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畢業(yè)季。周末,大學即將畢業(yè)的侄女在我家,天天上網關注教師公招、公務員考試、企業(yè)招聘等一大堆考試信息,然后抱著手機不停打電話咨詢。偶爾聽到兩句,問的問題讓我倍感吃驚:學歷如何限制?崗位年齡作何要求?好奇去看了相關公告,關于她問的那些問題,公告上一條一款,明明寫的清清楚楚。問她為什么公告明明寫清楚了還打電話咨詢,侄女的回答更是讓我大吃一驚:不打電話確認一遍沒有安全感。
不難想象,在電話另一方的人事局、招聘單位辦公人員接到類似尋求“安全感”的電話,解答著千篇一律的問題,才真是“累覺不愛”。深思這個現狀產生的原因,不復雜,就是九個字:不思考,不信任,太焦慮。
一直以來,用一句話、一個符號就表達情感的年輕人已經習慣片段式閱讀,習慣快速處理網絡信息。長期以來,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當自己獨自面臨問題時缺乏下意識的自我思考。因此,面對網上較多招聘信息,習慣性的走馬觀花,加上缺少“前人栽樹”,缺少同行交流,缺少自我思考,從而產生諸多疑慮。最后的解決方法只能是拿起最有依賴感和信任感的手機,撥通咨詢電話,問出自己本來應該知道的答案。
還有是對自我的不信任。老話有言“路在嘴上”,意思是自己不懂的就多問問。這句話放在平常生活中,不失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但是,面對不懂,是否自問真的不懂?就如魯迅先生《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提到的其中一種現象“不自信而信他”。不確定的,要打個電話問清楚。確定的,還要打個電話讓工作人員保證一遍。殊不知,那工作人員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重復了千千萬萬遍“嗯嗯,對的,就是這樣的,就是公告上有的。”明明自己能理解的問題,偏偏要詢問,尋求所謂的“安全感”,就是不自信在作祟。
其實,求職期間,問出一些“顯而易見”“明擺著”的滑稽問題,也不盡然就是不會思考、不去自信,而是太焦慮。在社會生活壓力不斷增大的今天,大學生即將離開象牙塔,通過社會經歷證明自己,一面要做畢業(yè)設計、寫畢業(yè)論文、準備畢業(yè)答辯,一面還要思考未來的社會定位,在浩瀚的招聘中找準適合自己的工作。而讓二十出頭的小姑娘小伙來獨自負擔自己的人生,確實壓力很大。于是,在要求“快速”的人生階段里,快點畢業(yè)、快點工作、快點獨立成為一切思維的出發(fā)點,隱形的焦慮讓部分求職中的大學生們忽略了冷靜的思考,忽視了對自己的信任。
當然,誰的青春沒有經歷過“不思考、不信任、太焦慮”這九個字?就像一個極力想要跑的更快一點的人,除非事先有足夠的加速階段,不然猛的速跑,難免跌跌撞撞。就讓大家多多包容、關愛可愛的求職大學生們。同時,也希望和祝愿求職大學生們在火熱的求職季冷靜、自信、有條不紊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讓思考成為一種力量。
不難想象,在電話另一方的人事局、招聘單位辦公人員接到類似尋求“安全感”的電話,解答著千篇一律的問題,才真是“累覺不愛”。深思這個現狀產生的原因,不復雜,就是九個字:不思考,不信任,太焦慮。
一直以來,用一句話、一個符號就表達情感的年輕人已經習慣片段式閱讀,習慣快速處理網絡信息。長期以來,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當自己獨自面臨問題時缺乏下意識的自我思考。因此,面對網上較多招聘信息,習慣性的走馬觀花,加上缺少“前人栽樹”,缺少同行交流,缺少自我思考,從而產生諸多疑慮。最后的解決方法只能是拿起最有依賴感和信任感的手機,撥通咨詢電話,問出自己本來應該知道的答案。
還有是對自我的不信任。老話有言“路在嘴上”,意思是自己不懂的就多問問。這句話放在平常生活中,不失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但是,面對不懂,是否自問真的不懂?就如魯迅先生《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提到的其中一種現象“不自信而信他”。不確定的,要打個電話問清楚。確定的,還要打個電話讓工作人員保證一遍。殊不知,那工作人員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重復了千千萬萬遍“嗯嗯,對的,就是這樣的,就是公告上有的。”明明自己能理解的問題,偏偏要詢問,尋求所謂的“安全感”,就是不自信在作祟。
其實,求職期間,問出一些“顯而易見”“明擺著”的滑稽問題,也不盡然就是不會思考、不去自信,而是太焦慮。在社會生活壓力不斷增大的今天,大學生即將離開象牙塔,通過社會經歷證明自己,一面要做畢業(yè)設計、寫畢業(yè)論文、準備畢業(yè)答辯,一面還要思考未來的社會定位,在浩瀚的招聘中找準適合自己的工作。而讓二十出頭的小姑娘小伙來獨自負擔自己的人生,確實壓力很大。于是,在要求“快速”的人生階段里,快點畢業(yè)、快點工作、快點獨立成為一切思維的出發(fā)點,隱形的焦慮讓部分求職中的大學生們忽略了冷靜的思考,忽視了對自己的信任。
當然,誰的青春沒有經歷過“不思考、不信任、太焦慮”這九個字?就像一個極力想要跑的更快一點的人,除非事先有足夠的加速階段,不然猛的速跑,難免跌跌撞撞。就讓大家多多包容、關愛可愛的求職大學生們。同時,也希望和祝愿求職大學生們在火熱的求職季冷靜、自信、有條不紊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讓思考成為一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