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詞匯解析
①extol the virtues = praise the good things。
②illusion = false idea。
③superior to =much better than。
④maintains = says, argues。
⑤glinting = shining in small flashes。
⑥tolerate = bear, stand, put up with。
⑦beyond me = beyond my understanding
第二段詞匯解析
①雙重否定結構(nor 和 without 表否定)表肯定。
②why 引導的主語從句中有一個 who引導的定語從句修飾 dwellers,還有一個 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作 pretend的賓語。
③obstinately = stubbornly。
Notes 學習筆記
詞組歸納
1.appeal to
2.regard as
3.look at
4.go into raptures
5.at the mere mention of
6.extol the virtue
7.under the illusion
8.superior to
9.fail to do sth.
10.get to work
11.the privilege of
12.do without
13.come up to
14.draw to a close
15.make do with
16.run wild
17.tuck away
18.prefer to
級首語· “這不是翻譯,是犯罪” ——試談英漢學術著作的翻譯
中國政法大學的蕭瀚老師曾在微博寫道:“ 傅雷先生一天翻譯 600 字,每每出版前的清樣上還改了又改,傅先生譯著等身,一代譯界巨擘,所謂‘ 傅體’,看過他譯的作品,再看別的譯本,常讀不下去。家父 23 年前來社科院參加外國文學培訓班時,羅大綱先生講課,說到一位譯者每天翻譯 10000 字,羅先生憤怒地說,這不是翻譯,是犯罪。”
總的來說,英漢翻譯界有大體上三類譯者,一類是英語科班出身,第二類是非英語專業(yè)出身,有自己的專長,第三類則是兩者的交匯。第一類譯者因為英語底子好,擅長翻譯文學類作品,而因知識儲備的缺陷,難以勝任學術著作的翻譯;第二類則在自己專長的領域,有學術基礎,但缺陷是英語水平不夠;理想的譯者自然是第三類,既英語好,又有學術基礎。
但現實情況并不理想,社會科學類別的譯者幾乎都是該學科的學者,本身英語水平存疑。就我個人經驗來看,以前仰各位學者之名,一度以為掛其名的譯著質量不錯,畢竟學者在該學科上還是有一定的學術功底的??墒?, 當我閱讀英語原著之后,再翻出中文譯著,甚至有些憤怒。羅大綱先生所言極是,這些學者不是在翻譯,而是在犯罪。如此多狗*不通的中文版得以出版發(fā)行,不但是對自己學術地位的褻瀆,更是對讀者的不尊重。 而英語不錯的英專學子又因其專業(yè)基礎不足而顯得與學術界脫節(jié)。沒有對相關學科的深刻理解難以勝翻譯之任。比如傳播學界一個非常簡單的術語“公關”,如果是英專的同學,自然而然翻譯成“ public relations”,也即公共關系。但問題是,中文語境下的公關與英文語境下的公關并不一致!美國學者看到 public relations 很可能第一反應是品牌管理。 這也是為什么中文大學一位曾留學美國的傳播學教授在其關于公關的論文中只好采取“ guan xi”(關系) 這個拼音另外加注釋的方式與國外學界接軌。
那我們有什么辦法提高國內學術著作的翻譯質量嗎?當然有,首先,你水平不夠,翻不了,完全可以選擇不翻譯,而不是硬著頭皮上。另外即便是水平夠了,也應該戒除浮躁,多下功夫,多翻文獻,謹慎謹慎再謹慎! 我所敬佩的社會學領域的翻譯家閻克文先生就值得我們學習,閻先生首先英語功底十分了得,其次先生本人就是社會學大家馬克斯·韋伯的研究專家,再次,先生翻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花了五年時間翻譯了韋伯小部分著作。其翻譯質量尤其放心,通過閻先生的注釋,能夠更好地理解韋伯的思想。這才是理想的翻譯家,可現在還有多少人在堅守知識的尊嚴與知識分子的本真?
