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推薦】2016南都好書榜年度十大好書推薦

字號:

1《小詞大雅》
    葉嘉瑩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商隱有一首詩,他說“颯颯東風細雨來”。颯颯是風雨的聲音,東風,春天的風,伴隨著春風,伴隨著颯颯的風聲,還飄來了春雨?!帮S颯東風細雨來”,春天真的來了,不再是那寒冷的風雪了。“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避饺鼐褪呛苫ǎ呛苫ㄌ恋纳厦婢晚懫鹆舜豪?。我們古人說,冬天萬物都伏藏了,蟲子都藏在地下了,春雷一響,驚眠起蟄,把那些昆蟲都驚醒了。
    植物驚醒了,昆蟲也驚醒了,人也醒了。
    什么醒了?你的感情就醒了。
    古典詩詞因其篇幅短小,內容多寫美女與愛情,歷來難逃“艷科”、“小詞”之謂。小詞如何小處見大,體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讀者又如何從小詞中領略到大境界大情懷?2014“中國好書”獲獎作者,中國后的大家閨秀,詞學宗師葉嘉瑩女士從時間的深處緩緩走來,憑借獨特的學養(yǎng)與身世、感悟與剖析,為我們細細評賞,雖小詞,大雅存焉。這本《小詞大雅》集納了葉嘉瑩品詞的“九堂課”,分為《興于微言》、《花外春來路 芳草不曾遮》、《鶯燕不相猜》等九講。她的語言自有一種魔力,浮世坎坷的憂患經歷與小詞背后的微言大義渾然一體,感慨深沉,感人至深。
    ——華文領讀者大獎·閱讀空間獎獲得者
    杭州圖書館
    自去年的《人間詞話七講》獲得央視“中國好書”稱號,今年葉嘉瑩先生又推出此書,她的一生都在從事中國古詩詞研究,并在中西方進行推廣,她是那種極有個人魅力的研究者和講述者,她的書即是她的講述實錄,很口語,從讀到詩詞那一刻直接的體驗開始講,漸漸深入詩詞的內核。除了古代文化功底,她也有著深厚西方文學理論學養(yǎng),她的講解自由出入于中西文化,將中國古典美自然融入整個人類的文化與情感大背景中。
    ——華文領讀者大獎·閱讀組織獎獲得者
    愛讀書會 麥小麥
     2《撫順故事集》
    趙松 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
    有時候,某些理想,對于某些人來說,從一開始就注定是悲劇的結果。原因往往不是別的什么,只不過是天真。這樣說,絲毫沒有貶意,當然也沒有要引伸出無辜感的意思。就算是一個人滿懷天真地奔向所謂的理想,后的結果令人覺得可悲,卻也并不是無辜的。說到底,沒人是無辜的。問題不在這里,而在于誰也無法用什么看上去挺實在的結果來彌補自己內心的空虛。
    沒錯,我想到了一些人,不過這里我想談的只是其中的一個人。由于時間確實有些久了,我忘了他是哪年哪月去世的,只記著我是什么時候知道他的。我還能想得起來他的樣子,他的微微有些翹起的像要吹口哨似的單薄嘴唇,以及安靜而充滿距離感的眼神。
    作者深情的回憶之筆還原的不僅是他自己的過往時代,也在某種程度上還原了飽經滄桑的東北工業(yè)老城的地理和人事。
    ——華文領讀者大獎·閱讀空間獎獲得者
    西西弗書店
    借用克拉克洪的話來說,寫作就如一面巨大的鏡子,“照顧自己是有怎樣的五花八門?!边@種寫作才是將人還給了人,猶如太乙真人為哪吒重塑肉身。
    ——華文領讀者大獎·書評人獎入圍者
    曾園
     3《我們這個時代的怕和愛》
    陳丹青 等著 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
    文學、文藝或許無用。我愿意把時代與文藝比作鋼筋與花朵的關系,如果本書能喚起你一點想象世界和他人的能力,讓你知道還有人這樣記錄時代、思索時代,進而生出些“想與這個世界談談”的心思,便是我們的幸運。
