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胡公
典出《后漢書·胡廣傳》。
胡廣,宇伯始,東漢南郡華容人。他生母早亡,隨父親和繼母生活,因家境貧困,少年時一面勞作,一面讀書。成年后,他到郡中做了一個小官,后經(jīng)郡守法雄的兒子法真推薦,舉為孝廉。
胡廣來到京師。他學(xué)識淵博,所寫的奏章被漢安帝認(rèn)為是天下第一。他被拜為尚書郎,不久又升遷為尚書仆射。
在其后的五十多年間,胡廣在官場中升升降降,做過陳留太守、洛陰太守、汝南太守、大司農(nóng)、太尉等職,被漢桓帝封為育陽安樂鄉(xiāng)侯。也曾被免職,奪爵,貶為庶人。他歷經(jīng)安帝、順帝、沖帝、質(zhì)帝、桓帝、靈帝六朝,在靈帝朝時,他已八十二歲,被靈帝拜為太傅。他精神矍,仍像壯年時一樣。平時,他謙遜有禮,辦事達(dá)練,尤其對朝廷的各種規(guī)章了然于胸,凡別人不懂的去問他,他都能作出明澈的解釋。在朝臣中,他雖然不能算是一個耿直的大臣,但屢屢有補(bǔ)缺的益處。因此,京師中有諺語說:“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边@諺語的意思是:什么事不明白的就去問伯始,天下處事公允、不偏不倚的就是胡公。
后來,“中庸胡公”這一典故,用來稱官吏辦事謹(jǐn)慎,老成練達(dá)。
典出《后漢書·胡廣傳》。
胡廣,宇伯始,東漢南郡華容人。他生母早亡,隨父親和繼母生活,因家境貧困,少年時一面勞作,一面讀書。成年后,他到郡中做了一個小官,后經(jīng)郡守法雄的兒子法真推薦,舉為孝廉。
胡廣來到京師。他學(xué)識淵博,所寫的奏章被漢安帝認(rèn)為是天下第一。他被拜為尚書郎,不久又升遷為尚書仆射。
在其后的五十多年間,胡廣在官場中升升降降,做過陳留太守、洛陰太守、汝南太守、大司農(nóng)、太尉等職,被漢桓帝封為育陽安樂鄉(xiāng)侯。也曾被免職,奪爵,貶為庶人。他歷經(jīng)安帝、順帝、沖帝、質(zhì)帝、桓帝、靈帝六朝,在靈帝朝時,他已八十二歲,被靈帝拜為太傅。他精神矍,仍像壯年時一樣。平時,他謙遜有禮,辦事達(dá)練,尤其對朝廷的各種規(guī)章了然于胸,凡別人不懂的去問他,他都能作出明澈的解釋。在朝臣中,他雖然不能算是一個耿直的大臣,但屢屢有補(bǔ)缺的益處。因此,京師中有諺語說:“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边@諺語的意思是:什么事不明白的就去問伯始,天下處事公允、不偏不倚的就是胡公。
后來,“中庸胡公”這一典故,用來稱官吏辦事謹(jǐn)慎,老成練達(d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