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我們?yōu)槭裁醋尯⒆訉W琴?

字號:

今天在《為了孩子》2007年第一期上看到一組文章《我們?yōu)槭裁醋尯⒆訉W琴》,里面的一些觀點很受啟發(fā)?!盀槭裁醋尯⒆訉W琴”是最近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我也曾請教過大姐,了解美國小孩學琴的真正目的,姐姐回答很簡單:“陶冶情操,對他以后的生活有好處?!辈痪眠€與王老師等談起孩子學琴究竟為什么的問題,他說:“我贊同郭景揚教授的一句話,‘學琴的孩子不學壞’?!薄?BR>    文章中一些觀點堅定了我原來的想法。
    “學琴可以提高情商”;“功夫在詩外”。會彈琴的孩子體現(xiàn)了一種素質(zhì),是進入某種生活階層必備的通行證。經(jīng)過藝術訓練的孩子自信、高雅、有氣質(zhì),在社交中獨具溝通能力。
    “學琴,是我送給孩子的一個大玩具”考級是不重要的,美國的孩子學琴沒有考級的壓力,他們的技巧雖然不太好,可是他們彈的曲子很好聽。
    “放棄學琴也是一種選擇”當孩子實在不想彈琴時,就停止。與孩子的微笑、陽光相比彈琴是不重要的。
    專家認為:
    ★“好的老師,好的教學方法,對于每個學琴的孩子都很重要?!睆椙偬啵瑒儕Z了孩子童年的快樂這種說法是片面的。其實學鋼琴也有樂趣。施教得當,孩子不會拒絕音樂的魅力。
    孩子怕學琴就是怕吃苦,克服了怕苦的過程,學琴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是有益的。藝術可以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可以磨練意志;可以體驗許多人生的道理,學習耐心、學習慢工出細活、學習堅持到最后,等等。
    ★孔祥東的“孔氏教育法”
    在理解兒童心理的基礎上,改革教學方法,才能真正做到快樂學習。
    鼓勵小朋友邊彈邊唱,在自我哼唱的基礎上,有助于帶動孩子自然樂感的產(chǎn)生。
    ★“音樂離孩子很近”。學琴只是學習音樂的一個部分,讓孩子學鋼琴還需接觸各種各樣的音樂,這樣孩子學鋼琴才不會感到枯燥。孩子的天性和音樂的特質(zhì)很相似。有時候,孩子覺得學琴很苦,那是因為我們(老師和家長)營造的環(huán)境讓孩子感覺學琴很苦。
    適合的音樂教育有三個必要條件:
    1、目標定位正確。
    2、要求適度。
    3、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點。
    讓兒子學習鋼琴不是為了讓他成為鋼琴家或者以后從事音樂事業(yè)。而是讓他通過鋼琴練習增添生活情趣,為他全面素質(zhì)的提高打下基礎,并且,我認為孩子不管學習什么,只要能夠堅持三年以上,那么,這項學習一定能夠?qū)λ娜松鷰碓S多啟示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