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畢業(yè)設計開題報告范文精選

字號:

篇一:
    摘 要 論述了知識經濟的概念、特點、本質,知識經濟對我國無形資產概念、無形資產成本、確認條件、信息披露的影響及改進建議。
    關鍵詞 知識經濟 無形資產 影響
    知識經濟是以智能為核心的人力資源的占有及配置,是以科技為主的知識的生產、分配、創(chuàng)新和使用的一種經濟。其特點是:知識和經濟的一體化,即知識的經濟化、產業(yè)化和經濟的知識化;知識是基本的生產要素;無形資產為第一要素,投資方向由有形資產轉向無形資產;形成以高科技產業(yè)為標志的產業(yè)化經濟。知識經濟是相對于農業(yè)經濟﹑工業(yè)經濟的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新經濟形態(tài)。其本質體現了知識和技術的無形資產是經濟發(fā)展的核心。
    1 知識經濟對無形資產概念的影響及改進建議
    1.1 影響
    無形資產:是指特定主體所擁有和控制的、不具有獨立實務形態(tài)、對生產經營和服務長期發(fā)生作用并能帶來經濟效益的一切經濟資源;系無實物形態(tài)的,以知識形態(tài)存在的長期資產;是指能為企業(yè)帶來高于有形資產一般收益率的利潤而沒有實物形態(tài)的固定資產;是指無實物形態(tài)的、獨占的、可轉讓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是指不具有實務形態(tài),但能為企業(yè)帶來效益的法律或契約所賦予的特殊權利及超收益能力的資本化價值和相關經濟資源的集合等等。上述定義對無形資產的描述都不夠準確完整,很難從本質判斷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的區(qū)別。因為:
    1.1.1 “無實物形態(tài)”并不是無形資產所特有的
    事實上,許多有形資產也是無實務形態(tài)的,例如應收帳款、預付帳款、應收票據、長期股權投資、債券投資、遞延資產等都不具有被人類感觀所識別的實物形態(tài),但他們都不是無形資產。因此“無形實物形態(tài)”并不能作為區(qū)別其他資產的條件。
    1.1.2 以“知識形態(tài)存在”不足以涵蓋全部無形資產
    因為無形資產不都是以知識形態(tài)存在的,如土地使用權、特許經營權、只是政府授予企業(yè)的一種特殊權力,無需付出智力勞動。
    1.1.3 “無形資產是沒有實物形態(tài)的固定資產”的提法不科學
    因為固定資產除具有長期持有特征外,還具有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其實物形態(tài)不變,其價值相對穩(wěn)定,且隨著固定資產的使用逐漸轉移到產品中去,報廢時要發(fā)生清理費并可回收殘余價值。無形資產顯然不具備固定資產的所有特征。
    1.1.4 能否為企業(yè)帶來超額的收益
    這是判斷其是否是無形資產的關鍵,但資產只有被有效使用才能給企業(yè)帶來收益,否則即使長期持有也不會給持有者帶來經濟效益,更不用說產生超額收益。
    1.1.5 能否以貨幣計量
    這是現行會計假設之一,但是在無形資產為主的知識經濟時代,有很多的無形資產不僅難以辯認,而且無法度量,且其價值極不穩(wěn)定,如果還以“能以貨幣度量”來定義無形資產,將會有許多符合無形資產條件的主要經濟資源被排斥在無形資產之外。
    1.2 改進建議
    雖然無形資產目前世界上尚無統(tǒng)一定義,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無形資產的概念也將沿著無形的固定資產———無形的長期資產———非貨幣性固定資產———非貨幣性資產———非貨幣性經濟資源等這樣的一個軌跡向前發(fā)展,不斷拓展。無形資產概念包含“權”、“密”、“名”、“譽”四部分,具有無形性、長期性、非貨幣性、獨占性、超額收益性、不確定性和可轉讓性。所以筆者認為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應概括為:無形資產是為特定主體所擁有或控制、無實物形態(tài)、使用價值確定的、且在有效使用下能為企業(yè)帶來不穩(wěn)定的超額獲利能力的非貨幣性經濟資源。它說明了無形資產具有以下特征:
    1.2.1 壟斷性
    即任何無形資產都屬于特定的主體,為特定主體所擁有或控制,這個特定主體可以是個人、企業(yè)、地區(qū)、國家或區(qū)域經濟集團等。
    1.2.2 無形性
    即從外觀上看,無形資產沒有獨立的實物形態(tài),在生產經營中發(fā)揮的作用也是無形的,人類無法通過感觀識別它,只能從觀念上感覺它。
    1.2.3 使用價值確定性
    即任何無形資產都有特定的使用方向和使用價值,只要對其有效使用就能為企業(yè)帶來收益。
    1.2.4 價值不穩(wěn)定性
    即無形資產的經濟價值極易發(fā)生變化,因而為無形資產帶來的超額獲利能力也是極其不穩(wěn)定的。
