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是指學習的方向和學習過程中各個階段應達到的標準,應根據(jù)環(huán)境的需求來確定。采用:
1. 一般認知指標:“記住”“了解”“掌握”等
2. 較高級的認知指標:“分析”“應用”“評價”等,
3. 情感性指標:“價值”“信念”和“態(tài)度”等。
(二)課程內(nèi)容
課程內(nèi)容的組織就是確定課程內(nèi)容的范圍(水平方向)和順序(垂直方向)。
(三)課程教材
(四)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指學習活動的安排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它與課程目標直接相關(guān)。
(五)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主要指教學程序的選擇和教學資源的利用,它與學習活動密切相關(guān),是學習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例如,一個被普遍運用的策略是“判斷――指令――評價”。
(六)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的方法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兩種,評價的重點應放在定量的測定上,衡量可以觀察到的行為。
(七)教學組織
教學組織形式主要包括面向?qū)W員的班級授課制和分組式授課制。后者為“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學提供了可能,常被企業(yè)采用。
(八)課程時間
(九)課程空間
(十)培訓教師
培訓教師根據(jù)培訓課程的目標和內(nèi)容要求而定,是培訓課程的執(zhí)行者。
(十一)學員
學員是培訓課程的主體,他們不但是課程的接受者,同時也是一種可利用的學習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