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單選題] 童年期兒童游戲屬于( )。
A.互動游戲B.象征性游戲C.實物游戲D.規(guī)則游戲
參考答案:D
2[單選題] 心理咨詢師提問過多的可能原因是( )。
A.沒有掌握好必要的理論
B.會談類型選擇錯誤
C.沒有理解求助者的問題
D.會談目標指定錯誤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心理咨詢師在會談中出現提問過多的錯誤,其原因是,心理咨詢師對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和所說的內容缺乏理解;心理咨詢師沒有掌握或不善于使用語言交流的技巧。
3[單選題] 對釋義的正確理解是( )。
A.它是控制會談和轉換話題中不大常用的技巧
B.使用釋義技巧時沒必要先征得求助者的同意
C.指重復并評價對方話題后順便提出另一個新的問題
D.使求助者感到咨詢師聽懂了問題并完全接納了自己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半球,其中左半球主要負責邏輯思維和語言,右半球負責空間知覺和想象。
4[單選題] 軀體感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的( )。
A.額葉B.顳葉C.枕葉D.頂葉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大腦皮質的不同區(qū)域有不同的機能。顳葉以聽覺功能為主,聽覺中樞位于顳上回和額中回;枕葉以視覺功能為主,視覺中樞位于枕葉的枕極;頂葉以軀體感覺的功能為主,中央后回是軀體感覺中樞;額葉以軀體運動功能為主,中央前回是軀體運動中樞。前額葉皮層和顳、頂、枕皮層之間的聯(lián)絡區(qū)與復雜的知覺、注意和思維過程有關。
5[單選題] 前運算階段的年齡是( )。
A.0~2歲B.2~7歲C.6~12歲D.12歲以后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皮亞杰把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劃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6、7歲)、具體運算階段(6、7—11、12歲)和形式運算階段(11、12~14、15歲)。前運算階段的兒童將感知動作內化為表象,建立了符號功能,可以憑借心理符號(主要是表象)進行思維,從而使思維有了質的飛躍。
6[單選題] 情感反應與現實刺激的性質不相稱,這種表現可出現于( )。
A.情感淡漠B.意志增強C.情感倒錯D.意志減退
參考答案:C
7[多選題] 常用的修通技術包括( )。
A.與不合理信念辯論B.陽性強化C.合理情緒想象技術D.社會學習
參考答案:A,C
參考解析:常用的修通技術包括:①與不合理信念辯論(如蘇格拉底“產婆術”);②合理情緒想象技術,幫助求助者停止傳播不合理信念,以及夸張地想象各種失敗的情境,從而減少求助者的情緒困擾,進而減少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③家庭作業(yè),這是咨詢師與求助者之間的辯論在一次治療結束后的延伸,即讓求助者自己與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RET自助表(Rational—EmotionTherapySelf.HelpForm)和合理自我分析報告(RationalSelf-Ana1ysis,RSA)。而陽性強化法是在行為療法的基礎上演化出來的,一般的“賞罰法”是指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種行為,必須對其施加獎勵;如果要消除某種行為,就得設法給予懲罰。但是,大多數行為學家認為,對人只獎不罰,以陽性強化為主,及時獎勵正常行為,漠視或淡化異常行為。只要合理安排陽性強化,求助者一般都可以慢慢接近目標。
8[多選題] 在職業(yè)活動中,踐行“節(jié)約”規(guī)范的具體要求是( )。
A.愛護公物B.節(jié)約資源C.艱苦奮斗D.節(jié)衣縮食
參考答案:A,B,C
參考解析:節(jié)約的要求包括:愛護公物;節(jié)約資源;艱苦奮斗。
9[多選題] 阻抗產生的主要原因包括( )。
A.成長帶來某種痛苦
B.未滿足的心理需求
C.咨詢已經敢得效果
D.功能性的行為失調
參考答案:A,D
一般資料:求助者,男性,26歲,高中畢業(yè),個體商戶。
案例介紹:求助者借30萬元炒股,損失慘重,體驗到了股票的可怕與無情,但不甘心失敗,平時連吃飯、上廁所都想著股市,無心照顧生意。自從炒股后,似乎變了一個人,連自己都懷疑心理有些不正常了,情緒總是被股票的跌漲左右。后悔炒股,卻欲罷不能。近半年來吃不好,睡不香,經常做噩夢,注意力無法集中。想起大盤心理就發(fā)慌,擔心股票繼續(xù)下跌,擔心自己身無分文了該怎么辦?為還錢發(fā)愁,恨自己無能,非常痛苦,情緒低落。
心理咨詢師觀察了解到的情況:求助者家境一般,父母離異,隨母親長大,對母親十分孝順。從小做事循規(guī)蹈矩,不冒險。好不容易和女朋友開啟一家小店,沒想因炒股導致女朋友與他分手,春節(jié)也沒回家看母親。
請根據案例回答以下問題:
10[簡答題]該求助者的主要癥狀是什么?
