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從業(yè)者的2016高考作文:虛擬現實將成為現實

字號:

OFweek可穿戴設備網訊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有一個的“洞穴寓言”:有一群囚犯從小被困在一個洞穴中,他們背對著洞穴入口,只能看到洞穴的一面墻壁:墻壁上會映上洞穴外面世界的光影,囚犯們只能看到這些影子而無法看到真實的世界;久而久之,他們將這些倒影當作了真實的世界,而不再想要去扭頭看洞穴外面。在寓言的最后,有一個囚犯逃脫了舒服,走向充滿陽光的山洞外面,他開始能夠分辨出真實物體與壁上影子的區(qū)別,看到太陽的光芒和陰影,最終他知道了洞穴里的影子根本不是真實的,而他那些被捆綁的囚犯朋友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由與真實。
     于是他回到洞穴里想要告訴他同伴,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然而他無法適應洞穴的黑暗,當他描述外界情形時,所有的囚犯都恥笑他眼睛瞎了,根本沒人相信他。 VR從業(yè)者的2016高考作文:虛擬現實將成為現實
     柏拉圖的這個寓言有多重隱喻。它指向的毫無疑問是對于真實和虛構的拷問:我們所感知的這個世界是否就是囚犯所感知的洞穴墻壁上的影子?它也一樣能用到虛擬現實中,我們最后會不會沉迷于虛擬現實而完全忘記了真實是什么,就跟《黑客帝國》的人類中那樣?
     可能真的會。虛擬現實在上世紀所做的一個的實驗是這樣的:一位奧地利的教授TheodorErismann給他的學生戴上了一種特制的眼鏡,這種眼鏡的特點是,透過它看到的所有的影像都是倒立的。一開始,學生戴上之后還不習慣;但是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學生的大腦就習慣了這樣的倒立的影響,他無論是騎自行車還是運動還是各種活動都可以正常的舉行。此時再把他的眼鏡摘下來,他反倒會覺得不習慣了。
     這個實驗說明了人類的大腦是很容易適應一個“虛擬”的環(huán)境的。這個虛擬的環(huán)境可能僅僅是將現實的場景簡單的倒了過來;在未來,當我們有了更加先進的技術之后我們能夠描繪的虛擬場景要比現實更加美好幾百倍,那時我們就可能在虛擬現實中做所有我們能在現實世界中做到的事情;我們還能夠在虛擬現實中做到我們在現實世界中做不到的事情。我們現在對虛擬現實的理解僅僅是一個笨重的頭顯,但是到那時我們成為柏拉圖的洞穴里的囚徒,這事情是好還是壞呢?
     虛擬現實有強大的潛力讓我們忘記它與現實之間的區(qū)別。可能過20年,就跟現在的父母會抱怨現在的小孩沉迷于手機游戲一樣,那時的父母會抱怨那時的小孩沉迷于虛擬現實中。但是反過來思考,沉迷于手機游戲和電腦游戲的孩子們的原因也是因為現實世界的荒漠,而游戲能夠給他們帶來一個更加有意義的世界。在現實世界中,他們只是家境差、成績差的學生,而在游戲中他們能夠獲得在現實世界中無法獲的尊重,成就和榮譽。但是他們終究要回到現實中來,去面對這個對他們很嚴苛的世界。但是二十年后的沉迷于虛擬現實世界的少年,社會對如何看待他們?
     我們或許可以從經濟學角度想一想。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就是他超脫了最基本的需求而能夠通過手段和工具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我們堅信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的下一代人沒有理由比我們現在生活的更差——以經濟學術語,也就是我們能夠獲得更多的“效用”(Utility)。但是我們也知道,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獲取效用不是沒有代價的,想要獲取更大的效用,就得付出更多的代價。想要吃得更好更美味,需要花的錢就更多,這還只是個人層面上的。從更高的層面來說,我們吃了更多的肉,就需要更多的糧食來喂養(yǎng)牲畜,更多的糧食需要更多的化肥,更多的化肥就是更多的石油需求——總而言之,以生態(tài)層食物鏈言之,食物鏈上升一層,需要的能量是下一層的十倍。我們想要吃肉的渴望于是轉變成了更多的能量消耗,環(huán)境污染和石油開采。
     在其他的任何一個方面都是如此。想要住更大的房子的需求轉換成了更多的鋼筋水泥的需求;更方便的出行要求的是更多的汽車和飛機。我們追求的效用是以能量消耗和環(huán)境破壞為代價,如果我們無法開發(fā)出更好的能源技術,在可見的未來我們的總體效用必然會觸及到一個天花板。那時我們對永恒進步的信仰將會崩潰,這可能會是一個黑暗的未來。 VR從業(yè)者的2016高考作文:虛擬現實將成為現實
     但是虛擬現實對這個未來提供了另一個出路——虛擬現實是有可能以極低的代價提供極高的效用的技術。我們可以用非常低甚至是零的成本去構造出一個完全隨心所欲的世界。我們不光可能用虛擬現實獲得極大的效用,還可能能解決人類歷的問題:不平等。
     不平等是人類的痼疾。雖然我們都相信“人人生而平等”,但是我們都知道這只是理想,現實中人類就是不平等的。但是進入了虛擬現實中我們終于可以將人人平等落到實處,面對無限可能性,所有人都能夠平等的從零開始,自由的定義自己的世界。在現實中,可能只有富豪才有能力環(huán)游世界;但是在虛擬現實里,每個人都能夠做到這一點。
     從這個角度來說,虛擬現實技術反而將會是解決人類問題的一個很好的辦法。當然,還有人會問,這樣我們是不是就分不清楚虛擬和真實了?其實我們現在已經分不清了——你在電視上看到的北京與你實際去的北京已經不是一個北京,我們本身就生活在景觀之中,虛擬現實就是終極的景觀機器。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多的依賴網絡,依賴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漸漸數字化。當虛擬現實終于成為現實,我們無需害怕也無需憂心,它將給我們帶來的是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