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韓琦傳》2017中考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參考答案

字號:

【文言文閱讀】請同學們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宋史·韓琦傳》,并回答問題。
    韓琦,字稚圭,相州安陽人。琦風骨秀異,弱冠舉進士,名在第二。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賢院、監(jiān)左藏庫。時方貴高科,多徑去為顯職,琦獨滯箢庫,眾以為非宜,琦處之自若。
    歷開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諫。時宰相王隨、陳堯佐,參知政事韓億、石中立,在中書罕所建明,琦連疏其過,四人同日罷。又請停內(nèi)降,抑僥幸。凡事有不便,未嘗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紀綱、親忠直、遠邪佞為急,前后七十余疏。王曾為相,謂之日:“今言者不激,則多畏顧,何補上德?如君言,可謂切而不迂矣。”曾聞望方崇,罕所獎與,琦聞其語,益自信。
    益、利歲饑,為體量安撫使。異時郡縣督賦調(diào)繁急,市上供綺繡諸物不予直,琦為緩調(diào)蠲給之,逐貪殘不職吏,汰冗役數(shù)百,活饑民百九十萬。
    趙元昊反,琦適自蜀歸,論西師形勢甚悉,即命為陜西安撫使。元昊介契丹為援,強邀索無厭,宰相晏殊等厭兵,將一切從之。琦陳其不便,條所宜先行者七事,繼又陳救弊八事。謂:“數(shù)者之舉,謗必隨之,愿委計輔臣,聽其注措?!钡巯ぜ渭{。時二府合班奏事,琦必盡言,雖事屬中書,亦指陳其實,、同列或不悅,帝獨識之,曰:“韓琦性直。”
    琦蚤有盛名,識量英偉,臨事喜慍不見于色。論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其為學士臨邊,年甫三十,天下已稱為韓公。嘉祜、治平間,再決大策,以安社稷。當是時,朝廷多故,琦處危疑之際,知無不為、或諫日:“公所為誠善,萬一蹉跌,豈惟身不自保,恐家無處所。”琦嘆曰:“是何言也人臣盡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敗天也豈可豫憂其不濟遂輟不為哉?!甭?wù)呃⒎?。(本文出自《宋史》卷三百一十二·列傳第七十一,?nèi)容有刪改)
    問題:
    1、下列選項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其中正確的一項是____?
    A、是何言也/人臣盡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煲玻M可豫憂其不濟/遂輟不為哉
    B、是何言也/人臣盡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敗天也/豈可豫憂/其不濟/遂輟不為哉
    C、是何言也/人臣盡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煲玻M可豫憂/其不濟/遂輟不為哉
    D、是何言也/人臣盡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煲玻M可豫憂/其不濟遂/輟不為哉
    2、下列選項對文中加點同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
    A、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對人稱字是出于禮貌和尊敬。
    B、古人二十歲時行冠禮,戴上成人的帽子,但體猶未壯,故男女此年歲稱為“弱冠”之年。
    C、司諫,是對君主、官吏的過失直言規(guī)勸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分左、右司諫,右司諫為大。
    D、疏,又稱奏議,是封建社會歷代臣僚向帝王進言使用文書的統(tǒng)稱,上奏文書又稱為奏疏。
    3、下列選項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
    A、韓琦風骨秀異,弱冠之年考取進士第二名,可是只任了個管理庫藏的小官,很多人都認為很不合適,但他卻并不在意。
    B、任職諫官,韓琦敢于直諫,諍言讜議,為了罷免無所作為的宰相王隨等,接連上疏七十余次,終于王隨等四人同日被免。
    C、無論是多故之時,還是危疑之際,韓琦為官始終替朝廷著想,盡力事君,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
    D、趙元昊反,強索無厭,宰相晏殊等一切從之,韓琦上七事奏堅決反對,接著又陳述救弊八事、仁宗極為贊賞、悉數(shù)采納。
    4、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曾聞望方崇,罕所獎與,琦聞其語,益自信。
    (2)琦蚤有盛名,識量英偉,臨事喜慍不見于色。
    參考答案:
    1、選擇A。(原文:“是何言也,人臣盡力亊君,死生以之。至于成敗,夭也,豈吋豫憂其不濟,遂輟不為哉?!保?BR>    2、選擇B。(解析:“谷時候的人二十歲時行冠禮”“男女此年歲稱為‘弱冠’”有誤,男子二十歲稱“弱冠”,女子二十歲不稱“弱冠”’也不行“冠禮”。)
    3、選擇B。(解析:進凍上疏七十余次并不全是為了罷免宰相王隨等。)
    4、(1)這時王曾聲望正高,很少去表揚獎勵別人,韓琦聽了他的話之后,更加堅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對朝廷是有益的。
    (2)韓琦早有盛名,見識氣量比較遠大,遇亊喜怒都不在臉而上表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