、多媒體等進行教學;
    2、聯系所學知識,演繹歸納本節(jié)知識,從而掌握重點內容;
    3、根據課本表6—2的已知條件,當堂練習遺傳圖解的寫法,并訂正。
    難點及突破策略
    難點
    1、各種概念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 2、豌豆植株與種子的關系;
    3、遺傳學的各種表示符號。
    突破策略
    1、通過對初中知識的復習,進行知識的遷移;
    2、通過正反例證來明確相對性狀的概念; 3、穿插小故事增強記憶。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任務分析
     本節(jié)課概念多,符號多,學生不易掌握,所以從小故事導入新課,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初中學的知識遷移到本節(jié)課的新內容上。教材前部分是在分子水平上進行探究,本節(jié)是在生物個體上進行探究,跨度大,要做好過渡。
    學法指導
     首先,指導學生預習教材,并結合實際引起學生對該部分內容的學習興趣;
     其次,指導學生在教材中找疑點、難點,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問、勤思考,做好筆記;
    再次,指導學生進行圖文轉換的思維訓練。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1、復習上節(jié)課的經典實驗,從時間的順序上理解孟德爾的杰出貢獻;
    2、通過對孟德爾生平的介紹,體會他用豌豆的成功之處,并了解他的研究方法。
    [教學目標達成]1、出示幾個經典實驗的時間順序,點出孟德爾的偉大之處:在不了解遺傳物質是什么的時候,就研究總結出了遺傳的規(guī)律。
    2、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
     (1)、投影顯示孟德爾相片,讓學生閱讀教材并思考:
     ①孟德爾簡歷說明了什么? ②為什么孟德爾采用豌豆會獲得成功?
     ③孟德爾研究遺傳規(guī)律的方法是什么? ④什么是相對性狀?
     ⑤孟德爾研究相對性狀遺傳的特別之處是什么?(把問題提出來,不用全部解答,分散貫穿在全課之中,讓學生思考,自己構建知識體系。)
    (2)、學生在隨著教學的開展,學習有關內容后,可以分別做出解答:
     ①孟德爾:奧國人。21歲起做修道士。29歲起進修自然科學和數學,3年后修畢。43歲時在自然科學研究學會上宣讀了自己研究豌豆雜交的論文《植物雜交試驗》。62歲時帶著對遺傳學無限的眷戀,回歸了無機自然界。雖然在他生前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但他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科學、思想和精神財富。他的刻苦研究精神將是永存的。
    ②豌豆特點:a.嚴格的閉花自花傳粉植物。b.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差別顯著。
    ③孟德爾研究遺傳規(guī)律的方法:雜交法。
    ④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⑤孟德爾研究相對性狀遺傳的特別之處:分別對每一對相對性狀進行研究。
    3、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試驗:
    ①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的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課件可展示p代無論是正交還是反交,所獲f1代的種子,播種后均為高莖;f1自交,所獲f2代的種子,播種后出現性狀分離,分離比接近3∶1)。
    ②講解p、f、♀、×、♂各字母及符號的遺傳學含義。
    ③介紹正交、反交、自交的概念,突出講解“雜交”的過程。
    ④請學生按小組討論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特點,并推舉代表陳述本組討論結果。
    ⑤教師總結學生通過對多媒體課件的觀察、討論后所形成的意見,結論如下:
     子一代只表現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性狀分離,并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分離比接近3:1。
    通過對課件的再展示,分清以下概念:
     顯性性狀:雜種子一代中顯現出來的性狀。
     隱性性狀:雜種子一代中未顯現出來的性狀。
     性狀分離:雜種后代中,同時顯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
    ⑥投影顯示孟德爾7個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結果統計表,分別對表中的(除了莖的高度)六對相對性狀用遺傳圖譜寫出來。并請學生計算顯隱性之比,對計算的情況進行總結??蛇M一步明確:子一代表現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性狀分離,分離比接近3∶1,具有普遍性,是否具有一般規(guī)律性?(設想:如果豌豆的另一對相對形狀的f2也出現3:1,是否可以判斷親本的顯隱性呢?)
     課堂練習:(穿插在教學過程中進行。)
    1、性狀、相對性狀的正反例證的舉例、判斷;
    2、寫遺傳圖解,能在圖中說明各符號的代表意義,并指出在這一遺傳圖中,研究的性狀是什么,其中顯、隱性狀怎樣分。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明確了豌豆的特點,孟德爾的雜交實驗法、相對性狀、顯性性狀、隱性性狀及性狀分離等;并發(fā)現了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遺傳實驗的特點。一對相對性狀遺傳實驗的特點,是否具有一般規(guī)律性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討論。附:板書設計:
     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試驗
    1.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
    ①孟德爾 ②豌豆特點 ③雜交法 ④相對性狀 ⑤孟德爾雜交法特別之處
    2.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