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級上冊語文《變色龍》教案

字號:

教學目的:
    1、學習通過對話描寫塑造人物性格的寫法。
    2、揣摩細節(jié)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3、認識沙皇專制統(tǒng)治的腐朽黑暗。
    4、欣賞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教學重點:
    從課文的對話中領會主人公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教學難點:
    分析奧楚蔑洛夫這一形象的深刻社會意義。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知識鏈接:
    1、變色龍是自然界中一種奇特的動物,它的皮膚的顏色能隨著四周的物體的顏色而改變。
    2、作者簡介:
    契訶夫是19世紀末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與莫泊桑、歐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作品有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等,劇本有《萬尼亞舅舅》等。
    契訶夫1860年出生在俄國,是具有世界聲譽的短篇小說大師,與莫泊桑、歐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他20歲開始創(chuàng)作,一生寫了七百多篇小說,代表作有《契訶夫小說選》。
    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贊揚他說:“只需一個詞就創(chuàng)造一個形象,只需一句話就可以創(chuàng)作一個短篇故事,而且是絕妙的短篇故事?!?BR>    3、背景簡介:
    《變色龍》這篇小說寫于1884年,作家剛24歲。當時正是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統(tǒng)治反動的時期。民粹派采取個人恐怖手段刺殺了亞歷山大二世,不僅沒解決任何社會問題,反而促使新上臺的亞歷山大三世采取更加反動的高壓政策。加強了憲兵警察等專政機構(gòu),豢(huàn)養(yǎng)了一批媚上欺下的走狗,為其鎮(zhèn)壓人民服務。整個俄羅斯籠罩在軍警憲兵的白色恐怖之中。沙皇專制警察往往打著遵守法令的官腔但干的卻是欺下媚上的勾當?!蹲兩垺分械膴W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二、預習檢測:
    逮住(dǎi)逮捕(dài)盛滿(chéng)旺盛(shèng)畜生(chù)畜牧(xù)
    無賴(lài)戳穿(chuō)坯子(pī)醋栗(lì)乞丐(gài)魁梧(kuí)
    三、整體感知:
    1.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
    主要寫了廣場上奧楚蔑洛夫?qū)④娞幚砉芬税讣皇隆?BR>    2.按小說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給課文分段。
    開端:警官奧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場亂子——狗咬傷人事件。
    發(fā)展和高潮:警官奧楚蔑洛夫處理案件。
    結(jié)局:奧楚蔑洛夫?qū)徖戆缸咏Y(jié)束,小狗被帶走,赫留金受到訕笑和恐嚇。
    3、填表說明奧楚蔑洛夫的“變”
    變化原因
    對狗
    對赫留金
    聽了赫留金申訴不知狗主人是誰
    有人說好像是將軍家的狗
    巡警說不是將軍家的狗
    巡警說是將軍家的狗
    廚師說不是將軍家的狗
    廚師說是將軍哥哥的狗
    4、奧楚蔑洛夫處理“狗咬人”案件時,他的態(tài)度是隨著什么變化的?
    隨著狗的主人是誰而變化。
    5、圖示奧楚蔑洛夫:奧楚蔑洛夫:沙皇走狗------見風使舵、媚上欺下、趨炎附勢。
    小結(jié):
    變(見風使舵):對狗的評價和看法,因狗的主人不同而變。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窮人不如富家犬。
    不變(媚上欺下):本性,即見風使舵、媚上欺下、趨炎附勢。
    四、合作探究:
    1、文章四次寫到軍大衣,想想這些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什么?
