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特征:
l 中國:社會主義的確立與曲折發(fā)展
l 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黃金時代與潛在危機
時間、分期 |
20世紀下半期的世界(20世紀50年代-21世紀初) | |||
現代的中國(1949年-21世紀初) | ||||
過渡時期 |
探索、曲折 |
新時期 | ||
中國歷史 |
經濟 |
1、經濟:過渡時期總路線、“一五計劃”、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
1、經濟:“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八字方針、*經濟劫難 |
1、經濟: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國有企業(yè)改革;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過程與特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
政治 |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第一屆全國人大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
1、*對民主與法制的踐踏。 |
1、改革開放以來民主與法制建設的主要成就、“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 | |
文化 |
1、思想:建國后,毛澤東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理論。其思想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
1、思想: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內容及其指導意義。 |
時間、分期 |
20世紀下半期的世界(20世紀50年代-21世紀初) | |||
五十至七十年代初 |
七十至八十年代 |
九十年代以來 | ||
世界歷史 |
經濟 |
1、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二戰(zhàn)后美國和聯邦德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原因、主要表現以及經濟政策的變化。 |
世界經濟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歐共體的形成、日本崛起為經濟大國、中國的振興。 |
1、世界經濟區(qū)域集團化的發(fā)展趨勢: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qū)、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
政治 |
1、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雅爾塔體制、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 “北約”和華約;古巴導彈危機。 |
1、世界政治多極化的出現:歐共體的形成、日本崛起為經濟大國、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和中國的振興。 |
1、蘇聯解體、 | |
文化 |
1、文藝: 20世紀西方文學和蘇聯文學;現代主義美術的代表性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