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模擬考2017(選擇題)
一、選擇題(60分,2分/空,每項只有一個選項)
1.下列關于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在細胞內寄生并依賴于細胞的能量和代謝系統(tǒng)復制增殖
②沒有細胞結構,但有呼吸和生物合成等代謝的酶系
③僅有一種核酸,DNA或RNA
④消滅侵入機體細胞的病毒需依靠細胞免疫
⑤同所有生物一樣,能夠發(fā)生遺傳、變異和進化
⑥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
A.①③⑤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
2.對下列幾種微生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①酵母菌?、谌樗峋、巯趸毦、芩{藻?、轃煵莼ㄈ~病毒?、轙2噬菌體
A.從組成成分上看,所有生物都含有蛋白質和DNA
B.從結構上看,①為真核生物,②③④⑥為原核生物
C.從同化作用類型上看,①②為異養(yǎng)型,③④為自養(yǎng)型
D.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上看,①②③是分解者,④是生產者
3.如圖所示,abcd為物鏡和目鏡長度,ef為觀察時物鏡與標本切片距離大小.如獲得最多細胞的觀察效果,其正確組合是( )
A.acf B.bdf C.bce D.bde
4.使用顯微鏡觀察某生物細胞結構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低倍鏡下發(fā)現(xiàn)一細胞在視野的右上方,此時應向左下方移動裝片才能將其移到視野中央,然后轉動轉換器換高倍鏡
B.在10x物鏡和10x目鏡下,顯微鏡的視野被16個細胞充滿,若轉動轉換器換40x的物鏡后,還能在視野中觀察到4個細胞
C.視野中有異物,轉動目鏡發(fā)現(xiàn)異物不動,移動裝片異物也不動,則異物可能在物鏡上
D.使用高倍鏡觀察時,先用粗準焦螺旋調節(jié),再用細準焦螺旋調節(jié)
5.下列有關“細胞學說”建立過程的順序中,正確的是( )
①顯微鏡下的重大發(fā)現(xiàn)(虎克﹣﹣發(fā)明顯微鏡);
②理論思維和科學實驗的結合(施旺﹣﹣《關于動植物的結構和一致性的顯微研究》);
③細胞學說在修正中前進(德國魏而肖﹣﹣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④人體的解剖和觀察(比利時維薩里﹣﹣《人體構造》).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6.下列實驗試劑或材料與其實驗名稱不相符合的是
A.甲基綠吡羅紅——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B.澄清石灰水——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C.斐林試劑——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
D.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檢測呼吸作用產生CO2的多少
7.心房顫動(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并且危害嚴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機制是核孔復合物的運輸障礙。據此分析正確的是( )
A.人體成熟的紅細胞中核孔數(shù)目很少,因此紅細胞代謝較弱
B.tRNA在細胞核內合成,運出細胞核發(fā)揮作用與核孔復合物無關
C.核孔運輸障礙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編碼核孔復合物的基因發(fā)生突變所致
D.核膜由兩層磷脂分子組成,房顫的成因與核膜內外的信息交流異常有關
8.自養(yǎng)生物和異養(yǎng)生物的根本區(qū)別是( )
A.能否進行有氧呼吸 B.能否將外界無機物合成自身有機物
C.能否進行光合作用 D.能否進行化能合成作用
9.如圖是由3個圓所構成的類別關系圖,其中Ⅰ為大圓,Ⅱ和Ⅲ分別為大圓之中的小圓。符合這種類別關系的是( )
A.Ⅰ脫氧核糖核酸 Ⅱ核糖核酸 Ⅲ核酸
B.Ⅰ生態(tài)系統(tǒng) Ⅱ種群 Ⅲ群落
C.Ⅰ固醇 Ⅱ膽固醇 Ⅲ 維生素D
D.Ⅰ原核生物 Ⅱ細菌 Ⅲ真菌
10.如圖中甲、乙、丙所示為組成生物體的相關化合物,乙為一個有α、β、γ三條多肽鏈形成的蛋白質分子,共含271個氨基酸,圖中每條虛線表示由兩個硫基(—SH)脫氫形成一個二硫鍵(—S—S—)。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甲為組成乙的基本單位,且乙中最多含有20種甲
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對分子質量比原來減少了4832
C.丙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且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D.如果甲中的R為-C3H5O2,那么由兩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個H
11.有關實驗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綠葉色素的分離實驗中,濾紙條上葉黃素擴散速度最快
B. 用健那綠處理小麥根尖后在高倍鏡下可見藍綠色線粒體和綠色葉綠體
C.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的實驗,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液對細胞染色