    (1)警官奧楚蔑洛夫穿著新的軍大衣,提著小包……
    開頭奧楚蔑洛夫穿著新軍大衣出場,這件大衣是沙皇警犬的標志,也是他裝腔作勢,作以嚇人的工具。
    (2)席加洛夫?qū)④?哦!……葉爾德林,幫我把大衣脫下來……真要命,天這么熱,看樣子多半要下雨了……
    作用:掩蓋對初判的惴惴不安和出爾反爾的狼狽相,為他若無其事的否定原判作掩護。
    性格:揭示了他因判錯了“案子”猛吃一驚、渾身燥熱的恐懼心理,也表現(xiàn)了他想借此為自己的再次“變色”爭取時間以便見風使舵的狡猾,還刻畫了他時時不忘擺臭“官”架子的丑陋性格。
    (3)哦!……葉爾德林老弟,給我穿上大衣吧……好象起風了,挺冷……
    由“脫”到“穿”,反映了奧楚蔑洛夫的恐懼心理,穿大衣只是一種掩飾窘態(tài)的動作。
    (4)文末寫奧楚蔑洛夫處理完狗咬人事件,恐嚇了赫留金,裹緊大衣走了。
    這里第四次寫大衣,與開頭呼應。既形象而又逼真的刻畫這條變色龍出盡洋相之后,又恢復了他奴才兼走狗的常態(tài),繼續(xù)去耀武揚威,逞兇霸道去了。
    小結(jié):文章共四次寫到軍大衣。開頭奧楚蔑洛夫穿著新軍大衣出場,這件大衣是沙皇警犬的標志,也是他裝腔作勢,作以嚇人的工具;結(jié)局“裹緊大衣”離場,他力圖保持自己的威風,但對于自己不光彩的表演,卻顯得難堪,與開頭照應。中間的兩次,他因“判”錯了狗而吃驚、膽怯,一熱一冷,一脫一穿,這一細節(jié)描寫充分表現(xiàn)了他內(nèi)心的恐慌和強作鎮(zhèn)定的復雜心理。
    2、文章四次寫到赫留金的手指頭,想想這些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什么?
    ⑴赫留金“舉起右手。把一個血淋淋的手指頭伸給人們看”“血淋淋的手指頭”。
    表明赫留金作為一個受害者的身份。把“手指頭”比作“一面勝利的旗幟”,因為赫留金把它作為要求主持公道,甚至要求賠償?shù)淖C據(jù)。
    ⑵奧楚蔑洛夫聽人群里有人說是將軍家的狗時,就對赫留金的手指頭作了新的結(jié)論,“手指頭是給小釘子弄破的”,想得到一筆“賠償費”,這判斷使赫留金由受害人轉(zhuǎn)眼成了敲詐者。
    ⑶在人群里又有人說“沒錯兒,將軍家的”時候,奧楚蔑洛夫訓斥赫留金“你這混蛋,把手放下來!不用把你那蠢手指頭伸出來!怪你自己不好!…”
    這時赫留金的手指頭成了“蠢”“不好”的冒犯名種狗的罪證。
    ⑷“還不賴,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這家伙的手指頭!哈哈哈……”
    這時赫留金的手指頭成了活該被咬的對象,由于將軍的權勢,不但狗成了可愛的,連咬人都成了美德。
    小結(jié):手指頭這一細節(jié)描寫,反映了赫留金的遭遇,一開始它是赫留金用來要挾狗主人的資本,要求賠償?shù)谋惧X;但當有人說狗是將軍家的時,手指頭又成了冒犯名種狗的罪證。總之,手指頭的細節(jié)描寫寫出赫留金的命運和遭遇,它從反面襯托出奧楚蔑洛夫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卑劣品質(zhì),反映了沙皇統(tǒng)治的社會黑暗。
    兩種細節(jié)描寫,前后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主人公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本性躍然紙上。
    五、作業(yè):通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
    第二課時
    一、合作探究:
    1、文中幾次提到法律?有什么作用?