    1.2.5 非貨幣性
    即無形資產只包括除了貨幣資金、應收帳款、預付帳款、應收票據、長期股權投資、債券投資、遞延資產等以外的無實物形態(tài)的資產。
    2 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的成本特征
    2.1 特征
    無形資產計量在理論上應該包括其開發(fā)研究、取得和持有期間的全部物況勞動和活勞動的費用支出,但在實際計量操作過程中形成了與有形資產不同的幾個特征:無形資產成本的弱配比性;無形資產成本的缺項性;無形資產成本的象征性。
    2.2 改進建議
    更新無形資產的計量基礎。我國現行會計制度規(guī)定,無形資產計量按依法取得時發(fā)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作為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這即不能反映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又不能反映無形資產的公允價值,與無形資產在開發(fā)過程中所耗資金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因此無形資產計量基礎有待改進。
    3 知識經濟對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影響及改進建議
    3.1 影響
    我國會計準則規(guī)定無形資產應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企業(yè)才能加以確認:一是該資產產生的經濟效益很可能流入企業(yè);二是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的計量。企業(yè)自創(chuàng)商譽不能確認并計量其無形資產價值。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發(fā)布的“無形資產原則公告”(草案)認為,只有滿足與該資產項目相聯系的未來經濟利益可能流入企業(yè)且已被證實有充足的資源,并能夠可靠地計量該資產項目的成本。我國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與之相近。筆者認為據此確定只有外購或接受投資取得商譽等無形資產才可以被確認為無形資產,而自創(chuàng)專利商譽等無形資產的開發(fā)研究成本不予確認不妥當, 在知識經濟下自創(chuàng)商譽等無形資產的開發(fā)研究成本也應確認。因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新的無形資產層出不窮,如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環(huán)境管理體系認證、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等等,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類:市場型資產;智力成果型資產;應用型資產;方法型資產;基礎型資產;商譽;其他無形資產。這些無形資產價值十分巨大,現有會計準則和制度對它們的確認卻缺乏規(guī)定,因而不能納入會計核算范圍。
    3.2 改進建議
    完善會計準則真實反映無形資產實質,拓展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我國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商標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著作權、商譽等。《國際會計準則》規(guī)定的無形資產包括計算機軟件、專利版權、電影、客戶名單、抵押服務權、捕撈許可證、進口配額、特許權、客戶和供應商關系、客戶的信賴、市場份額、和銷售權等,其范圍明顯比我國大。我國傳統(tǒng)會計中無形資產只有7至8項,而經濟學中涉及的無形資產卻有近30項。美國評估公司所涉及的無形資產有20多項。無形資產確認范圍過于狹小,使大量的無形資產被排斥在會計核算之外。根據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如不確認新涌現出來的無形資產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偏離權責發(fā)生制要求,像商譽等作為反映企業(yè)具有較高盈利能力的信息,如不及時提供則不能滿足經營者正確報告受托責任的要求,也不能滿足與企業(yè)有利害關系的各方決策的需要。只有更廣泛更客觀更準確地確認并計量無形資產,才能滿足企業(yè)的發(fā)展需要,才有利于企業(yè)投資者、債權人、企業(yè)及政府管理部門等的科學決策。所以我國會計制度應該擴大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
