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提綱:20世紀下半期的中西方世界

字號:


    時代特征:
    l 中國:社會主義的確立與曲折發(fā)展
    l 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黃金時代與潛在危機
    

時間、分期
    

20世紀下半期的世界(20世紀50年代-21世紀初)
    

現代的中國(1949年-21世紀初)
    

過渡時期
    (1949-1956)
    

探索、曲折
    (1957—1976)
    

新時期
    (1976-21世紀初)
    

中國歷史
    

經濟
    

1、經濟:過渡時期總路線、“一五計劃”、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2、社會生活:生活用品統(tǒng)購統(tǒng)銷;人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相繼建成寶成.蘭新等鐵路,公路交通發(fā)展迅速.《人民日報》等成為黨報,《光明日報》
    

1、經濟:“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八字方針、*經濟劫難
    2、新中國電影業(yè)出現新特點,反映工農生活和革命題材的作品紛紛涌現;1958年中國電視業(yè)誕生。
    

1、經濟: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國有企業(yè)改革;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過程與特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2、社會生活:小康生活的實現,衣食住行變化大;鐵路、公路密集,民航世界大國;2000年固話、移動電話世界第二;報刊業(yè)恢復生機;電影走向輝煌的新時代,電視普及;1994年,中國接入互聯網
    

政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第一屆全國人大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2、建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對民主與法制的踐踏。
    2、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關系正?;?、中日建交及其對國際關系產生的重要影響。
    

1、改革開放以來民主與法制建設的主要成就、“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
    2、“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澳門的回歸;海峽兩岸關系。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聯合國和地區(qū)性國際組織中的重大外交活動及其國際國內意義
    

文化
    

1、思想:建國后,毛澤東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理論。其思想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2、科技:“兩彈一星”(導彈、原子彈、人造衛(wèi)星);袁隆平的雜交水稻; 
    

1、思想: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內容及其指導意義。
    2、科技:電子計算機、載人航天等領域成就巨大。
    

時間、分期
    

20世紀下半期的世界(20世紀50年代-21世紀初)
    

五十至七十年代初
    

七十至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以來
    

世界歷史
    

經濟
    

1、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二戰(zhàn)后美國和聯邦德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原因、主要表現以及經濟政策的變化。
    2、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內容。
    

世界經濟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歐共體的形成、日本崛起為經濟大國、中國的振興。
    

1、世界經濟區(qū)域集團化的發(fā)展趨勢: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qū)、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2、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世界貿易組織的由來和發(fā)展、世貿組織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3、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政治
    

1、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雅爾塔體制、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 “北約”和華約;古巴導彈危機。
    2、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歐共體的形成、日本崛起為經濟大國、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和中國的振興。
    

1、世界政治多極化的出現:歐共體的形成、日本崛起為經濟大國、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和中國的振興。
    2、戈爾巴喬夫政治改革的主要內容和后果。
    

1、蘇聯解體、
    2、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多極化趨勢對世界歷史發(fā)展的影響。
    

文化
    

1、文藝: 20世紀西方文學和蘇聯文學;現代主義美術的代表性作品
    2、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電子計算機、互聯網(因特網)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