D. 用小麥根尖觀察有絲分裂的操作步驟依次是解離、染色、漂洗、制片
12.“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正確的實驗步驟是( )
A.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水解→沖洗→染色→觀察
B.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染色→沖洗→水解→觀察
C.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水解→染色→沖洗→觀察
D.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沖洗→水解→染色→觀察
13.細胞之間通過信息交流,保證細胞間功能的協(xié)調。關于細胞間信息交流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B細胞與乙細胞上受體化學本質都是糖蛋白
B.圖2可以表示精子與卵細胞的識別
C.細胞膜上的受體是細胞間信息交流必不可少的結構
D.激素隨血液運輸?shù)饺砀魈?,與靶細胞的細胞膜表面的受體結合,將信息傳遞給靶細胞
14.下面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與分泌過程示意圖(其中a、b、c、d、e 表示細胞結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圖中a、b、c 和 d 依次表示內質網、高爾基體、囊泡和細胞膜
B.圖中所示過程中a的膜面積會減小,d的膜面積會增大
C.圖中的激素蛋白可能是胰島素、性激素等
D.圖中所示的過程不可能發(fā)生在藍藻細胞中
15.向一裝有2/3 容積葡萄糖溶液的錐形瓶中加入適量酵母菌,密封并靜置一段時間后通入充足的氧氣,此后錐形瓶中最可能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 )
A.葡萄糖的濃度降低 B.酒精的濃度降低
C.酵母菌的數(shù)量減少 D.CO2 的釋放量減少
16.溶酶體具有細胞內消化的功能,其內部的水解酶的最適PH在5.0左右,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其內的多種水解酶是由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的
B.該細胞器能分解細胞內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和侵入細胞的細菌等
C.正常狀態(tài)下該細胞器對自身機體的細胞結構無分解作用
D.吞噬細胞吞入的大分子物質形成的泡狀結構可和溶酶體膜融合
17.下列內容為葉綠體和線粒體所共有的是( )
① 具有雙層膜結構 ②含少量DNA和RNA ?、凵顒又心墚a生氧氣
④生命活動中能產生二氧化碳 ⑤生命活動中能產生ATP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⑤
18.下列關于“主要”的說法中,正確的有幾項
①細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 ?、谕愣构夂献饔玫闹饕獔鏊侨~綠體
③人體肝細胞的DNA主要分布于細胞核中 ?、艿鞍踪|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⑤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 ?、尥愣沟倪z傳物質主要是DNA
A.5 B.4 C.3 D.2
19.如圖所示各曲線所代表的生物學含義及描述正確的是( )
A.甲圖表示人的成熟紅細胞中ATP生成速率與氧氣濃度的關系
B.乙圖所示物質運輸速率不受呼吸酶抑制劑的影響
C.丙圖表示酵母菌呼吸時氧氣濃度與CO2產生量的關系,a點時產生ATP最多
D.丁圖表示小鼠體內酶活性與外界環(huán)境溫度的關系
20.用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制備“觀察細胞質壁分離實驗”的臨時裝片,觀察細胞的變化。下列有關實驗操作和結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質壁分離的細胞原生質層與細胞壁之間充滿了清水,液泡顏色更深
B.當質壁分離不能復原時,細胞仍具正常的生理功能
C.用不同濃度的KNO3溶液處理細胞后,均能觀察到質壁分離及其復原現(xiàn)象
D.質壁分離與復原的實驗也可用來測定植物細胞液的相對濃度
21.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原理、方法和步驟分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氫氧化鈉在瓊脂塊上的擴散深度可以反映物質運輸?shù)男?BR> B.選用紫色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觀察質壁分離現(xiàn)象時,觀察不到染色體
C.科學家運用熒光標記法,認識了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
D.綠葉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能溶于有機溶劑且在其中的溶解度不同
22.下列有關酶和ATP的敘述,正確的有哪幾項( )
①酶在溫度及PH過高、過低等條件下均會變性失活;
②酶都是在細胞內的核糖體上合成,在細胞外或細胞內起催化作用的物質;
③酶的特性:高效性、專一性和酶的作用條件較溫和;
④自然界中的光能、熱能、機械能、電能和化學能都可以轉化為細胞中的ATP;
⑤一個ATP分子徹底水解需要消耗4個水分子;
⑥人的心肌細胞中,ATP合成速度遠遠大于分解速度,從而保證心肌細胞有充足能量.