參考解析:
該求助者的主要癥狀可分為心理癥狀和生理癥狀:
(1)心理癥狀:自責、情緒低落、擔心、痛苦、注意力不集中,悔恨。
(2)生理癥狀:失眠、噩夢、食欲下降、心慌。
A.互動游戲B.象征性游戲C.實物游戲D.規(guī)則游戲
參考答案:D
2[單選題] 心理咨詢師提問過多的可能原因是( )。
A.沒有掌握好必要的理論
B.會談類型選擇錯誤
C.沒有理解求助者的問題
D.會談目標指定錯誤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心理咨詢師在會談中出現提問過多的錯誤,其原因是,心理咨詢師對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和所說的內容缺乏理解;心理咨詢師沒有掌握或不善于使用語言交流的技巧。
3[單選題] 對釋義的正確理解是( )。
A.它是控制會談和轉換話題中不大常用的技巧
B.使用釋義技巧時沒必要先征得求助者的同意
C.指重復并評價對方話題后順便提出另一個新的問題
D.使求助者感到咨詢師聽懂了問題并完全接納了自己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半球,其中左半球主要負責邏輯思維和語言,右半球負責空間知覺和想象。
4[單選題] 軀體感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的( )。
A.額葉B.顳葉C.枕葉D.頂葉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大腦皮質的不同區(qū)域有不同的機能。顳葉以聽覺功能為主,聽覺中樞位于顳上回和額中回;枕葉以視覺功能為主,視覺中樞位于枕葉的枕極;頂葉以軀體感覺的功能為主,中央后回是軀體感覺中樞;額葉以軀體運動功能為主,中央前回是軀體運動中樞。前額葉皮層和顳、頂、枕皮層之間的聯(lián)絡區(qū)與復雜的知覺、注意和思維過程有關。
5[單選題] 前運算階段的年齡是( )。
A.0~2歲B.2~7歲C.6~12歲D.12歲以后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皮亞杰把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劃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6、7歲)、具體運算階段(6、7—11、12歲)和形式運算階段(11、12~14、15歲)。前運算階段的兒童將感知動作內化為表象,建立了符號功能,可以憑借心理符號(主要是表象)進行思維,從而使思維有了質的飛躍。
6[單選題] 情感反應與現實刺激的性質不相稱,這種表現可出現于( )。
A.情感淡漠B.意志增強C.情感倒錯D.意志減退
參考答案:C
7[多選題] 常用的修通技術包括( )。
A.與不合理信念辯論B.陽性強化C.合理情緒想象技術D.社會學習
參考答案:A,C
參考解析:常用的修通技術包括:①與不合理信念辯論(如蘇格拉底“產婆術”);②合理情緒想象技術,幫助求助者停止傳播不合理信念,以及夸張地想象各種失敗的情境,從而減少求助者的情緒困擾,進而減少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③家庭作業(yè),這是咨詢師與求助者之間的辯論在一次治療結束后的延伸,即讓求助者自己與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RET自助表(Rational—EmotionTherapySelf.HelpForm)和合理自我分析報告(RationalSelf-Ana1ysis,RSA)。而陽性強化法是在行為療法的基礎上演化出來的,一般的“賞罰法”是指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種行為,必須對其施加獎勵;如果要消除某種行為,就得設法給予懲罰。但是,大多數行為學家認為,對人只獎不罰,以陽性強化為主,及時獎勵正常行為,漠視或淡化異常行為。只要合理安排陽性強化,求助者一般都可以慢慢接近目標。
8[多選題] 在職業(yè)活動中,踐行“節(jié)約”規(guī)范的具體要求是( )。
A.愛護公物B.節(jié)約資源C.艱苦奮斗D.節(jié)衣縮食
參考答案:A,B,C
參考解析:節(jié)約的要求包括:愛護公物;節(jié)約資源;艱苦奮斗。
9[多選題] 阻抗產生的主要原因包括( )。
A.成長帶來某種痛苦
B.未滿足的心理需求
C.咨詢已經敢得效果
D.功能性的行為失調
參考答案:A,D
一般資料:求助者,男性,26歲,高中畢業(yè),個體商戶。
案例介紹:求助者借30萬元炒股,損失慘重,體驗到了股票的可怕與無情,但不甘心失敗,平時連吃飯、上廁所都想著股市,無心照顧生意。自從炒股后,似乎變了一個人,連自己都懷疑心理有些不正常了,情緒總是被股票的跌漲左右。后悔炒股,卻欲罷不能。近半年來吃不好,睡不香,經常做噩夢,注意力無法集中。想起大盤心理就發(fā)慌,擔心股票繼續(xù)下跌,擔心自己身無分文了該怎么辦?為還錢發(fā)愁,恨自己無能,非常痛苦,情緒低落。
心理咨詢師觀察了解到的情況:求助者家境一般,父母離異,隨母親長大,對母親十分孝順。從小做事循規(guī)蹈矩,不冒險。好不容易和女朋友開啟一家小店,沒想因炒股導致女朋友與他分手,春節(jié)也沒回家看母親。
請根據案例回答以下問題:
10[簡答題]該求助者的主要癥狀是什么?
參考解析:
該求助者的主要癥狀可分為心理癥狀和生理癥狀:
(1)心理癥狀:自責、情緒低落、擔心、痛苦、注意力不集中,悔恨。
(2)生理癥狀:失眠、噩夢、食欲下降、心慌。