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雞兔同籠說課稿

字號: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九單元數(shù);
    一、說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編排特點;“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數(shù)學趣題,;
    (二)說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嘗試不同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過;過程與方法:經歷“雞兔同籠”問題的探究與解答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我;
    (三)說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雞 兔 同 籠》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九單元數(shù)學廣角中—《雞兔同籠》教學內容。下面,我運用新課標理念,從以下幾個方面: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的預測、板書設計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編排特點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數(shù)學趣題,早出現(xiàn)在《孫子算經》中。教材在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廣角中安排“雞兔同籠”的教學內容,其教學方法與常規(guī)課不同。數(shù)學廣角重在向學生滲透一些數(shù)學思想方法,并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因此,在教學此內容時,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代數(shù)方法的一般性。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嘗試不同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體會代數(shù)方法的一般性。并能運用畫冊圖法、列舉法、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雞兔同籠”問題的探究與解答過程,體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假設、有序等數(shù)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我國古代數(shù)學問題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雞兔同籠”問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解題思路。
    二、說學情分析:
    “雞兔同籠”問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難于理解,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雖然具備了應用逐一嘗試法、列表法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他們已初步接觸多種解題策略,會一些基本的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方法。學生已初步具備一定的歸納、猜想能力,但是在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方面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利用班班通,ppt課件引導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交流、畫圖分析、歸納推理等方法,進行嘗試、探究、自主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探索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
    學法:引導學生運用動手操作、觀察發(fā)現(xiàn)、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進行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老師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時我共設計了”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知識運用-總結反饋”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
    利用ppt課件,從《孫子算經》中的一道古代數(shù)學趣題入手,從而引出課題并板書課題。目的是為了給數(shù)學課堂帶來了濃厚的數(shù)學文化氣息,讓我們的學生感受到我國數(shù)學文化的源遠流長,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二環(huán)節(jié):自主控究: 利用ppt課件出示例1: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shù),有8個頭,從下面數(shù),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只?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從這個題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這里還隱藏了什么條件?(目的是引導學生說出雞兩只腳,兔四只腳。)
    雞和兔各有幾只呢?我們不妨猜想看看。此時老師適時引導學生有順序的猜。為下一步列表做準備。
    學生獨立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教師巡視指導,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交流。 第三環(huán)節(jié);合作交流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小組討論、合作交流,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例1中的問題,在這里我只要求學生說出解決的思路即可。我讓學生大膽的進行猜測、嘗試,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第四環(huán)節(jié):展示提升
    在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解決例1問題的畫圖法,列舉法和假設法。并引導學生找出畫圖法、列舉法和假設法的優(yōu)劣所在,并重點介紹取假設法。幫助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假設法的策略,并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佳方法。
    第五環(huán)節(jié):知識運用:
    通過練習,加深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并讓學感受到《雞兔同籠》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六環(huán)節(jié):總結反饋:
    通過提問的方式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總結。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讓每個學生建構自己的
    知識體系。
    五、說教學效果預測:
    數(shù)學不僅僅要讓學生學會計算、解決實際的問題等,還要通過如“雞兔同籠”問題的學習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我估計,在“雞兔同籠”整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在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的價值和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教學效果應該不錯吧! 六、說板書設計:
    雞兔同籠
    例1: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shù),有8個頭,從下面數(shù),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只?
    畫圖法:略
    列表法: 假設法:假設8只都是雞,那么兔有:(26-8×2)÷(4-2)=5(只)
    雞有:8-5=3(只) 我覺得這樣簡單、整齊的板書,對幫助學生的理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補充材料:
    2.雞和兔各有幾只呢?我們不妨猜想看看。此時老師適時引導學生有順序的猜。為下一步列表做準備。
    3. 老師為每一位同學都準備兩種學習材料。出示表格和圖片。組織學生選擇適合地方法進行探究。在教師巡視中抽取典型。
    4.接下來介紹列表法:
    課件出示學生的表格進行回報,當學生說出“7只雞,1只兔子”,問是怎樣計算出的腿數(shù)呢?”7×2+1×4=14+4=18
    問“3只雞,5只兔子是26條腿嗎?”3×2+5×4=6+20=26
    如果學生得到答案不再實驗,教師追問“為什么不再實驗下去了?”
    學生:雞在減少,兔在增加,腳也在增加。每減少一只雞,增加一只兔,腳的總只數(shù)增加兩只。
    我總結:這其實就是按順序列表的方法。這樣我們也就用列表法解決了這個問題。 還有沒有更快的方法呢?過渡到“假設法”
    問:學生覺得這種方法怎么樣?簡便、快捷。有哪些同學利用8個圓來解答的?誰愿意來給大家講一講?
    學生有兩種可能,一是先假設8只全是雞,每只雞有兩只腳,這樣就先畫16只腳,指一名學困生列出算式:8×2=16(只)而題目中說共有26只腳,還少多少只腳,再指一名學困生列出算式:26-16=10(只)這說明有一些兔子被算成了雞,而每只兔子算成了雞就少了兩只腳,列出算式:4-2=2(只),10條退給幾只兔子,列式:10÷2=5,于是我們就給其中的五只雞都添上兩只腳變成兔,這樣就有26只腳了。5只雞變成了5只兔,這里的5就是兔的只數(shù)。這里我預設到學生解答時很有可能把雞和兔的只數(shù)答反了,所以我著重強調這里的5是兔的只數(shù)。
    二是假設8只小動物都是兔,展示方法。指一名學困生仿照老師的畫法,邊說邊講(我的設計意圖是對于學困生需要老師適時地站出來引領學生進行探索,通過一些有效的數(shù)學模型,來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解決問題的臺階,使他們掌握方法,體驗成功。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他們感覺不出自己是學困生,因為課堂上也有他們的精彩表現(xiàn),只是和優(yōu)等生的難度不同,他們只是老師心目中的學困生,而不是學生眼中的學困生。)
    我指出:這兩種方法都是假設的,一種假設的全是雞,一種假設的全是兔。像這樣的方法,我們可以稱它“假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