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綜合素質》沖刺題12

字號:

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負重的河流
    黃毅
    這是每一本地理書上都提到過的河流,一條河流在哪里出現(xiàn),從哪里經過,又歸屬于哪里,絕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現(xiàn),再證明了作為一條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環(huán)峙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嶺,阻隔著一切來自其他世界的聲音,那些充滿雨意的雷聲只能在別人的天空奏響。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濕他鄉(xiāng)的夢。極度干旱的沙漠,*陳著對天空的次叩問,而降雨量幾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讓塔克拉瑪干落寞失意。這是一條多么率直的水系,坦蕩、剛烈而勇敢。該揚波的時候必定揚波,該隱忍的時候必定隱忍,該奔涌的時候一定奔涌,該瀠洄的時候就一定瀠洄;流就流出氣魄,縱橫捭闔,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韻味,一波三折,百轉千回。
    你再不會見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休整與放松;河水淺吟低唱,嚶嚶細語,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樣的贏弱,甚至有點可憐;而洪水期卻是生命的張揚與放縱,浩浩蕩蕩,左奔右突,把河床擴大到幾倍,處處呈現(xiàn)的是強悍與力量,時時迸射的是陽剛和霸氣。
    就是這樣一條河,終卻不能沖出沙漠。當塔里木河挾著昆侖山的冰雪,一路吶喊沖向沙漠的時候,塔克拉瑪干不動聲色,集合了億萬的沙粒,用柔軟的辦法,讓河水就范。當塔里木河切割開沙漠柔軟的皮膚,你看到河的確是贏家,可是到后,它卻銹蝕在沙漠的肌體里,終折斷;當塔里木河飽蘸著冰雪水,在塔克拉瑪干這張巨大的生紙上寫出一筆遒勁的點畫,那個2750公里的筆鋒卻在意猶未盡的時候,被沙漠吸盡了后的墨跡……有河總是有樹。樹是河流的另一種形式,是河流接近藍天白云的一種方式。站立起來的河,嘩嘩的林濤,讓鳥魚一樣游來游去。追隨塔里木河,是郁郁蒼蒼的胡楊林。他們高壯精神,粗枝大葉,緣著塔里木河這條蒼青的脈管,排列著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發(fā)。但是離塔里木河愈遠就愈讓人感到吃驚而漸漸地震驚——那是些脫去了綠色的樹——他們死了,但還以樹的姿態(tài)直立著。是塔里木河拋棄了他們,還是他們走得太遠?他們成了沙漠上沒有歸宿、沒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們永遠挺起胸膛在走,而永遠走不出這塊沙質的土地。
    塔里木河在不斷萎縮,他的退卻不僅讓百萬胡楊流離失所,更嚴重的是他直接讓我們人類自己飽嘗苦果。羅布泊這個巨澤的消亡,與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斷流,有著直接的關系。據(jù)清代《西域水道記》記載,羅布泊人“素習水居,不便陸徙”,而羅布泊據(jù)說在20世紀60年代還有水,徹底干涸也就是近幾十年的事。羅布泊人實際上應該是沙漠中的漁民,常以中空的胡楊樹一劈為二作為行舟,在水面往來穿梭,迅如利箭。如今沒有了水,羅布泊人只能以土為生。他們曾經以湖泊為伴,漁歌唱晚,漁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圍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會斷流?又何曾想到一片汪洋不見岸的大湖會徹底干涸?他們在羅布泊生活了幾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拋棄了!這是上蒼對他們的戲弄,還是對世代擁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經心和虛擲的懲戒?
    這是每一本地理書上都寫進去的河流。我們愈是熱愛,我們愈是慌恐;我們愈是負疚,我們愈是失魂落魄。一條河從昨天流到今天還要去明天,而我們的內心競不能輕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為什么這樣渾濁?為什么又這樣滯重?
    問題:
    (1)文中第六段寫胡楊林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①生動地刻畫出胡楊林堅韌頑強的形象,增強文章的感染力;②深化主題,以胡楊樹的生死暗示河流的變化,表現(xiàn)生命離開河流后的困頓;③由河到樹,由樹到人,承上啟下,結構更加嚴密。
    (2)從全文看,作者為什么說塔里木河是一條“負重的河流”?