    莎士比亞說,我們命該遇到這樣的時代。從事這樣的行業(yè),出這樣的書,也是命該如此。
    在書的扉頁里,編輯引用了莎士比亞的話“我們命該遇到這樣的時代。從事這樣的行業(yè),出這樣的書,也是命該如此?!?BR>    這是一本并不厚重的書,沒有太多的華麗辭藻,沒有令人生畏的深刻,有的只是一個個在各自的時代里沉浮的活生生的人。身為讀者,我們是一群陷落在時代里的人,浮躁、消費主義、互聯(lián)網思維,大詞滿天飛又落不了地。而總有一些人不顧榮辱,舍生忘死地以自己的方式抵抗或安撫時代。全書由陳丹青開篇,但他談的是木心。光這一孤篇,就足有值得推薦的理由?!拔逅摹钡疆敶?,時光變遷,滾滾紅塵,歷史如洪水襲來,不顧生死的裹挾了一代代中國人的生活。木心無疑是光彩奪目的一個。他的死后聲名,由學生陳丹青一手推動,來的如此遲,如此悲壯。他讀書、畫畫、講文學史,都是木心的風格。時代,并不能動他分毫。余下的是另一些閃閃發(fā)亮的名字,齊邦媛、野夫、蘇童、白先勇、蔣方舟等等等等。這個時代的怕與愛,怕是源于深刻的愛,對這世界與時代愛的深沉,才會害怕不曾好好對待。
    閱讀這樣一本書,知道這些人和我們一樣惶惑無助過,卻依然找得到方式思考這個時代,總是這個時代里的一件好事。
    ——樊陽人文公眾論壇
    毛瑩珺
     4《重新定義公司:谷歌是如何運營的》
    埃里克·施密特, 喬納森·羅森伯格 著中信出版社
    1998年,謝爾蓋和拉里創(chuàng)建了谷歌公司,而當時,兩人并沒有接受過任何商業(yè)方面的正式培訓,也沒有任何相關經驗。兩個人并沒有把這一點當作負擔,反而覺得是一種優(yōu)勢。谷歌公司初設立在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寢室中,后搬到蘇珊·沃西基在門洛帕克的車庫,之后又先后移師帕洛阿爾托和山景城。其間,兩位創(chuàng)始人一直秉承著幾條基本原則,其中首要的,就是聚焦用戶(focus on the user)。
    兩人覺得,如果谷歌能提供優(yōu)質服務,那么資金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如果兩人一心專注于打造全球棒的搜索引擎,那么成功就是遲早的事。
    《重新定義公司:谷歌是如何運營的》披露了谷歌如何*傳統(tǒng)的MBA模式,建立獨樹一幟的管理哲學,作者分享了外界普遍好奇的企業(yè)文化、戰(zhàn)略、人才、決策、溝通以及創(chuàng)新之道。埃里克·施密特和喬納森·羅森伯格列舉了谷歌歷眾多只有內部人員才知道的實例,其中許多事件更是首次為廣大讀者公布。他們旨在將谷歌的管理秘密轉化為人人皆可用的經驗,幫助我們迎接變化世界中的巨大挑戰(zhàn)。
    —— 南都讀書
     5《零年,1945:現(xiàn)代世界誕生的時刻》
    [荷]伊恩·布魯瑪 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如今,重估歷史潮流已經開始。在中國國內,一股民族主義的傾向將強化1945年代表的勝利意義,而在國際舞臺上,伴隨21世紀的中國成為世界舞臺的中心性角色,其被忽略的歷史作用將被再度挖掘,它不再是1945年舊金山會議上容易被忽略的五大國之一了。
    這意味著伊恩·布魯瑪對中國讀者的雙重意義,它提醒我們被壓抑、被遺忘的歷史,同樣重要的是,你要學會用更敏感、富有同情的態(tài)度理解他人,理解歷史中的曖昧含混之處,防止自身滑入新的、僵化的陳詞濫調。當中國愈來愈成為新世紀的主要角色時,這種視角變得更加迫切。
    作者用蕩氣回腸的筆調,記錄了二戰(zhàn)后幾個月發(fā)生的事件,呈現(xiàn)出一種交雜著疼痛和希望的新生時刻。
