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不斷學習和進步的過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持久的成效。總結應該體現個人的思考和反思,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見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一
初,魯肅聞劉表卒,言于孫權曰:“荊州與國鄰接,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xié),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睓嗉辞裁C行。到夏口,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備南走,肅徑迎之,與備會于當陽長坂。肅宣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且問備曰:“豫州今欲何至?”備曰:“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肅曰:“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咸歸附之,已據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立事。今為君計,莫若遣腹心自結于東,以共濟世業(yè)。而欲投吳巨,巨是凡人,偏在遠群郡,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備甚悅。肅又謂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備用肅計,進住鄂縣之樊籬口。
曹操自江陵將順江東下,諸葛亮謂劉備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遂與魯肅俱詣孫權。亮見權于柴桑,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與曹操共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茍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于長坂,今戰(zhàn)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zhàn)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散,聞追豫州,輕騎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zhàn);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tǒng)兵數萬,與豫州協(xié)規(guī)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于今日!”權大悅,與其群下謀之。
是時曹操遺權書曰:“近著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權以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長史張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他,劉表治水軍,蒙沖斗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濒斆C獨不言。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權知其意,執(zhí)肅手曰:“卿欲何言?”肅曰:“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權嘆息曰:“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
時周瑜受使至番陽,肅勸權召瑜還。瑜至,謂權曰:“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yè),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請為將軍籌之。今北土未平,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而操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今又盛寒,馬無稿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數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乃罷會。
是夜,瑜復見權曰:“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萬,自足制之,愿將軍勿慮!”權撫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挾持私慮,深失所望;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贊孤也!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船、糧、戰(zhàn)具俱辦。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fā),孤當續(xù)發(fā)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后援。卿能辦之者誠決,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遂以周瑜、程普為左右督,將兵與備并力逆操;以魯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
……
進,與操遇于赤壁。
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蹦巳∶蓻_斗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備走舸,系于其尾。先以書遺操,詐云欲降。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指言蓋降。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fā)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zhí)欤笋R燒溺死者甚眾。瑜等率輕銳繼其后,雷鼓大震,北軍大壞,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劉備、周瑜水陸并進,追操至南郡。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守江陵,折沖將軍樂進守襄陽,引軍北還。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二
《草原》全文語句多姿多彩,美不勝收。要讓學生欣賞到作者行文之美,閱讀指導尤為重要。
1、讀前提示創(chuàng)設氛圍
同學們,《草原》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課文。作者用十分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了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它像一首詩,吟誦出千里草原的旖旎風光;它又像一幅畫,描繪出草原牧區(qū)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它更像是一首歌,歡唱著蒙漢兩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情誼……“這是我在上課時的一段導讀語,它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大家強烈的欣賞欲望,創(chuàng)設出濃厚的閱讀氛圍,為隨后的閱讀指導起到很重要的感情鋪墊。
2、讀中指導挖掘精華
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言美的魅力,還須在精讀上下功夫。精讀,就是要去尋找、挖掘課文中最生動、最精彩、最具感染力的”華彩樂段“。我把這個任務交給學生。首先,我讓學生邊讀邊想,動筆劃出自己認為寫得最美的句段,然后小組交流。隨后,我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把自己最滿意的句段當場朗讀給大家聽,果然收獲不小。這時,我不失時機地提出:誰來說說,這些句子美在哪里?這下發(fā)言更踴躍了,有的說,這一句寫草地像無邊的綠毯,羊群像白色的大花,這樣的景色太迷人了;有的說,這一句寫草原上的河流像一條明如玻璃的帶子,那河里的水一定是最干凈、最甜美的,我真想喝一口;還有的說,課文最后一句寫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比詩還要美……如此種種的表達,盡管理解還較膚淺,但也反映出學生的語言文字鑒賞能力,已經上了一個新臺階。
3、讀后訓練提高能力
指導感情朗讀,首先要幫助學生找準課文的主體基調。就本課而言,應該用歡快、喜悅、激動、贊嘆的語調來朗讀。以第一段”草原美景“為例:開頭寫草原的天,朗讀時應緩緩而起,有如在悠揚舒緩的牧笛聲中出現草原晴朗明凈的萬里藍天。接著寫天底下一碧千里的景色,隨著草地、羊群、小丘的出現,朗讀的語調應漸趨歡快,流露出滿心的喜悅。及至讀到”這種境界,既叫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種境界里,就連駿馬和大牛也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這一層,則應讓聽者能聽出讀者內心掩飾不住的”驚嘆“與”舒服“了。
二、領略自然美
作者寫草原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寫草原的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像”無邊的綠毯“;寫草地上的羊群像”白色的大花“,河流像”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還有那平地、小丘、駿馬、大牛……所有這一切,就像一幅”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到處翠色*流,輕輕流入云際“。要讓學生真正領略到遼闊草原這撩人心魄的自然美,除了通過閱讀欣賞之外,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獲得。
1、借助多媒體的功能
”同學們,講課之前,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精彩的音樂?!敖淌依镯懫鹨磺茡P的歌:”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在優(yōu)美的樂聲中,大屏幕上出現了藍天、白云、草地、潔白的羊群、奔馳的'駿馬、白蘑菇樣的蒙古包……”同學們,大家剛才聽到的,看到的,跟課文里描寫的一樣美嗎?“”太美了,老師,再放一遍,再放一遍!“”好,等學完了這一段,咱們再來欣賞?!耙陨暇褪俏艺n前借助多媒體,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一段小插曲。顯然,多媒體的介入,把文字轉換為直觀、立體的視頻語言,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功能,既讓學生有滋有味地欣賞了一番,又在腦海里再現了課文描述的生動畫面,這是一種多么有效的手段。
2、鑒賞作者的寫作手法
作者對草原風光的描繪如此美妙,與其精湛高超的寫作技巧是分不開的。在課文中,我們隨處可見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文中的比喻,如:把草地比作”綠毯“,把羊群比作”白色大花“,把河流比作”玻璃帶子“等等,無一不是形象生動,精彩絕妙;文中的排比,如:”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真是激情跌宕,一唱三嘆;文中的擬人,如:”在這種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在作者的筆下,連動物們都仿佛也與遠方的來客心靈相通了。凡此種種,都應該啟發(fā)學生加以了解,加以借鑒,才能真正領會到這篇文章為什么會寫得這樣美。
三、品味人情美
人情美,是指課文寫的是蒙族人民熱情好客,蒙漢兩族同胞親如兄弟的美好情操。主要通過四個感人的場面來表現。
1、歡迎遠客——寫牧民們來到幾十里外歡迎漢族客人:”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
2、主客相見——寫牧民們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會見客人:”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4、聯歡話別——飯后:”姑娘們表演民族舞蹈,小伙子們表演套馬、摔跤……我們也舞的舞,唱的唱“,真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BR> 這一部分內容雖多,但語言樸實親切,平白如話,學生易于理解,盡可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讀一讀,議一議,畫一畫,說一說,最后歸納出主要內容即可。
課文的結尾,作者滿懷深情地寫道:”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一結晶之句,點明了作者流連忘返,不忍離去的原因——那就是草原的自然之美、人情之美,留住了作者的一顆眷戀之心,寫下了這一曲民族團結的時代頌歌!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三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yu流,輕輕流入云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汽車走了一百五十華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駿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握著,握住不放。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么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會兒,;好客的主人端來大盤子的和奶酒。干部們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兒,既大方,又稍有點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么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后,小伙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腿藗円参璧奈?,唱的唱,并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了,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四
課前板書:
不炫耀自己
落花生 {
許地山 默默奉獻
教學過程:
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
師:那么父親僅僅是講落花生嗎?他們就是來吃吃落花生,來講講落花生的嗎?
生:不是。
師:打開書,看看父親接下去怎么說的?從落花生又講到了什么?(范讀: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保ㄔO問:“我”對父親的話,聽懂了沒有?)
生:懂了。
生:(讀)我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BR> 生:“體面”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師作適當誘導。
生:“體面”是外表好看的意思。
師:“體面”就是外表的意思,那么“講體面”是什么意思呢?
生:講究外表。
生:做表面文章。
師:“講體面”通俗地說就是講外表,那么我們要不要講外表。(板書:“講”)
生:要。
師:要講外表,我們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第九條就要求儀表要整潔。
生:(齊讀)只講體面。(板書“只”)
師:只講體面,什么意思?
生:只講究外表,不講究別的。
師:我們能不能只講體面?有沒有見過只講體面,不講別的人?
生:沒有。
師:我們見到的都既講體面,又講行為的人。那么“我”是怎么說的?
生:(齊讀)我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師:我們應該做什么樣的人?
生:既講外表,又要有真才實學,默默奉獻的人。
師:“既……又……”用得好
生2:既講體面,又要對別人有好處的人。
生3:不但要講外表,而且要有貢獻的人。
師:再讀“我”的話。
生:(齊讀)我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BR> 生:應該是“印”在我的心上。
師:記在我們心上不好嗎?哪兒不好?
生:記,有時候也會忘記,印,就是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生2:印,一般是永久的,用記的話每個人都有可能將這些東西忘掉的。
師:永久的。(贊賞地)
生3:記是短暫的,不永久的,印是永遠也抹不去的。
師:把最后一段讀一讀。(讀出印得很深的感覺)
生:齊讀
師:再讀,想一想,怎樣體現“深”
師范讀,生再讀,師評點
師:語速要慢點,注意停頓,才能有味。你從哪兒看出父親的話陪伴我走過一生的呢?
生:我是從“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看出來的。
生2:我是從“深深印在我的心上”看出來的。
生3:開頭寫了“落華生”這是許地山的筆名,這說明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了。
師:板書“華”
師:把名字都改了,說明印得很深。
學生討論。
師:現在我來了解一下,想做蘋果、石榴的舉手。我們歡迎他們上臺。下面我們進行正方與反方的辯論,做花生的為正方,蘋果、石榴為反方。下面四人隨意組合,討論的時候既要熱烈也要注意紀律,上面的同學發(fā)言,下面的要認真傾聽,認真思考,駁倒對方。
分三輪,第一輪:講各自的好處。
正方先發(fā)言
生1:花生的好處是默默無聞,不求虛名,
生2:落花生不求名利,使別人快樂。
生3:做落花生就可以像雷鋒一樣,默默地奉獻。
生4:落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無聞地奉獻著。
反方發(fā)言。
生1:我們蘋果色彩好看,還能吃。
生2:我們有許多營養(yǎng),水份,價錢也比花生貴。
生3:我們有藥用價值。
生4:我們可美容,吃后回味無窮。
師:現在進入第二輪,講對方缺點。
反方發(fā)言
生1:中國生產的水果出口,可沒有聽說過花生出口。
生2:蘋果洗洗就可以吃了。
生3:蘋果可連皮一起吃,而花生卻不行。
生4:花生與黃瓜一起吃,會中毒。
正方發(fā)言
生1:水果上有農藥,多吃會中毒。
生2:爬樹摘蘋果,會掉下來的。
生3:蘋果中有蛀蟲。
師:現在進入第三輪。[現場指導](對反方)當代社會我為什么做蘋果這樣的人?我的理由是什么?如果我不做這樣的人呢?我在社會上會怎樣?為什么?我做這樣的人又是為什么呢?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會怎么樣?(對正方)當代社會我為什么要做落花生這樣的人?當代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我為什么要做落花生這樣的人?給1分鐘時間,四人小組討論。
生討論。
生:好。
反方發(fā)言
生1:在當代社會每一個人都應該稍微精明一點,如果全部都像落花生一樣老實的話,遲早要給人騙的,像我們蘋果比起來就稍稍精明一點,不會被欺騙。
生2:在當代社會過于誠懇的人去幫助人,會被人當作騙子誤解你,如果稍微精明一點,在處理事情時會想得更周到一些。
生3:如果像花生那樣默默無聞的話,就不會被人發(fā)現,永遠成不了才。
生4:花生你們承認不承認是為人民默默的奉獻,那么你們既然默默地為人民奉獻,怎么讓人民發(fā)現呢?那么就要從地里面伸出來,那么在某些處事方面顯得比較圓滑一些。
正方發(fā)言
生1:可以靠我們的真才實學讓別人發(fā)現自己。如果當時一看你們是精明的,肯定有時候會拍馬屁股對不對?但是,當你們得到學問后,肯定會驕傲,驕傲會使人落后。
生2:如果社會上都是你們這種精明的人,而且只講體面,沒有真才實學的人,肯定會被社會所淘汰,因為沒有真才實學。
生3:當代社會上要憑實力做,像你們只想炫耀自己,那不是豆腐渣嗎?
