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一上冊生物生物科學的學習過程說課稿

字號:

一、 說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活動。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重點講述了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義三大部分內容;它系統(tǒng)介紹了生物異化作用的一個重要過程,為我們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前面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主動運輸、新陳代謝與ATP、光合作用、植物對礦質離子的吸收等內容有密切的聯系,也為今后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guī)律奠定基礎,因此是本章的重點內容.
    (二)教學目標
    根據高中生物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的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面向全體學生;
    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的四個基本理念,制定教學目標的以下幾個方面:
    知識目標
    ①識記呼吸作用的概念、類型、場所、生理意義、以及在生產、生活實踐上的運用。
    ②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區(qū)別和聯系、呼吸作用意義。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質和能量變化的特點。
    能力目標
    ①設計實驗,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基本能力和探究精神。
    ②通過學生讀書及與教師的討論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學和主動理解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③通過學生討論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培養(yǎng)學生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和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的思考能力。
    ④學會用化學方程式表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領會呼吸作用的實質。掌握呼吸作用的物質、能量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計算能力。
    ⑤適當擴展認知面,培養(yǎng)學生聯系生活、生產實踐的能力。
    情感目標
    ①在教學中,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聯系中滲透生命活動不斷發(fā)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使學生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fā)展變化的觀點,認識生命,培養(yǎng)學生用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思考問題,能通過事物的現象看事物的本質.
    ②在教學中,通過聯系生產、生活等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及突破策略
    因為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生物呼吸的有關知識,對呼吸的氣體交換現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限于初中學生的化學知識和認識水平,對呼吸作用的過程幾乎未涉及。高中學習呼吸作用,重點放在使學生認識呼吸作用的基本過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質上,可使學生對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呼吸作用過程的知識,是學生理解其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產生ATP的本質的基礎;是理解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區(qū)別和聯系的基礎。學生認識呼吸作用過程,有利于理解內外因素對呼吸作用的影響,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義。
    教學重點: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過程、
    突破策略:1、通過資料分析、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通過提問、讀書、思考、理解反應式及圖解、課堂練習來突出。
    3、通過簡表列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比較欄目,簡明地抓住要點。
    2、教學難點及突破策略
    因為學生的化學知識,尤其是有機化學知識不足。在呼吸作用的過程中,糖的徹底分解,需經過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些反應所伴隨的能量變化,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呼吸作用的過程比較抽象,現又缺乏直觀教具,是學生對其理解困難的又一原因。
    教學難點:1、實驗設計過程 2、有氧呼吸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突破策略:1、分析實驗設計過程的基本原則與方法
    2、利用投影片形象地說明有氧呼吸過程的三個階段和兩個場所,通過引導、思考,學會寫相關反應式,使學生清楚須有“能量”欄才能表達其完整性和科學性。
    3、利用化學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實質和相關呼吸作用的運算法則
    課時安排:2課時
    二、 說教法
    眾所周知,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只在課堂活動中起主導、引導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精心設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所以本課采用比較法、直觀教學法、比較歸納法、討論法、閱讀法等教學方法,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分析、閱讀、計算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1、 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 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
    啟發(fā)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
    2、 通過師生互動、生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有關酵母菌細胞呼吸的知識。
    3、 學生參與完成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區(qū)別和聯系的表格,進行教學反饋。三、說學法
    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初步理解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原則和方法,發(fā)揮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
    建議同學們聯系各種親身體驗,理解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概念、過程。充分理解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物質變化和能量的過程。聯系課件,并運用對比的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討論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
    指導學生在預習時以有氧呼吸為主,明確基本概念、場所、條件、產物、氧化的程度、能量的來去等,接著以同樣的方法對無氧呼吸進行列表比較,后聯系生命活動和日常生活識記呼吸作用生理意義。
    指導學生學會形象思維,結合投影片和第二章中“線粒體”“細胞質基質”的相關內容,形象地分析、記憶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場所、條件、原料、產物及其反應機理。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無論是人類還是細菌,如果能量供應一旦停止,生命也將結束。那么,生物體內是通過什么方式來產生和提供能量的呢? 激起學生的興趣后引入新課。
    提出課題:細胞呼吸
    探究新課:
    (一)、區(qū)分呼吸(運動)與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歸納呼吸作用概念
    (片2)1、“呼吸(運動)”和“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有什么區(qū)別?(圖片)
    2、“呼吸(運動)”和“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有什么聯系?(圖片)
    3、細胞呼吸和有機物的燃燒有什么共同點和區(qū)別?
