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支架教學就是( )。
A.為幼兒的學習搭建橋梁,提供必要支持
B.盡可能周全地照顧幼兒的一日活動
C.減少幼兒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與挫折
D.控制幼兒,制訂詳細的幼兒學習計劃
2.教師在向小班幼兒描述常規(guī)時應避免使用否定性的語句,這是由于( )。
A.按規(guī)定不能用
B.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理解能力弱
C.說否定句有損教師形象
D.容易造成幼兒的逆反心理
3.( )是人類最早呈現出來的一種幼兒教育形態(tài)。
A.采用講故事形式對兒童進行教育
B.模仿游戲
C.老少相隨,以老教小
D.宗教儀式
4.有個孩子聽到媽媽說:“你是好孩子?!彼f:“不,我是壞孩子?!边@說明這個孩子處于( )。
A.關鍵期
B.敏感期
C.期
D.危機期
5.( )歲幼兒能從一組物體中,根據一個或兩個特征挑出物體,歸為一類。
A.3~4
B.1~2
C.3
D.4
6.當代心理學家布朗芬?布蘭納關于兒童發(fā)展的“生態(tài)系統學理論”認為,( )對于兒童發(fā)展的影響是直接的、強烈的和持久的,它的責任與影響力是不可取代的。
A.學校
B.環(huán)境
C.家庭
D.社會
7.示范方式有三種:相向示范、圍觀示范、順向示范,幼兒動作技能的學習采用( )方式較好。
A.相向示范
B.圍觀示范
C.順向示范
D.三種結合
8.適合初生至2個月嬰兒的玩具有( )。
A.娃娃、小碗
B.積木、拼圖
C.不倒翁、撥浪鼓
D.搖籃上掛一些色彩鮮明的小球,提供聽的材料(音樂或小鈴)
9.幼兒愛聽表揚,不愛聽批評,所以幼兒德育要堅持( )。
A.負面教育的原則
B.全面教育的原則
C.側面教育的原則
D.正面教育的原則
10.讓3歲左右的幼兒跨過前面的一條線,他往往踏在線上了,這是因為( )。
A.距離知覺發(fā)展不完善
B.觀察的持續(xù)性不夠
C.形狀知覺發(fā)展不完善
D.視力較弱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采用支架教學可以引導教學的進行,促進幼兒掌握、內化所學的知識技能,并為下一階段的發(fā)展再建構平臺,即為幼兒的學習搭建橋梁,提供必要支持。
2.B。解析: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理解能力弱,因此對小班幼兒應以簡潔明了的語言為指導用語。
3.C。解析:在氏族社會中,知識、技能是采用“老少相隨,以老教小”的方式進行傳遞的,這種做法是人類最早呈現出來的一種幼兒教育的形態(tài)。
4.D。解析:兒童心理發(fā)展常出現對成人的反抗行為,說明兒童處于危機期。危機期是指在發(fā)展的某些特定年齡時期,幼兒心理常常發(fā)生紊亂,表現出各種否定和抗拒的行為。
5.A。解析:3~4歲幼兒已經有了初步的分類能力,他們能從一組物體中,根據一個或兩個特征挑出物體,歸為一類。
6.C。解析:當代心理學家布朗芬?布蘭納關于兒童發(fā)展的“生態(tài)系統學理論”認為,兒童生活在家庭這一“微觀系統”中,其對兒童發(fā)展的影響是直接的、強烈的和持久的。
7.C。解析:因為幼兒的方向知覺還沒有發(fā)展成熟,因此采用順向示范比較好。
8.D。解析:1~2個月初生嬰兒的眼光只能短暫地停留在一個物體上,1~2個月后才能較好地集中視線,這時可在小床上懸掛彩色玩具,如氣球或吹塑動物玩具。同時嬰兒對有聲響的東西較為敏感。
9.D。解析:幼兒愛聽表揚,不愛聽批評,所以幼兒德育要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
10.A。解析:3歲左右的幼兒,距離知覺發(fā)展還不完善。此時的孩子在走路時,讓他跨過前面的一條線,因為把握不準其距離,所以往往踏在線上了。
1.支架教學就是( )。