生4:做人應該做一半蘋果人,做一半花生人,既不會被淘汰,又會精明一些。
師:(贊賞地)通過辯論,思想發(fā)生變化,認識得到提高,還是有可能的。
生:紀曉嵐的故事中,紀曉嵐打敗了和坤,那么紀曉嵐是靠什么來打敗和坤的?
生:在坐聽課的老師,你們到底想做蘋果人還是花生人?
聽課者:紀曉嵐的做法是值得認同的。再如,你們站在那里,高高地掛在那里炫耀自己,而坐著的同學卻是默默無聞,同樣,你們與他們誰會被大家接受。
生:兩者都有可能。
聽課者:如果大家都是精明人,大家之間還會有信任嗎?
生:大概沒有了吧。
聽課者:那么大家之間都不信任,社會還會進步嗎?
生:不會。(不服地)
邀請的老師下臺,學生歸位。
師:照理說討論到現在,孫老師應該給大家一個答復。但今天,孫老師不給大家答復,到底該做什么樣的人呢?請大家?guī)е@個問題問問你父母親,希望大家搞一次社會調查,各行各業(yè)選一個代表去問一問,也希望大家把這個問題帶到中學、大學,以至一生中去思考,相信你們最后會給孫老師一個滿意的答案。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五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課《草原》。我的說課準備從七個方面進行。
《草原》是一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進入內蒙古大草原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和受到內蒙同胞熱情款待的情景。作者用極其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得淋漓盡致,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團結。文章在表達上頗具特色。一是作者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這樣安排使全文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二是課文寫景語言優(yōu)美,善于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三是情景交融,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根據"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以下三點:
1、會認"渲、勒"等6個生字;會寫"毯、渲"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并理解"渲染、綠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fā)了解西部的興趣。
3、揣摩優(yōu)美語言,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書法情感的方法。
根據本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是:品味優(yōu)美語言,體會表達方法,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課標還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準備采用自主探究,點撥引導,自讀自悟,大量實踐的教法和學法。
本課我打算用2教時完成。
為了體現說課的完整性,我將本文教學的全過程陳述如下:
同學們,今天老師把吉祥三寶一家?guī)У搅宋覀兊恼n堂上,吉祥三寶他們想帶大家一起去神游他們美麗的家鄉(xiāng)。"此時,我將會播放《吉祥三寶》的視頻聲像,讓學生對吉祥三寶的家鄉(xiāng)內蒙古大草原充滿了期待和幻想,這時我會在黑板上板書課題"草原"。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準備采用"四步法"教學,即"讀文、探究、積累、練習"、(在黑板上寫出"四步法")
(1)自由讀(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
(2)檢查讀(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
(3)指名讀
學生再次自由讀文,完成以下任務(可以自主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1)給文章的每個自然段擬一個四個字的小標題
(小標題是:景色優(yōu)美、歡迎遠客、親切相見、熱情款待、聯歡話別)
(2)在第一段中找出,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草原景色優(yōu)美
如:哪里的天比別處更可愛,空氣……,愉快。
那些小丘的線條……流入云際。引導學生抓住"渲染、勾勒"進行理解。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板書:空氣清鮮,天空晴朗,一碧千里,翠流
(3)認真讀文,說說草原上的人是些什么樣的人?從哪里可以看出
(4)通過反復朗讀課文,理解并體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么舍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這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體現,讓讀者體會到蒙漢兩族人民深厚的情誼。
【設計意圖】
1、倡導自主學習不等于隨意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等于把教師逐出課堂。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中學生學什么,很需要教師居高臨下的"引導"、因此,設置高價值的學習問題就是教師作用的一個重要體現。
2、浙江特級教師紀育華說:"教材內容是教學的原始材料,它不等于‘教學內容’。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對教材作一番剪裁。該取則取,該舍則舍,擇其精華實施教學。"
3、積累
在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后,就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積累。學生再次讀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喜歡的原因。選擇兩個背誦下來。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六
認識草原特點,提高認識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1、學會字詞,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2、提高認識能力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段。
認識草原特點,體會民族感情。
1、體會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體會第2—5段文字中所蘊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貫穿,保持作者感情的連續(xù)性。
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課文第1段;第二課時教學課文第2—5段。
教學掛圖2幅。
一、揭示課題:19。草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談一下自己閱讀課文后的初步印象與體會。
三、理清課文層次,劃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點,理解草原的天為什么比別處的天“更可愛”,體會作者激動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點,抓住“一碧千里”帶動全段的學習。
3、體會作者感情。
4、理解“駿馬”、“大?!本洹?BR>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默讀思考:作者在去牧業(yè)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時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結合“灑脫”、“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
2、理解“歡迎遠客”這層文字,結合“彩虹”“歡呼”句理解。體會主人的熱情好客。
3、結合汽車“飛”與“走”的不同描寫,深入體會作者心情的激動。
二、學習課文第3—5段。
1、第三段:結合“熱乎乎”“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等語句,體會主人的熱情,客人的動情。
2、第四段:結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們的表現,體會主人的熱情;結合“會心”等句,體會兩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結合主客表現,理解結尾詩句,深入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三、歸納全文,回到整體,揭示“民族大團結”的課文主題,體會寫作方法。
四、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民族感情。
2、寫一篇讀后感,談談學習體會。
19、草原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七
大家好!
我是你們的導游xx。
現在我們是在內蒙古大草原上的鄂溫克少數民族分布地。今天我們來看草原。
現在我們來到蒙古包里,大家可以品嘗品嘗內蒙古的特色手抓羊肉,還有加有羊奶釀的奶酒,和奶豆腐,我來介紹一下手抓羊肉,奶茶,還有奶豆腐。這三樣蒙古族同胞的重要食品,手抓羊肉,咱們的蒙古族同胞習慣用刀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到割,用手抓。奶茶可不是我們常喝的珍珠奶茶,而是摻和著牛羊奶的茶,是內蒙古同胞招待客人,敬客最重要的飲料。奶豆腐,當然也不是豆腐了,它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品,盛在盤子里用來當招待客人的點心,比如奶酪,它也是叫奶豆腐的。這些東西都是內蒙古同胞的特色食品。
好了,今天的旅游就到此結束。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八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炝耍斓搅恕:鋈?,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么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么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后,小伙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草原》教材解讀
1、作者是從兩個大的方面來描述草原的:一是草原的天,二是草原的天底下,也就是天底下的草原。作者為什么感到草原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因為那里的空氣格外清鮮,天空格外明朗。課文中說,“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這兒的兩個“那么”各指什么?是說空氣像什么那樣清鮮,天空像什么那樣明朗。什么最清鮮,空氣就像它那樣清鮮;什么最明朗,天空就像什么那樣明朗?!澳敲础本褪谴妗笆裁醋钋艴r”,“什么最明朗”的。草原是很廣闊的,極目遠望,一派青綠色。但作者又說“并不茫?!?。“茫?!笔鞘裁匆馑??是無邊無際、迷迷蒙蒙,看不清楚的意思。草原為什么“不茫?!蹦兀恳驗樯弦痪渲v過,天空非常明朗。
2、本文使用了許多比喻句,因此理解比喻句是本文教學重點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說明比喻使用的貼切與生動,從而通過對比喻句的理解來把握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
3、本文文筆清新、感情真摯,但學生對草原人民特有的風土人情比較生疏,所以在教學前需要做必要的鋪墊。應該抓住“遠迎、急切、盛裝、人多”等重點詞語與富有民族風情的場面分析,教師適當點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草原人民“熱情好客”的特點。
4、本文可以分為寫景與敘事兩大部分。要引導學生理解兩大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作者是第一次來到大草原。草原的美景和熱情好客的蒙古人民都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不僅贊美美麗的草原,而且也由衷地贊美生活在這里的淳樸熱情的草原各族人民,是美麗寬廣、富饒、充滿生機的草原養(yǎng)育了這里勤勞淳樸、好客熱情的人民。
5、《草原》是一篇意境深遠、情感濃郁、文字優(yōu)美的課文,要引導學生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用恰當的語調、語速,有感情地朗讀。比如“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時,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正確地停頓;二是要讀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蓖ㄟ^這樣的朗讀指導,學生將會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沒有遮攔,顯得格外開闊,也使人特別愉快。有了這種體會,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這種意境,也就會無拘無束地讀出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九
1、通過閱讀,使學生了解和體會草原的景及人的美。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1、品味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多媒體電子課件。
1課時。
一、激趣導入。
孩子們,你們當中有誰去過大草原?草原美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屏幕。(播放電子課件,有草原美麗風光,有牛羊成群地走過草原的動感畫面,有牛、羊、馬的叫聲,有《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歌聲。)
二、草原美嗎?我們今天就學習小學課文《草原》。
1、板書課題。
2、全班集體讀題。
三、朗讀課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讀——體驗美)
1、學生用快速閱讀法讀課文。
2、鼓勵學生“讀了以后就想說”。
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駿馬、牛羊、人物,特別是自己讀后心情、感受、想象等等。(板書:景美、人更美)
3、精讀課文(學生自找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風俗、人情等等。)大聲讀。
4、自主、合作、探究(分學習小組或學習小伙伴,再全班交流。)
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四、深入品讀。(品詞賞句——領悟美)
1、讓學生自主挑選并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風俗人情、民族團結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詞語。(分學習小組或學習小伙伴交流。)
品讀方法:讀一段或句子,再說說美在哪里,或為什么美。
2、教師引導。播放電子課件。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輕輕流入云際。”
說說這句子美在哪里,或為什么美。(詞語、色彩、具體、生動、準確、詞語豐富、動靜結合)
五、導游觀光表演(表演想象——創(chuàng)造美)
學生即興表演,外地旅游團去草原觀光,小導游向游客介紹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介紹時盡量用上課文中的詞語。
六、播放電子課件,再次欣賞和體會草原的美景。
課件內容是:小學課文《草原》內容全過程的影片和小學課文《草原》課文同步朗讀配音。
七、總結全文。
八、作業(yè):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選擇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十
草原對于江南水鄉(xiāng)的學生來說是相當陌生的,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進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在老師的配樂朗讀中無拘無束地想像草原景象,再讓學生欣賞一段優(yōu)美的草原風光片。這兩次感知,一虛一實,前者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廣闊的想像空間,讓學生通過傾聽教師的誦讀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每個學生都可以產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經驗之上的獨特感受;后者給學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圖景,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彌補了因地域差異、經驗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學生想像的缺憾。這樣虛實結合,兩次感知,層次分明,幫助學生自己用心參與,逐步構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感觸是深刻的。
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學生能夠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了,教師正是捕捉了這一點,將學生發(fā)言時運用的準確優(yōu)美的語言一一寫在黑板上,書寫時還加上了簡潔而又富有激勵性的話語。這樣做,將學生的語言當作了課堂評價的資源,一方面使發(fā)言者得到充分肯定而深受鼓舞,一方面又激起了其他學生的競爭熱情。全班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同時,板書的語言也是一種示范,能更充分地發(fā)揮師生交流的作用,又避免了小學生發(fā)言易重復的問題。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獨特的詞語從學生的口中迸發(fā)出來。
反思二:草原的早晨教學反思
汪明宇的話音剛落,教室里冒出了更多的小手:“老師,我還知道。老師.我還知道?!薄皡茄┵唬阏f說看?!眳茄┵徽酒饋恚f:“如果是一只羊的話就不像白云了,要許多只羊在一起才像白云,”
“對。還有,如果羊群在跑的時候也不像白云,因為白云不會跑得那么快。只有羊群一邊吃草一邊走的時候才像朵朵白云在飄動?!睏羁「纱嗑筒徽酒饋?,坐在座位上直接插話。這時我再讓學生讀這句話,學生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下課鈴響了,雖然教學任務沒能完成,但我很興奮。
我真佩服這些孩子,他們會讀書,會思考,會發(fā)現,會表達。如果我在教學中對第一只突然舉起的小手視若無睹的話,我想我會錯過一次又一次的發(fā)現,失去一次又次和學生真正交流學習的機會: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在乎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使老師不再是孤獨的演奏者,才能使課堂響起動聽的交響樂。
反思三:草原的早晨教學反思
昨天上午第一節(jié)課,重點指導孩子對這篇課文的朗讀,我把課文中的一些語句的朗讀權力放給了孩子們,不是我教給他們怎么讀,而是讓他們認為這些語句你應該怎么讀!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講到“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是呀,從低年級就應該開始訓練學生的獨特的閱讀感受!因此,在這節(jié)課我就試著做了,結果讓我收到了一份喜悅!