    4、是不是所有的呼吸作用都是在有氧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呢?能不能舉幾個例子?
    5、綜合以上幾個問題的分析:同學們能否歸納呼吸作用的概念?
    (片3) (從“反應物、產物、場所、條件、本質、方式等多方面歸納)
    細胞呼吸是指糖類等有機物在細胞內通過酶的催化作用進行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的過程。細胞呼吸分為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二)、以酵母菌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片4) 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依賴外來的有機物進行異養(yǎng)生活,以出芽生殖的方式產生后代。在有氧、無氧的環(huán)境中均能生存。(簡單介紹此片:圖1、2、3)。
    (片5) 首先我們看一段小資料 同學們能否從這段資料中,提取出有關酵母菌細胞呼吸的信息?
    學生:(同學們可能分析出:)酵母菌產生了CO2、酒精
    教師:(此時教師要圍繞學生的問題進行引導:)酵母菌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CO2和酒精的呢?根據酵母菌的介紹(有氧、無氧均能生存)酵母菌產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還是無氧的環(huán)境中產生的呢?
    教師:科學結論的得出,均是通過實驗探究出來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的標準嘛!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設計實驗,來證明或*這位同學的分析。
    在設計實驗之前,請同學們注意幾點:
    1、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依賴外來的有機物進行異養(yǎng)生活,其生活方式與動植物有一定的不同。我們就應該根據具體的生物對象,采用不同的實驗技術手段。(可轉回片4)
    2、 科學設計實驗的一般方法與原則:(講解實驗變量與無關變量)
    3、在檢測觀測指標時,應根據具體的觀測指標采用具體的實驗措施:CO2、酒精可通過其化學性質來的鑒定。橙色的重鉻酸鉀(K2Cr2O7)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fā)生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酒精的鑒定需在黑板上寫出)
    (片6) 展示科學設計實驗的一般方法:
    (片7) 教師:我們來分析一下完整實驗步驟(與此同學的實驗過程比較)
    (三)、歸納科學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片11) 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探究的過程,能否歸納科學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1、觀察現象:面包松軟,啤酒的形成均與酵母菌有關
    2、提出問題:酵母菌的產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條件下還是在無氧條件下產生的。
    3、提出假說解釋問題:可能假設:
    4、設計實驗:明確實驗目的;操縱實驗變量;科學檢測實驗的觀測指標;限制好無關變量
    5、實驗結果預期
    6、實施實驗,
    7、得出結果,對比分析,判斷假說真?zhèn)巍⒔Y果與預期相符,證明假說正確。
    8、得出結論;
    (四)、再探究: 再探究一:(一)(二)(三)(四)(五)
    (五)、本節(jié)課小結:
    (六)、關于呼吸作用的具體過程和有關實際應用,我們下節(jié)課再繼續(xù)講解。
    (七)、作業(yè):以哺乳動物(小白鼠)、植物(小麥、金魚藻)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來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八)、以植物種子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來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1、操縱實驗變量:活種子、死種子
    2、科學檢測觀測指標:(在黑板上寫出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化學方程式,進行觀測指標的分析。)
    A:觀測指標為消耗的有機物量(物理學方法)
    B:觀測指標為消耗的氧氣量(物理學方法、化學方法)
    C:觀測指標為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物理化學方法結合)
    D:觀測指標為溫度變化(物理學方法)。
    (九)、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