    ——華文領讀者大獎·閱讀空間獎獲得者
    西西弗書店
     6《耶路撒冷三千年》
    西蒙·蒙蒂菲奧里 著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浦睿文化 出品
    “圣城”耶路撒冷不僅是塵世的存在,更存在每一個人的想象之中。當那些懷著美好憧憬的文藝大咖們以朝圣或找尋救贖的心情來到耶路撒冷時,眼前的景象似乎讓他們大跌眼鏡。
    弗朗索瓦驚呼這座城市是“一堆垃圾”;福樓拜認為在這“被圍墻保衛(wèi)的藏尸所”里“古老的宗教都在太陽底下慢慢腐朽”;大衛(wèi)•多爾在耶路撒冷待了十七天后便離開了,“從未想過再回來”;馬克•吐溫以慣常的辛辣評價道:“這個歷莊嚴、高貴的名字,已經變成了一個貧民村”;而果戈里則患上了高大上的“耶路撒冷綜合征”……
    可是,無論這些大咖在耶路撒冷有多少不敬的言行,他們仍禁不住心生敬畏:“我正坐在上帝曾經站過的地方”。
    巴黎恐怖襲擊案之后,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伊斯蘭教。什么是伊斯蘭教?曾經的伊斯蘭世界如何處理和其它文明的關系?中東為什么會成為一個問題?恐怖主義在中東是怎樣出現(xiàn)的,它和伊斯蘭教有怎樣的關系?這本書沒有直接提供答案,但是提供了做出判斷所需要的基本信息。書中一切都圍繞著耶路撒冷,但這本書不僅僅關乎耶路撒冷。它還從一個城市的微觀視角去審視幾千年人類的歷史——政治和陰謀、宗教和背叛、英雄和惡徒。讀完之后,你也許會同意“耶路撒冷歷史是整個世界的歷史”。作者旁征博引,更難能可貴的是,本書以人物故事為線索,讀起來津津有味。
    ——年度華文領讀者大獎獲得者
    樊陽
    作者按照年代順序,描寫了三大宗教和不同家族對耶路撒冷的角逐。你方唱罷我登場,用足以牽動四方的一座城市的三千年瑰麗史,映照整個世界。
    ——華文領讀者大獎·閱讀空間獎獲得者
    西西弗書店
     7《自由的基因:我們現(xiàn)代世界的由來》
    丹尼爾·漢南 著 廣西師大出版社
    當大多數(shù)人把盎格魯-撒克遜式自由追溯到《大憲章》的時候,漢南將這種自由的源頭推進到了10世紀以前的英格蘭甚至更早,他揭示了為什么自由從一開始起便在英倫島上得以繁衍而不是在歐洲大陸上開花。
    “所有國家都是依照它們在孕育之時就被植入的DNA生長起來的”,而對于英美國家來說,個人自由就是這樣的DNA。保衛(wèi)個人自由的價值觀念以及在由此基礎上形成的各種機制被視為英美民族的獨特特性,甚至是將英美兩國和世界其他地區(qū)區(qū)別開來的“例外”之處。
    作者用嚴密的論證,引人入勝的語言告訴你“自由”從來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基因,而是英國現(xiàn)代政治的產物。
    ——華文領讀者大獎·閱讀空間獎獲得者
    西西弗書店
     8《革命年代》
    高華 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世紀中葉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轉折時期,當時,面臨著“五 千年未有之變局”的古老中國步人了前所未有的、與傳統(tǒng)的農業(yè)社會迥異的、現(xiàn)代性逐漸增長的歷史發(fā)展階段。這條道路在中國充滿了深刻的矛盾和沖突。在這條道路上,中國既取得過巨大的成就,也次喪失了歷史賜予的 難得機遇,長期在通往現(xiàn)代的旅途中蹣跚而行。中國變革的艱難無疑與前現(xiàn) 代社會的歷史遺產有關,也與中國政治中樞的政策選擇密切相連,同時它還受到錯綜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的巨大影響。