課文《草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十一
草原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資源,也是我們青少年成長中難得的學習與體驗的機會。在草原課文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草原的廣袤、壯美和原始的力量。我被這個題材所吸引,也被其中的思想和情感所感動。下面,我將分五個段落展開我的體會。
第一段,草原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廣袤和無垠。在《走出草原》一文中,課文用“返樸還真”這句話來形容遠離城市的人啟發(fā)大家學會真正感受大自然的美。當年輕的小伙伴們衣著樸素,唱著悠揚的民歌,融入草原的懷抱,旁邊是遼闊的草原,我感到一股強大的力量迎面而來。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我不禁感嘆,人類的力量是如此渺小,唯草原才是生命的源泉。
第二段,草原給我留下的第二印象是它的壯美與生機。無論是《那片青蔥的草原》還是《走出草原》這兩篇課文中,都生動展現了草原的美麗和壯觀。課文形容“大地一片金黃,連綿起伏的山丘就像是巨人鋪的毛毯”,“望不見邊際的藍天,深藍無云?!边@些細膩而美麗的描寫帶給我無盡的遐想。同時,草原上各種各樣的動物也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無窮的生機,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力量。
第三段,草原給我留下的第三印象是它的純凈與寧靜。在《那片青蔥的草原》一文中,課文描寫了一個簡樸純凈的草原村莊,讓我心生向往。在這片純凈的土地上,人們過著簡單而幸福的生活,無憂無慮。和著風聲歡快奔跑的羊群,讓我感到一種與世無爭的寧靜。這種寧靜讓我思索,人類是否應該返璞歸真,追求內心的純凈與寧靜。
第四段,草原給我留下的第四印象是它的勇敢和堅韌。在《爺爺的草原》一文中,課文生動地講述了一個世代抵御沙漠侵襲的故事。爺爺們用自己的雙手改變了沙漠,并守護著草原的綠洲。他們的精神和毅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個充滿挑戰(zhàn)與困難的環(huán)境中,他們堅韌不拔,勇敢面對,敢于擔當。這種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示,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有毅力和勇氣,就一定可以戰(zhàn)勝困難,實現目標。
第五段,草原給我留下的最后印象是它的浩渺和偉大?!赌瞧嗍[的草原》最后一句課文寫道“我踩著你綠茵茵的大地,仿佛是踩在母親的背上,我愉快地不知疲倦地奔跑”這句詩一樣的話讓我深感草原的浩大和偉大。這座遼闊的土地似乎無盡無邊,令人心曠神怡。也讓我明白了自己在大草原面前的渺小,也令我明白了自然的偉大。草原給了我無盡的思考,也讓我看到了大自然的奧妙。
總而言之,在草原課文中,我感受到了草原的廣袤、壯美和原始的力量。我被這個題材所吸引,也被其中的思想和情感所感動。草原是人類的搖籃,它不僅賦予我們無窮的資源,也給了我們無盡的啟示和感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保護好這片大自然的寶地,珍惜我們與草原的緣分。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十二
《草原魅力》我終于找到了這一種感覺,這種“風兮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那豪壯的感覺。我第一眼就喜歡上了它――棗紅色的毛光滑油亮,瀟灑的甩著烏黑的長尾,它是一匹駿馬。獨自坐在它的脊背上,我竟像黃塵滾滾的大漠之中,一位身經百戰(zhàn)的戰(zhàn)將!手持利劍,獨領一匹野性十足的戰(zhàn)馬,仇視著敵軍,莽莽黃沙被風卷起,狂風撕破長空,在四野呼嘯著。
怎么?此時此刻,我卻忽然覺得自己是在戰(zhàn)爭與和平之間徘徊,在古代與現代之間尋覓,在現實與夢幻之間盤亙了。我低頭,細扶這匹馬兒的鬃毛,正如它們的性格,又硬又直,讓我的手中留下淡淡地痛。猛然間看到了它那長長睫毛下的眸子,我從中讀出了幾分寂寞和憂愁,是為了被割據在這茫茫草原之中,被安上了馬鞍嗎?是否你也向往在大地上自由的奔跑呢?跑馬道真的非常長,讓我伏在溫暖的馬背上,起伏顛簸在馬背上……中午的陽光明晃晃的,青草微微搖晃在我心底。
青草上的露珠放出七彩的光,一個個蒙古包如祥和的老山羊臥在山丘上,牛兒羊兒成群的漫步在青草堆里,小駱駝時而快跑,時而停下找點水喝,雀兒何時變得如此近人,沖著人們唧唧叫幾聲,噌地竄上天,活潑在白云之上。“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草原上,比城市多了幾分祥和,幾分溫馨,幾分幸福。聽著蒙古人為遠方客人獻上一首有一首歌,我與朋友走在狹窄的石頭路上,路旁的草常常淘氣的刺著我的腳,弄得我腳癢癢的。在生意蔥蘢的青草堆中,我看到一只小綿羊,它的毛卷卷的,似迭起的云朵,似成堆的棉花。羊角上拴了兩塊紅綢子,在風中搖著。淡黃色的小眼睛,充滿著無知與稚嫩,又如月亮般純潔無瑕,就要清澈見底了似的。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十三
學習方法
。
在教學《美麗的草原》一課時,我力求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落實“三維”目標。
一、自主學習,貫穿閱讀
放了一段關于草原美麗風光的錄象,然后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我要帶領他們一同走進美麗的草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通過觀賞這組美麗的草原風光的圖片,學生讀書的興趣被充分調動了起來,這時,我安排了第一個層次讀書,并且要求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讀,或問老師,問同學。讀完后,我鼓勵學生站起來輪讀,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讀后師生評議。緊接著我安排了第二個層次讀書,要求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課文中都寫了誰喜歡草原?他們?yōu)槭裁聪矚g草原呢?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進行了第三個層次讀書,也就是精讀感悟,隨文識字。以上三個層次的朗讀設計,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層遞升,使得整節(jié)課的朗讀指導有目的,有層次,體現了教師指導和學生學習的過程;由讀得不完全正確到讀得正確,讀得不大通順到讀得通順、流利,讀得比較平淡到讀出感情,真到實現了讀的目標。
二、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情感
語文實踐包括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也包括情感的體驗,興趣的培養(yǎng)。這節(jié)課我注意以境導情,步步鋪墊,讓學生進入角色,入境入情,從而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比如,開課伊始,我說:“孩子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你們想去嗎?”在學生的歡呼聲中,我又說:“看,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對,我們來到了一片廣闊的大草原,它橡一副巨大的綠毯鋪在地上。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美麗的草原。”這樣的開課為學生以后的情感升華作了鋪墊。學習第一小節(jié)時,我請同學欣賞草原的草和普通的草的對比圖片,然后請同學說說兩者有什么不同。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體會到了草原的草最新鮮,接著我問:“能用讀展示出來嗎?”學習第二小節(jié)時,我和學生一起欣賞草原云白、天藍的畫面,經過此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自然而然地讀出了自己的感受。特別是學完前兩小節(jié)之后,為了達到情感的升華,我播放了課件《美麗草原我的家》。學生觀看后,進一步加深了對草原的熱愛之情,此時讀第三小節(jié)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拓展延伸,重視實踐
讀中學寫,學寫結合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為此,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說話”因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自己進行創(chuàng)作。比如,學完全文后,我播放了一段錦州美麗風光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到家鄉(xiāng)錦州不僅是一座美麗的城市,而且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然后布置了一項拓展練習:創(chuàng)作一首歌頌家鄉(xiāng)錦州的詩篇。這樣的設計真正體現了讀中學寫,學寫結合的要求。
整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只是起著一個引導的作用,更多的是學生的自讀、自悟;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不是老師說教式的灌輸,而是學生自我體驗后的感悟。這節(jié)課的教學,真正使三維目標落到了實處,從而實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十四
課文草原,是教材中一篇獨特的文章,其描述了故事中主人公的真實體驗。草原廣袤無垠,澄凈的藍天白云與各種野生動物一同構成了其美景。在這片廣袤的草原上,文化與自然相互交融,這種美麗的自然景色也讓人們從中汲取到諸多的體驗與感悟。
一、草原景色給人以無限感悟
草原的美景讓人留連忘返。特別是在草原上的日落和日出,讓人覺得如此親近自然,那一刻只有草原和自己,心靈得到了完全的升華。這其中,體會到自然界的美景,人的心靈會得到真正的升華,使內心強大與寧靜。
二、文化的價值得到了深層挖掘
草原上并不是一味的自然美景,不同的民族在這里內生具體質境。這里的文化體現不僅在各個民族的衣食住行生產中,也在社會結構中體現。草原上的文化價值不僅是極具地域特征,更容易讓人感受到它所蘊含的豐富、廣泛和厚重的人文內涵。
三、草原的文化價值與環(huán)保問題的交匯
在草原游玩時,一定要保護好環(huán)境,這也是一種文化。在保護環(huán)境方面,草原的價值體現得淋漓盡致。草原上的牲畜等生態(tài)承載力是非常大的,作為人們的生活體系,經過幾十二年的耕耘,使其能有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鏈,這也是草原獨特的文化內涵。
四、草原上的生活方式和人文關系
草原上的居民文化與生態(tài)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文化價值正是由于田園風光和草原文化的生存環(huán)境的交織而呈現。草原上的居民自己經歷的生活,是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消費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體現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人們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與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關系,體現了該文化的獨特性。
五、活在草原上的順其自然
在草原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意識是完全與眾不同的。居民與自然和諧共處,人文關系和自然關系的交織,奠定了草原上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關系。草原上的居民就是順其自然地居住,它在他們的心態(tài)中,一切都表現出了簡單純潔。所以,鄉(xiāng)下的生物除了自然的規(guī)律外,大多不用經過文化的加工和改造,便自然滋長,衍生出不同的生態(tài)構成和自然景觀,呈現出不同類型的自然景觀。
總而言之,學習草原這樣的課文,不僅能夠讓學生從中領略到我們絢麗多彩的文化,同時也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身份和未來的方向。草原的魅力深深吸引著人們去深入了解和學習它,讓我們在這廣闊無邊的大地上體驗到一種神秘的情懷,領悟到更深層的生態(tài)意義,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心靈將會得到完全的升華。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十五
積累品味優(yōu)美句,體會其含義,理解課文:草原人美、景美。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體會句子的含義
師生互動、生生交流、自主探究、體驗觸情
錄音機vcd
留言卡
自制心形卡熟讀課文收集草原資料
同學們,今天老師想和大家比試一下預習作業(yè)(展示草原資料)你們的詩你們的佳句、老師的vcd都展現遼闊壯美,我相信也很想親自到草原去看看吧!今天就跟隨老舍先生一起走進那令人向往而又神秘的土地吧!