讓我們學好英語,也學好專業(yè)課,說不定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也能在學術的殿堂做出自己的貢獻。
①extol the virtues = praise the good things。
②illusion = false idea。
③superior to =much better than。
④maintains = says, argues。
⑤glinting = shining in small flashes。
⑥tolerate = bear, stand, put up with。
⑦beyond me = beyond my understanding
第二段詞匯解析
①雙重否定結構(nor 和 without 表否定)表肯定。
②why 引導的主語從句中有一個 who引導的定語從句修飾 dwellers,還有一個 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作 pretend的賓語。
③obstinately = stubbornly。
Notes 學習筆記
詞組歸納
1.appeal to
2.regard as
3.look at
4.go into raptures
5.at the mere mention of
6.extol the virtue
7.under the illusion
8.superior to
9.fail to do sth.
10.get to work
11.the privilege of
12.do without
13.come up to
14.draw to a close
15.make do with
16.run wild
17.tuck away
18.prefer to
級首語· “這不是翻譯,是犯罪” ——試談英漢學術著作的翻譯
中國政法大學的蕭瀚老師曾在微博寫道:“ 傅雷先生一天翻譯 600 字,每每出版前的清樣上還改了又改,傅先生譯著等身,一代譯界巨擘,所謂‘ 傅體’,看過他譯的作品,再看別的譯本,常讀不下去。家父 23 年前來社科院參加外國文學培訓班時,羅大綱先生講課,說到一位譯者每天翻譯 10000 字,羅先生憤怒地說,這不是翻譯,是犯罪。”
總的來說,英漢翻譯界有大體上三類譯者,一類是英語科班出身,第二類是非英語專業(yè)出身,有自己的專長,第三類則是兩者的交匯。第一類譯者因為英語底子好,擅長翻譯文學類作品,而因知識儲備的缺陷,難以勝任學術著作的翻譯;第二類則在自己專長的領域,有學術基礎,但缺陷是英語水平不夠;理想的譯者自然是第三類,既英語好,又有學術基礎。
但現實情況并不理想,社會科學類別的譯者幾乎都是該學科的學者,本身英語水平存疑。就我個人經驗來看,以前仰各位學者之名,一度以為掛其名的譯著質量不錯,畢竟學者在該學科上還是有一定的學術功底的??墒?, 當我閱讀英語原著之后,再翻出中文譯著,甚至有些憤怒。羅大綱先生所言極是,這些學者不是在翻譯,而是在犯罪。如此多狗*不通的中文版得以出版發(fā)行,不但是對自己學術地位的褻瀆,更是對讀者的不尊重。 而英語不錯的英專學子又因其專業(yè)基礎不足而顯得與學術界脫節(jié)。沒有對相關學科的深刻理解難以勝翻譯之任。比如傳播學界一個非常簡單的術語“公關”,如果是英專的同學,自然而然翻譯成“ public relations”,也即公共關系。但問題是,中文語境下的公關與英文語境下的公關并不一致!美國學者看到 public relations 很可能第一反應是品牌管理。 這也是為什么中文大學一位曾留學美國的傳播學教授在其關于公關的論文中只好采取“ guan xi”(關系) 這個拼音另外加注釋的方式與國外學界接軌。
那我們有什么辦法提高國內學術著作的翻譯質量嗎?當然有,首先,你水平不夠,翻不了,完全可以選擇不翻譯,而不是硬著頭皮上。另外即便是水平夠了,也應該戒除浮躁,多下功夫,多翻文獻,謹慎謹慎再謹慎! 我所敬佩的社會學領域的翻譯家閻克文先生就值得我們學習,閻先生首先英語功底十分了得,其次先生本人就是社會學大家馬克斯·韋伯的研究專家,再次,先生翻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花了五年時間翻譯了韋伯小部分著作。其翻譯質量尤其放心,通過閻先生的注釋,能夠更好地理解韋伯的思想。這才是理想的翻譯家,可現在還有多少人在堅守知識的尊嚴與知識分子的本真?
讓我們學好英語,也學好專業(yè)課,說不定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也能在學術的殿堂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