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基礎(chǔ):認(rèn)識(shí)各部分名稱

字號(hào):

中國竹笛的種類及名稱極為豐富多彩。如以形制為名:飾龍謂: “龍頭笛”。樂師在皇帝面前將雙手交叉作拱手之意來演奏謂:叉手笛;以尺寸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不洞簫渭:“尺八”,唐代傳入到日本 仍謂“尺八”。我國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簫即為“尺八”;以典故為名如:漢代音樂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優(yōu)美,后人贊好笛子謂:“柯亭笛”?!妒酚洝酚涊d伍子胥曾吹簫乞食于吳市中,后人謂“子胥簫”。;以材料為名,如:銅笛、鐵笛、玉笛、鷹笛、猿臂笛等,顧名思義,以取材而得名;以地域?yàn)槊纾核拇ń训摹敖选薄V西侗族的“侗笛”;以劇種為名的如:昆曲的“曲笛”、梆子戲的“梆笛”、雅樂中的“雅笛”、能樂的“能笛”等等。由于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十分豐富,在此不能一一例舉。
    中國笛子具有強(qiáng)烈的民族特色,發(fā)音動(dòng)人、婉回。古人謂“蕩滌之聲”,故笛子原名為“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