(一)師生互動學習第一段(草原美景)
1、指名讀段
2、出示學習提示:找出能體現草原美的詞、句,談談你的理解;理清層次。
3、老師走進學生中傾聽和誘導提煉理解精華,學生匯報,
4、自由讀文體會景物的美
(二)生生交流學習第二段(迎客)
1、自由讀文小組合作學習并匯報
2、教師相機點撥:結合“灑脫”“怎么走都可以”體會作者的心情變化;結合“彩虹”“歡呼”體會主人的好客;結合汽車“飛”“走”不同的描寫,動靜結合把作者的激動心情靈活的展現出來。
(三)自主學習第三、四段(相見款待)
1、默讀自學質疑匯報
2、解疑點撥:如何體會蒙汗兩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你們看此情此景你想怎么表達你的心情呢?用歌、用詩、用畫......
1、把你的話寫在你的心形卡上貼在黑板,進行愛國教育。
2、嘗試片段做導游。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十六
1、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學會積累語言。
3、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和蒙古同胞的熱情豪客,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會品味積累語言。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體現草原遼闊風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學生盡情說一說,可以描繪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繪草原綠毯如氈,還可以說一說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風俗等等。)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藝術家,也是一位文學產量較高的作家,深受人們的愛戴,那么當我們的作家老舍第一次來到內蒙古大草原時,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就隨著老舍先生一起到美麗的草原看一看。(板書課題:草原。)
4.即將來到草原的你,見了這個題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們怎么樣?
(3)作者第一次來到草原有何感受?
(學生自學課文內容,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檢查學生的自學結果:
a.理解以下幾個詞語:
境界:事物所達到的程度和表現的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
灑脫: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是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盤繞。文中指河向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態(tài)度顯得不自然。
1.認真讀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寫草原這篇文章的。讀書時,一定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和同學們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樣安排這篇文章的行文線索的。
3.匯報交流結果,教師及時引導,概括內容如下:
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來寫的。首先描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種境界的美。(板書:風景之美)接著又展示了一幅人們歡迎遠方客人的隆重場面,最后把酒話別,直至用"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收束全文。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獨特的,你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課文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草原之美的?劃出你認為描寫優(yōu)美的詞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并批注。
3.匯報交流。
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歸納出草原的"可愛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點導讀并理解以下語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說一說"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a.翠色"欲"流,為什么后面又說"輕輕流入云際",這不是很矛盾嗎?
c.輕聲讀讀這句話,看看這"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3)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來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a.是什么使人驚嘆?是什么使人舒服?還能用別的詞語來形容這樣的境界嗎?
b."奇麗"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來吟誦一首奇麗的小詩,你會吟誦什么呢?
(4)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a.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樣的情景。
b.你認為有那些草原的樂趣?
1.通過剛才的交流,同學們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實的草原又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們想看一看嗎?(播放草原的有關錄像資料)
2.談一談,看完錄像的感受。
3.指名再來讀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結合文中的語句,想象畫面的內容。
1、我們已經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實最讓人感動的不僅是草原的景美,這里的人們還非常的熱情,現在就讓我們再一次來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2、自學課文的第二-五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讀后的感受。
(1)、你認為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嗎?你是叢哪里看出來的?
(2)、通過讀文,你了解了多少蒙古族同胞的風俗習慣?
3、學生自學批注,匯報。
1.多么美麗的草原之景!多熱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感受他們把酒話別的激動場面。
2.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3.全班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1)主客見面時熱烈歡騰的場面。引導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員,你會說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賓客。客人會怎樣感謝?
(3)干部和老翁這些有身份的人給客人敬酒。說說你的祝酒辭。
(4)鄂溫克姑娘給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賽馬摔跤等。用自己的話去贊美他們。
4.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場面。要求讀出自己的體驗和個性的理解。師生評議朗讀。
1.直抒胸臆:
2.精描細寫:
3.寫實質樸不加雕琢:
如果你就是隨從老舍先生一同進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當時會有怎樣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筆,盡情釋放,寫出你的感受,好嗎?請課后認真完成。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十七
塔木欽草原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多么像海啊!只有在海上,天和地才能像接到一起的兩匹布那么完完整整,沒有隙縫;只有海才這么寂靜,廣袤得望不到邊際,永遠像一幅沒有框子的畫。
風呼嘯起來,像千軍萬馬奔騰而至。于是,穗頭已經發(fā)黃的草上掀起一陣波浪,草梗閃出銀白色的光亮。偶爾,天邊也會出現一根細小的像桅桿似的東西,走近了才發(fā)現那原來是騎在馬上的牧民手中的桿子,它是用來套馬的??吹今R背上牧民的雄姿,我心里油然生起敬幕之感。
塔木欽草原過去被稱做“旱?!薄獛變|年以前,它也許就是地道的海。過去,這里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牧人、旅客都視之為畏途。在這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除了公路旁邊偶爾出現的一座土丘,再也找不到任何其他可以做路標的東西了。那些土丘也許是為搭篝火而堆起的石頭。從遠處望去,黑黝黝的石堆時常會引起人們的錯覺,以為公路旁邊伺伏著什么野獸,而那些牛群、馬群從遠處望去,斑斑點點,又仿佛是一堆堆巨石。
也許因為這地方海拔接近1000米的緣故,天低得好像可以用手去摸,因而,人們對云彩的變幻也特別留心。在遼闊無邊的藍天上,云彩有時候團團飛卷著,像一簇狂舞著的雄獅,可是頃刻之間又會化成黑烏烏的一片煤層。這時候,汽車聲嘶力竭地跟云彩賽起跑來。忽然,煤層上“吧嗒吧嗒”地掉下雨點??墒前涯X袋從帆布里鉆出來,朝四下里一望,烏云罩不到的地方卻仍然是黃澄澄的一片陽光。驟雨還沒住,太陽又嬉戲著,從云隙里投下一道亮光,就像懸在半空的一匹薄紗。
這時候,一個奇麗的景象在我們面前呈現了:一道完整的虹,襯著天空和草原,從地面拱了起來,好像一道彩色的巨門。我說“完整”,是因為我們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虹的兩端跟地面銜接的地方。
不一會兒,風把云彩吹散了,雨自然也就停了下來,云彩又馴順地變成了白色,有的化成一棱棱,好像透視片上的肋骨,有的散成一座座島嶼,上面影影綽綽,似乎還辨得出一些蒼松古柏,也有的被吹成細長條,好像半透明的銀魚,在藍天里逍遙自在地飄浮。
藍天下面,公路就像一條疊成無數折的黃色帶子。每逢汽車“嗚嗚”地向上爬行的時候,我們就好像是朝著一條通天的大道開去。不過爬到頂端,就又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草原。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十八
一、課前播放音樂《天堂》師:知道咱們今天要上哪一課嗎?齊讀課題“草原”。誰能講講,你想像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草原是牛羊們的天堂;原來草原也是那么的富有情趣;草原還是詩意)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走進那高原遼闊的大草原。
三、作為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學家,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麗風光展現出來呢?現在我們一哦起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這一段文字,可謂描繪草原美景的經典之作了。請大家用心地讀讀這一段,把自己置身于遼闊的大草原之中,那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這些句子美美地多讀幾遍。讀讀你感受最喜歡的句子。(聽出來了你喜歡高原遼闊的草原,你喜歡一碧千里的草原,你喜歡詩意的草原,你喜歡柔美、生動活潑、帶給人們的奇妙心境。(你找的這個句子很有意思)大家讀出了這么多的草原,太好了!他讀的時候,大家拿出一支筆來,一邊聽,一邊看,一邊想,手里還要一邊畫。畫什么呢?看看作者除去寫風光美以外,還寫沒寫別的東西?把你認為不是直接寫草原風光的部分勾出來,看誰勾得準,你開始讀吧。
生:我勾了兩句,“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還有,“這種境界奇麗的小詩”。
師:還有沒有勾出別的來?
生:我勾了“在這境界里無限樂趣?!鄙何抑还戳恕昂孟窕匚吨菰臒o限樂趣?!?BR> 生:他想吟詩。師:怎么樣吟詩?
生:低吟。就是聲音很小地吟詩。
師:這是作者的兩次抒情,一次要高歌,一次要低吟,兩種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心境。我們如果把這兩個抒情的句子調換一下順序,先讓他低吟,再讓他高歌,行不行?(挺有意思的,誰還有看法?)
師不要急著舉手,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你們一邊思考這個問題,一邊好好默讀課文。怎么讀呢,我告訴你們一個方法。大家可以這樣考慮:一開始,作者看到了什么樣的景物,使他產生了什么樣的感情,所以他要高歌;后來他又看到什么樣的景色,產生了什么情感,而要低吟。要想通這個問題,咱們必須把前后文對照起來,把景和情聯系起來體會。
1、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1)作者究竟看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使他情不自禁想高歌一曲?
因為是第一次,所以他還會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新奇,面對這樣的美景,他會發(fā)出怎樣的感嘆呢!出示圖片(草原好大、天藍、天高、晴朗真想不到世界上竟還有如此美麗的地方)
是啊,這里沒有了林立的工廠、沒有密集的樓群,沒有廢氣濃煙的`污染,空氣像溪水一樣清澈。像泉水一樣純凈,不帶任何雜質)置身在這樣的空氣中,你會怎么做呢?(大口大口地呼吸,貪婪地吸氣,讓每個毛孔都張開,讓清新的空氣浸潤到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這就是清鮮的空氣。
一個清字帶給我們如此美妙的感覺,讓我們一起把這種感覺讀出來。(但感覺還不夠不夠新鮮,不夠明朗;情感變弱了;離極點還差一點;)
初到草原,心胸為之開闊,視野為之大開,一股豪情放之情油然而生,不禁使人引吭高歌,一吐為快。(再激昂,再有力些)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師:(板書: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你讀得太好了。你能不能給大家說一說,“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你能把你這個到處具體展開嗎?)
(2)、生:在小丘是綠的,平地也是綠的。眼前是綠色,遠一點的是綠色,再遠一點的也還是綠色!草原非常遼闊,放眼望去,草原如同一張巨幅的綠色絨毯,一直鋪到天地相接的地方。放眼處處皆綠色。
(3)、師:我們都要像他這樣讀書,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
(4)這一派綠色使人忘掉了疲勞和愁苦、帶給人們舒展與寧靜,大家能用什么詞形容作者此時的感受?生:心情開朗。生:心曠神怡。生:神清氣爽。舒服(好一個一碧千里?。?BR> 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1)、同學們,課文中還有一個形容綠色的詞語,趕緊找一找。“翠色欲流”
(2)這個詞在哪句話中出現的,請你把這句話找出來,讀一讀。
(3)這句話寫的是什么?誰能用自己的手來表現小丘柔美的線條?
(4)緩緩地高起,又緩緩地低下,就像是綠色的——波浪。沿著這條波浪般的線條放眼望去,就覺锝整個綠色的草原在流動,所以作者說“翠色欲流”。
4、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草原上這幅巨大的絨毯僅僅是一種綠顏色嗎?
這里的色彩太美了,綠草配白羊,碧綠的草地,潔白的羊群,多美!不同的顏色給人不同的感覺。比如紅加黃讓人感受到很燦爛。紅的加綠的使人覺得很鮮艷,白的和黑的放在一起,就很肅穆。這綠色配白色呢?給你什么感覺?(清麗、雅致)出示畫面。
同學們,再反復讀讀這個句子,你覺得哪個字作者用得最為巧妙?
是“繡”字!羊群本因為吃草無意地走來走去,可在老舍的筆下它們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為草原這塊無邊的綠毯繡上白色的大花。巨幅綠色絨毯上的圖案在不斷變換,真實奇妙!
