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申論《綜合應用能力》試題

字號:


    案例分析題
    材料1:
    看到一盒益達口香糖,打開微信,對著瓶身的條形碼一掃,手機立即顯示易訊、亞馬遜、當當和1號店都有售。其中,易訊賣9.9元,當當賣9.9元,亞馬遜中國賣11塊,1號店賣10塊。其中當當。點開易訊的鏈接,選擇微信支付,若已開通微信支付,直接輸入密碼即可進行消費;若未開通微信支付,提交訂單綁定銀行卡、設定支付密碼,驗證后即可進行消費。
    掃一掃,掃出新世界。這是微信5.0里對掃一掃的強大功能給出的定位。掃一掃,將線下和線上、人和機、物和網(wǎng)完美的結合起來。而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因為微信支付的加入,線下和線上、人和機、物和網(wǎng)才真正形成了一個了圓。
    材料2:
    日前,一些人利用微信“朋友圈”散布“警方在醫(yī)院門口擊斃暴恐分子”“西四環(huán)又現(xiàn)不明槍聲”等謠言,被依法查處。一石激起千層浪,案件引起很多人“吐槽”:“是該管管了”“別讓謠言污染“朋友圈”……
    “所有的邪惡中,謠言散播最快”??纯催@些年微信上瘋傳的假消息,“酒駕一律拘役六個月”“暴恐分子扮成干活的人敲門施暴”等,無一不傳播著混淆視聽、制造恐慌的負能量。前段時間,“人販子進京”謠言滿天飛的時候,一些很少上網(wǎng)的老人,都心急火燎提醒子女“看住孩子”。
    最近,國信辦發(fā)布了“微信十條”,用文明法治為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立規(guī)矩,可謂驅散謠言霧霾的“及時雨”。前幾天,就在各方心系魯?shù)闉膮^(qū)之際,一些造謠者卻趁機生事,網(wǎng)友憤然疾呼“有一種支援叫做‘不造謠’,有一種真情叫做‘不傳謠’”。這些都說明,向謠言亮劍,傳遞微信正能量,是人們迫切的心聲,更是不可撼動的社會共識。
    問題:
    1.聯(lián)系當前實際,分析“微信”的利與弊。
    2.針對如何防止微博散播謠言,談談你的措施。
    參考答案:
    1.聯(lián)系當前實際,分析“微信”的利與弊。
    利:一是微信更便捷、方便大家快速獲取信息;二是微信中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發(fā)布者,相互溝通生活、交通瑣事、傳播八卦新聞等,信息多元化、多效化,更有趣;三是微信能夠傳遞傳統(tǒng)媒體電視、報紙上看不到個人觀點,每個人都可以參與評論,主導事實的傳遞。
    弊:一是微信式的微閱讀給深度閱讀帶來障礙,一條微信用不到一分鐘,隨時隨地的微化閱讀,會讓大家形成閱讀惰性;加之微信內(nèi)容的個人生活化,基本是無效閱讀。二是微信中的信息無法鑒別真?zhèn)?,給別有用心者帶來可乘之機,散播謠言,損人利己,甚至禍國殃民。三是微信方便大家快捷捕捉信息的同時,也造成“微控”人的信息焦慮,面對微信的時間管理能力受到挑戰(zhàn)。
    2.針對如何防止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散播謠言,談談你的措施。
    一、對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的供應商進行規(guī)范,要求取得相關資質、落實安全管理責任、保護用戶隱私,接受社會監(jiān)督,及時處理舉報信息等。
    二、對公眾信息服務者開設公眾帳號,要求必須通過供應商的審核方可廣泛發(fā)布。
    三、對時政類文章的發(fā)布采取更加嚴格的限制措施,要求公眾號管理者必須具備相關資質。
    四、要求微博用戶在注冊帳號的時候必須簽訂協(xié)議,承諾遵守法律法規(guī),同時必須提供真實姓名,即所謂的“實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