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司法考試(卷二)基礎模擬沖刺題(1)

字號:


    1.甲、乙涉嫌共同盜竊國家一級文物并致文物損毀,某中級法院受理案件后,甲委托其弟弟為辯護人,乙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辯護人。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法院應當為乙指定辯護
    B.法院可以為乙指定辯護
    C.法院應當指定乙的近親屬作為其辯護人
    D.法院可以指定乙的近親屬作為其辯護人
    答案:A
    解析:《刑法》第264條規(guī)定,盜竊公私財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一)盜竊金融機構,數(shù)額特別巨大的;(二)盜竊珍貴文物,情節(jié)嚴重的。《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第3款規(guī)定,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guī)定的“盜竊珍貴文物,情節(jié)嚴重”,主要是指盜竊國家一級文物后造成損毀、流失,無法追回;盜竊國家二級文物三件以上或者盜竊國家一級文物一件以上,并具有本解釋第六條第(三)項第1、3、4、8目規(guī)定情形之一的行為。據(jù)此,本題中,甲乙二人盜竊國家珍貴一級文物并毀損的行為屬于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的行為,對此,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34條第3款的規(guī)定,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2.甲、乙二人共同盜竊金融機構,第一審分別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六年。甲上訴,乙表示服判,未上訴。在第二審法院審理期間,甲死亡。關于第二審,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 在上訴期滿后,對乙的判決生效,可以交付執(zhí)行
    B. 第二審法院應當對甲、乙的案件一并進行審查、處理
    C. 第二審法院認為甲構成犯罪,但量刑過重,應當改判
    D. 第二審法院認為第一審對乙量刑過輕,應當改判加重其刑罰
    答案:B
    解析:《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48條規(guī)定,共同犯罪案件,如果提出上訴的被告人死亡,其他被告人沒有提出上訴,第二審人民法院仍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死亡的被告人不構成犯罪的,應當宣告無罪;審查后認為構成犯罪的,應當宣布終止審理。對其他同案被告人仍應當作出判決或者裁定。由此,選項B是正確答案。
    3.在一起傷害案中,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甲在法庭審理過程中,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法院應如何處理?
    A.用傳票傳喚甲至法庭
    B.將甲拘傳至法庭
    C.延期審理
    D.按甲自行撤訴處理
    答案:D
    解析:《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8條規(guī)定,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應當按自行撤訴處理。據(jù)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4.馬某涉嫌盜竊罪,法院決定開庭審理時,馬某的母親也到該院遞交自訴狀,對馬某長期虐待自己的行為提起自訴。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 應當先審理盜竊案件
    B.應當先審理虐待案件
    C.應當一并審理這兩個案件
    D.可以一并審理這兩個案件
    答案:D
    解析:《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94條規(guī)定,被告人實施的兩個以上的犯罪行為,分別屬于公訴案件和自訴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審理公訴案件時,對自訴案件一并審理。由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5.關于偵查中的專門調查工作,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在執(zhí)行拘傳的時候,不另用搜查證可以進行搜查
    B.對于死因不明的尸體,公安機關有權決定解剖,并且通知死者家屬到場
    C.對人身傷害的醫(y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yī)院進行
    D.對犯罪嫌疑人作人身傷害的醫(yī)學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
    答案:B
    解析:《刑事訴訟法》第111條規(guī)定,進行搜查,必須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證。在執(zhí)行逮捕、拘留的時候,遇有緊急情況,不另用搜查證也可以進行搜查。因此,A項說法錯誤。
    第104條規(guī)定,對于死因不明的尸體,公安機關有權決定解剖,并且通知死者家屬到場。因此,B項說法正確。
    第120條第2款規(guī)定,對人身傷害的醫(y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y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yī)院進行。鑒定人進行鑒定后,應當寫出鑒定結論,并且由鑒定人簽名,醫(yī)院加蓋公章。據(jù)此,對于人身傷害的醫(yī)學鑒定,只是在需要重新鑒定的時候,才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yī)院進行,因此,C項說法錯誤。
    第122條規(guī)定,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據(jù)此,只是對于精神病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對于人身傷害的醫(yī)學鑒定期間是計入辦案期限的。因此,D項說法錯誤。
    綜上,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6.關于刑事訴訟強制措施的適用對象,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只適用于公訴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B.可以適用于自訴案件的被告人
    C.可以適用于自訴人
    D.可以適用于單位犯罪案件的訴訟代表人
    答案:B
    解析:強制措施,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為了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依法對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進行限制或者剝奪的各種強制性方法,因此強制措施適用對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包括公訴案件和自訴案件)。本題正確答案是B.