5、靜靜地望,細細地品,面對這番美景,此時此刻老舍先生他怎么了?難怪老舍先生會不由得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全班齊讀句子:“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五、看來,同學們都陶醉于這雄奇壯麗的草原風光了,這完全得益于作者優(yōu)美的語言和傳神的描繪。讓我們把這優(yōu)美的語言,這令人陶醉的景色永遠留在記憶中吧!大聲背誦這一段。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一
初,魯肅聞劉表卒,言于孫權曰:“荊州與國鄰接,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xié),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睓嗉辞裁C行。到夏口,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備南走,肅徑迎之,與備會于當陽長坂。肅宣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且問備曰:“豫州今欲何至?”備曰:“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肅曰:“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咸歸附之,已據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立事。今為君計,莫若遣腹心自結于東,以共濟世業(yè)。而欲投吳巨,巨是凡人,偏在遠群郡,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備甚悅。肅又謂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備用肅計,進住鄂縣之樊籬口。
曹操自江陵將順江東下,諸葛亮謂劉備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遂與魯肅俱詣孫權。亮見權于柴桑,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與曹操共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茍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于長坂,今戰(zhàn)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zhàn)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散,聞追豫州,輕騎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zhàn);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tǒng)兵數萬,與豫州協(xié)規(guī)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于今日!”權大悅,與其群下謀之。
是時曹操遺權書曰:“近著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權以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長史張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他,劉表治水軍,蒙沖斗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濒斆C獨不言。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權知其意,執(zhí)肅手曰:“卿欲何言?”肅曰:“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權嘆息曰:“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
時周瑜受使至番陽,肅勸權召瑜還。瑜至,謂權曰:“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yè),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請為將軍籌之。今北土未平,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而操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今又盛寒,馬無稿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數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乃罷會。
是夜,瑜復見權曰:“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萬,自足制之,愿將軍勿慮!”權撫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挾持私慮,深失所望;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贊孤也!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船、糧、戰(zhàn)具俱辦。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fā),孤當續(xù)發(fā)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后援。卿能辦之者誠決,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遂以周瑜、程普為左右督,將兵與備并力逆操;以魯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
……
進,與操遇于赤壁。
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蹦巳∶蓻_斗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備走舸,系于其尾。先以書遺操,詐云欲降。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指言蓋降。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fā)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zhí)欤笋R燒溺死者甚眾。瑜等率輕銳繼其后,雷鼓大震,北軍大壞,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劉備、周瑜水陸并進,追操至南郡。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守江陵,折沖將軍樂進守襄陽,引軍北還。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二
《草原》全文語句多姿多彩,美不勝收。要讓學生欣賞到作者行文之美,閱讀指導尤為重要。
1、讀前提示創(chuàng)設氛圍
同學們,《草原》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課文。作者用十分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了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它像一首詩,吟誦出千里草原的旖旎風光;它又像一幅畫,描繪出草原牧區(qū)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它更像是一首歌,歡唱著蒙漢兩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情誼……“這是我在上課時的一段導讀語,它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大家強烈的欣賞欲望,創(chuàng)設出濃厚的閱讀氛圍,為隨后的閱讀指導起到很重要的感情鋪墊。
2、讀中指導挖掘精華
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言美的魅力,還須在精讀上下功夫。精讀,就是要去尋找、挖掘課文中最生動、最精彩、最具感染力的”華彩樂段“。我把這個任務交給學生。首先,我讓學生邊讀邊想,動筆劃出自己認為寫得最美的句段,然后小組交流。隨后,我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把自己最滿意的句段當場朗讀給大家聽,果然收獲不小。這時,我不失時機地提出:誰來說說,這些句子美在哪里?這下發(fā)言更踴躍了,有的說,這一句寫草地像無邊的綠毯,羊群像白色的大花,這樣的景色太迷人了;有的說,這一句寫草原上的河流像一條明如玻璃的帶子,那河里的水一定是最干凈、最甜美的,我真想喝一口;還有的說,課文最后一句寫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比詩還要美……如此種種的表達,盡管理解還較膚淺,但也反映出學生的語言文字鑒賞能力,已經上了一個新臺階。
3、讀后訓練提高能力
指導感情朗讀,首先要幫助學生找準課文的主體基調。就本課而言,應該用歡快、喜悅、激動、贊嘆的語調來朗讀。以第一段”草原美景“為例:開頭寫草原的天,朗讀時應緩緩而起,有如在悠揚舒緩的牧笛聲中出現草原晴朗明凈的萬里藍天。接著寫天底下一碧千里的景色,隨著草地、羊群、小丘的出現,朗讀的語調應漸趨歡快,流露出滿心的喜悅。及至讀到”這種境界,既叫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種境界里,就連駿馬和大牛也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這一層,則應讓聽者能聽出讀者內心掩飾不住的”驚嘆“與”舒服“了。
二、領略自然美
作者寫草原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寫草原的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像”無邊的綠毯“;寫草地上的羊群像”白色的大花“,河流像”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還有那平地、小丘、駿馬、大牛……所有這一切,就像一幅”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到處翠色*流,輕輕流入云際“。要讓學生真正領略到遼闊草原這撩人心魄的自然美,除了通過閱讀欣賞之外,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獲得。
1、借助多媒體的功能
”同學們,講課之前,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精彩的音樂?!敖淌依镯懫鹨磺茡P的歌:”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在優(yōu)美的樂聲中,大屏幕上出現了藍天、白云、草地、潔白的羊群、奔馳的'駿馬、白蘑菇樣的蒙古包……”同學們,大家剛才聽到的,看到的,跟課文里描寫的一樣美嗎?“”太美了,老師,再放一遍,再放一遍!“”好,等學完了這一段,咱們再來欣賞?!耙陨暇褪俏艺n前借助多媒體,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一段小插曲。顯然,多媒體的介入,把文字轉換為直觀、立體的視頻語言,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功能,既讓學生有滋有味地欣賞了一番,又在腦海里再現了課文描述的生動畫面,這是一種多么有效的手段。
2、鑒賞作者的寫作手法
作者對草原風光的描繪如此美妙,與其精湛高超的寫作技巧是分不開的。在課文中,我們隨處可見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文中的比喻,如:把草地比作”綠毯“,把羊群比作”白色大花“,把河流比作”玻璃帶子“等等,無一不是形象生動,精彩絕妙;文中的排比,如:”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真是激情跌宕,一唱三嘆;文中的擬人,如:”在這種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在作者的筆下,連動物們都仿佛也與遠方的來客心靈相通了。凡此種種,都應該啟發(fā)學生加以了解,加以借鑒,才能真正領會到這篇文章為什么會寫得這樣美。
三、品味人情美
人情美,是指課文寫的是蒙族人民熱情好客,蒙漢兩族同胞親如兄弟的美好情操。主要通過四個感人的場面來表現。
1、歡迎遠客——寫牧民們來到幾十里外歡迎漢族客人:”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
2、主客相見——寫牧民們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會見客人:”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4、聯歡話別——飯后:”姑娘們表演民族舞蹈,小伙子們表演套馬、摔跤……我們也舞的舞,唱的唱“,真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BR> 這一部分內容雖多,但語言樸實親切,平白如話,學生易于理解,盡可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讀一讀,議一議,畫一畫,說一說,最后歸納出主要內容即可。
課文的結尾,作者滿懷深情地寫道:”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一結晶之句,點明了作者流連忘返,不忍離去的原因——那就是草原的自然之美、人情之美,留住了作者的一顆眷戀之心,寫下了這一曲民族團結的時代頌歌!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三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yu流,輕輕流入云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汽車走了一百五十華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駿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握著,握住不放。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么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會兒,;好客的主人端來大盤子的和奶酒。干部們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兒,既大方,又稍有點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么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后,小伙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腿藗円参璧奈?,唱的唱,并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了,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四
課前板書:
不炫耀自己
落花生 {
許地山 默默奉獻
教學過程:
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
師:那么父親僅僅是講落花生嗎?他們就是來吃吃落花生,來講講落花生的嗎?
生:不是。
師:打開書,看看父親接下去怎么說的?從落花生又講到了什么?(范讀: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保ㄔO問:“我”對父親的話,聽懂了沒有?)
生:懂了。
生:(讀)我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BR> 生:“體面”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師作適當誘導。
生:“體面”是外表好看的意思。
師:“體面”就是外表的意思,那么“講體面”是什么意思呢?
生:講究外表。
生:做表面文章。
師:“講體面”通俗地說就是講外表,那么我們要不要講外表。(板書:“講”)
生:要。
師:要講外表,我們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第九條就要求儀表要整潔。
生:(齊讀)只講體面。(板書“只”)
師:只講體面,什么意思?
生:只講究外表,不講究別的。
師:我們能不能只講體面?有沒有見過只講體面,不講別的人?
生:沒有。
師:我們見到的都既講體面,又講行為的人。那么“我”是怎么說的?
生:(齊讀)我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師:我們應該做什么樣的人?
生:既講外表,又要有真才實學,默默奉獻的人。
師:“既……又……”用得好
生2:既講體面,又要對別人有好處的人。
生3:不但要講外表,而且要有貢獻的人。
師:再讀“我”的話。
生:(齊讀)我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BR> 生:應該是“印”在我的心上。
師:記在我們心上不好嗎?哪兒不好?
生:記,有時候也會忘記,印,就是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生2:印,一般是永久的,用記的話每個人都有可能將這些東西忘掉的。
師:永久的。(贊賞地)
生3:記是短暫的,不永久的,印是永遠也抹不去的。
師:把最后一段讀一讀。(讀出印得很深的感覺)
生:齊讀
師:再讀,想一想,怎樣體現“深”
師范讀,生再讀,師評點
師:語速要慢點,注意停頓,才能有味。你從哪兒看出父親的話陪伴我走過一生的呢?
生:我是從“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看出來的。
生2:我是從“深深印在我的心上”看出來的。
生3:開頭寫了“落華生”這是許地山的筆名,這說明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了。
師:板書“華”
師:把名字都改了,說明印得很深。
學生討論。
師:現在我來了解一下,想做蘋果、石榴的舉手。我們歡迎他們上臺。下面我們進行正方與反方的辯論,做花生的為正方,蘋果、石榴為反方。下面四人隨意組合,討論的時候既要熱烈也要注意紀律,上面的同學發(fā)言,下面的要認真傾聽,認真思考,駁倒對方。
分三輪,第一輪:講各自的好處。
正方先發(fā)言
生1:花生的好處是默默無聞,不求虛名,
生2:落花生不求名利,使別人快樂。
生3:做落花生就可以像雷鋒一樣,默默地奉獻。
生4:落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無聞地奉獻著。
反方發(fā)言。
生1:我們蘋果色彩好看,還能吃。
生2:我們有許多營養(yǎng),水份,價錢也比花生貴。
生3:我們有藥用價值。
生4:我們可美容,吃后回味無窮。
師:現在進入第二輪,講對方缺點。
反方發(fā)言
生1:中國生產的水果出口,可沒有聽說過花生出口。
生2:蘋果洗洗就可以吃了。
生3:蘋果可連皮一起吃,而花生卻不行。
生4:花生與黃瓜一起吃,會中毒。
正方發(fā)言
生1:水果上有農藥,多吃會中毒。
生2:爬樹摘蘋果,會掉下來的。
生3:蘋果中有蛀蟲。
師:現在進入第三輪。[現場指導](對反方)當代社會我為什么做蘋果這樣的人?我的理由是什么?如果我不做這樣的人呢?我在社會上會怎樣?為什么?我做這樣的人又是為什么呢?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會怎么樣?(對正方)當代社會我為什么要做落花生這樣的人?當代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我為什么要做落花生這樣的人?給1分鐘時間,四人小組討論。
生討論。
生:好。
反方發(fā)言
生1:在當代社會每一個人都應該稍微精明一點,如果全部都像落花生一樣老實的話,遲早要給人騙的,像我們蘋果比起來就稍稍精明一點,不會被欺騙。
生2:在當代社會過于誠懇的人去幫助人,會被人當作騙子誤解你,如果稍微精明一點,在處理事情時會想得更周到一些。
生3:如果像花生那樣默默無聞的話,就不會被人發(fā)現,永遠成不了才。
生4:花生你們承認不承認是為人民默默的奉獻,那么你們既然默默地為人民奉獻,怎么讓人民發(fā)現呢?那么就要從地里面伸出來,那么在某些處事方面顯得比較圓滑一些。
正方發(fā)言
生1:可以靠我們的真才實學讓別人發(fā)現自己。如果當時一看你們是精明的,肯定有時候會拍馬屁股對不對?但是,當你們得到學問后,肯定會驕傲,驕傲會使人落后。
生2:如果社會上都是你們這種精明的人,而且只講體面,沒有真才實學的人,肯定會被社會所淘汰,因為沒有真才實學。
生3:當代社會上要憑實力做,像你們只想炫耀自己,那不是豆腐渣嗎?