    【參考答案】
    ①塔里木河身處沙漠,不得不與沙漠進行長期堅韌的較量;②塔里木河給沙漠帶來生命與文明,卻又不得不親歷文明的衰落;③塔里木河的奔騰和消失承載著人們的熱愛、慌恐等復雜情感,引發(fā)了沉重的思考。
    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笑的價值
    有一些事物,是在語言之外卻又不亞于語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因為,笑盡管沒有言辭,卻是除人以外任何動物都發(fā)不出來的。一只狗,躺臥在爐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嗚咽,或因歡樂而吠叫,我們自會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覺有什么怪異之處。然而,假如它放聲大笑呢?假如,當你走進房間,它不是搖尾吐舌,表示見到你時的歡愉,而是發(fā)出一串咯咯的笑聲——咧著大嘴笑——笑得渾身直哆嗦,顯出極度開心的種種神態(tài)呢?那樣,你的反應一定是驚懼和恐怖。
    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純然是屬于人的。
    笑因何而起,我們幾乎莫名其妙,它何時發(fā)生,也難以說清。幽默是頂峰,只有罕見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鳥瞰整個人生的全景。喜劇則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著瑣細的偶發(fā)的事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鏡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過的人們身上無傷大雅的瑕疵和怪癖。笑,比其他任何東西都更能幫助我們保持平衡感;它時時都在提醒著,我們不過是人,而人,既不會是完美的英雄,也不會是十足的惡棍。一旦我們忘卻了笑,看人看事就會不成比例,失去現(xiàn)實感。
    要做到能夠嘲笑一個人,你首先必須就他的本來面目來看他。財富、地位、學識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過是表面的積累,切不可讓它們磨鈍喜劇精神的利刃。孩子們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識人的慧眼,婦女對人的性格則常常具有銳利的洞察力??梢?,婦女和兒童是喜劇精神的主要執(zhí)行官。這是因為,他們的眼睛沒有被學識的云翳所遮蔽,他們的大腦也沒有因塞滿書本理論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舊保存著原有的清晰輪廓。我們現(xiàn)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長過速的丑惡的贅疣,那些華而不實的矯飾,世俗因襲的正統(tǒng),枯燥乏味的虛套,害怕的就是笑的閃光,它猶如閃電,灼得它們干癟蜷縮起來,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正因為孩子們的笑具有這樣的特性,那些自慚虛偽的恐懼怕孩子;或許也正是由于同樣的原因,在以學識見長的行當里,婦女們才遭人白眼相待。她們之所以危險,是因為她們會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話中的那個孩子,當長輩們都朝著國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輝煌袍服頂禮膜拜時,他卻直說國王是光著身子的。
    ___我們熱衷于參加葬禮、探望病人,遠勝于參加婚禮和慶典;我們頭腦中總擺脫不掉一個老觀念,認為眼淚里含有某種美德,而黑色是相宜的服色。___
    真的,沒有什么比笑更難做到,也沒有什么比笑更可貴的了。
    問題:
    (1)文章中“笑的價值”包含哪些內容?請簡要概括。
    【參考答案】
    笑可以使人與動物相區(qū)別;笑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來面目。
    (2)文中畫線的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看法?它對論述“笑的價值”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
    人們通常認為悲傷是更可貴的情感,但作者對這一看法持否定態(tài)度。這段話反證了笑更難做到也更可貴。
    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某日,某小學二年級學生在學校的音樂教室里上音樂課,音樂老師丁某彈鋼琴時,坐在下面的王同學一直在說話。丁老師開始“警告”王同學:“在課堂上不要講話了,如果再講話,就用膠帶紙把嘴巴封起來?!钡跬瑢W沒有聽老師話,又開始自言自語。這回,丁老師火了,立刻站起來,走到王同學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膠帶紙貼在了他的嘴上。在場所有同學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王同學卻淚流滿面,痛哭不已。丁老師沒有理會,繼續(xù)上課。就這樣,王同學被封住嘴巴上完了音樂課,在同學們的笑聲中哭到了下課。
    問題:請根據(jù)相關知識分析上述案例。
    【參考答案】材料中,丁老師的做法違背了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相關要求,需要加以改進。
    首先,違背了關愛學生的相關要求。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材料中,丁老師用膠帶封住王同學的嘴,沒有尊重學生的人格,并且用這種方式諷刺挖苦學生,變相體罰學生,違背了關愛學生的相關要求。
    其次,違背了為人師表的相關要求。教師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舉止文明。材料中,丁老師用膠帶封住學生的嘴,給其他同學樹立了不好的榜樣,沒有做到嚴于律己,以身作則,違背了為人師表的相關要求。
    總之,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循循善誘,以理服人,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嚴律律己,為人師表,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根本天職。
    4.王老師是某市初級中學特級教師,“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是她從教35年始終堅持的教育格言。她用自己樸實的工作作風和“讀懂學生,科學地愛生”的“換位思考”德育藝術,使教育產生了大的效果。
    ,王老師班上有三名同學在逛超市時看到幾枝喜歡的圓珠筆,一時控制不住,悄悄放進了自己的口袋。
    王老師得知后并沒有對其嚴厲批評,而是去超市買了三支筆送到學生家中,用真誠喚醒了孩子們的良知。
    可見,當學生犯錯誤本該受到責罰時,如果我們以“假如我是學生”的情感去體會孩子的內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們的“荒唐”,寬容他們的“過失”,有禮貌地對待他們,讓他們時時體驗到一種高于母愛、超越友情的師生情,這就可能成為學生改正錯誤的內在驅動力。對孩子來說,有時候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
    請評析王老師的做法,并且結合案例說明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怎樣“換位思考”來鼓勵或喚醒犯錯誤的學生?