    7. 甲以乙誹謗自己向法院提起自訴,法庭審理中,甲、乙都向法庭申請調取新的證據(jù)。根據(jù)乙的申請,法院依法向證人丙調取了證據(jù)。下列哪一主體在該案中負有提出證據(jù)證明案件事實的責任?
    A.甲
    B.乙
    C.丙
    D.法院
    答案:A
    解析:證明責任是指人民檢察院或某些當事人應當收集或提供證據(jù)證明應予認定的案件事實或有利于自己的主張的責任;否則,將承擔其主張不能成立的危險。刑事證明責任的分擔原則是“誰主張,誰舉證”。公訴案件中,人民檢察院有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責任;自訴案件中,自訴人應當對其控訴承擔證明責任,因此,A項正確。
    8.關于我國刑事訴訟中按照第二審程序提起抗訴和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提起抗訴,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二者的抗訴對象均是確有錯誤的判決、裁定
    B.二者均可以由各級檢察院提起
    C.二者均可以由地方各級檢察院提起
    D.二者均由抗訴的檢察院向同級法院提起
    答案:有爭議,無答案【司法部的參考答案是A】
    解析:第一,二審抗訴和再審抗訴的對象不同。二審抗訴主要針對的是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尚未發(fā)生法律效力的一審判決、裁定;再審抗訴的對象是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第二,二者抗訴的權限不同。除高人民檢察院外,任何一級人民檢察院都有權對同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裁定提出二審抗訴。而除高人民檢察院有權對同級的高人民法院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提出再審抗訴外,其他各級人民檢察院只能對下級人民法院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提出再審抗訴。可見,基層人民檢察院只能提出二審抗訴,無權提出再審抗訴;而高人民檢察院只能提出再審抗訴,無權提出二審抗訴。第三,二者接受抗訴的審判機關不同。接受二審抗訴的是提出抗訴的人民檢察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而接受再審抗訴的是提出抗訴的人民檢察院的同級人民法院。第四,抗訴的期限不同,二審抗訴必須在法定期限內提出,再審抗訴的期間沒有限制。第五,抗訴的效力不同。二審抗訴將阻止第一審判決、裁定發(fā)生法律效力,而再審抗訴并不導致原判決、裁定在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重新審判期間執(zhí)行的停止。據(jù)此,從嚴謹?shù)慕嵌葋碚f,本題沒有正確答案。但是司法部給出的答案是A,網(wǎng)校認為A項答案有些牽強。
    9.個體戶華某在某市A區(qū)取得經營許可證,在B區(qū)違法經營。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B區(qū)行政機關應當在得到A區(qū)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委托后依法對華某的違法行為予以處理
    B.B區(qū)行政機關應當依法將案件移送A區(qū)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處理
    C.此案應由A、B區(qū)有關行政機關共同處理
    D.B區(qū)行政機關應當依法將華某的違法事實和處理結果抄告A區(qū)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機關
    答案:D
    解析:《行政許可法》第64條規(guī)定,被許可人在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管轄區(qū)域外違法從事行政許可事項活動的,違法行為發(fā)生地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將被許可人的違法事實、處理結果抄告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10.關于行政機構編制的說法,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地方政府行政機構原則上應使用行政編制,但必要時可以使用一定的事業(yè)編制
    B.地方各級政府的行政編制總額,應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提出,報國務院批準
    C.地方各級政府根據(jù)職責調整的需要,可以在行政編制總額內調整本級政府有關部門的行政編制
    D.地方政府議事協(xié)調機構可以確定自己單獨的編制
    答案:C
    解析:《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第15條規(guī)定,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應當按照編制的不同類別和使用范圍審批編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應當使用行政編制,事業(yè)單位應當使用事業(yè)編制,不得混用、擠占、挪用或者自行設定其他類別的編制。因此,A項說法錯誤。
    第18條規(guī)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jù)調整職責的需要,可以在行政編制總額內調整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行政編制。但是,在同一個行政區(qū)域不同層級之間調配使用行政編制的,應當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審批。因此,B項說法錯誤,C項說法正確。
    第19條規(guī)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議事協(xié)調機構不單獨確定編制,所需要的編制由承擔具體工作的行政機構解決。因此,D項說法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