生4:做人應該做一半蘋果人,做一半花生人,既不會被淘汰,又會精明一些。
師:(贊賞地)通過辯論,思想發(fā)生變化,認識得到提高,還是有可能的。
生:紀曉嵐的故事中,紀曉嵐打敗了和坤,那么紀曉嵐是靠什么來打敗和坤的?
生:在坐聽課的老師,你們到底想做蘋果人還是花生人?
聽課者:紀曉嵐的做法是值得認同的。再如,你們站在那里,高高地掛在那里炫耀自己,而坐著的同學卻是默默無聞,同樣,你們與他們誰會被大家接受。
生:兩者都有可能。
聽課者:如果大家都是精明人,大家之間還會有信任嗎?
生:大概沒有了吧。
聽課者:那么大家之間都不信任,社會還會進步嗎?
生:不會。(不服地)
邀請的老師下臺,學生歸位。
師:照理說討論到現在,孫老師應該給大家一個答復。但今天,孫老師不給大家答復,到底該做什么樣的人呢?請大家?guī)е@個問題問問你父母親,希望大家搞一次社會調查,各行各業(yè)選一個代表去問一問,也希望大家把這個問題帶到中學、大學,以至一生中去思考,相信你們最后會給孫老師一個滿意的答案。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五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課《草原》。我的說課準備從七個方面進行。
《草原》是一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進入內蒙古大草原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和受到內蒙同胞熱情款待的情景。作者用極其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得淋漓盡致,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團結。文章在表達上頗具特色。一是作者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這樣安排使全文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二是課文寫景語言優(yōu)美,善于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三是情景交融,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根據"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以下三點:
1、會認"渲、勒"等6個生字;會寫"毯、渲"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并理解"渲染、綠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fā)了解西部的興趣。
3、揣摩優(yōu)美語言,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書法情感的方法。
根據本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是:品味優(yōu)美語言,體會表達方法,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課標還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準備采用自主探究,點撥引導,自讀自悟,大量實踐的教法和學法。
本課我打算用2教時完成。
為了體現說課的完整性,我將本文教學的全過程陳述如下:
同學們,今天老師把吉祥三寶一家?guī)У搅宋覀兊恼n堂上,吉祥三寶他們想帶大家一起去神游他們美麗的家鄉(xiāng)。"此時,我將會播放《吉祥三寶》的視頻聲像,讓學生對吉祥三寶的家鄉(xiāng)內蒙古大草原充滿了期待和幻想,這時我會在黑板上板書課題"草原"。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準備采用"四步法"教學,即"讀文、探究、積累、練習"、(在黑板上寫出"四步法")
(1)自由讀(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
(2)檢查讀(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
(3)指名讀
學生再次自由讀文,完成以下任務(可以自主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1)給文章的每個自然段擬一個四個字的小標題
(小標題是:景色優(yōu)美、歡迎遠客、親切相見、熱情款待、聯歡話別)
(2)在第一段中找出,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草原景色優(yōu)美
如:哪里的天比別處更可愛,空氣……,愉快。
那些小丘的線條……流入云際。引導學生抓住"渲染、勾勒"進行理解。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板書:空氣清鮮,天空晴朗,一碧千里,翠流
(3)認真讀文,說說草原上的人是些什么樣的人?從哪里可以看出
(4)通過反復朗讀課文,理解并體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么舍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這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體現,讓讀者體會到蒙漢兩族人民深厚的情誼。
【設計意圖】
1、倡導自主學習不等于隨意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等于把教師逐出課堂。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中學生學什么,很需要教師居高臨下的"引導"、因此,設置高價值的學習問題就是教師作用的一個重要體現。
2、浙江特級教師紀育華說:"教材內容是教學的原始材料,它不等于‘教學內容’。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對教材作一番剪裁。該取則取,該舍則舍,擇其精華實施教學。"
3、積累
在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后,就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積累。學生再次讀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喜歡的原因。選擇兩個背誦下來。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六
認識草原特點,提高認識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1、學會字詞,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2、提高認識能力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段。
認識草原特點,體會民族感情。
1、體會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體會第2—5段文字中所蘊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貫穿,保持作者感情的連續(xù)性。
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課文第1段;第二課時教學課文第2—5段。
教學掛圖2幅。
一、揭示課題:19。草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談一下自己閱讀課文后的初步印象與體會。
三、理清課文層次,劃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點,理解草原的天為什么比別處的天“更可愛”,體會作者激動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點,抓住“一碧千里”帶動全段的學習。
3、體會作者感情。
4、理解“駿馬”、“大?!本洹?BR>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默讀思考:作者在去牧業(yè)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時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結合“灑脫”、“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
2、理解“歡迎遠客”這層文字,結合“彩虹”“歡呼”句理解。體會主人的熱情好客。
3、結合汽車“飛”與“走”的不同描寫,深入體會作者心情的激動。
二、學習課文第3—5段。
1、第三段:結合“熱乎乎”“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等語句,體會主人的熱情,客人的動情。
2、第四段:結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們的表現,體會主人的熱情;結合“會心”等句,體會兩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結合主客表現,理解結尾詩句,深入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三、歸納全文,回到整體,揭示“民族大團結”的課文主題,體會寫作方法。
四、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民族感情。
2、寫一篇讀后感,談談學習體會。
19、草原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七
大家好!
我是你們的導游xx。
現在我們是在內蒙古大草原上的鄂溫克少數民族分布地。今天我們來看草原。
現在我們來到蒙古包里,大家可以品嘗品嘗內蒙古的特色手抓羊肉,還有加有羊奶釀的奶酒,和奶豆腐,我來介紹一下手抓羊肉,奶茶,還有奶豆腐。這三樣蒙古族同胞的重要食品,手抓羊肉,咱們的蒙古族同胞習慣用刀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到割,用手抓。奶茶可不是我們常喝的珍珠奶茶,而是摻和著牛羊奶的茶,是內蒙古同胞招待客人,敬客最重要的飲料。奶豆腐,當然也不是豆腐了,它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品,盛在盤子里用來當招待客人的點心,比如奶酪,它也是叫奶豆腐的。這些東西都是內蒙古同胞的特色食品。
好了,今天的旅游就到此結束。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八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炝耍斓搅恕:鋈?,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么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么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后,小伙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草原》教材解讀
1、作者是從兩個大的方面來描述草原的:一是草原的天,二是草原的天底下,也就是天底下的草原。作者為什么感到草原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因為那里的空氣格外清鮮,天空格外明朗。課文中說,“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這兒的兩個“那么”各指什么?是說空氣像什么那樣清鮮,天空像什么那樣明朗。什么最清鮮,空氣就像它那樣清鮮;什么最明朗,天空就像什么那樣明朗?!澳敲础本褪谴妗笆裁醋钋艴r”,“什么最明朗”的。草原是很廣闊的,極目遠望,一派青綠色。但作者又說“并不茫?!?。“茫?!笔鞘裁匆馑??是無邊無際、迷迷蒙蒙,看不清楚的意思。草原為什么“不茫?!蹦兀恳驗樯弦痪渲v過,天空非常明朗。
2、本文使用了許多比喻句,因此理解比喻句是本文教學重點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說明比喻使用的貼切與生動,從而通過對比喻句的理解來把握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
3、本文文筆清新、感情真摯,但學生對草原人民特有的風土人情比較生疏,所以在教學前需要做必要的鋪墊。應該抓住“遠迎、急切、盛裝、人多”等重點詞語與富有民族風情的場面分析,教師適當點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草原人民“熱情好客”的特點。
4、本文可以分為寫景與敘事兩大部分。要引導學生理解兩大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作者是第一次來到大草原。草原的美景和熱情好客的蒙古人民都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不僅贊美美麗的草原,而且也由衷地贊美生活在這里的淳樸熱情的草原各族人民,是美麗寬廣、富饒、充滿生機的草原養(yǎng)育了這里勤勞淳樸、好客熱情的人民。
5、《草原》是一篇意境深遠、情感濃郁、文字優(yōu)美的課文,要引導學生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用恰當的語調、語速,有感情地朗讀。比如“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時,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正確地停頓;二是要讀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蓖ㄟ^這樣的朗讀指導,學生將會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沒有遮攔,顯得格外開闊,也使人特別愉快。有了這種體會,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這種意境,也就會無拘無束地讀出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九
1、通過閱讀,使學生了解和體會草原的景及人的美。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1、品味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多媒體電子課件。
1課時。
一、激趣導入。
孩子們,你們當中有誰去過大草原?草原美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屏幕。(播放電子課件,有草原美麗風光,有牛羊成群地走過草原的動感畫面,有牛、羊、馬的叫聲,有《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歌聲。)
二、草原美嗎?我們今天就學習小學課文《草原》。
1、板書課題。
2、全班集體讀題。
三、朗讀課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讀——體驗美)
1、學生用快速閱讀法讀課文。
2、鼓勵學生“讀了以后就想說”。
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駿馬、牛羊、人物,特別是自己讀后心情、感受、想象等等。(板書:景美、人更美)
3、精讀課文(學生自找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風俗、人情等等。)大聲讀。
4、自主、合作、探究(分學習小組或學習小伙伴,再全班交流。)
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四、深入品讀。(品詞賞句——領悟美)
1、讓學生自主挑選并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風俗人情、民族團結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詞語。(分學習小組或學習小伙伴交流。)
品讀方法:讀一段或句子,再說說美在哪里,或為什么美。
2、教師引導。播放電子課件。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輕輕流入云際。”
說說這句子美在哪里,或為什么美。(詞語、色彩、具體、生動、準確、詞語豐富、動靜結合)
五、導游觀光表演(表演想象——創(chuàng)造美)
學生即興表演,外地旅游團去草原觀光,小導游向游客介紹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介紹時盡量用上課文中的詞語。
六、播放電子課件,再次欣賞和體會草原的美景。
課件內容是:小學課文《草原》內容全過程的影片和小學課文《草原》課文同步朗讀配音。
七、總結全文。
八、作業(yè):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選擇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十
草原對于江南水鄉(xiāng)的學生來說是相當陌生的,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進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在老師的配樂朗讀中無拘無束地想像草原景象,再讓學生欣賞一段優(yōu)美的草原風光片。這兩次感知,一虛一實,前者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廣闊的想像空間,讓學生通過傾聽教師的誦讀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每個學生都可以產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經驗之上的獨特感受;后者給學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圖景,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彌補了因地域差異、經驗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學生想像的缺憾。這樣虛實結合,兩次感知,層次分明,幫助學生自己用心參與,逐步構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感觸是深刻的。
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學生能夠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了,教師正是捕捉了這一點,將學生發(fā)言時運用的準確優(yōu)美的語言一一寫在黑板上,書寫時還加上了簡潔而又富有激勵性的話語。這樣做,將學生的語言當作了課堂評價的資源,一方面使發(fā)言者得到充分肯定而深受鼓舞,一方面又激起了其他學生的競爭熱情。全班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同時,板書的語言也是一種示范,能更充分地發(fā)揮師生交流的作用,又避免了小學生發(fā)言易重復的問題。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獨特的詞語從學生的口中迸發(fā)出來。
反思二:草原的早晨教學反思
汪明宇的話音剛落,教室里冒出了更多的小手:“老師,我還知道。老師.我還知道?!薄皡茄┵唬阏f說看?!眳茄┵徽酒饋恚f:“如果是一只羊的話就不像白云了,要許多只羊在一起才像白云,”
“對。還有,如果羊群在跑的時候也不像白云,因為白云不會跑得那么快。只有羊群一邊吃草一邊走的時候才像朵朵白云在飄動?!睏羁「纱嗑筒徽酒饋?,坐在座位上直接插話。這時我再讓學生讀這句話,學生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下課鈴響了,雖然教學任務沒能完成,但我很興奮。
我真佩服這些孩子,他們會讀書,會思考,會發(fā)現,會表達。如果我在教學中對第一只突然舉起的小手視若無睹的話,我想我會錯過一次又一次的發(fā)現,失去一次又次和學生真正交流學習的機會: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在乎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使老師不再是孤獨的演奏者,才能使課堂響起動聽的交響樂。
反思三:草原的早晨教學反思
昨天上午第一節(jié)課,重點指導孩子對這篇課文的朗讀,我把課文中的一些語句的朗讀權力放給了孩子們,不是我教給他們怎么讀,而是讓他們認為這些語句你應該怎么讀!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講到“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是呀,從低年級就應該開始訓練學生的獨特的閱讀感受!因此,在這節(jié)課我就試著做了,結果讓我收到了一份喜悅!