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③⑤ D.④⑤⑥
23.下圖1為ATP的結構,圖2為ATP與ADP相互轉化的關系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圖1的A代表腺苷,b、c為高能磷酸鍵
B.圖2中反應向右進行時,圖1中的c鍵斷裂并釋放能量
C.ATP與ADP相互轉化屬于可逆反應
D.ATP中的五碳糖為脫氧核糖
24.如圖表示某植物種子在氧濃度為a、b、c、d時,CO2釋放量和O2吸收量的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氧濃度為a時,只進行無氧呼吸
B.氧濃度為b時,無氧呼吸比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多
C.氧濃度為c時,較適于貯藏該植物器官
D.氧濃度為d時,細胞產生的ATP全部來自線粒體
25.下列過程中會使細胞中ADP的含量相對增加的是( )
①腎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
②氧氣進入紅細胞中與血紅蛋白結合變?yōu)檠鹾涎t蛋白
③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④K+、Na+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在有氧呼吸過程中,水分子參與反應的過程和生成水分子的過程分別在( )
A.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 B.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
C.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 D.第三階段和第二階段
27.將酵母菌研磨破碎,離心后,把得到的上清液(含細胞質基質量)、沉淀物(含細胞器)和未離心的混合物,分別加入甲、乙、丙三支試管中,向試管內滴加等量的丙酮酸,并用食用油覆蓋液面后,其終產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試管是( )
A.甲 B.甲和丙 C.乙 D.乙和丙
28.圖示為生物體部分代謝過程。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所有的植物細胞都能進行①過程
B.能進行過程③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C.②和④過程只能發(fā)生在不同的細胞中
D.過程②需要的酶只存在于真核細胞
29.下圖是探究活的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實驗裝置圖。裝置中底物(葡萄糖)充足且溫度適宜。A、B表示著色液滴,可隨容器中氣體量的變化而發(fā)生移動。下列現(xiàn)象不可能發(fā)生的是( )
A.A不動而B右移 B.A左移而B不動 C.A左移B右移 D.A不動B不動
30.某實驗室利用酵母菌發(fā)酵葡萄糖生產酒精。甲發(fā)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氣,乙發(fā)酵罐中沒有氧氣,其余條件相同且適宜。定期測得的數(shù)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實驗結束時甲、乙兩發(fā)酵罐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為6∶5
B.甲、乙兩發(fā)酵罐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為4∶3
C.甲發(fā)酵罐實驗結果表明有氧氣存在酵母菌無法進行無氧呼吸
D.該實驗證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大量的氧氣可以提高酒精的產量
一、選擇題(60分,2分/空,每項只有一個選項)
1.下列關于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在細胞內寄生并依賴于細胞的能量和代謝系統(tǒng)復制增殖
②沒有細胞結構,但有呼吸和生物合成等代謝的酶系
③僅有一種核酸,DNA或RNA
④消滅侵入機體細胞的病毒需依靠細胞免疫
⑤同所有生物一樣,能夠發(fā)生遺傳、變異和進化
⑥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
A.①③⑤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
2.對下列幾種微生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①酵母菌?、谌樗峋、巯趸毦、芩{藻?、轃煵莼ㄈ~病毒?、轙2噬菌體
A.從組成成分上看,所有生物都含有蛋白質和DNA
B.從結構上看,①為真核生物,②③④⑥為原核生物
C.從同化作用類型上看,①②為異養(yǎng)型,③④為自養(yǎng)型
D.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上看,①②③是分解者,④是生產者
3.如圖所示,abcd為物鏡和目鏡長度,ef為觀察時物鏡與標本切片距離大小.如獲得最多細胞的觀察效果,其正確組合是( )
A.acf B.bdf C.bce D.bde
4.使用顯微鏡觀察某生物細胞結構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低倍鏡下發(fā)現(xiàn)一細胞在視野的右上方,此時應向左下方移動裝片才能將其移到視野中央,然后轉動轉換器換高倍鏡
B.在10x物鏡和10x目鏡下,顯微鏡的視野被16個細胞充滿,若轉動轉換器換40x的物鏡后,還能在視野中觀察到4個細胞
C.視野中有異物,轉動目鏡發(fā)現(xiàn)異物不動,移動裝片異物也不動,則異物可能在物鏡上
D.使用高倍鏡觀察時,先用粗準焦螺旋調節(jié),再用細準焦螺旋調節(jié)
5.下列有關“細胞學說”建立過程的順序中,正確的是( )
①顯微鏡下的重大發(fā)現(xiàn)(虎克﹣﹣發(fā)明顯微鏡);
②理論思維和科學實驗的結合(施旺﹣﹣《關于動植物的結構和一致性的顯微研究》);
③細胞學說在修正中前進(德國魏而肖﹣﹣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④人體的解剖和觀察(比利時維薩里﹣﹣《人體構造》).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6.下列實驗試劑或材料與其實驗名稱不相符合的是