    中國以迥別于其他國家的特有方式實行社會轉型,無論它的成功還是挫折都豐富了人類的經驗寶庫,為眾多的后發(fā)展國家提供了深刻的教訓和啟示。
    革命不僅僅意味著政治巨變,還有社會生活甚至個體命運的變化。而后者出于主觀或客觀的原因,往往難有機會接觸。高華老師的《革命年代》用平實無華的歷史語言談論著他對國民黨黨治政治及其后失敗、整風運動、大躍進運動的思考,也將孫科、丁玲、楊尚昆等人,甚至沙飛、陳琮英等被忽略的個體在革命大背景下的命運起伏和抉擇娓娓道來。
    正如作者所言,他無意“吶喊”或是“批駁與詰難”,而希望去“思索和紀念”這段特殊歲月。但是,人類大的錯誤就是不斷重復過去的錯誤,他的思考也許依然能夠發(fā)揮價值。
    —— 樊陽人文公眾論壇
    劉勇
     9《閱讀經典:美國大學的人文教育》
    徐賁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智慧的對立面是愚蠢,知識的對立面是無知。學習知識可以改變無知,但卻不一定能改變愚蠢,許多有知識的人士因沒有智慧而愚蠢。人文教育的智識學習目標之一便是識別知識與智慧,并通過這種識別,盡量對愚蠢保持警惕,尤其是在碰到知識或權威人士的愚蠢時,不容易上當受騙。智慧往往來自閱歷和經驗,有智慧的往往是年長者。人文教育所閱讀的思想家可以說就是人類家庭中的年長者。年青的學子通過閱讀他們的傳世之作來親近智慧,并遠離愚蠢。遠離愚蠢對年輕人尤其不易,因為無論在思想和行動上,青年時期都是人生中愚蠢的高發(fā)期。
    作為開展閱讀推廣24年的讀書組織,我們鄭重推薦此書。作者從自身在美國大學親歷的人文教育為主線,討論人文教育的本質,其智識活動,對話的過程性,指向公民參與,公共討論的現(xiàn)實意義,對每個閱讀者形成批判性思維習慣,以閱讀走向自由的目標,都有很好的啟發(fā)。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作為自己的教學實例,教師和學生自由討論的情景,讓我們思考人類的一些根本問題,美國師生的思考與提問、討論給我們平時的閱讀及學習諸多比照啟迪;第二部分是作者對人文教育重要的提倡者和實踐者列奧·施特勞斯的一些思考,側重方法論的探討;第三部分是西方古典的當代啟示,經典閱讀從來都是跨越時空的,這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特色。
    —— 年度華文領讀者大獎獲得者
    樊陽
     10《劉慈欣少年科幻科學小說系列》
    劉慈欣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就在人們?yōu)椴ńw帶來的信息是否可信而爭論不休時,吞食者的一艘先遣小型飛船進入了太陽系,后到達地球。
    首先與之接觸的仍是上校率領的太空巡邏隊,但這次接觸的感覺與上次完全不同。玲瓏剔透的波江晶體代表了一種纖細精致的技術文明,而吞食者飛船則相反,外形極其粗陋笨重,如同在曠野中被遺棄了一個世紀的大鍋爐,令人想起工業(yè)文明時代的粗大機器。吞食者派來的使者也同樣粗陋笨重,它那蜥蜴狀的粗壯身軀上披著大塊石板般的鱗甲,直立起來有近10米高。它介紹自己名字時的發(fā)音為達雅,但按它的外形特點和后來的行為方式,人們管它叫“大牙”。
    推薦理由:常把劉慈欣的小說情節(jié)當故事講給9歲的小朋友聽,聽得他興起,要我找出書來給他看,卻又嫌字太小,太難讀,這時我就想,如果有為小朋友度身定做的版本就好了??吹竭@套書,我知道自己的愿望實現(xiàn)了。
    ——華文領讀者大獎·閱讀組織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