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舞蹈:淺談芭蕾舞的演變

字號:

本文主要說的是18世紀淺談芭蕾舞的演變。以前,法國芭蕾多以歌劇中的插舞形式出現,或是單純的技巧炫耀,沒有獨立的藝術地位。當啟蒙主義運動興起時,“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藝術摹仿自然的思想引導芭蕾編導們,開始注重描述和表達“生而平等”的人的情感。在法國,宮廷芭蕾出現了內部的革命一些的表演家逐漸地拋棄了假面,假發(fā),突出了細膩的表情,要求動作符合人物的形象,性格,也稱形象芭蕾。這些都為情節(jié)芭蕾的產生和發(fā)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芭蕾(Ballet),15世紀的意大利初次出現該詞。廣義上講,它泛指各種舞蹈和舞蹈劇目。凡是以人體動作和姿態(tài),表現戲劇故事內容,或是某種情緒心態(tài)的舞蹈演出,都可以稱之為芭蕾。狹義上講,它是古典芭蕾的略稱,專指15世紀出現的,經三百年發(fā)展而成的,有嚴格的審美標準和技術規(guī)范的古典舞種。
    芭蕾產生于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早出現在一種城邦君主炫耀財富,權利的歌舞演出中。比如說1489年出現大與舞會禮儀舞蹈近似的,是表現希臘神話故事的“席間芭蕾”,這是一種兼有朗誦,舞蹈,音樂,雜耍的綜合表演形式。這種形式傳入法國宮廷后,頗為流行。到1581年,則出現了奢華的長達5個小時的《皇后喜劇芭蕾》,這是第一部較為完整的芭蕾舞劇。芭蕾在吸收了古希臘舞蹈,古羅馬的擬劇表演和意大利的職業(yè)喜劇,中世紀雜耍者的藝術,法國和意大利宮廷舞會的舞蹈以及歐洲各國的民族民間舞的營養(yǎng)后,接受了古典注意審美理想的規(guī)范。
    在酷愛舞蹈的路易十四的支持下,宮廷芭蕾得以迅速發(fā)展。1661年他下令建立了第一所正規(guī)舞蹈教育機構-法國皇家舞蹈院。這所學院制定了沿用至今的芭蕾術語和雙腳外開,五個基本腳位等一系列的動作原則。17世紀芭蕾逐漸淪為宮廷的消遣娛樂和歌劇的附庸。芭蕾真正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是從18世紀后半葉開始的。在啟蒙主義的影響下,出現了反映平民生活,強調自由,平等精神的情節(jié)芭蕾。情節(jié)芭蕾注重戲劇結構,啞劇摹仿和情感表達。這種形式使芭蕾上升為獨立的藝術,在某種程度上卻延緩了芭蕾動作本體的發(fā)展。而18,19世紀之交的浪漫主義運動則為芭蕾藝術提供了極大的舞動空間。在夢境,愛情,神話,傳奇的渲染下,隨著女子腳尖技術的發(fā)明,服裝上的改革,芭蕾的動作審美特征趨向于輕盈飄逸,呈現出脫離俗世,向往天國的姿態(tài)。舞蹈技巧也變得復雜多變,增強了炫示性。
    隨著西歐芭蕾再次順應上層人士的消遣品味,變得空洞乏味,而走向衰落時,芭蕾卻在俄國迎來了它自身輝煌的時期?!端廊恕?,《天鵝》的問世,無論舞臺規(guī)模上,還是動作技巧,舞劇結構的完善上,都顯示了古典芭蕾為經典的形象和它的終結形態(tài)。與此同時,19世紀末的芭蕾藝術也因動作語言的高度程式化,陷入了僵化和陳腐,從而走向了全面的衰落?,F代舞正是以反對芭蕾的墨守成規(guī)和束縛身心的傳統為契機,爆發(fā)的一場身體解放運動。當然,來自于芭蕾內部的改革,也是這場運動的一個重要內力。福金,尼金斯基等芭蕾編導都吸收了東方和古代文化中營養(yǎng),并加以變形,對外開,趾立的動作審美標準提出了挑戰(zhàn)。佳吉列夫俄羅斯芭蕾舞團在歐洲與北美的演出,不僅復興了這門從歐洲發(fā)源的藝術,而且全面地推動了美國芭蕾的發(fā)展,起到了播種的作用。
    在舞團中,本世紀偉大的男芭蕾舞演員之一,尼金斯基則以《牧神的午后》,《春之祭》開創(chuàng)了現代芭蕾的先河。留守美國的俄國編導巴蘭欽創(chuàng)造了無情節(jié)的純芭蕾,以純粹的人體形式美重新激發(fā)了人們對芭蕾的熱愛。古典芭蕾的技巧在新的審美情趣下重組,整和,變形,煥發(fā)出生機與活力。本世紀以來,歐美芭蕾呈現出多元化的發(fā)展,出現了戲劇芭蕾,交響芭蕾,心理芭蕾,搖滾芭蕾,現代芭蕾,以及當代芭蕾。在一些經典作品的不同版本的演繹和解構中,編導們注入了新的時代感覺和個人體驗?!短禊Z湖》似乎成為一個標靶-有荒誕無稽的禿頭舞者的版本,有描述同性戀情,人性毀滅的男鵝版本,光怪陸離,色彩繽紛。
    芭蕾在高峰過后走至窮途末路,卻又鳳凰涅槃般地浴火重生。這不僅在于其內部的改革和現代舞的沖擊,而且三百年精煉的技術體系的確具有相當實用和科學的訓練價值。實際上,越來越多的現代舞者也借鑒了芭蕾的技術,尤其是腿腳的功夫。開,繃,直,立,芭蕾的四大美學原則,形成了內聚上提,放射型的用力方式,飛升彼界,輕靈飄忽的動勢體態(tài),及幾何形狀的動態(tài)形象。從少數的貴族藝術發(fā)展到歐美藝術教育中的普及課程,當代芭蕾的生存和發(fā)展具有了更深厚的根基和更廣闊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