A.為幼兒的學習搭建橋梁,提供必要支持
B.盡可能周全地照顧幼兒的一日活動
C.減少幼兒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與挫折
D.控制幼兒,制訂詳細的幼兒學習計劃
2.教師在向小班幼兒描述常規(guī)時應避免使用否定性的語句,這是由于( )。
A.按規(guī)定不能用
B.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理解能力弱
C.說否定句有損教師形象
D.容易造成幼兒的逆反心理
3.( )是人類最早呈現出來的一種幼兒教育形態(tài)。
A.采用講故事形式對兒童進行教育
B.模仿游戲
C.老少相隨,以老教小
D.宗教儀式
4.有個孩子聽到媽媽說:“你是好孩子?!彼f:“不,我是壞孩子?!边@說明這個孩子處于( )。
A.關鍵期
B.敏感期
C.期
D.危機期
5.( )歲幼兒能從一組物體中,根據一個或兩個特征挑出物體,歸為一類。
A.3~4
B.1~2
C.3
D.4
6.當代心理學家布朗芬?布蘭納關于兒童發(fā)展的“生態(tài)系統學理論”認為,( )對于兒童發(fā)展的影響是直接的、強烈的和持久的,它的責任與影響力是不可取代的。
A.學校
B.環(huán)境
C.家庭
D.社會
7.示范方式有三種:相向示范、圍觀示范、順向示范,幼兒動作技能的學習采用( )方式較好。
A.相向示范
B.圍觀示范
C.順向示范
D.三種結合
8.適合初生至2個月嬰兒的玩具有( )。
A.娃娃、小碗
B.積木、拼圖
C.不倒翁、撥浪鼓
D.搖籃上掛一些色彩鮮明的小球,提供聽的材料(音樂或小鈴)
9.幼兒愛聽表揚,不愛聽批評,所以幼兒德育要堅持( )。
A.負面教育的原則
B.全面教育的原則
C.側面教育的原則
D.正面教育的原則
10.讓3歲左右的幼兒跨過前面的一條線,他往往踏在線上了,這是因為( )。
A.距離知覺發(fā)展不完善
B.觀察的持續(xù)性不夠
C.形狀知覺發(fā)展不完善
D.視力較弱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采用支架教學可以引導教學的進行,促進幼兒掌握、內化所學的知識技能,并為下一階段的發(fā)展再建構平臺,即為幼兒的學習搭建橋梁,提供必要支持。
2.B。解析: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理解能力弱,因此對小班幼兒應以簡潔明了的語言為指導用語。
3.C。解析:在氏族社會中,知識、技能是采用“老少相隨,以老教小”的方式進行傳遞的,這種做法是人類最早呈現出來的一種幼兒教育的形態(tài)。
4.D。解析:兒童心理發(fā)展常出現對成人的反抗行為,說明兒童處于危機期。危機期是指在發(fā)展的某些特定年齡時期,幼兒心理常常發(fā)生紊亂,表現出各種否定和抗拒的行為。
5.A。解析:3~4歲幼兒已經有了初步的分類能力,他們能從一組物體中,根據一個或兩個特征挑出物體,歸為一類。
6.C。解析:當代心理學家布朗芬?布蘭納關于兒童發(fā)展的“生態(tài)系統學理論”認為,兒童生活在家庭這一“微觀系統”中,其對兒童發(fā)展的影響是直接的、強烈的和持久的。
7.C。解析:因為幼兒的方向知覺還沒有發(fā)展成熟,因此采用順向示范比較好。
8.D。解析:1~2個月初生嬰兒的眼光只能短暫地停留在一個物體上,1~2個月后才能較好地集中視線,這時可在小床上懸掛彩色玩具,如氣球或吹塑動物玩具。同時嬰兒對有聲響的東西較為敏感。
9.D。解析:幼兒愛聽表揚,不愛聽批評,所以幼兒德育要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
10.A。解析:3歲左右的幼兒,距離知覺發(fā)展還不完善。此時的孩子在走路時,讓他跨過前面的一條線,因為把握不準其距離,所以往往踏在線上了。
點擊免費試聽>>> |
點擊免費試聽>>> | 點擊免費試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