課文《草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十一
草原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資源,也是我們青少年成長中難得的學習與體驗的機會。在草原課文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草原的廣袤、壯美和原始的力量。我被這個題材所吸引,也被其中的思想和情感所感動。下面,我將分五個段落展開我的體會。
第一段,草原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廣袤和無垠。在《走出草原》一文中,課文用“返樸還真”這句話來形容遠離城市的人啟發(fā)大家學會真正感受大自然的美。當年輕的小伙伴們衣著樸素,唱著悠揚的民歌,融入草原的懷抱,旁邊是遼闊的草原,我感到一股強大的力量迎面而來。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我不禁感嘆,人類的力量是如此渺小,唯草原才是生命的源泉。
第二段,草原給我留下的第二印象是它的壯美與生機。無論是《那片青蔥的草原》還是《走出草原》這兩篇課文中,都生動展現了草原的美麗和壯觀。課文形容“大地一片金黃,連綿起伏的山丘就像是巨人鋪的毛毯”,“望不見邊際的藍天,深藍無云?!边@些細膩而美麗的描寫帶給我無盡的遐想。同時,草原上各種各樣的動物也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無窮的生機,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力量。
第三段,草原給我留下的第三印象是它的純凈與寧靜。在《那片青蔥的草原》一文中,課文描寫了一個簡樸純凈的草原村莊,讓我心生向往。在這片純凈的土地上,人們過著簡單而幸福的生活,無憂無慮。和著風聲歡快奔跑的羊群,讓我感到一種與世無爭的寧靜。這種寧靜讓我思索,人類是否應該返璞歸真,追求內心的純凈與寧靜。
第四段,草原給我留下的第四印象是它的勇敢和堅韌。在《爺爺的草原》一文中,課文生動地講述了一個世代抵御沙漠侵襲的故事。爺爺們用自己的雙手改變了沙漠,并守護著草原的綠洲。他們的精神和毅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個充滿挑戰(zhàn)與困難的環(huán)境中,他們堅韌不拔,勇敢面對,敢于擔當。這種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示,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有毅力和勇氣,就一定可以戰(zhàn)勝困難,實現目標。
第五段,草原給我留下的最后印象是它的浩渺和偉大?!赌瞧嗍[的草原》最后一句課文寫道“我踩著你綠茵茵的大地,仿佛是踩在母親的背上,我愉快地不知疲倦地奔跑”這句詩一樣的話讓我深感草原的浩大和偉大。這座遼闊的土地似乎無盡無邊,令人心曠神怡。也讓我明白了自己在大草原面前的渺小,也令我明白了自然的偉大。草原給了我無盡的思考,也讓我看到了大自然的奧妙。
總而言之,在草原課文中,我感受到了草原的廣袤、壯美和原始的力量。我被這個題材所吸引,也被其中的思想和情感所感動。草原是人類的搖籃,它不僅賦予我們無窮的資源,也給了我們無盡的啟示和感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保護好這片大自然的寶地,珍惜我們與草原的緣分。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十二
《草原魅力》我終于找到了這一種感覺,這種“風兮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那豪壯的感覺。我第一眼就喜歡上了它――棗紅色的毛光滑油亮,瀟灑的甩著烏黑的長尾,它是一匹駿馬。獨自坐在它的脊背上,我竟像黃塵滾滾的大漠之中,一位身經百戰(zhàn)的戰(zhàn)將!手持利劍,獨領一匹野性十足的戰(zhàn)馬,仇視著敵軍,莽莽黃沙被風卷起,狂風撕破長空,在四野呼嘯著。
怎么?此時此刻,我卻忽然覺得自己是在戰(zhàn)爭與和平之間徘徊,在古代與現代之間尋覓,在現實與夢幻之間盤亙了。我低頭,細扶這匹馬兒的鬃毛,正如它們的性格,又硬又直,讓我的手中留下淡淡地痛。猛然間看到了它那長長睫毛下的眸子,我從中讀出了幾分寂寞和憂愁,是為了被割據在這茫茫草原之中,被安上了馬鞍嗎?是否你也向往在大地上自由的奔跑呢?跑馬道真的非常長,讓我伏在溫暖的馬背上,起伏顛簸在馬背上……中午的陽光明晃晃的,青草微微搖晃在我心底。
青草上的露珠放出七彩的光,一個個蒙古包如祥和的老山羊臥在山丘上,牛兒羊兒成群的漫步在青草堆里,小駱駝時而快跑,時而停下找點水喝,雀兒何時變得如此近人,沖著人們唧唧叫幾聲,噌地竄上天,活潑在白云之上。“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草原上,比城市多了幾分祥和,幾分溫馨,幾分幸福。聽著蒙古人為遠方客人獻上一首有一首歌,我與朋友走在狹窄的石頭路上,路旁的草常常淘氣的刺著我的腳,弄得我腳癢癢的。在生意蔥蘢的青草堆中,我看到一只小綿羊,它的毛卷卷的,似迭起的云朵,似成堆的棉花。羊角上拴了兩塊紅綢子,在風中搖著。淡黃色的小眼睛,充滿著無知與稚嫩,又如月亮般純潔無瑕,就要清澈見底了似的。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十三
學習方法
。
在教學《美麗的草原》一課時,我力求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落實“三維”目標。
一、自主學習,貫穿閱讀
放了一段關于草原美麗風光的錄象,然后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我要帶領他們一同走進美麗的草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通過觀賞這組美麗的草原風光的圖片,學生讀書的興趣被充分調動了起來,這時,我安排了第一個層次讀書,并且要求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讀,或問老師,問同學。讀完后,我鼓勵學生站起來輪讀,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讀后師生評議。緊接著我安排了第二個層次讀書,要求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課文中都寫了誰喜歡草原?他們?yōu)槭裁聪矚g草原呢?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進行了第三個層次讀書,也就是精讀感悟,隨文識字。以上三個層次的朗讀設計,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層遞升,使得整節(jié)課的朗讀指導有目的,有層次,體現了教師指導和學生學習的過程;由讀得不完全正確到讀得正確,讀得不大通順到讀得通順、流利,讀得比較平淡到讀出感情,真到實現了讀的目標。
二、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情感
語文實踐包括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也包括情感的體驗,興趣的培養(yǎng)。這節(jié)課我注意以境導情,步步鋪墊,讓學生進入角色,入境入情,從而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比如,開課伊始,我說:“孩子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你們想去嗎?”在學生的歡呼聲中,我又說:“看,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對,我們來到了一片廣闊的大草原,它橡一副巨大的綠毯鋪在地上。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美麗的草原。”這樣的開課為學生以后的情感升華作了鋪墊。學習第一小節(jié)時,我請同學欣賞草原的草和普通的草的對比圖片,然后請同學說說兩者有什么不同。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體會到了草原的草最新鮮,接著我問:“能用讀展示出來嗎?”學習第二小節(jié)時,我和學生一起欣賞草原云白、天藍的畫面,經過此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自然而然地讀出了自己的感受。特別是學完前兩小節(jié)之后,為了達到情感的升華,我播放了課件《美麗草原我的家》。學生觀看后,進一步加深了對草原的熱愛之情,此時讀第三小節(jié)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拓展延伸,重視實踐
讀中學寫,學寫結合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為此,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說話”因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自己進行創(chuàng)作。比如,學完全文后,我播放了一段錦州美麗風光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到家鄉(xiāng)錦州不僅是一座美麗的城市,而且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然后布置了一項拓展練習:創(chuàng)作一首歌頌家鄉(xiāng)錦州的詩篇。這樣的設計真正體現了讀中學寫,學寫結合的要求。
整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只是起著一個引導的作用,更多的是學生的自讀、自悟;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不是老師說教式的灌輸,而是學生自我體驗后的感悟。這節(jié)課的教學,真正使三維目標落到了實處,從而實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十四
課文草原,是教材中一篇獨特的文章,其描述了故事中主人公的真實體驗。草原廣袤無垠,澄凈的藍天白云與各種野生動物一同構成了其美景。在這片廣袤的草原上,文化與自然相互交融,這種美麗的自然景色也讓人們從中汲取到諸多的體驗與感悟。
一、草原景色給人以無限感悟
草原的美景讓人留連忘返。特別是在草原上的日落和日出,讓人覺得如此親近自然,那一刻只有草原和自己,心靈得到了完全的升華。這其中,體會到自然界的美景,人的心靈會得到真正的升華,使內心強大與寧靜。
二、文化的價值得到了深層挖掘
草原上并不是一味的自然美景,不同的民族在這里內生具體質境。這里的文化體現不僅在各個民族的衣食住行生產中,也在社會結構中體現。草原上的文化價值不僅是極具地域特征,更容易讓人感受到它所蘊含的豐富、廣泛和厚重的人文內涵。
三、草原的文化價值與環(huán)保問題的交匯
在草原游玩時,一定要保護好環(huán)境,這也是一種文化。在保護環(huán)境方面,草原的價值體現得淋漓盡致。草原上的牲畜等生態(tài)承載力是非常大的,作為人們的生活體系,經過幾十二年的耕耘,使其能有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鏈,這也是草原獨特的文化內涵。
四、草原上的生活方式和人文關系
草原上的居民文化與生態(tài)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文化價值正是由于田園風光和草原文化的生存環(huán)境的交織而呈現。草原上的居民自己經歷的生活,是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消費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體現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人們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與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關系,體現了該文化的獨特性。
五、活在草原上的順其自然
在草原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意識是完全與眾不同的。居民與自然和諧共處,人文關系和自然關系的交織,奠定了草原上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關系。草原上的居民就是順其自然地居住,它在他們的心態(tài)中,一切都表現出了簡單純潔。所以,鄉(xiāng)下的生物除了自然的規(guī)律外,大多不用經過文化的加工和改造,便自然滋長,衍生出不同的生態(tài)構成和自然景觀,呈現出不同類型的自然景觀。
總而言之,學習草原這樣的課文,不僅能夠讓學生從中領略到我們絢麗多彩的文化,同時也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身份和未來的方向。草原的魅力深深吸引著人們去深入了解和學習它,讓我們在這廣闊無邊的大地上體驗到一種神秘的情懷,領悟到更深層的生態(tài)意義,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心靈將會得到完全的升華。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十五
積累品味優(yōu)美句,體會其含義,理解課文:草原人美、景美。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體會句子的含義
師生互動、生生交流、自主探究、體驗觸情
錄音機vcd
留言卡
自制心形卡熟讀課文收集草原資料
同學們,今天老師想和大家比試一下預習作業(yè)(展示草原資料)你們的詩你們的佳句、老師的vcd都展現遼闊壯美,我相信也很想親自到草原去看看吧!今天就跟隨老舍先生一起走進那令人向往而又神秘的土地吧!
