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語文:18個常見文言虛詞之用法(二)

字號:

(二)副詞
    1.加強祈使語氣,相當于“可”“還是”。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2.加強揣測語氣,相當于“恐怕”“大概”。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3.加強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
    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三)連詞
    1.表示選擇關系,相當于“是……還是……”。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2.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
    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孟子見梁襄王》)
    六、且
    (一)連詞
    1.遞進關系,可譯為“而且”“并且”。
    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五人墓碑記》)
    2.遞進關系,可譯為“況且”“再說”。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陳涉世家》)
    3.讓步關系,可譯為“尚且”“還”。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4.并列關系,可譯為“又”“又……又……”“一面……一面……”。
    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副詞
    1.將,將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
    2.暫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七、若
    (一)動詞
    譯為“像”“好像”
    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促織》)
    (二)代詞
    1.表人稱,相當于“你”“你們”。
    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
    2.表近指,相當于“這”“這樣”“如此”。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齊桓晉文之事》)
    (三)連詞
    1.表假設,相當于“如果”。
    若據(jù)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赤壁之戰(zhàn)》)
    2.表選擇,相當于“或”“或者”。
    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
    3.至,至于。
    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齊桓晉文之事》)
    八、所
    (一)名詞
    表處所、地方。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二)助詞
    1.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組成“所”字結構,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
    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促織》)
    2.“所”和動詞結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構,則所字結構起定語的作用。
    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