    【參考答案】人性化的教育就是要求教師將心比心,和學生做一個換位思考。想想遇事時我們會想得到什么,不希望得到什么,然后就把想要的給予學生,避免將害怕得到的施加給學生,那么,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怎么樣進行“換位思考”?
    (1)賞學生所長。學生有被欣賞、肯定的欲望。教師要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贊揚他們的優(yōu)點,就能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
    (2)除學生所疑。教師要授業(yè)解惑。還要信任學生,解放學生。把教師“導”轉化為學生的探索性研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寬學生之過。教師要諒解學生的過錯。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睂W生的錯誤要客觀分析,正確面地,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
    教師要了解他們在想什么。只有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中,在實際工作中從學生的利益出發(fā),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5.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小劉到某小學工作以來注重尖子生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的尖子生多次在全校學生詩歌比賽、演講比賽中獲得好的成績。但校長發(fā)現(xiàn)她經常對那些不聽課、頑皮、不講衛(wèi)生的學生采取罰站、不許進教室、罰打掃衛(wèi)生等措施懲罰他們。家長知道后,多次找她交換意見,但小劉不但不以為然,而且還對家長進行批評。
    問題:請運用所學習的教師職業(yè)道德知識對小劉的做法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小劉的做法是錯誤的。(1)小劉違背了愛國守法這一教師職業(yè)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教師要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guī),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2)小劉違背了關愛學生這一教師職業(yè)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對后進生的轉變更需要教師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3)小劉沒有做到尊重家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合作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而尊重是教師與家長溝通合作的前提。
    6.閱讀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問題。
    關于價值概念的理解
    ①近些年來,價值觀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但是,作為價值觀核心概念的“價值”及相關概念,在國內理論界一直存在著許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響了我們對價值觀問題的理解,因而有必要理清一些基本概念。
    ②現(xiàn)代價值觀的“價值”概念,直接來自于經濟學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但就其拉丁詞的本義和現(xiàn)代哲學語境中的含義而言,卻遠遠超出了經濟學的范疇,是一個包含倫理學、美學、宗教學、政治學所指的具體價值形態(tài)的,與“善”通用的概念。因而,價值首先指的是人們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著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經濟學意義的含義只是第二位的。
    ③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對價值的界說,恰恰是這種意義的倒置。無論是過去把“價值”歸結為“效用”,還是現(xiàn)在把價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證。如此一來,價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見了,因而也就談不上對各種效用和利益問題的批判性審視了。其實,正是價值由現(xiàn)實趨向理想的向度,在人們的觀念世界聳立起一個與完滿和終極的整體相關聯(lián)的價值觀。所以,作為人的生命之自覺形態(tài)的價值觀,不僅能夠引導人們追求自身的利益,協(xié)調人們之間的利益沖突,還能夠召喚人們不斷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實現(xiàn)自由全面的發(fā)展。
    ④如果把價值歸結為利益,又進而把利益作為思想的坐標,那就只能產生功利的并且是近似的價值觀——以官職、金錢、稱號等外在形式化的東西作為人的價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實學、精神境界。的確,“名利”并不純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構成人的社會規(guī)定性的要素,這些要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證人的社會存在和能力,在現(xiàn)代社會尤其如此。但是,這些東西只是人們借以實現(xiàn)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們在某一社會中普遍地陷入名韁利索,人的生命價值的平等和人格尊嚴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維護,那么這個社會就“異化”了。這也是我們反對把“價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問題:
    (1)文章第③自然段提出了“與完滿和終極的整體相關的價值觀”,請簡要闡述這個價值觀所產生的作用。
    (2)文章結尾畫線處“反對把‘價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這個“根本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
    (1)①引領人們用積極的行為爭取達到自身的利益,并協(xié)調人際利益關系;
    ②召喚人們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③使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成為現(xiàn)實。
    (2)如果認為價值就是利益,只能產生功利,追求諸如官職、金錢、稱號等外在形式化東西的價值觀。社會因而會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維護人的生命價值的平等和人格尊嚴。社會就會被“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