(一)師生互動學習第一段(草原美景)
1、指名讀段
2、出示學習提示:找出能體現草原美的詞、句,談談你的理解;理清層次。
3、老師走進學生中傾聽和誘導提煉理解精華,學生匯報,
4、自由讀文體會景物的美
(二)生生交流學習第二段(迎客)
1、自由讀文小組合作學習并匯報
2、教師相機點撥:結合“灑脫”“怎么走都可以”體會作者的心情變化;結合“彩虹”“歡呼”體會主人的好客;結合汽車“飛”“走”不同的描寫,動靜結合把作者的激動心情靈活的展現出來。
(三)自主學習第三、四段(相見款待)
1、默讀自學質疑匯報
2、解疑點撥:如何體會蒙汗兩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你們看此情此景你想怎么表達你的心情呢?用歌、用詩、用畫......
1、把你的話寫在你的心形卡上貼在黑板,進行愛國教育。
2、嘗試片段做導游。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十六
1、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學會積累語言。
3、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和蒙古同胞的熱情豪客,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會品味積累語言。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體現草原遼闊風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學生盡情說一說,可以描繪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繪草原綠毯如氈,還可以說一說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風俗等等。)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藝術家,也是一位文學產量較高的作家,深受人們的愛戴,那么當我們的作家老舍第一次來到內蒙古大草原時,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就隨著老舍先生一起到美麗的草原看一看。(板書課題:草原。)
4.即將來到草原的你,見了這個題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們怎么樣?
(3)作者第一次來到草原有何感受?
(學生自學課文內容,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檢查學生的自學結果:
a.理解以下幾個詞語:
境界:事物所達到的程度和表現的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
灑脫: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是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盤繞。文中指河向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態(tài)度顯得不自然。
1.認真讀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寫草原這篇文章的。讀書時,一定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和同學們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樣安排這篇文章的行文線索的。
3.匯報交流結果,教師及時引導,概括內容如下:
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來寫的。首先描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種境界的美。(板書:風景之美)接著又展示了一幅人們歡迎遠方客人的隆重場面,最后把酒話別,直至用"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收束全文。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獨特的,你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課文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草原之美的?劃出你認為描寫優(yōu)美的詞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并批注。
3.匯報交流。
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歸納出草原的"可愛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點導讀并理解以下語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說一說"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a.翠色"欲"流,為什么后面又說"輕輕流入云際",這不是很矛盾嗎?
c.輕聲讀讀這句話,看看這"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3)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來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a.是什么使人驚嘆?是什么使人舒服?還能用別的詞語來形容這樣的境界嗎?
b."奇麗"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來吟誦一首奇麗的小詩,你會吟誦什么呢?
(4)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a.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樣的情景。
b.你認為有那些草原的樂趣?
1.通過剛才的交流,同學們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實的草原又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們想看一看嗎?(播放草原的有關錄像資料)
2.談一談,看完錄像的感受。
3.指名再來讀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結合文中的語句,想象畫面的內容。
1、我們已經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實最讓人感動的不僅是草原的景美,這里的人們還非常的熱情,現在就讓我們再一次來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2、自學課文的第二-五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讀后的感受。
(1)、你認為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嗎?你是叢哪里看出來的?
(2)、通過讀文,你了解了多少蒙古族同胞的風俗習慣?
3、學生自學批注,匯報。
1.多么美麗的草原之景!多熱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感受他們把酒話別的激動場面。
2.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3.全班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1)主客見面時熱烈歡騰的場面。引導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員,你會說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賓客。客人會怎樣感謝?
(3)干部和老翁這些有身份的人給客人敬酒。說說你的祝酒辭。
(4)鄂溫克姑娘給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賽馬摔跤等。用自己的話去贊美他們。
4.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場面。要求讀出自己的體驗和個性的理解。師生評議朗讀。
1.直抒胸臆:
2.精描細寫:
3.寫實質樸不加雕琢:
如果你就是隨從老舍先生一同進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當時會有怎樣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筆,盡情釋放,寫出你的感受,好嗎?請課后認真完成。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十七
塔木欽草原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多么像海啊!只有在海上,天和地才能像接到一起的兩匹布那么完完整整,沒有隙縫;只有海才這么寂靜,廣袤得望不到邊際,永遠像一幅沒有框子的畫。
風呼嘯起來,像千軍萬馬奔騰而至。于是,穗頭已經發(fā)黃的草上掀起一陣波浪,草梗閃出銀白色的光亮。偶爾,天邊也會出現一根細小的像桅桿似的東西,走近了才發(fā)現那原來是騎在馬上的牧民手中的桿子,它是用來套馬的??吹今R背上牧民的雄姿,我心里油然生起敬幕之感。
塔木欽草原過去被稱做“旱?!薄獛變|年以前,它也許就是地道的海。過去,這里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牧人、旅客都視之為畏途。在這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除了公路旁邊偶爾出現的一座土丘,再也找不到任何其他可以做路標的東西了。那些土丘也許是為搭篝火而堆起的石頭。從遠處望去,黑黝黝的石堆時常會引起人們的錯覺,以為公路旁邊伺伏著什么野獸,而那些牛群、馬群從遠處望去,斑斑點點,又仿佛是一堆堆巨石。
也許因為這地方海拔接近1000米的緣故,天低得好像可以用手去摸,因而,人們對云彩的變幻也特別留心。在遼闊無邊的藍天上,云彩有時候團團飛卷著,像一簇狂舞著的雄獅,可是頃刻之間又會化成黑烏烏的一片煤層。這時候,汽車聲嘶力竭地跟云彩賽起跑來。忽然,煤層上“吧嗒吧嗒”地掉下雨點??墒前涯X袋從帆布里鉆出來,朝四下里一望,烏云罩不到的地方卻仍然是黃澄澄的一片陽光。驟雨還沒住,太陽又嬉戲著,從云隙里投下一道亮光,就像懸在半空的一匹薄紗。
這時候,一個奇麗的景象在我們面前呈現了:一道完整的虹,襯著天空和草原,從地面拱了起來,好像一道彩色的巨門。我說“完整”,是因為我們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虹的兩端跟地面銜接的地方。
不一會兒,風把云彩吹散了,雨自然也就停了下來,云彩又馴順地變成了白色,有的化成一棱棱,好像透視片上的肋骨,有的散成一座座島嶼,上面影影綽綽,似乎還辨得出一些蒼松古柏,也有的被吹成細長條,好像半透明的銀魚,在藍天里逍遙自在地飄浮。
藍天下面,公路就像一條疊成無數折的黃色帶子。每逢汽車“嗚嗚”地向上爬行的時候,我們就好像是朝著一條通天的大道開去。不過爬到頂端,就又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草原。
草原課文的資料篇十八
一、課前播放音樂《天堂》師:知道咱們今天要上哪一課嗎?齊讀課題“草原”。誰能講講,你想像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草原是牛羊們的天堂;原來草原也是那么的富有情趣;草原還是詩意)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走進那高原遼闊的大草原。
三、作為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學家,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麗風光展現出來呢?現在我們一哦起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這一段文字,可謂描繪草原美景的經典之作了。請大家用心地讀讀這一段,把自己置身于遼闊的大草原之中,那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這些句子美美地多讀幾遍。讀讀你感受最喜歡的句子。(聽出來了你喜歡高原遼闊的草原,你喜歡一碧千里的草原,你喜歡詩意的草原,你喜歡柔美、生動活潑、帶給人們的奇妙心境。(你找的這個句子很有意思)大家讀出了這么多的草原,太好了!他讀的時候,大家拿出一支筆來,一邊聽,一邊看,一邊想,手里還要一邊畫。畫什么呢?看看作者除去寫風光美以外,還寫沒寫別的東西?把你認為不是直接寫草原風光的部分勾出來,看誰勾得準,你開始讀吧。
生:我勾了兩句,“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還有,“這種境界奇麗的小詩”。
師:還有沒有勾出別的來?
生:我勾了“在這境界里無限樂趣?!鄙何抑还戳恕昂孟窕匚吨菰臒o限樂趣?!?BR> 生:他想吟詩。師:怎么樣吟詩?
生:低吟。就是聲音很小地吟詩。
師:這是作者的兩次抒情,一次要高歌,一次要低吟,兩種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心境。我們如果把這兩個抒情的句子調換一下順序,先讓他低吟,再讓他高歌,行不行?(挺有意思的,誰還有看法?)
師不要急著舉手,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你們一邊思考這個問題,一邊好好默讀課文。怎么讀呢,我告訴你們一個方法。大家可以這樣考慮:一開始,作者看到了什么樣的景物,使他產生了什么樣的感情,所以他要高歌;后來他又看到什么樣的景色,產生了什么情感,而要低吟。要想通這個問題,咱們必須把前后文對照起來,把景和情聯系起來體會。
1、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1)作者究竟看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使他情不自禁想高歌一曲?
因為是第一次,所以他還會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新奇,面對這樣的美景,他會發(fā)出怎樣的感嘆呢!出示圖片(草原好大、天藍、天高、晴朗真想不到世界上竟還有如此美麗的地方)
是啊,這里沒有了林立的工廠、沒有密集的樓群,沒有廢氣濃煙的`污染,空氣像溪水一樣清澈。像泉水一樣純凈,不帶任何雜質)置身在這樣的空氣中,你會怎么做呢?(大口大口地呼吸,貪婪地吸氣,讓每個毛孔都張開,讓清新的空氣浸潤到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這就是清鮮的空氣。
一個清字帶給我們如此美妙的感覺,讓我們一起把這種感覺讀出來。(但感覺還不夠不夠新鮮,不夠明朗;情感變弱了;離極點還差一點;)
初到草原,心胸為之開闊,視野為之大開,一股豪情放之情油然而生,不禁使人引吭高歌,一吐為快。(再激昂,再有力些)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師:(板書: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你讀得太好了。你能不能給大家說一說,“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你能把你這個到處具體展開嗎?)
(2)、生:在小丘是綠的,平地也是綠的。眼前是綠色,遠一點的是綠色,再遠一點的也還是綠色!草原非常遼闊,放眼望去,草原如同一張巨幅的綠色絨毯,一直鋪到天地相接的地方。放眼處處皆綠色。
(3)、師:我們都要像他這樣讀書,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
(4)這一派綠色使人忘掉了疲勞和愁苦、帶給人們舒展與寧靜,大家能用什么詞形容作者此時的感受?生:心情開朗。生:心曠神怡。生:神清氣爽。舒服(好一個一碧千里?。?BR> 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1)、同學們,課文中還有一個形容綠色的詞語,趕緊找一找。“翠色欲流”
(2)這個詞在哪句話中出現的,請你把這句話找出來,讀一讀。
(3)這句話寫的是什么?誰能用自己的手來表現小丘柔美的線條?
(4)緩緩地高起,又緩緩地低下,就像是綠色的——波浪。沿著這條波浪般的線條放眼望去,就覺锝整個綠色的草原在流動,所以作者說“翠色欲流”。
4、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草原上這幅巨大的絨毯僅僅是一種綠顏色嗎?
這里的色彩太美了,綠草配白羊,碧綠的草地,潔白的羊群,多美!不同的顏色給人不同的感覺。比如紅加黃讓人感受到很燦爛。紅的加綠的使人覺得很鮮艷,白的和黑的放在一起,就很肅穆。這綠色配白色呢?給你什么感覺?(清麗、雅致)出示畫面。
同學們,再反復讀讀這個句子,你覺得哪個字作者用得最為巧妙?
是“繡”字!羊群本因為吃草無意地走來走去,可在老舍的筆下它們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為草原這塊無邊的綠毯繡上白色的大花。巨幅綠色絨毯上的圖案在不斷變換,真實奇妙!
5、靜靜地望,細細地品,面對這番美景,此時此刻老舍先生他怎么了?難怪老舍先生會不由得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全班齊讀句子:“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五、看來,同學們都陶醉于這雄奇壯麗的草原風光了,這完全得益于作者優(yōu)美的語言和傳神的描繪。讓我們把這優(yōu)美的語言,這令人陶醉的景色永遠留在記憶中吧!大聲背誦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