    4 知識經濟對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的要求、影響及改進建議
    在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信息應通過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以及各種有關的附表及附注等形式披露。
    4.1 無形資產信息在資產負債表中披露   現行的資產負債表,在資產方設置“無形資產”項目,
    以價值形式反映企業(yè)無形資產的總存量。但這只是反映其凈值,從中看不出企業(yè)對無形資產的投資和在成本費用中所占的份額,不能滿足企業(yè)管理及外界有關部門、人士對無形資產信息的要求,所以可以通過增設“無形資產攤銷”科目并改革現行資產負債表有關無形資產的編制方法來實現。比如以上三種價值分別在報表中列示且其關系如下:無形資產凈值=無形資產原始價值-無形資產累計攤銷。
    4.2 無形資產信息在損益表中披露
    目前通過損益表來反映無形資產新創(chuàng)造的效益只是間接的,不能從我國目前流行的多步式損益表中直接取得無形資產損益情況。比如對無形資產轉讓損益只能通過將其轉讓收入、支出分別匯集到其他業(yè)務收入、其他業(yè)務支出科目,通過損益表的其他業(yè)務利潤項目來反映;對于某些無形資產如專有技術等,因知識經濟的高新尖技術急劇變化革新而提前報廢沖銷其凈值時,同時增加營業(yè)外支出,通過損益表中營業(yè)外支出項目反映;對應分攤的無形資產攤銷額,通過損益表中的管理費用項目反映等等。這種間接反映無形資產損益情況的做法,顯然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無形資產經營管理的要求。所以應改革現有損益表,使之能直接反映無形資產損益的情況,或通過設計無形資產收益計算表來進行直接披露。
    4.3 無形資產信息在有關附表中披露
    為了詳盡反映無形資產增減變化情況,可以設計編制“無形資產增減明細表”,主要項目應為按類別反映無形資產及其增減變化動態(tài),即年初余額、本年增加額、本年減少額、年末余額等,也可以編制“無形資產收益計算表”、“開發(fā)研究成本明細表”等等,作為正式報表的附表,與報表同時報送。
    4.4 無形資產信息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
    為了反映那些難以用貨幣計量,但對企業(yè)未來收益有很大影響的非貨幣性無形資產信息,例如科學的管理、協(xié)調的組織關系、企業(yè)形象等,以便更好的對無形資產進行全面、充分的披露。
    篇二:
    選題目的和意義:
    一、目的
    通過對《民營企業(yè)財務風險診斷與防范》的選題,一 是促使本人對民營企業(yè)財務管理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提高本人的對民營企業(yè)財務管理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做好民營企業(yè)財務風險診斷與防范,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二是通過論方答辯等途徑,讓社會認同自己研究成果的價值,并訊速向廣大讀者傳播,達到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目的。
    二、意義
    通過對《民營企業(yè)的財務診斷和防范》的研究,提出高效的防范措施。使自己初步掌握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結合實際工作經驗,能運用較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專業(yè)知識,不斷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既能運用已有的知識熟練地從事高等學校財務管理工作,又能大膽探索,不斷向科學的高峰攀登。
    三、主要研究內容:
    民營企業(yè)的財務診斷與防范是企業(yè)在市場上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企業(yè)高效率穩(wěn)定持續(xù)發(fā)展的前提。民營企業(yè)的財務診斷與防范從認識財務風險,經營者經營心態(tài),企業(yè)資金有效運用三方面入手。通過正確了解認識財務風險的內容,提高企業(yè)的市場適應能力,優(yōu)化企業(yè)內部環(huán)境,強化企業(yè)規(guī)章制度,積極培養(yǎng)人才力量來規(guī)避民營企業(yè)的財務風險。說白了,就是要里外結合,可管理性的對待財務風險。
    正確認識民營企業(yè)的財務風險。是診斷和防范財務風險的基本要求,是企業(yè)發(fā)展的前提。明確意識認識財務風險的重要意義。?
