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暖民間故事

字號:

董奉是三國時東吳的一位少年。
    這年,他春游來到了廬山。正待領(lǐng)略廬山風(fēng)光的當(dāng)兒,忽覺頭昏目眩、渾身顫抖——原來,他發(fā)病了。
    他暈倒在一棵杏樹下。很快,迷迷糊糊睡著了。
    朦朦朧朧,他覺得有人在喂他喝湯。他緩緩睜開雙眼,只見一群十多個素衣少女。正在上上下下為他忙碌著。
    “你們是誰?”
    “卿卿,嘎嘎,嘻嘻,嗯嗯……”回答他的是銀鈴般的笑聲。
    董奉喝了她們喂的湯。只覺病去神來,精神漸漸好轉(zhuǎn)。這時候,他才意識到眼前的一群素衣少女準(zhǔn)是仙女,他站起來與仙女們施了禮,說:
    “仙子救命之恩,董奉定然回報!”
    “嘿嘿……”仙女們?nèi)匀恍χ卮?,“不要回報。少年若回報,就請在廬山上植些杏樹就是了?!?BR>    說完,一群素衣少女哪哪喳喳地說笑著,飄飄然飛升到杏樹上,藏匿著稠密的杏花中不見了。
    董奉是個心底誠實、滴水之恩當(dāng)以涌泉相報的人。他病好后,當(dāng)即在鄉(xiāng)民們中間找了些杏核,埋到了土中。
    不久,他種的杏核長出了一棵棵小杏苗。
    可是,過了些時,他發(fā)現(xiàn)長出的小杏苗,有的被牲口吃了,有些被小孩拔了。這使他感到沮喪,臉上罩滿愁云。
    “小伙子,不用發(fā)愁……”一陣清風(fēng)送來一位老翁的聲音。董奉一扭身,發(fā)現(xiàn)一位鶴發(fā)銀髯的老人出現(xiàn)在面前。老人仿佛知曉董奉的心事,當(dāng)即給他授了個給人看病的神方。并告誡他,給人行醫(yī)。分文不取,若看好一個輕病者,讓他在廬山栽植一棵杏樹;若看好一個重病者,讓他在廬山上栽植五棵杏樹。數(shù)年之后,豈不杏樹成林?
    董奉由老翁指引迷津,并授以神方以后,就在廬山一個山洞中居住下來。一次,他給一位生命垂危的人治愈了病疾。一傳十,十傳百,當(dāng)?shù)厝硕贾蓝顣床〉南⒘恕?BR>    病人們凡是被董奉看好的,都按董奉的吩咐,在廬山上栽上杏樹。
    不出三年載,廬山上遍植杏樹十余萬株。
    這一年春天,當(dāng)和煦的春風(fēng)把大地點染成一片綠色,廬山的山山嶺嶺上,杏花盛開,那艷態(tài)嬌姿,那綽約美容,如雪似玉。一簇簇,一片片,宛若雪海推濤,一層層,一重重,好似銀紗疊嶺。
    董奉在桃林里陶醉于杏花濃香之中,只見他前幾年見過的那群素衣少女,裊裊婷婷而來,圍著他翩翩起舞,悠悠吟歌。他們或在杏林中穿梭戲玩,或在杏枝間說笑打鬧,玩得十分有趣、快樂。
    此后,董奉常常與仙女們游玩。
    廬山一帶的百姓們,見董奉為民消災(zāi)除病,功名赫赫,便山大伙兒籌資,鑿了一塊玉匾,上寫“杏林春暖”四字,送到了董奉的山洞前。
    后來,董奉死后,成了醫(yī)神。人們在廬山上給他蓋了一座董奉祠,并把“杏林春暖”的王匾嵌鑲于祠堂的門額上。
    至今,眾多中藥店常常掛“杏林春暖”的匾額,就是為紀(jì)念董奉這位“醫(yī)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