A.甲基綠吡羅紅——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B.澄清石灰水——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C.斐林試劑——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
D.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檢測呼吸作用產生CO2的多少
7.心房顫動(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并且危害嚴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機制是核孔復合物的運輸障礙。據此分析正確的是( )
A.人體成熟的紅細胞中核孔數(shù)目很少,因此紅細胞代謝較弱
B.tRNA在細胞核內合成,運出細胞核發(fā)揮作用與核孔復合物無關
C.核孔運輸障礙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編碼核孔復合物的基因發(fā)生突變所致
D.核膜由兩層磷脂分子組成,房顫的成因與核膜內外的信息交流異常有關
8.自養(yǎng)生物和異養(yǎng)生物的根本區(qū)別是( )
A.能否進行有氧呼吸 B.能否將外界無機物合成自身有機物
C.能否進行光合作用 D.能否進行化能合成作用
9.如圖是由3個圓所構成的類別關系圖,其中Ⅰ為大圓,Ⅱ和Ⅲ分別為大圓之中的小圓。符合這種類別關系的是( )
A.Ⅰ脫氧核糖核酸 Ⅱ核糖核酸 Ⅲ核酸
B.Ⅰ生態(tài)系統(tǒng) Ⅱ種群 Ⅲ群落
C.Ⅰ固醇 Ⅱ膽固醇 Ⅲ 維生素D
D.Ⅰ原核生物 Ⅱ細菌 Ⅲ真菌
10.如圖中甲、乙、丙所示為組成生物體的相關化合物,乙為一個有α、β、γ三條多肽鏈形成的蛋白質分子,共含271個氨基酸,圖中每條虛線表示由兩個硫基(—SH)脫氫形成一個二硫鍵(—S—S—)。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甲為組成乙的基本單位,且乙中最多含有20種甲
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對分子質量比原來減少了4832
C.丙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且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D.如果甲中的R為-C3H5O2,那么由兩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個H
11.有關實驗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綠葉色素的分離實驗中,濾紙條上葉黃素擴散速度最快
B. 用健那綠處理小麥根尖后在高倍鏡下可見藍綠色線粒體和綠色葉綠體
C.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的實驗,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液對細胞染色
D. 用小麥根尖觀察有絲分裂的操作步驟依次是解離、染色、漂洗、制片
12.“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正確的實驗步驟是( )
A.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水解→沖洗→染色→觀察
B.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染色→沖洗→水解→觀察
C.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水解→染色→沖洗→觀察
D.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沖洗→水解→染色→觀察
13.細胞之間通過信息交流,保證細胞間功能的協(xié)調。關于細胞間信息交流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B細胞與乙細胞上受體化學本質都是糖蛋白
B.圖2可以表示精子與卵細胞的識別
C.細胞膜上的受體是細胞間信息交流必不可少的結構
D.激素隨血液運輸?shù)饺砀魈?,與靶細胞的細胞膜表面的受體結合,將信息傳遞給靶細胞
14.下面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與分泌過程示意圖(其中a、b、c、d、e 表示細胞結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圖中a、b、c 和 d 依次表示內質網、高爾基體、囊泡和細胞膜
B.圖中所示過程中a的膜面積會減小,d的膜面積會增大
C.圖中的激素蛋白可能是胰島素、性激素等
D.圖中所示的過程不可能發(fā)生在藍藻細胞中
15.向一裝有2/3 容積葡萄糖溶液的錐形瓶中加入適量酵母菌,密封并靜置一段時間后通入充足的氧氣,此后錐形瓶中最可能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 )
A.葡萄糖的濃度降低 B.酒精的濃度降低
C.酵母菌的數(shù)量減少 D.CO2 的釋放量減少
16.溶酶體具有細胞內消化的功能,其內部的水解酶的最適PH在5.0左右,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其內的多種水解酶是由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的
B.該細胞器能分解細胞內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和侵入細胞的細菌等
C.正常狀態(tài)下該細胞器對自身機體的細胞結構無分解作用
D.吞噬細胞吞入的大分子物質形成的泡狀結構可和溶酶體膜融合
17.下列內容為葉綠體和線粒體所共有的是( )
① 具有雙層膜結構 ②含少量DNA和RNA ?、凵顒又心墚a生氧氣
④生命活動中能產生二氧化碳 ⑤生命活動中能產生ATP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⑤
18.下列關于“主要”的說法中,正確的有幾項
①細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 ?、谕愣构夂献饔玫闹饕獔鏊侨~綠體
