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看待大學排行榜

字號:

高考后,王偉確定自己要學心理學專業(yè),而且對成都一所知名院?!靶膬x已久”。他通過上網(wǎng)查閱資料了解到,這所高校在四川省大學排行榜中排名前列,在全國大學排行榜中也在前100名之列。名氣這么大的學校,心理學專業(yè)應該也不錯!于是,王偉毫不猶豫地在第一志愿欄上填報了該校。入校后,才發(fā)現(xiàn),雖然這所大學知名度很高,但是心理學專業(yè)新開設不久,并不是該校的強勢專業(yè),甚至連碩士點也沒有。專業(yè)課老師也都是“80后”,教學水平實在不敢恭維,基本上就是照本宣科?!拔冶慌判邪窈K了!”王偉在網(wǎng)上這樣留言。
    呂老師點評
    大學排行榜,是目前世界各國廣泛存在的針對各類高等教育院校的排名,是對高校辦學水平的一種反映,帶有相互之間的比較性質。大學排行榜的考查范圍可以是全球、全國,或者某一區(qū)域。大學排行榜對于擴大各國各地院校知名度,提升文化教育水平具有一定的意義。
    自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提出“對高等學校的辦學水平進行評估”后,我國的有關機構就開始了對國內大學的排名。目前,共有21個單位發(fā)布了40多個中國大學排行榜。
    案例中的王偉只看到了學校的排名,而忽略了專業(yè)的實力。如果把學校和專業(yè)比作衣服的話,學校的牌子是件大衣,漂亮不漂亮,外人一望而知;專業(yè)則像內衣或小棉襖,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忌绻且獏⒖即髮W排名的話,專業(yè)的排名可能更實惠些。
    呂老師提醒
    1.“大學排名”是民間行為
    每年高考前后,網(wǎng)上的“大學排名熱”都會急劇升溫,“新中國大學排名”、“某某年度中國大學排行榜”、“某某年中國大學綜合實力100強”等名目繁多的排行榜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有些考生和家長正是通過這些排名,認定誰是“”、誰是“專業(yè)”的。
     可是你知道嗎,這些名目繁多的“大學排行榜”,幾乎都是“民間行為”,沒有一家是“官方性質”。國家教育部官員曾明確表態(tài):“教育部現(xiàn)在不會排,將來也不會排?!?BR>    2.如何利用“大學排名”
    盡管每一份“大學排名”都會引起無窮的“口水戰(zhàn)”,但是,也不能說這些排行榜一無是處,畢竟每一個排行榜都是綜合信息的集納。尤其是對于那些平日忙碌,對大學和專業(yè)實在沒多少確切概念的考生和家長來說,排行榜的信息還是值得一看的。但是看完以后,考生該如何利用“大學排名”呢?
    (1)在參考排名表填報考志愿時,應該把名次適當“模糊化”,即更關心其所屬的層次,不計較于幾個名次上下的選擇。例如把1到10名看做一個層次,把11到30看做一個層次,31到60看做一個層次,61到100看做一個層次。把分層次的邊界也要適當“模糊化”,11名與第10名應該是不相上下的,38名與30名難說有很大差別。
    (2)綜合排名與某個具體專業(yè)的排名是兩回事。排在第一的你不要認定它實力確實是第一,排名后的也不要以為它就一定是差的那一個。X大學是以理科為特色的,他的工科專業(yè)排名也許在很后面;Y大學是是以工科為特長的,他的文化藝術專業(yè)也許是一個特短。也就是說在關注綜合排名同時,更應該關注分學科的排名或者按具體專業(yè)的排名。
    (3)各高校在不同的地區(qū)可能有不同的魅力,并且已經(jīng)形成傳統(tǒng)。或者說,可能有的學校排名雖然較靠后,但在某個地區(qū),他的投檔分數(shù)線卻比排名前面的反而會高出一截。所以,還要參考在本地區(qū)招生的各個院校,近幾年在本地的實際錄取的分數(shù)線。
    3.“大學排名”存在的問題
    (1)重綜合性大學,輕專業(yè)性大學
    眾多排行榜都是以一套評價體系來衡量所有高校,其評價指標也多側重于大學的綜合實力。而我國高校的類型多樣,既有教學型大學,又有研究型大學;既有綜合性大學,還有單科性大學。當前大學排行榜反映的主要是高校的一些硬性指標,而高校的辦學特色、校園文化底蘊、專業(yè)特色、教學風格和就業(yè)質量等軟實力卻無從體現(xiàn)。例如,各種“中國大學排行榜”中排在前面的六所大學都是綜合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有時進入前六位。這兩所大學在十多年以前已經(jīng)變成了綜合性大學。專業(yè)性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中國的頂尖大學則被排在第六位之后。還有一些是具有特殊行業(yè)性質的大學,如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以及外語學院、藝術類高校等,在如此排名之下,它們豈能與所謂的“一流”有緣。
    (2)重科研成果,輕教育質量
    大學的主要任務是教育,是培養(yǎng)人才,而不是科學研究。但是,各個給大學排名的機構都把大學科學研究的成果(其主要體現(xiàn)是在國際刊物發(fā)表論文的數(shù)量)及有關指標(例如科學院、工程院院士的數(shù)量等)作為重要的指標,而把反映學生質量的指標,例如新生入學分數(shù)、畢業(yè)生就業(yè)率、畢業(yè)生在社會上的作用等,則沒有作為很重要的指標。這實在是大學排名的本末倒置。如果把反映學生質量的指標作為重要的指標,則由一流大學、二流大學甚至大專合并而成的、學生數(shù)量很多的大學,例如吉林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的排名就要往后移很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