    三次:1、就連法律上也沒有那么一條,說人受了畜生的害就得忍著。(一點法律)
    赫留金提出法律根據(jù),反映了底層人民機敏的一面,是作者諷喻沙皇的“法律”對人民的壓迫。
    2、不瞞你說,我的兄弟就在當憲兵(二點法律)
    赫留金引用法律為自己辯護,接著抬出“當憲兵”的兄弟,通過人物語言揭露沙皇法律的實質(zhì)是:憲兵就是法律,對沙皇法律的又尖銳諷刺。
    3、那兒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斷了氣!(三點法律)
    從側(cè)面揭露法律在統(tǒng)治階級眼里,不過是一紙空文,說明法律的虛偽。
    小結(jié):總之,三提法律,不僅交代了時代背景,而且深化了主題,使小說的主題不僅僅停留在對一個小警官的揭露上,把矛頭直指沙皇的專制統(tǒng)治——沙皇法律虛偽。
    二、合作探究:
    1、小說是怎樣描寫人物出場的環(huán)境的?它有什么作用?這些描寫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四下里一片沉靜。廣場上一個人也沒有。商店和飯館的門無精打采地敞著,面對上帝創(chuàng)造的這個世界,就跟許多饑餓的嘴巴一樣;門口連一個乞丐也沒有。”
    運用了擬人、比喻和雙關。“無精打采”,暗示市場的不景氣。把商店、飯館的門比作“饑餓的嘴巴”,形象地寫出了無顧客上門,門可羅雀的蕭條景象寸“上帝創(chuàng)造的這個世界”是描寫了社會環(huán)境的冷清、蕭條,這正是軍警憲兵當?shù)赖纳郴式y(tǒng)治下的俄國社會的寫照,交代了“案子”發(fā)生的社會背景。
    雙關語,明指人類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暗含沙皇的統(tǒng)治,具有諷刺意味。
    2、小說兩次寫圍觀的群眾,它有什么作用?
    “木材廠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從地底下鉆出來的?!?BR>    寫出了圍觀的人聚結(jié)之快和他們的無聊心態(tài)——以看熱鬧為樂。
    結(jié)尾處對圍觀群眾的描寫
    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階層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病苦。
    兩次描寫使小說的社會意義更為深廣。
    小結(jié):
    一種社會環(huán)境:冷清.蕭條
    兩次寫圍觀群眾:麻木,無聊,庸俗
    三次提到法律:揭露法律的虛偽性,深化主題
    四次寫軍大衣:表現(xiàn)奧楚蔑洛夫內(nèi)心的恐慌和強作鎮(zhèn)定的窘態(tài)
    五次變色、六次判定:反映出奧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卑劣性格
    3、小說為什么以“變色龍”為題?
    “變色龍”的皮膚會因環(huán)境的改變而改變,奧楚蔑洛夫會因狗主人的改變而而改變對案件的處理。兩者在本質(zhì)上極其相似,以“變色龍”為題,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奧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見風使舵的本質(zhì)。
    小說的社會意義:
    變色龍,是蜥蜴的一種,表皮下有多種色素塊,能隨時變成不同的保護色。現(xiàn)在多比喻政治上善于變化和偽裝的人,含貶義。在俄語中,這個詞的含義是“反復無常的小人”、“見風使舵的小人”。
    小說用它來諷喻那種狡猾善變、出爾反爾的人。用變色龍作標題,不僅揭示了要鞭撻的對象,富有諷刺意義,而且形象生動,非常恰當。
    現(xiàn)在“變色龍”成了世界文學寶庫中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這一名詞已成為見風使舵的小人的代名詞。對這種人應鄙視、唾棄。
    4、小說主題探究:
    中心思想:小說通過對見風使舵,趨炎附勢,媚上欺下的警官奧楚蔑洛夫這個沙皇忠實走狗的刻畫,揭露了沙皇專制統(tǒng)治的黑暗腐敗,也揭示了小市民階層麻木,庸俗,愚昧的社會病苦.
    三、寫作特色:
    1、巧妙的構(gòu)思、辛辣的諷刺
    這篇小說構(gòu)思巧妙,情節(jié)曲折跌宕,戲劇性強,故事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2、恰到好處的環(huán)境描寫。
    如:開頭的環(huán)境描寫反映了當時市面蕭條,店門開著也跟沒開一樣。暗示了俄國人民饑餓貧困的生活,整個社會死氣沉沉。
    四、板書設計:(見課件)
    五、作業(yè):
    文章后寫道奧楚蔑洛夫“裹緊大衣,接著穿過市場的廣場徑自走了”,請設想一下奧楚蔑洛夫離開廣場后去了哪里?
    續(xù)寫:奧楚蔑洛夫離開廣場后發(fā)生的事,200字以上,情節(jié)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