    提高企業(yè)在市場的適應能力。即在了解分析市場宏觀經濟后,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預測各部門經費使用情況,制定可行有效高效的經營策略,做出確實可行的決策,做到企業(yè)內部分工明確,目標一致,規(guī)章制度完善。即要求在管理決策中力求“精”, 防犯“做大做空”片面盲目。強調理性投資建設,有助于高校長期戰(zhàn)略發(fā)展目標的決策。
    企業(yè)資金的有效運用。要求管理人員有全面的財務風險的認識。在具體工作中,結合實際情況,對資金有效的利用,不只重視眼前利益導致企業(yè)失去長遠收益。
    重視企業(yè)人才培養(yǎng)。就是要求企業(yè)不僅重視硬件設施,還應重視人才。對重點部門和重要財務管理上應有相應人才,并在更換管理層時有足夠重視,盡量做到寧缺毋濫。 實驗設計:收集并整理2至3個典型而翔實的案例,對論文中的論點加以充分有力的論證。如下:
    案例一:三株實業(yè)有限公司曾是國內知名的生產和銷售保健品的民營企業(yè),1994年才組建,只用了兩年,即1996年其年銷額就猛漲到了80億元,到1997年,公司總資產為48億元,且資產負債率為0。然而這個龐大的帝國,竟然就因一個危機事件走向了滅亡———三株集團在一起消費者病故的法律糾紛中一審司敗訴。于是從1998年4月開始,其銷售收入猛然從原來的年銷售80億元,下跌到1000萬元,隨后出現全面虧損,工廠全面停產。
    案例二:德隆集團一度是我國大的民營企業(yè)集團之一。德隆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神話。然而神話的破滅卻比神話的制造更為迅猛和突然。以2004年4月14日德隆旗下“三駕馬車”
    股票連續(xù)跌停為導火索,德隆資金鏈條崩斷的事實逐漸浮出水面,引發(fā)了劇烈的社會動蕩。此后,公安、司法、監(jiān)管機關對德隆涉嫌操縱股市,非法融資,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展開調查。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創(chuàng)造了中國乃至世界企業(yè)擴張奇跡的資本巨人頹然倒下。
    完成設計(論文)的條件、方法及措施:
    一、條件
    1、閱讀有關書籍及雜志,如查閱圖書館、資料室的資料等。
    2、進行調查研究,緊密聯系當前實際;規(guī)范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
    3、及時與指導老師進行溝通交流,充實自身理論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充分利用時間,要有足夠的時間做保障。
    二、方法及措施
    1、2011年9月18日前:按畢業(yè)論文寫作要求進行選題,并與指導教師進行溝通。指導教師下達“畢業(yè)論文任務書”,對畢業(yè)論文提出明確要求。
    2、2011年9月19日—10月28日:收集相關資料,撰寫讀書筆記,完成篩選文獻資料、確定翻譯的外文文獻。
    3、2011年9月19日—9月23日:輔導開題報告,就選題明確寫作的意義、研究方法和預期寫作進度,并經由指導老師審閱通過。
    4、2011年9月24日—9月30日: 形成畢業(yè)論文寫作初綱,并提交指導教師審閱。
    5、2011年10月8日—10月14日:根據指導教師意見,形成寫作細綱,并再次提交指導教師審閱 。
    6、2011年10月15日—10月28日:以細綱為基礎,寫作完成初稿,提交指導教師審閱。
    7、2011年10月29日—11月4日:根據指導教師意見,修改畢業(yè)論文,完成論文修改稿1,交指導教師批閱。
    8、2011年11月5日—11月11日:根據指導教師意見,修改畢業(yè)論文,完成論文修改稿2,交指導教師批閱。
    9、2011年11月12日—11月18日:完成論文正稿。
    10、2011年11月19日—11月23日:按規(guī)范化要求完成裝袋并上交指導教師,作好答辯準備工作,進行畢業(yè)論文答辯。
    11、2011年11月24日—11月27日前:完成導師評語、評審意見、答辯評語及成績評定、匯總上報等工作。
    簽名:
    20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