③人體肝細胞的DNA主要分布于細胞核中 ?、艿鞍踪|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⑤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 ?、尥愣沟倪z傳物質主要是DNA
A.5 B.4 C.3 D.2
19.如圖所示各曲線所代表的生物學含義及描述正確的是( )
A.甲圖表示人的成熟紅細胞中ATP生成速率與氧氣濃度的關系
B.乙圖所示物質運輸速率不受呼吸酶抑制劑的影響
C.丙圖表示酵母菌呼吸時氧氣濃度與CO2產生量的關系,a點時產生ATP最多
D.丁圖表示小鼠體內酶活性與外界環(huán)境溫度的關系
20.用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制備“觀察細胞質壁分離實驗”的臨時裝片,觀察細胞的變化。下列有關實驗操作和結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質壁分離的細胞原生質層與細胞壁之間充滿了清水,液泡顏色更深
B.當質壁分離不能復原時,細胞仍具正常的生理功能
C.用不同濃度的KNO3溶液處理細胞后,均能觀察到質壁分離及其復原現(xiàn)象
D.質壁分離與復原的實驗也可用來測定植物細胞液的相對濃度
21.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原理、方法和步驟分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氫氧化鈉在瓊脂塊上的擴散深度可以反映物質運輸?shù)男?BR> B.選用紫色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觀察質壁分離現(xiàn)象時,觀察不到染色體
C.科學家運用熒光標記法,認識了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
D.綠葉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能溶于有機溶劑且在其中的溶解度不同
22.下列有關酶和ATP的敘述,正確的有哪幾項( )
①酶在溫度及PH過高、過低等條件下均會變性失活;
②酶都是在細胞內的核糖體上合成,在細胞外或細胞內起催化作用的物質;
③酶的特性:高效性、專一性和酶的作用條件較溫和;
④自然界中的光能、熱能、機械能、電能和化學能都可以轉化為細胞中的ATP;
⑤一個ATP分子徹底水解需要消耗4個水分子;
⑥人的心肌細胞中,ATP合成速度遠遠大于分解速度,從而保證心肌細胞有充足能量.
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③⑤ D.④⑤⑥
23.下圖1為ATP的結構,圖2為ATP與ADP相互轉化的關系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圖1的A代表腺苷,b、c為高能磷酸鍵
B.圖2中反應向右進行時,圖1中的c鍵斷裂并釋放能量
C.ATP與ADP相互轉化屬于可逆反應
D.ATP中的五碳糖為脫氧核糖
24.如圖表示某植物種子在氧濃度為a、b、c、d時,CO2釋放量和O2吸收量的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氧濃度為a時,只進行無氧呼吸
B.氧濃度為b時,無氧呼吸比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多
C.氧濃度為c時,較適于貯藏該植物器官
D.氧濃度為d時,細胞產生的ATP全部來自線粒體
25.下列過程中會使細胞中ADP的含量相對增加的是( )
①腎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
②氧氣進入紅細胞中與血紅蛋白結合變?yōu)檠鹾涎t蛋白
③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④K+、Na+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在有氧呼吸過程中,水分子參與反應的過程和生成水分子的過程分別在( )
A.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 B.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
C.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 D.第三階段和第二階段
27.將酵母菌研磨破碎,離心后,把得到的上清液(含細胞質基質量)、沉淀物(含細胞器)和未離心的混合物,分別加入甲、乙、丙三支試管中,向試管內滴加等量的丙酮酸,并用食用油覆蓋液面后,其終產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試管是( )
A.甲 B.甲和丙 C.乙 D.乙和丙
28.圖示為生物體部分代謝過程。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所有的植物細胞都能進行①過程
B.能進行過程③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C.②和④過程只能發(fā)生在不同的細胞中
D.過程②需要的酶只存在于真核細胞
29.下圖是探究活的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實驗裝置圖。裝置中底物(葡萄糖)充足且溫度適宜。A、B表示著色液滴,可隨容器中氣體量的變化而發(fā)生移動。下列現(xiàn)象不可能發(fā)生的是( )
A.A不動而B右移 B.A左移而B不動 C.A左移B右移 D.A不動B不動
30.某實驗室利用酵母菌發(fā)酵葡萄糖生產酒精。甲發(fā)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氣,乙發(fā)酵罐中沒有氧氣,其余條件相同且適宜。定期測得的數(shù)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實驗結束時甲、乙兩發(fā)酵罐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為6∶5
B.甲、乙兩發(fā)酵罐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為4∶3
C.甲發(fā)酵罐實驗結果表明有氧氣存在酵母菌無法進行無氧呼吸
D.該實驗證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大量的氧氣可以提高酒精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