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學的魅力
1.1 化學使世界更美好
(一)
1.(1)發(fā)出耀眼白光,留下白色粉末
(2)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產生大量氣泡
2.乙同學。鎂帶燃燒產生新物質是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可能也有發(fā)光發(fā)熱現(xiàn)象 3~7 C B C C BC
8. ①②③ ④⑥ ⑦⑧ ⑤
9.(1)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因為海水中的水被蒸發(fā)導致食鹽析出。
(2)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因為蠟燭熔化、汽化并不產生新物質。
(二)
1.銀白色固體 發(fā)出耀眼白光,留下白色粉末 白色氧化鎂粉末
2. B
3. B
4.(1)用試管夾夾鎂帶會燒壞試管夾
(2)用燒杯盛石灰水 實驗時間過長,現(xiàn)象不明顯
(3)膠頭滴管伸入試管內污染膠頭滴管
5. B
6. A
7.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二氧化碳 氫氧化鈣 碳酸鈣 難
8.碳酸鈣 產生大量氣泡 二氧化碳 木條熄滅
9. B
10. BC
11.
1.2走進化學實驗室
(一)
1~5 B C D D AD
6.溶液變紅色 溶液有紅色變無色
7.藍 藍 沉淀 藍色沉淀消失
8.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氧氣 9. BD
10.顏色變化 熱量變化 氣體生成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11.實驗目的 實驗用品 實驗小結 實驗步驟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二)
1.(1)試管 燒杯 鐵架臺 圓底燒瓶 漏斗 量筒 (2)a b d b d 2. C 3. AB
4.(1)燈芯上的酒精揮發(fā)后不易點燃且浪費酒精 (2)液體會溢出
(3)放出的大量熱會使量筒底部爆炸
5.(a)(1)瓶塞正放在桌上 瓶塞應倒放在桌上 (2)標簽朝下放 標簽應朝上握于手心 (b)(1)加熱時試管沒傾斜 加熱時試管應傾斜
(2)試管內液體超過1/3 試管內液體應低于試管1/3處 6. D 7.略
1.3 物質的提純
1~8 C BC AD C C BD AC
9.引流 使液體受熱均勻 加速溶解 沾取少量液體 10.略
11.(1)體積讀數(shù)產生誤差
(2)液體會從濾紙和漏斗的縫隙中流出 (3)蒸干后的固體容易濺出 12. A 13 .BD
1.4 世界上通用的化學語言
1. (2)H (4)Na (5)Cu (6)Al 2. CD 3.
4. AC 5. BD 6. AD
8.(1)鈣 (2)鐵
(3)硫 (4)磷 9. D
10.(1)Mg O2 MgO (2)CO2 H2O
11.(1)氯化鈉 水 (2)NaOH
(3)Cu(OH)2 CuSO4 H2O (4)CaO H2O
本章測試
1~5 C C D C A 6~10 B D C A B 11.
13.略
14.②③④⑤ ⑥
15.(1)炭+氧氣 點燃 二氧化碳 C+O2 點燃 CO2
(2)二氧化碳+炭 高溫 一氧化碳 CO2+C 高溫 CO
16.(1)取少量水讓濾紙貼緊漏斗內壁且濾紙應低于漏斗邊緣 (2)先預熱再集中加熱
17.試管沒有垂直滴加 手勢不對 會導致液體滴出管外 試管內的體積超過試管口1/3處,加熱液體時會溢出
18.取等質量的金剛石和石墨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后都只有一種產物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的質量相等,則證明金剛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單質 19.略
2.浩瀚的大氣
2.1 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
(一)
1.10*1.76㎡*5g=88g 2. D
3. ABF CDE
4.不一致。若紅磷不不足,那么在反應中無法將氧氣完全消耗。
5.氦氣氖氣氬氣氪疝氡 穩(wěn)定的化學 在通電時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的
6.(1)將澄清石灰水敞口置于空氣中,數(shù)天后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空氣中有二氧化碳氣體 (2)將一瓶飲料置于冰箱冷藏,一小時后將其拿出置于空氣中,飲料瓶的外壁上會有小水珠,這就是空氣中的水蒸汽冷凝而成 7. ADE
(二)
1~3 CBB
4.O Si Fe Al Na 鈣 氫 鉀 銀 鎂 銅 5.鈷
6.O2 構成 氧分子 構成 2個氧原子 O3 構成 臭氧分子 構成 3個氧原子
7.(1)O3 16*3=48 (2)MgO 24+16=40 (3)N2 14*2=28
(4)CaCO3 40+12+16*3=100
1.1 化學使世界更美好
(一)
1.(1)發(fā)出耀眼白光,留下白色粉末
(2)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產生大量氣泡
2.乙同學。鎂帶燃燒產生新物質是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可能也有發(fā)光發(fā)熱現(xiàn)象 3~7 C B C C BC
8. ①②③ ④⑥ ⑦⑧ ⑤
9.(1)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因為海水中的水被蒸發(fā)導致食鹽析出。
(2)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因為蠟燭熔化、汽化并不產生新物質。
(二)
1.銀白色固體 發(fā)出耀眼白光,留下白色粉末 白色氧化鎂粉末
2. B
3. B
4.(1)用試管夾夾鎂帶會燒壞試管夾
(2)用燒杯盛石灰水 實驗時間過長,現(xiàn)象不明顯
(3)膠頭滴管伸入試管內污染膠頭滴管
5. B
6. A
7.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二氧化碳 氫氧化鈣 碳酸鈣 難
8.碳酸鈣 產生大量氣泡 二氧化碳 木條熄滅
9. B
10. BC
11.
