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內蒙古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一

字號:


     1、在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通貨膨脹()。
     A.不會發(fā)生
     B.可能發(fā)生
     C.取決于商品數(shù)量
     D.必然會發(fā)生
     2.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在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中,()。
     A.意識是第一性的
     B.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決定性的
     C.物質是第一性的
     D.物質和意識都是決定性的
     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
     A.各國民間的國際金融組織
     B.政府間的國際金融組織
     C.歐洲的國際資本市場
     D.西歐和北美的國際資本市場
     4、“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钡拿愿嬖V人們的哲理是()。
     A.沒有量變,就不會有質變,量變會引起質變
     B.沒有質變,就不會有量變,質變優(yōu)于量變
     C.沒有質量互變,就沒有事物的發(fā)展
     D.沒有量,就沒有質,質是量的積累
     5、()是促進人類社會向前發(fā)展的最終決定性因素。
     A.生產關系
     B.生產力
     C.生產要素
     D.生產方式
     6、我國倡導并奉行的國與國之間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是()。
     A.互不侵犯
     B.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
     C.互不干涉
     D.平等互利
     7、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
     A.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B.“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C.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D.發(fā)展生產,共同致富
     8、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經濟建設提供政治保證的是()。
     A.改革開放
     B.黨的建設
     C.四項基本原則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9、鄧小平理論成熟的標志是()。
     A.南方談話
     B.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C.提出了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
     D.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0、人民民主專政()。
     A.是一種專政而不是一種民主
     B.是一種民主而不是一種專政
     C.是一種對全體公民的民主
     D.是一種新型專政的國家制度
     參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A
     【解析】通貨膨脹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于貨幣實際需求,即現(xiàn)實購買力大于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xù)而普遍上漲的現(xiàn)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紙幣是由國家發(fā)行并強制流通的價值符號,在貨幣流通的條件下,如果紙幣的發(fā)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數(shù)量,多余的部分繼續(xù)流通,就會造成通貨膨脹。金屬貨幣本身具有價值,可以作為貯藏手段。當金屬貨幣的數(shù)量超過流通中的需要量時,一部分金屬貨幣便退出流通,被貯藏起來,因而不會貶值。本題正確答案為A。
     2.
     【答案】C
     【解析】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和反映。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像。故正確答案為C。
     3.
     【答案】B
     【解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政府間國際金融組織,它是根據(jù)1944年7月簽訂的《國際貨幣基金協(xié)定》,于1945年12月27日與世界銀行同時成立的。其宗旨是穩(wěn)定國際匯兌,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貨幣問題上促進國際合作,并通過提供短期貸款,解決成員國國際收支暫不平衡時產生的外匯資金需求。本題正確答案為B。
     4.
     【答案】A
     【解析】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一個量變的積累過程,沒有量變的積累,質變就不會發(fā)生。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B、C、D項的表述都是錯誤的。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A。
     5.
     【答案】B
     【解析】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類社會各個不同的社會形態(tài)由低級向高級的更替和發(fā)展,每一新的社會形態(tài)由初步形成到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以致最后走向滅亡或消亡的過程,歸根到底都是由生產力的發(fā)展所決定的。無論什么樣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都要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如果它們不能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要求,而成為生產力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障礙,那就必然發(fā)生調整和變革。生產力的發(fā)展決定著生產關系以及上層建筑的變化方向和發(fā)展趨勢,從而最終決定著人類社會的整個歷史發(fā)展進程。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6.
     【答案】B
     【解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其中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核心和基礎,它是建立和發(fā)展國家正常關系的先決條件。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7.
     【答案】C
     【解析】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本題正確答案為C。
     8.
     【答案】C
     【解析】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奮斗。其中,經濟建設是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是基本路線的核心和主體;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為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政治保證;改革開放是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為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動力。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9.
     【答案】A
     【解析】鄧小平理論從形成到發(fā)展,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二大,在撥亂反正和改革起步的過程中,鄧小平理論初步形成;第二階段,從黨的十二大到黨的十三大,在全面改革初步推進的過程中,鄧小平理論形成輪廓;第三階段,從黨的十三大到黨的十四大,在改革進一步深化的過程中,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為標志,鄧小平理論走向成熟,形成完整的科學體系;第四個階段,黨的十四大以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從多方面推進鄧小平理論的發(fā)展。1997年召開的黨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鄧小平理論”這一科學概念,科學闡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并且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明確寫進了黨章。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10.
     【答案】D
     【解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政權在人民內部實行民主,逐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對境內外敵對勢力和犯罪分子實行專政。它是一種新型民主和新型專政相結合的國家政權。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