1.2走進化學實驗室
(一)
1~5 B C D D AD
6.溶液變紅色 溶液有紅色變無色
7.藍 藍 沉淀 藍色沉淀消失
8.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氧氣 9. BD
10.顏色變化 熱量變化 氣體生成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11.實驗目的 實驗用品 實驗小結 實驗步驟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二)
1.(1)試管 燒杯 鐵架臺 圓底燒瓶 漏斗 量筒 (2)a b d b d 2. C 3. AB
4.(1)燈芯上的酒精揮發(fā)后不易點燃且浪費酒精 (2)液體會溢出
(3)放出的大量熱會使量筒底部爆炸
5.(a)(1)瓶塞正放在桌上 瓶塞應倒放在桌上 (2)標簽朝下放 標簽應朝上握于手心 (b)(1)加熱時試管沒傾斜 加熱時試管應傾斜
(2)試管內液體超過1/3 試管內液體應低于試管1/3處 6. D 7.略
1.3 物質的提純
1~8 C BC AD C C BD AC
9.引流 使液體受熱均勻 加速溶解 沾取少量液體 10.略
11.(1)體積讀數(shù)產生誤差
(2)液體會從濾紙和漏斗的縫隙中流出 (3)蒸干后的固體容易濺出 12. A 13 .BD
1.4 世界上通用的化學語言
1. (2)H (4)Na (5)Cu (6)Al 2. CD 3.
4. AC 5. BD 6. AD
8.(1)鈣 (2)鐵
(3)硫 (4)磷 9. D
10.(1)Mg O2 MgO (2)CO2 H2O
11.(1)氯化鈉 水 (2)NaOH
(3)Cu(OH)2 CuSO4 H2O (4)CaO H2O
本章測試
1~5 C C D C A 6~10 B D C A B 11.
13.略
14.②③④⑤ ⑥
15.(1)炭+氧氣 點燃 二氧化碳 C+O2 點燃 CO2
(2)二氧化碳+炭 高溫 一氧化碳 CO2+C 高溫 CO
16.(1)取少量水讓濾紙貼緊漏斗內壁且濾紙應低于漏斗邊緣 (2)先預熱再集中加熱
17.試管沒有垂直滴加 手勢不對 會導致液體滴出管外 試管內的體積超過試管口1/3處,加熱液體時會溢出
18.取等質量的金剛石和石墨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后都只有一種產物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的質量相等,則證明金剛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單質 19.略
2.浩瀚的大氣
2.1 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
(一)
1.10*1.76㎡*5g=88g 2. D
3. ABF CDE
4.不一致。若紅磷不不足,那么在反應中無法將氧氣完全消耗。
5.氦氣氖氣氬氣氪疝氡 穩(wěn)定的化學 在通電時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的
6.(1)將澄清石灰水敞口置于空氣中,數(shù)天后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空氣中有二氧化碳氣體 (2)將一瓶飲料置于冰箱冷藏,一小時后將其拿出置于空氣中,飲料瓶的外壁上會有小水珠,這就是空氣中的水蒸汽冷凝而成 7. ADE
(二)
1~3 CBB
4.O Si Fe Al Na 鈣 氫 鉀 銀 鎂 銅 5.鈷
6.O2 構成 氧分子 構成 2個氧原子 O3 構成 臭氧分子 構成 3個氧原子
7.(1)O3 16*3=48 (2)MgO 24+16=40 (3)N2 14*2=28
(4)CaCO3 40+12+1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